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河北经济增长的动力何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增长是生产要素投入与科技进步共同作用的结果。准确、客观地测度各生产要素及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对于了解经济增长的动力和制定相关政策具有积极的作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Cobb Douglass Function ,简称C—D生产函数)是一种从投入与产出的数量关系中,分析经济增长的简单易行的方法,也是目前国内外对经济增长进行因素分析最常用的方法。其基本模型为: (1)(1)式中:Y为产出;K为固定资本存量;L为从业人数;α、β分别为资本产出弹性和劳动产出弹性;A为技术水平。在两个生产要素(劳动、资本)中,劳动投入是…  相似文献   

2.
论科学技术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增长方式一般有两种方式;粗放型和集约型。所谓粗放型,是指主要依靠增加生产要素的数量,在新的空间和场所扩大生产规模而实现的经济增长。这种经济增长方式对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作用,但制约了要素的比较优势.使得要素利用效率低下。所谓集约型经济增长,是指主要依靠优化生产要素的组合,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和效率,在原有空间和场所扩大生产规模,实现经济增长。这种经济增长方式由于主要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因此是一种低投入、低消耗、高效益的经济增长方式。这种经济增长方式有利于实现国民…  相似文献   

3.
引言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自1912年熊彼特提出创新的概念以来, 由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引发的创新理论研究,方兴未艾."创新"的含义,也从最初的"建立一种生产函数,把一种从未有过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组合引入生产体系, 构成一种新的经济活动",发展到包括知识创新系统、技术创新系统、成果传播与扩散系统、政府和社会支撑系统等子系统的完整的国家创新系统.  相似文献   

4.
一、引言 通常而言,经济增长的动力不外乎两个因素:生产要素的增加和生产效率的提高。传统的经济理论假定生产技术的利用是充分有效的,却忽视了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效率损失。技术效率是指生产者的实际产出水平与在相同的投入规模、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经济增长的发生源于两个基本条件:一是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二是生产要素使用效率的提高。一般而言,前者取决于生产资源的成本,后者主要取决于技术革新。所以技术创新在经济增长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技术创新实际上包含两种重要类型:一是提高生产效率,另一类是对产品进行创新。这两种技术创新,一个可以导致产品质量的提高和生产效率的改进,另一个可以促进新产品的发明。所以,经济增长的原动  相似文献   

6.
论科学技术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增长方式一般有两种方式:粗放型和集约型.所谓粗放型,是指主要依靠增加生产要素的数量,在新的空间和场所扩大生产规模而实现的经济增长.这种经济增长方式对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作用,但制约了要素的比较优势,使得要素利用效率低下.所渭集约型经济增长,是指主要依靠优化生产要素的组合,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和效率,在原有空间和场所扩大生产规模,实现经济增长.这种经济增长方式由于主要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因此是一种低投入、低消耗、高效益的经济增长方式.这种经济增长方式有利于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高效地发展.……  相似文献   

7.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要求统计工作与之相适应,也给统计发展带来新机遇,并将促进统计发生深刻变革。1统计观念的变革。(1)统计的功能。集约型经济增长将更加重视统计信息的作用,认为统计信息不仅是决策依据、管理工具,同时也是一种资源,一种生产要素,能够创造财富,在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过程中也可以引导市场与调控经济。(2)统计体制。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集约型经济增长要求统计体制多元化。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由市场配置,供需和价格由市场形成,企业是市场活动的主体,企业、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各自活动的方式不同,经…  相似文献   

8.
关于生产函数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以数学理论为依据 ,用多元函数、微分法等对生产函数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严密的数学推证 ,揭示了有关经济数量之间的内在联系 ,并指出了生产要素投入与产出应遵循的经济规律  相似文献   

