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学研究要应对视觉文化的挑战,一方面需要对文学研究当下存在的主要问题作出合乎实际的理论判断,另一方面更需要对视觉文化目前的研究现状有较为准确的把握与认识.文学研究在不断"扩容"的过程中,需要有明确的对象意识、边界意识、学科意识.可以对文学进行跨学科、多学科的研究,文学研究可以有自身的文化之维,但其目的是对文学自身的丰富而非消解,是对文学自身的深化而非解构.  相似文献   

2.
视觉文化及视觉文化与文学研究近年渐热,而2008年又出现一批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此种研究兴盛之态,既是对现实问题的积极回应,也是文化研究推动的结果,同时也可看作"文学终结论"、"日常生活审美化"等问题之争的进一步深化.2008年的视觉文化与文学研究成果有三:视觉文化理论的分析,文学生产变局的思考,文学阅读层面的反思.这些成果体现出如下学术动向:一、越来越多的学者意识到视觉文化研究的重要性;二、一些学者逐渐走出了种种义气之争,学术研究因此呈现公允平和之象;三、年轻学者逐渐成为视觉文化研究的主力.然而,视觉文化研究也存在着侧重媒介视角、由于成见而导致过度价值判断、文本细读与实证研究偏少、中国问题意识与问题框架不明显或缺席等问题.因此,超越传媒研究,悬搁价值判断,深入文本层面,凸显中国问题,可能是视觉文化与文学研究的出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3.
重建阅读文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周宪指出,在视觉文化的蓬勃发展进程中,似乎有一场不见硝烟的"战争",那便是图像对文字的"征服"。我们应该关注视觉文化强势所造成的阅读文化困境,并采取相应的策略和立场,重建阅读文化,培育阅读文化。金元浦指出,新世纪的视觉文化转向是在当代高新科技的基础上发生的人类划时代的媒介革命的表征,具有建构的后现代性。当代视觉文化遇到的最具前设性的问题是语言文字与图像的关系问题。倪伟指出,视觉文化的核心是探讨与"看"的实践相关的种种问题。"看"的方式根本就是社会和文化建构的产物。视觉文化研究应抓住中国的现代性经验不放,在融会各种进步思想的基础上,突入深广的社会历史领域,展开批判性的清理和重建工作。曾军指出,20世纪西方文化理论思潮为观看研究提供了意向主义、构成主义和"现实主义"三种路径,但各有研究的困境:意向主义思路对理想观看的描述性分析的有效性值得怀疑;构成主义思路最大的问题在于对"主体"的有意忽略;而在"现实主义"思路中,无论是批判理论还是视听统计,关注的其实都是将观者定位为被动性的前提之上的"受众"研究。  相似文献   

4.
话语分析可以成为视觉文化研究的重要方法,一方面它可以深度阐释视觉文化文本的内涵,让人读解出所谓的象外之意;另一方面,它更能还原视觉文化文本生产背后的体制,更准确地透析特定语境下的社会文化本质,这即是话语分析Ⅰ和话语分析Ⅱ的内涵.而在所谓的新视觉文化时代,话语分析的方法则更为有用,它一方面可以引发所谓的视觉细读,更准确地透析视觉文本的内涵;另一方面,它还可以在视觉文化中有效导入政治经济批评,完成对视觉文本的多元解读.  相似文献   

5.
文化研究作为对当代社会和文化现实的理论总结与回应,呈现出"关注领域集聚化"和"研究论题深入化"的显著特征。在广度拓展上,视觉文化、媒介文化、大众文化等成为当前国内文化研究的重要领地,社会的视觉建构、美学的媒介生态学等成为文化研究新的学术增长点;在深度挖掘上,文学与图像、审美泛化、大众文化价值观等论题内部的复杂关系、内在机制及操作方式等得到新的揭示与开拓。在广度与深度上的进展与探索,为文化研究的未来发展夯实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在当代社会,人类的文化传播主要通过视觉文化的传播来完成。到了21世纪,在人类文化传播的历史上,又出现了听觉转向,取代了视觉转向,听觉文化越来越受到学界的关注。对学术研究来说,听觉文化研究是一个新的课题,但听觉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却古已有之,中西文化史上都是如此。研究听觉文化主要有三层价值:首先,从符号学的角度看,象与音都是语言符号中必不可少的因素,听觉文化研究可以引起人们对音的关注;其次,从文化研究的角度看,听觉文化研究可以消除视觉文化研究的弊端;最后,从存在论的角度看,听觉文化研究与人类的存在息息相关,人类就生活在一个听觉的世界中。  相似文献   

