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蒋北麒 《人力资源管理》2011,(5):I0001-I0001
<正>一段时期以来,"幸福感"成了广受社会关注的热词。"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后,"职场幸福"这个与劳动者最为密切的话题更是各种会议、网站热议的话题。追求幸福是人的一种本能,对于各个层次的职场人士来说,都是如此。一位90后的朋友问我:"蒋老师,职场幸福是不是只属于成功人士?"从她那稚气未脱但遍布愁云的脸上,我看到  相似文献   

2.
在一次关于生活艺术的演讲中,教授拿起一个装着水的杯子,问在座的听众:"猜猜看,这个杯子有多重?""50克"、"100克"、"125克"……大家纷纷回答。"我也不知道有多重,但可以肯定人拿着它一点都不会觉得累。"教授说,"现在,我的问题是,如果我这样拿着几分钟,结果会怎样?"  相似文献   

3.
用语言分析方法澄清价值概念就是区分并明确它的涵义和指称。价值概念的涵义是人在使用这个概念时所理解的意义,指称是用这个概念所指的事物。在日常语言中"价值"一词的主要用法是评价事物,用它评价的事物有三种类型,相应地有三种涵义:在评价为人所使用的事物时其涵义是"有用",在评价为人所追求的事物时其涵义是"美好",在评价人及其相关事物时其涵义是"重要"。这三种涵义分别对应三种性质:有用性、善性和重要性,可是这三种性质都不是事物的实际性质。由此得出结论,"价值"没有指称,不指向实在的事物和性质。因为价值概念有涵义却没有指称,所以不能通过指明所指物的方式界定概念,而只能从它作为评价用语的角度揭示它的涵义。  相似文献   

4.
先秦传世文献"情"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先秦传世文献中的"情",李天虹和欧阳祯人都曾作过细致论述,既有其合理内核,也有其明显不足.从先秦"性""情"说的大背景中考察,"情"在先秦传世文献中应具有两种含义:一种与"性"相对,具有形上意味,指人或物的自然本性;一种有形下意味,又可分为两类:(1)主观的,指内心之实;(2)客观的,指事物之实.  相似文献   

5.
【作文题目】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人的一生,伴随着许许多多的告别,告别童年,告别朋友,告别亲人,告别这个世界……和心爱的事物告别,和自身恶习告别……在告别中,我们不断长大,渐渐成熟。告别引发了我们美好的祝福: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明日我的岁月里,你要保重你自己……告别意味着新生: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关于告别,你有哪些与众不同的经历?有哪些与众不同的思考?请以“告别”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要求:立意自…  相似文献   

6.
“读不懂”的柏拉图(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阅读柏拉图的著作,我们可以深深地感到,把being翻译为"存在"会给我们的理解带来一些问题.比如,"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著名论题被翻译为:人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它与柏拉图给出的例子"风是冷的","风是不太冷的"等等显然没有任何关系.除此之外,柏拉图还常常从语言的角度谈论being,而在语言的表达中,"存在"和"不存在"使用得并不多,表达的范围也不广泛,因此会让人不知所云.如果用"是"来翻译,则没有这样的问题.比如:人既是是的事物是的尺度,也是不是的事物不是的尺度.因而人们可以感觉到"风是冷的",也可以感觉到"风不是冷的".而且,"是"和"不是"显然是语言的一种基本的表达方式,而且是与认识相关的表达方式.本文以柏拉图的文本为例指出,应该把being翻译为"是",而不是翻译为"存在",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翻译问题,而主要是如何理解西方哲学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读不懂”的柏拉图(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阅读柏拉图的著作,我们可以深深地感到,把being翻译为"存在"会给我们的理解带来一些问题.比如,"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著名论题被翻译为:人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它与柏拉图给出的例子"风是冷的","风是不太冷的"等等显然没有任何关系.除此之外,柏拉图还常常从语言的角度谈论being,而在语言的表达中,"存在"和"不存在"使用得并不多,表达的范围也不广泛,因此会让人不知所云.如果用"是"来翻译,则没有这样的问题.比如:人既是是的事物是的尺度,也是不是的事物不是的尺度.因而人们可以感觉到"风是冷的",也可以感觉到"风不是冷的".而且,"是"和"不是"显然是语言的一种基本的表达方式,而且是与认识相关的表达方式.本文以柏拉图的文本为例指出,应该把being翻译为"是",而不是翻译为"存在",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翻译问题,而主要是如何理解西方哲学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地缘政治学”这个复合词,象其他多音节词一样,表达一种很基本的含义;而且,它还是一张灵活的标签,贴在了令人困扰的话题上。这个话题便是:世界上大国之间的控制与反控制,即:全球内谁主宰谁,以及为什么会如此。你也可能认为,这是一个你若不关心将来就要自担风险的话题。然而,许多人似乎令人费解地认为,在冷战后阴暗的岁月里,试图关注未来的地缘政治没有什么意义。 现在流行的一种观点认为,谁也不能够指望预测。在接下来的三四十年里大国政治将会发生什么变化。持这种观点的人中有一部分人后来又自相矛盾地补充道:大约在下一代,美国和欧洲的安全不太会遇到大的挑战。因为眼下世界对民主国家来说还  相似文献   

