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与印度都是世界产茶大国,分别以产绿茶和红茶著称。两国茶叶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一半,出口量占世界出口量的40%。两国茶业发展又具有不同的经历,形成各自的特点。中国是古老的产茶国家,是“茶叶的故乡”。19世纪以前,中国是世界最大的茶叶生产国和出口国。印度茶叶是从中国引种而成,其种植历史不过两百年左右,但发展迅速。20世纪初印度茶叶生产水平超过中国以后,便一直保持至今。为什么印度茶业发展能久盛不衰,始终保持优势?我国虽然植茶历史悠久,茶园面积又大大超过印度,但生产水平和出口量却相去尚远。因此,对中印两国茶业加以比较研究,并对茶业的发展前景作出预测,有助于我们掌握未来世界茶叶产销形势,确立我国茶业的战略地位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一、印度工人阶级形成与发展特点印度工人阶级的形成与发展是印度资本主义近代工业产生和发展的必然结果。但由于印度资本主义是在英国殖民主义的作用和影响下发展起来的,而印度取得独立后,其资本主义的发展又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因而,印度工人阶级的形成与发展有许多独特的特点。十九世纪中叶,英国资本开始大量输入印度。英国殖民主义为开辟商品倾销市场并攫取廉价原料,便在印度兴修铁路、码头,开采煤、锰、云母等矿产,建立黄麻、棉花、面粉等原料加工工厂,此外在阿萨姆、西孟加拉等地开辟了一批茶叶、咖啡种植园。十九世纪中后  相似文献   

3.
十九世纪初印度思想家罗摩·莫罕·罗易所宣传的理性-神论和启蒙思想,标志着印度古典哲学的终结,近现代哲学的发端。印度近现代哲学实质上是印度资产阶级的哲学。从十九世纪初至二十世纪中叶,印度经历了一个史无前例的大变革时代——由封建社会的瓦解到全面沦为殖民地,从民族主义运动的兴起至民族的独立。印度民族资产阶级是这一伟大时代的主角。作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印度近现代哲学,伴随着社会的变迁也逐步形成一个具有自己特色的思想体系。本文试对十九世纪初到1947年印度独立这一历史时期的印度资产阶级哲学作一粗浅的探索,力求从中寻出某些规律性的东西,以期对研究中国近代哲学思想和处于殖民地、半殖民地时代的东方哲学思想提供一些参考或借鉴。  相似文献   

4.
十八世纪末来到印度的英国法学家威廉·琼斯,是位通晓古希腊语、拉丁语、日尔曼语等古典语言的学人。他在印度学习了梵文,发现上述这些欧洲语言同梵文之间存在着许多绝非偶然的相似之处。这一发现成了十九世纪比较语言学兴起的开端,这一点已成为著名的史话。十九世纪语言学的中心课题是论证琼斯的发现,因此人们的大部分精力都用在印欧语系各种语言的比较研究上。十九世纪末确立了比较语言学,奠定了现代语言学的基础。此后,语言学又碰到几次重要机遇,发展到了目前的水平。下面,概要谈一下语言学的流派。  相似文献   

5.
中国和印度都是世界文明古国,两国艺术本来是独立发展的,各有其自己的特点。但自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后,中国艺术便逐渐吸收印度艺术的特色,并加以发展,形成了一种特殊风格的中国佛教艺术,在世界艺术宝库中展放异彩。据中国史料记载,东汉明帝永平八年(公元65年),楚王刘英曾为“浮图”斋戒祭祀并供养佛教徒,得到汉明帝的褒奖。永平十年(公元67年),汉朝派使臣蔡谙到大月氏邀请天竺“  相似文献   

6.
青岛国际茶业博览会于8月22日在银海大世界海星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开幕。中国贸易促进委员会青岛分会副会长袁随中先生、云南茶叶商会副会长,云南国辉神农茶业公司董事长丁云国先生、韩国大韩投资贸易馆青岛馆馆长梁先生.中国藏茶  相似文献   

7.
<正> (一)发展的初始条件中国是世界上的文明古国,长期处在人类文明史的巅峰。然而数百年来她的步伐却停滞不前,由兴盛到衰落。到1800年前后,多数欧美国家在技术上都已相继超过了中国。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的一百多年间,她屡遭外来侵略,饱尝连绵内乱。日本在1850年前后的经济状况与中国大体相仿,但在以后的100年中,日本也把中国远远地撇在后面。到20世纪中叶,中国已处于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列。与工业化国家发展初期相比,中国的工业化是在很低的起点上艰难地起步。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印度民众对中国认知的网络调查提供的数据,分析了印度民众对中国形象、中国文化和价值观、中国"发展模式"等问题的认知及其原因。虽然印度民众对中国的认知存在某些误区和消极看法,但总体来看,在传统文化元素以及现实发展成就基础上建构中国文化软实力,对印度民众是有充分吸引力的。该研究为了解印度民众如何看待中国提供了可靠材料,并对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建构自己的软实力提出了若干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印度建国方略的基本目标是在世界上“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这是印度已故总理尼赫鲁早在印度独立前就确定的。经过半个世纪的实践,如今印度已具有较强的综合国力,成为南亚地区强国,并正向21世纪建设世界大国的目标前进。世界银行预测,到2020年印度将建成为世界上第四或第五位大国。美国前总统安全事务顾问布热津斯基在近期出版的《大棋局》一书中,也把印度列为世界上六个地缘战略国家之一,与美、法、德、俄、中并列。  相似文献   