7.
视觉文化时代已经到来,视觉文化的独特之处告诉我们:探讨视觉文化的研究模式十分必要。视觉文化研究通常有四种模式:研究文化产品生产(者)的生产(者)中心论模式,研究文化产品接受者的受众中心论模式,研究文化产品“文本”自身特征的文本中心模式,研究文化产品的生产环境状况的文化情境研究模式。文化研究的极致,应是上述四种模式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8.
视觉文化研究是当代中国学术界引人注目的一个领域。视觉文化研究寻找的不仅仅是涌现在表面的视觉现象,更关注于背后控制表征系统的意识形态。视觉文化研究者认为:“在看的状态中,包含着复杂的意识形态内容,这些意识形态因素由于文化的遮蔽和常识的掩盖,一方面变得难以察觉了,另一方面又使得种种视觉行为似乎是自然而然的,没有什么值得深究的东西。”寻找、暴露、阐释视觉表征系统背后的意识形态霸权的过程,是知识分子发挥其所谓“现实功能”的过程,失去这个过程,他们的存在就成为一个问号。  相似文献   

9.
董希文 《学术论坛》2005,(1):160-164
在后现代社会中,视觉转向成为必然.就逻辑层面而言,其产生的根源在于形象对语言中心论的反叛与颠覆;然而就社会层面来说,它又是晚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变革在文化上的必然表现,由此导致视觉文化具有商品性质.在当今社会,视觉文化影响着人的审美观念和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0.
从“视觉”到“视觉化”:重新理解视觉文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视觉文化研究问题中仍然有一些前提性的问题暧昧不明,其中最为重要的问题就是:究竟何为"视觉"?目前对"视觉"的看法主要有名词化和动词化两种,分别将视觉文化研究引向不同的方向.作为一种整合的努力,"视觉性"由于其界定的暧昧而无法承担这一使命.而"视觉化"则已形成了完整的问题谱系:即从"将不可见变为可见的"(广义的"视觉化")到形成"影像化主导"(狭义的"视觉化"),进而突显出"虚拟性"的新质("视觉化"的后现代性),最后将视觉化逻辑渗透到"不可见"之物中去("视觉性的弥散"),从而可以使我们重新认识视觉文化的文化逻辑.  相似文献   

11.
视觉文化与消费社会   总被引:54,自引:0,他引:54  
我们正面临着一个以视觉占据主导地位的文化。这种文化的出现与消费社会的背景密切相关。本文从几种有影响的消费社会理论角度探讨了视觉文化的必然性和内在逻辑,同时强调,中国当代“小康文化”已经呈现出明显的消费社会特征。因此,强调视觉快感,专注于感性的愉悦,使得视觉文化成为当代中国文化的主流。通过对消费社会理论的辨析,为分析中国当代视觉文化问题提供了一个有用的参照系。  相似文献   