9.
从回答方式、信息结构和概念等角度探讨"文学是什么"和"什么是文学"两种问句是否相同。从回答方式看,两种问句都能够用"文学(就)是B"或"B(就)是文学"回答,从这一点来看两种问句追求的是相同的东西;从信息结构来看,"文学"对于问话人来说是已知信息,他已经知道有"文学"这个东西存在,只是他不知道是什么,因此用两种问句追问"文学"的含义,从这一点来看两种问句所追求的还是相同的东西。另一方面,一种观点认为"是什么"只能描述事物的既定形态而不能追问事物的定义,文章从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角度出发,认为这个句式完全可以追问事物概念的内涵(定义);而"什么是"除了追问事物概念的内涵外亦可追问其外延。  相似文献   

10.
数量结构,特别是"一·量·名"结构,常被认为是典型的不定指。然而,有一种不定指,所指称对象能够被发话人所识别,可称实指,其在词形、入句表现、话题功能等方面都有别于普通的不定指。实指是发话人语用意图的产物。我们认为,从不定指到定指,或从定指到不定指,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连续统,它们通过实指实现相互转化。实指的特殊性应该受到学界的关注与重视。  相似文献   

11.
有的同志提出“应当抛弃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提法”,我认为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一、“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提法,不符合客观实际”吗? 持这种观点的同志认为:“人们可以举出无数的实际材料说明,一切事物不都是互相联系的。比如,鸟和老虎都是事物,它们就没有什么联系,石头和禾苗都是事物,它们也没有什么联系,如此等等。”我们知道,鸟和老虎同属脊椎动物,脊椎动物是由无脊椎动  相似文献   

12.
作文题目逢喜事时,好心情给人幸福甜蜜;遇挑战时,好心情让人自信乐观。给自己一份好心情,生活中处处盛开艳丽的花朵;给别人一份好心情,人世间时时洒满明媚的阳光……请以"好心情" 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提示与要求(1)自拟题目,自定文体。字数不少于600。(2)文中若需出现校名、人名,可用化名代替。题解"好心情",这个话题带给我们的应该是一份快感。围绕这个话题,既可以畅说自我,也可以特述他人,反映出"我"或者他人不同意义层面上的"好心情"。这个好心情必须要有特  相似文献   

13.
我这个人有点儿"痴"。人们景仰牛顿、达尔文、莎士比亚……我却偏偏崇拜孔夫子;我父亲执教鞭,我执意握粉笔,这是遗传的力量嘛!我深深地懂得,今天的语文教师,不仅要如同我父亲一样,拥有坚实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的教学艺术,更要有向传统教学法挑战的胆识和勇气。我是一名"开拓型"的语文教师,"开拓型"的学生,便是我最佳的"产品"。  相似文献   

