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陶冶 《老年人》2014,(9):20-21
正悠悠万事,唯有"办队"记忆犹新:住在农户家里,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领导不时下队抽查:查饭圈子,查劳动纪律,查生产进度……若你擅离职守,"三同"不到位,生产进度没领先,公社领导则会"紧箍咒"念个不停,大会小会点名,搞得你头昏眼花、无地自容。当然,谁都不甘落后,都要千方百计把队办好。为免冗长,只讲1972年我在长沙县江背区梅花公社居家大队土地山生产队办队的一个故事,表达一番"办队"干部的  相似文献   

2.
亦兵 《老年人》2006,(7):12-12
某市一位领导要退休了。可这位领导同志想退休后发挥点“余热”——为贫困农民办点实事、好事。于是乎,退休前便亲自出马成立了一个“扶贫协会”。心里这般想着农民群众,这位领导也算是个大德之人了!  相似文献   

3.
鲁秉智 《老年人》2000,(1):26-26
1996年8月,43岁的王子达被安排到岳阳铁路地区老干办工作。好心人劝他:“到老干办就像当孝子,又没有票子,不如趁早换个位子。”王子达想,共产党员对工作不能挑肥拣瘦,分配做老干部工作,就要爱一行,专一行。他认定:“为老干部当‘孝子’光荣,为自己当溜子可耻。”一上任,他就四处走访,老同志普遍反映了看病难和医药费报销难的问题。他觉得应该解决,就多次到铁路医院了解情况,向领导汇报。在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铁路医院制订《敬老公约》,出台了方便老同志的许多措施。比如,老同志组织活动,派医生跟随保健;家住铁路沿线的老同志,可由子…  相似文献   

4.
肖晚珠 《老年人》2003,(11):32-33
谭炳泉,1997年元月从乡党委书记岗位上调任茶陵县委老干部局局长。7年来,他情系老干部,热心为老干部办好事、办实事,赢得了老同志的普遍赞扬。谭炳泉有句口头禅,他说:“做老干部工作,就得为老干部排忧解难,再小的事也要当作大事办。”老红军段金玉的儿子因为挪用公款,被单位处理,夫妻离异,成了一个流浪汉。谭炳泉得知后,把段老的儿子当兄弟,苦口婆心地教育和开导,要他振作起来,做一个对社会、对家庭负责的人。在此同时,他不厌其烦地与段老儿子单位的领导协商,请求网开一面,重新安排工作。经过6年的努力,段老的儿子终于有了工作岗位,生活有了…  相似文献   

5.
我有一位相识多年,早几年在某市开办老人院的民办机构负责人朋友。他较早引进社会工作理念及方法,把服务办得有声有色。上个月,我刚好出差到他所在的城市,晚上吃饭聊天时,老友说起了一个社会工作“本土化”的故事。  相似文献   

6.
某公司里有一位专业技术人员,平时喜欢发牢骚,看到不顺眼的事,不论与自己有无关系,都爱说上几句,还经常当众与领导顶撞,弄得领导下不了台。为此,其所在单位领导很有看法,便在工作中有意冷落他,提职、  相似文献   

7.
有这样一个例子:美国有位评论型电视节目制作人很烦恼,因为节目总是缺乏辩论高潮,每次都在气势不足中收场。他请教一位心理学家,怎样才能把节目办得更为叫座。心理学家提了一个建议:改变一下座位的排列方式,由以往的横排而坐,改成两人相对而坐。  相似文献   

8.
认识彭志远是1996年的事。一次,省级老领导一行20余人到我们公司参观,精明的公司老总恳请老领导题词,这下可忙坏了那位陪同老领导而来的戴黑边眼镜的中年人。然而,不多一会儿,他便麻利地准备好了文房四宝。湖南省政协原主席刘正题写的字,用墨饱满,内敛紧凑,显得雍容大气,他写了一张又一张。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郭森,90多岁了,兴致极高,也一连题写了好几幅字。那个中年人展纸端墨,一边忙乎,一边不停地叫“好”。刘正同志笑着介绍说:“他可真是一位好书童。”这位中年人就是中共湖南省委办公厅老干办的处级干部彭志远…  相似文献   

9.
报载:某市民政局和消防支队对之前查出有火灾隐患的12家敬老院进行整改复查。结果发现有7家敬老院未有整改行动。当检查组的同志询问这些敬老院的负责人,"为何未落实整改措施",几位院领导都这样回答说"正在办"。"正在办"这句话,时下已成为不少基层单位领导为应付上级检查时的一句搪塞  相似文献   

10.
《老年人》2007,(8)
一位退休老同志向笔者反映,他每月到储蓄所领取养老金时,营业员不是聊天,就是在一边办别的事情,没完没了,常常让人排队等很长时间。  相似文献   

