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如何看待公有制,这是在我们认识社会主义本质时无法回避的一个重大问题。这不仅关系到我国现阶段国有企业改革步伐的快慢乃至成败,而且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能否确立并健全的根本性问题。因此,有必要对这一问题认真探讨。一、公有制并非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目的长期以来,传统形式的公有制一直被看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与目的。这种看法,在词句上部分综合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共产主义“未来社会”的一些论述,但主体是来自苏联模式,来自斯大林的理论和苏联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其核心是:把社会主义公有制等同于国家所有制,把国家…  相似文献   

2.
<正> 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初南巡谈话所概括的社会主义本质内容中,没有明确提到公有制,有人据此认为公有制不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这是对邓小平同志论断的片面理解。对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要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即全面的和发展的观点来理解,要从这一理论的形成过程和邓小平同志的一贯思想进行系统的考察,这样就会得出公有制也是社会主义本质的正确结论。 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长期以来,我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楚的。应当承认,从马克思到毛泽东,在主张发展生产力的同时,更多地强调了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更多地强调了社会制度方面的特征。譬如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讲的社会主义,所讲的消灭剥削和实行公有制,是以发达的资本主义和高度发达的生产力为前提的,所以他们设想的社会主义社会中,革命的基本点是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在我国,受“左”倾思想的长期影响,片面强调生产关系,认为社会主义就是“一大二公”,忽视了生产力的发展,“四人帮”更提出了“穷社会主义”的谬论,严重阻碍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鉴于历史上的惨痛教  相似文献   

3.
生产资料所有制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问题,也是把握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中有关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本质和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必须解决的一个理论问题。对此,理论界有不同看法:一是认为马克思、恩格斯讲的公有制是指全社会所有制,马克思主义文献中没有提出“集体所有制”的概念;二是认为马、恩著作中虽然没有“集体所有制”的概念,但存在这一概念的实际内容;三是认为马克思曾经明确提出过“集体所有制”的概念;四是认为马、恩已经完整地预见到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一开始可能是单一的公有制形式,也可能是两种公有制并存。我认为,上述观点都没有准确地反映马、恩的本意。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些人说,“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的这一论述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最科学、最全面的概括。另一些人也肯定邓小平的论述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作出了新贡献,但同时又说,改革以前的理论一直认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公有制和按劳分配,还有计划经济,改革以来的实践对计划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地位、作用进行了修正,但并没有否定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只是使它们进一步具体化,这在邓小平的哩论中也是非常突出的,所以,社会主义的本质仍应包括公有制…  相似文献   

5.
顾钰民 《学术界》2005,3(4):37-43
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关系经历了一个从对立到统一的发展过程。马克思从纯公有制经济关系和社会化大生产出发,得出了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对立的结论。列宁和斯大林在实践中提出了在现实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必须运用商品经济的形式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邓小平在中国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创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新理论,实现了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统一。这一发展过程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恩格斯的公有制理论对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起点、内容、形式及其在经济上实现的方式,都曾做了精辟的论述。目前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在很多方面突破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公有制理论。如何在这种突破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的公有制理论并用它指导目前及今后社会主义经济的实践,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马克思、恩格斯的公有制理论可以概括为这样几个要点:(一)、公有制的起点,从逻辑上说,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激化的爆破点;从历史上说,是资本主义社会发  相似文献   

7.
在科学总结我国改革开放新鲜经验,特别是科学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所有制关系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基本经验的基础上,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这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又一重大发展。由此,我们重新审视马克思著作中关于未来社会公有制的论述,则可以得出一个准确的判断,在马克思的著作中公有制及其实现形式也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公有制关系的论述,是马克思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就…  相似文献   

8.
《哥达纲领批判》中所谓马克思的社会主义“设想” ,其实并不是马克思的 ,而是他批判的《哥达纲领》的。马克思诚然是从这一“设想”出发开始他的推理的 ,但这并不因此就证明他对这一“设想”的认同。毋宁说他由此推理而否定了这一“设想”。社会主义的未来制度只能从它的历史规定中逻辑地推出 ,这就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市场经济。对此 ,马克思早就有类似论述 ,这才是马克思对社会主义的真正“设想”。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的理论概括引起了人们的多种理解和争论、分歧.比如,有不少人就这样认为:邓小平的概括中没有提公有制、按劳分配这些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特征,没有提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似乎有些不全面.因此,如何理解邓小平概括的本来意义,澄清人们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许多混乱、错误的认识,确实很有必要.我们认为,不能孤立地抽象地静止地理解邓小平的新概括,即不能仅仅限于字面上的理解.他的论断是对过去人们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传统理解的纠正、完善和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基本论点的捍卫和弘扬.因此,我们必须历史地,全面地、具有时代针对性地加以理解和掌握.邓小平的新概括之所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当作社会主义的首要本质,首先,是恢复和坚持了唯物史观关于生产力是社会发展最终动力这一基本观点.马克思早就说过,我们不能理想主义地、而必须实践唯物主义地理解共产主义的本质.他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们的著作中一直把商品经济当作资本主义经济的天然经济形式,认为它必然同与资本主义经济相对立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相矛盾,因而设想未来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模式是没有商品经济的,以实行产品经济为特征的完全的计划经济。根据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这个设想,各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建设实践中都试图消除商品经济,建立以产品经济为特征的完全的计划经济。后来虽然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并不能消除商品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