14.
我是一名法学院的学生,我的每一门课的教授都曾经在他的课堂上讲过这么一句话,他们常常说“法律是这么规定的,但是现实生活中……”现实生活是一种很神奇的生活,在现实生活中那些尊重规则的老实人往往一辈子都默默无闻,反倒是那些弄虚作假的人到最后会名利双收,于是乎像我这样的年轻人就经常遇到那些看着很有经验的前辈过来拍拍你的肩膀,跟你说“年轻人你还不懂”。我想问的是,我们年轻人,你能为这个世界做什么?总有一天,银行行长会是90后,企业家会是90后,甚至部长、省长也会是90后,当全社会都被90后占领的时候,我想问你们90后,大家想把这个社会变成什么样。  相似文献   

15.
以唐宋茶诗词为研究材料,深刻地阐述了唐宋茶诗词中的三种品茶意境:一是"有我有茶"之境,是"我"寄情于茶的和美意境,二是"茶我同一"之境,是"我"与茶融合为一整体的和美意境;三是"无我无茶"之境,"我"与茶都已融入了天地之间,世界一片空灵,"万物与我同一",亦即"天人合一"的最高和美意境.  相似文献   

16.
试析"是……的"句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是……的"句有判断和强调两大功能,在结构上也各有其特点.当"是……的"中间是名词性词语时,"是……的"表示判断;中间是动词性、形容词性词语时,"是……的"有两种功能:一是表示判断,二是表示强调.  相似文献   

17.
在《巴曼尼得斯篇》中,柏拉图分析了各个相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它们结合的可能性,以解决极端相反的相在个别事物中共同存在的问题。在各个相中,"一"与"是"的结合具有开创性意义。"一"如果不与"是"相结合的话,它就是孤立绝缘的,最后甚至连自身都不是。而如果"一"与"是"相结合的话,"一"就可以与其它的相联系起来,从而构建出整个世界的网络。柏拉图的"通种论"也是在这个基础之上修改发展而来的。"一"与"是"之间的辩证关系也对后来的哲学家产生了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有一个小丑,一直生活得很快乐。但渐渐地有些流言传到了他的耳朵里,说他被公认为是个极其愚蠢、非常鄙俗的家伙。小丑窘住了,开始忧郁地想:怎样才能制止那些讨厌的流言呢?一个突如其来的想法使他的脑袋瓜开了窍……于是他一点也不拖延地把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行。他在街上碰见了一个熟人,那熟人夸奖起一位著名的色彩画家。"得了吧!"小丑提高声音说,"这位色彩画家已经不行啦……您还不知道这个吗?我真没想到您会这样……您是个落伍的人啦!"  相似文献   

19.
羡慕孩子     
李真 《华人时刊》2009,(1):19-19
世界上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在外行走的日子里,我总能遇见一些让人喜爱的小家伙,他们或听话得坐在身边不吱声,或调皮得使"歪招"逗你生气,但对我来说,都是无法抵挡的可爱。而在尼泊尔,这些小家伙大多不怕生,甚至是过于热情,有主动上来介绍自己的,有邀请我加入游戏的,更有从对岸游过来翻上船抢糖吃的……常常是我这个大人被一群孩子弄得有些羞赧局促。  相似文献   

20.
小蚊子自从听人说讨"宁吃飞禽二两,不吃走兽半斤"的话以后,就想那飞禽的血也一定比走兽的好喝许多吧,以前叮吸的都是走兽,现在可要叮叮飞禽了!"叮谁呢?"小蚊子琢磨了几天,突然有了目标,"就叮蝙蝠,那家伙肥着呢!"老蚊子知道了,告诫小蚊子:"去叮蝙蝠,无异于自取灭亡啊!""怎么会呢?"小蚊子十分有把握地说,"蝙蝠会飞,八成和别的鸟一样,晚上就‘雀蒙眼’了!"老蚊子摇摇头:"我知道蝙蝠是专吃蚊子的,再说它也不是鸟,可不一定是‘雀蒙眼’呢。""我可不怕别人吓唬。"小蚊子没有听进老蚊子的话,天黑的时候就向蝙蝠飞去了。"哼!想来叮我?"随着蝙蝠一声大喝,小蚊子就被蝙蝠捉住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