12.
在视觉文化研究中,内容分析事实上是一种极具跨学科意味的综合研究方法.一方面,它作为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一种常规方法,包含社会科学所要求的一整套需要遵循的操作流程;另一方面,这一方法同样需要人文学科为其提供研究策略、视角以及观念层面的理论支撑.内容分析的方法论意义及其局限性,也主要在两者既相互抵牾、又相互依存的复杂关系中显现出来.而内容分析方法得以形成并发展的现代性语境,则为此提供了最清晰可辨的历史与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3.
视觉文化在二十世纪末成为学术界的热门话题,引起了多学科领域学者的关注.W.J.T.米歇尔是视觉文化研究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认为视觉文化应当“去学科化”或成为解构学科的行动,他因最早提出“图像转向”而闻名世界,认为这种转向正在人文学科及公共领域内发生,是继语言学转向后的方法论转向,并将其图像理论应用于“展示观看”的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4.
后现代空间意识优位的典型文化样态是视觉文化,而印刷文化则遵循线性时间逻辑,这样的表述看似与莱辛的诗画异质论无甚区别,但其中有着实质的差异:詹姆逊理论中的后现代空间完全不同于莱辛所讨论的欧几里德式空间.后现代空闻逻辑在当代视觉文化中的具体表现在于,视觉文化中贯穿了无深度、无距离、碎片化的后现代空间逻辑,这一逻辑又经由视觉文化得到了强化.  相似文献   

15.
视觉文化语境下文学性的危机与变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视觉文化转型的理论背景出发 ,考察语言文本的图像化转向导致文学性的危机与变迁。从如下四个方面分别进行论析 :小说的影视改编 ,影视同期书的操作 ,剧本的视觉化倾向 ,以及叙事电影向景观电影的转换。在不同的时代语境下明确文学性的研究对象 ,从而建立起有效的批评机制。  相似文献   

16.
戴沙迪  朱振宇 《中国学术》2001,3(4):374-376
“视觉文化”是什么?有理由认为,一本以“视觉文化”为题目的书,会在开篇对这个领域作出一个直接而综合的定义。不过,这本书的导论没有这样做:编者仅仅告诉我们“这是一种跨学科研究的新方法,虽然颇有争议,但很时髦。它随着文化研究,酷儿理论及非裔北美研究等领域的进步而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评述五缘文化学说提出二十年来的研究成果.从五缘文化的理论深化和学科归属、五缘学说与华侨华人研究、五缘文化与闽台研究等角度展开分析,并就新形势下五缘文化研究的生长点、五缘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关系提出建议和看法.  相似文献   

18.
悬念与故事密不可分,对悬念的思考一直隐藏在各种虚构叙事艺术的研究之中,从与之有关的理论资源来看,包括以语言和身体为媒介的传统虚构叙事艺术样式(故事、戏剧、小说),对它们的虚构叙事行为及文本的研究发展出情节悬念、结构悬念、信息悬念、心理悬念、修辞悬念等观念;而在以影视艺术为代表的现代视觉技术为媒介的视觉文化中,悬念不仅细化了对虚构叙事行为的研究,而且在对"作者电影"和"类型电影"之别中,在将电影作为商品进行市场营销过程中拓展了悬念的问题域,使之成为文化分析的对象.  相似文献   

19.
西方国家从19世纪起,就将文化生产纳入国民生产体系,确定为生产性的产业工业部类之一.其文化产业理论重在文化生产和文化消费(接受)两大类型,可用"文化工业"理论来概括.中国文化产业基础理论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在理论突破和理论创新方面严重落后于实践的发展.文化产业理论研究的趋势是:对经济和文化理论的整合;多学科交叉运用于对文化产业的研究;加重对文化产业中的创意性部类、知识性部类的研究;注重对各产业门类的具体分析研究;注重理论对现实的实际运用;注重前瞻性研究.  相似文献   

20.
从历史与逻辑相一致的原则立场出发,采用黑格尔的表象理论对"镜子说"的图像意识内涵进行探究,可以甄别出在共有的"镜子"譬喻之下的"模仿说""再现说",现实主义标举的"典型"理论和"反映说",自然主义追求的"屏幕理论"和象征神话模式,以及法国新小说的"纯物主义"理论等之间的精微差别.这种新颖的跨学科研究方法不仅深化了对"镜子说"现实主义美学谱系内涵的理解,同时也初步提供了从视觉文化角度对经典文艺学命题进行别样阐发的范例与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