9.
在短期,生产过程受到生产要素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支配,而传统的生产函数模型无法完整地表现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整个运动过程.针对这一问题,文章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出发,定量分析了短期生产函数和F分布密度函数的图像特征的相似性,并以F分布密度函数为基础函数,构造了符合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短期生产函数模型.构造生产函数模型为定量研究边际报酬的运动规律,确定生产要素最佳投入,探索生产要素最佳配置提供一些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10.
工业生产是投入转化为产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投入的要素有多种多样,最基本的层次上可以将生产要素分为资本和劳动两类,就资本投入而言可分为生产用固定资产的投入和流动资产的投入,这是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物资投入,劳动的投人主要指参加生产活动的人员数量,包括一线工人、科技人员、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资金、设备、人员诸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以及它们之间比例关系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工业产出。那么各生产要素对工业净产值的贡献大小如何?其深层的数量关系又如何确定呢?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建立能够反映工业净产值增长机理和说明各生产要素的作用程度的生产模型,并以此进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是指一定时期内全部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即产出量的增长。经济增长既包括生产要素投入量(如劳动投入、资本投入等)的增加所导致的增长,也包括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如技术、工艺、装备水平的提高,资源的台理配置与利用,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组织、管理、决策水平的提高等)所引起的增长。经济增长与生产率密切相关。生产率在当代经济学中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它一般是指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开发利用的效率。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宏观经济增长角度考察,生产率和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投入都…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数学理论为依据,从经济活动中备受关注的二元需求函数的价格偏弹性的定义出发,通过对需求函数自身价格及交叉价格偏弹性的分析,阐明了需求价格偏弹性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一、问题的提出Cobb-Deuglas生产函数曾广为引用作为宏观或微观生产函数的估计方程式。称为欢的齐次式,因为当时称为固定报酬的生产规模。此时它说明生产要素Kt和Lt参与生产活动,根据它们的边际生产力而获得的报酬,产出对资金的弹性和产出对劳动力投入的弹性为常数,即投入  相似文献   

14.
基于生产函数的我国经济增长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产函数一直是经济学研究与应用中一个活跃的领域.文章就三种生产函数给出了我国经济增长预测模型.由于所给生产函数是非线性的,参数估计一般采用线性化的方法近似估计,在预测上多数情况存在较大的误差.所以文章利用非线性回归方法,较好地给出最佳估计值.  相似文献   

15.
一个企业进行生产,要投入劳力、资金、土地、设备、原材料、管理技能等等,这些叫做生产要素或投入要素。产出量在一定的生产技术条件下,一般就取决于这些要素投入的数量。投入与产出的这种关系可用生产函数来表示。生产函数的一般形式是:Q=f(X_1,X_2……Xn)式中X_1、X_2……代表各种投入要素的数量,Q表示要素投入后能产出的最大产量,它随各种要素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16.
胡笑梅 《浙江统计》1997,(10):17-18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潜在的生产能力的扩大以及商品和劳务的实际增加量或增长率。经济增长方式则是指生产要素投入、组合和使用的方式。我国"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提出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质上就是要求经济增长由单纯依靠生产要素的数量扩张来实现的粗放型经济增长向依靠科技进步、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和提高生产要素的产出效率来实现的集约型经济增长转变。目前,我们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它不仅是遵循经济发展一般规律的需要,更重要的是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适应国际经济和科技发展大趋势…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利用生产函数模型,将能源消费量纳入生产函数,并考虑人力资本存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讨论了资源的人均消费、人力资本存量在经济的长期增长过程中的相互关系以及模型的稳态增长关系。  相似文献   

18.
基于对偶法的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核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现祥  舒元 《统计研究》2009,26(7):78-86
 对偶法是基于生产要素价格核算全要素生产率(简称TFP),无需设定生产函数形式和生产要素存量数据,核算结果在理论上与Solow残差法的相等,Barro等(2003)在最新版的《经济增长》教科书中予以介绍。国内文献主要采用Solow残差法核算中国TFP,该方法需要生产要素存量数据,尽管国内文献致力于探索模拟我国资本存量,但难免无法从根本上提高TFP 的核算质量。基于此,本文首次采用对偶法重新核算我国TFP,结果发现,采用对偶法核算我国TFP可行、可信;在1979-2004年间,TFP增长率为2.5%,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约为1/4。  相似文献   

19.
1.一般方法。根据产出与投入之间的关系,用生产函数形式来描述各种投入要素与产出水平之间的关系,其形式:Y_t=f(Xit·X2t……Xnt)。式中Y_t是时间t的实际产出水平,Xit是要素i在时期t实际利用水平,可用Xi在时期t的潜在水平代替式中的实际利用水平求得。这需要解决两个基本问题。一是确定函数的基本形式,二是要确定各种生产要素的潜在利用水平,但要假定在这一水平价格不发生较大的波动。 2.峰值趋势法。峰值趋势法是把反映国民经济实际发展水平的已知数据序列中的峰值挑选出来,并根据这些峰值配合适当的趋势方程,用于推算和预算。这种方法其缺点是:没有考虑生产要素可供量的变化在各峰峰值之间对潜在产出水平的增  相似文献   

20.
基于要素贡献视角的中国棉花生产增长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我国棉花投入结构变动趋势分析的基础上,选用C-D和拟超对数两种生产函数模型,利用1990~2010年12个棉花主产区的棉花生产面板数据,对中国棉花生产要素报酬差异进行了计量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技术进步已是中国棉花增长的重要源泉,且因地制宜地推进棉花生产机械化是棉花技术进步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