10.
四、印度行政官制度 (一)印度文官制度的由来印度行政官制度是由印度文官制度演变而来的。印度是世界上最早实行近代资产阶级文官制度的国家之一,其历史可追溯到十八世纪下半叶英国东印度公司统治的时期。1757年普拉西之战后,东印度公司实际上已开始成为印度领土上的统治者,由原来的商业性机构逐渐变成为统治这个国家的官僚机构。官员由公司董事会任命,“卖官(?)爵”成了董事们的一项主要收入。1786年以前,公司行政部门就已通过订  相似文献   

11.
俄国的茶文化及中国种茶技术在俄国的传播郭蕴深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从公元前2世纪起,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茶叶先后传播到五大洲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茶叶成为风靡世界的三大非酒精饮料之首。中国茶叶的向世界流传,不仅丰富了人类的物质生活,也传播了中国的文...  相似文献   

12.
正他没能将印度打造成世界制造中心,一直以来精心维护的廉洁奉公典范的形象也遭到了空前的质疑。印度总理莫迪一直以来都是稳健的长者形象,但在过去的2018年,他虽说不上过得水深火热,但也没有达成让印度从"积极印度"转型为"激进印度"的新年目标。众所周知,莫迪是"印度制造"运动的发起者,目标是将印度打造成世界制造中心,确保全国经济稳定增长,摆脱对中国进口商品的依赖。但印度英文杂志《今日印度》的一篇文章指出,在莫迪发起"印度制造"的过去3年中,印度对中国产品的依赖度不降反增,印度对中国的出口却停滞不  相似文献   

13.
印度总理瓦杰帕伊对中国的成功访问使两国开始进入对话与合作的时代。印度对华政策的调整 ,有着深层的战略根源。它是在“9· 11”事件后美国新的全球战略迅速定型的条件下 ,印度国家战略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印关系未来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突破 ,但总体上印度仍将中国视为潜在的战略竞争对手。中印关系的发展还可能受到中美关系和印美关系的制约。在当前的世界战略格局下 ,中俄印难以结成实质性的战略三角关系  相似文献   

14.
在英国东印度公司对华茶叶贸易史上,垄断是公司坚定不移地实行的首要的一项基本政策,这项政策是伴随着茶叶在公司对华贸易中日益重要而逐渐形成的。进入18世纪后,这项政策不断得到完善和加强。在这种垄断政策之下,东印度公司逐渐建立了独特的贸易机制,而这种贸易机制反过来又进一步促进和巩固了公司的垄断政策。正是这项长期实行的垄断政策,直接保证了东印度公司对华茶叶贸易的蓬勃发展,使茶叶成为“一个世纪以来在东印度公司的垄断之下和中国通商的记录”。  相似文献   

15.
印度崛起对中国地缘政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印度是继中国之后又一个迅速崛起的国家。印度崛起对地区和世界地缘政治格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中国的影响更是全方位的。印度崛起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在东南亚的影响力,也增添了解决南海问题的变数,加大了中印边境问题解决的难度,影响中国在中亚的发展,对中国的印度洋航线和南亚战略利益产生不利影响。印度崛起是中国面临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16.
冷战结束后,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广大发展中国家迅速崛起。近几年来,印度的经济改革取得了较好成果,经济发展速度有所提高,并有相当大的潜力。其他南亚国家的经济也取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为适应新的国际形势,南亚国家对外交政策进行了调整,在国际上十分活跃,特别是印度更有跻身于世界大国的雄心。南亚国家已成为国际事务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估计到21世纪初,南亚的国际地位会继续有所提高。但南亚国家政局普遍不稳,社会问题严重,军费负担沉重,经济难以实现高速发展,同东亚国家的差距可能会进一步拉大。南亚国家在外交上也受到某些因素的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与印度经济的腾飞 ,两国经贸关系发展迅速 ,双边贸易额逐年大幅上升。但近几年来 ,在中印经贸关系发展中 ,反倾销问题日益凸显。中国出口到印度的商品受到印度大规模的反倾销调查 ,使中印经贸关系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本文分析了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并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8.
印度是南亚次大陆的一个重要国家。它的面积在300万平方公里上下,尚不及我国面积的三分之一;人口超出6.8亿(1980年),为次于我国的世界上第二个人口最多的国家;平均每平方公里近230人,人口密度比中国高一倍多,印度和我国农村人口皆占总人口80%上下,是世界上两大农村人口最多的国家。因此,农村和农业状况如何,是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生  相似文献   

19.
印度的中国研究评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印度最大的邻国,这个不可改变的现实是加强印度中国研究的最好理由。但双方恩怨交织的历史为两国关系的发展涂上了复杂的色彩。这要求从学术与政策方面更细微地理解中国。印度中国研究口述历史访谈项目的开展让我们看到印度学者对中国研究的坚持,同时也看到他们孤军奋战的无助与无奈,因此,当务之急是协调与整合印度的中国研究力量,并希望在未来能进一步整合地区乃至全球的中国研究,协调发展,以推动印度的中国学研究。  相似文献   

20.
在印度,电影是最流行、最重要的娱乐与交流手段。有着80多年历史的印度电影,至今仍然以正直善良的人与不平等现象作斗争并获胜的种种故事取悦于其忠实的观众。印度的电影蜚声世界,在中国亦享有盛名。 目前,印度电影年产量居世界之首。据有关统计,到80年代中期,印度拥有66家电影制片厂,26个电影实验所,400多种电影杂志,12000家电影院,25万电影从业人员,年耗资约20亿美元,每天观众多达1250—2000万人次。以上数字表明,印度的确不愧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电影王国”和“东方好莱坞”的称号。 传统的印度电影中总有一个男主人公,一个女主人公和一个恶棍。配角是一位母亲,一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