11.
黎善坤 《老年人》2007,(8):12-12
一位退休老同志向笔者反映,他每月到储蓄所领取养老金时,营业员不是聊天,就是在一边办别的事情,没完没了,常常让人排队等很长时间。  相似文献   

12.
沧州这个城市虽说不大,但也有几十万人。在这座小城的、中老年人中,特别是中老年文人中,提起一个人的名字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就是韩成信。韩老的出名屈指算来也就是离休后这几年的事。你要问,他是大官吗?不是。他是名角吗?也不是。他就是一位平平常常的人。那他为啥出名了?是因为他和他办的那个“夕阳红”读书会。  相似文献   

13.
在做个案督导时,我请同事总结自己做个案的一点心得。其中甲社工说,她最近的一个个案是一位离开学校后便失去联络的失足青少年,后来甲社工通过网络再次联系到他时,他正因触犯法律而陷入官司。那位青少年表示,他出事时很想找甲社工商量,但因自己中途“溜号”又不好意思,而这时甲社工主动联系到他,令他非常感动,他感谢甲社工的关心,让他有勇气面对现在的困境。于是甲社工便觉得做社工最重要是“有心”,只有“有心”才可打动案主,令案主得到关怀及支持。  相似文献   

14.
“掉份”     
刘凌 《老年人》2012,(6):20
父亲当了几十年的领导。在位时不怎么平易近人,除了谈工作几乎不与下属接触。春节一过,由于年龄的关系,父亲不得不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原来整天忙着发号施令的他,闲下来以后很不适应。为了让他排遣内心的寂寞,我鼓励他找些事情做,  相似文献   

15.
湖南省检察院有离退休干部近百人,这几年的老干部工作做得有声有色,成了全省的先进单位。老同志夸赞说,省检察院的这项工作有历史性的突破。采访中,我看到老同志和离退办的工作人员关系融洽,他们相互尊重、关心和支持,有如温暖的大家庭。特别是离退办的同志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技巧,和老同志高昂的学习热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谈起这几年的发展变化,离退办主任张士映深有感慨。他是2001年下半年竞争上岗,担任离退办主任的。刚上任时,老干部反映的问题不少,有的矛盾还比较突出。于是,大家商议,决定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为老同志排忧解难…  相似文献   

16.
<正>从小就立志做街头艺人的男人有出息吗?不子承父业却孤身闯世界的儿子能成大器吗?从不表白承诺,连婚礼都懒得办的丈夫称职吗?2012年央视龙年春晚中,"水晶球达人"用他充满爱的水晶球之舞做了回答……  相似文献   

17.
寄人篱下,历来被人们视为没出息的行为。然而,在市场竞争中,对于弱势企业来说,善于“寄人篱下”,依附强势企业开展经营活动,恰恰是一种高明之至的发展战略。某县畜牧局有个姓刘的年轻人,三年前走出办公室,拿着单位给的6万元集资款出来办实体。领导让他利用本单  相似文献   

18.
吃饭时不喜欢喝汤。睡觉时不愿枕高枕头。打电话不爱多啰嗦,三言两语就完事。不愿常登领导家门,不乐意打小报告,不习惯泡“闲天”。 我要这么活着,他有这样的习惯。你说,要什么理由? 好好的官儿不做,却去“下海”,那  相似文献   

19.
有“以法治国”的提出,有“以德治国”的提出,又有“构建和谐社会”的提出,“法”“德”兼治以“构建和谐社会”,善莫大焉。朱穆的《崇厚论》问世以后,反响很是强烈。可是时过不久,他遇上了一件很让他反感的事。那是朱穆在做县令的时候,有一名叫刘宗伯的汉子,这人就连当时士人都极讲究的母亲新丧、要为母亲“守孝”都不顾,脱下孝衣就来拜见朱穆,说尽好话恳求在县衙里给他安排个差事,朱穆成全了他。朱穆做了侍御使,刘宗伯又远道进京求见,恳请再给他谋个体面一些的差事,朱穆又成全了他。后来这人经过一番不干净的活动,时来运转做上了银印青绶二千石秩位的高官,爬得地位比朱穆还高。再见到朱穆,他竟是好像根本不认识朱穆。  相似文献   

20.
陈亦权 《职业》2012,(13):72
吉姆·哈尔芬斯是荷兰阿姆斯特丹市的一个律师,每个周末,他都在无所事事中度过,所以他总想为自己找些事情做做。两年前的一天,吉姆在街头遇见了一位朋友,他知道那位朋友和他的妻子在一年前就已经感情破裂,然而过了整整一年,他们还没有离婚,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