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1世纪》2000,(4)
如果你问一个中国人,你对英国或英国人有什么样的印象,我相信90%以上的人会使用下面的词汇来形容:保守、没落、古板、傲慢,当然还有他们那令全世界人都费解的黑色幽默,以及因气候更多变而声名狼藉的天气预报。但是无论英国或英国人给你留下何种印象,却没有人能够否认这个面积有限的岛国堪称世界上学术精华最为集中的地方。古老的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伦敦经济学院和帝国理工大学,至今仍通过它们的研究成果影响着全球科技的发展。久富盛名的英国教育体系、学院制度、课程设计每年吸引了大批来自世界各国的学生到英国求学,甚至许多学…  相似文献   

2.
此书是作者早期著作《美国人对日本的看法,1941-1975(1976)》的姐妹篇。作者感兴趣的是,在20世纪,特别是二战至今,日本和日本人在哪些方面受到了美国人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古代英国人只有一个名字或绰号。姓是一种族号名称,每个人所用的名或绰号并不代表家族,不能父传子,子传孙,世代相传。英国人使用姓是从日尔曼人入侵后开始的,日尔曼人使用姓比英国人早。在1066年征服英国前,日尔曼人就已经有了世袭的姓和教名,征服英国后,大批移民到了英格兰,他们把姓传给了英国人。  相似文献   

4.
英国不存在“大龄青年”这类名词,自然也闻所未闻有专门为大龄青年举办的舞会、联谊会,更没听说过谁惦记着为某人张罗对象这等事。但很多英国人还是向往婚姻的,他们的征婚启事也五花八门。  相似文献   

5.
在英国学习生活已经一年了,在这段学习生活期间感触最深的是英国人的礼貌。虽然随着英国的发展及日益的国际化,英国人已经不再是那整天一套深色西服、腋下夹着雨伞、头顶圆顶小礼帽,在暗灰色的天空下不苟言笑的“绅士”形象了。但英国人的“绅士风度”却不曾根本改变。不经意间,体会同绅士面对面的感觉问路初到英国时,人生地不熟的我时常会迷路,手边又没有地图,只好频繁地问路。英国人少,特别是在小巷  相似文献   

6.
7.
郭慧英  李薇 《社区》2002,(6):63-64
作为英资企业的中方雇员,几年前我随英国上司马丁到古城西安公干。面对西安繁华的市中心,马丁无动于衷;到了仿古街,他却一下兴奋起来:“(口每)!这就是我想象中的西安古城,这就是中国,多美!” 让马丁遗憾的是这条街太短了,他还替这条街担心,怕有一天会将高楼大厦建到这  相似文献   

8.
德国的格林威塞尔是一座普通的小城。城里人互相认识。如果市长家多烧一道菜,全城人在吃午饭时,都会知道。一个陌生人迁入这座城市,租了幢空房子,独自居住。他不像别人那样下午去玩九柱戏,晚上去酒馆抽烟,谈论时事。市长、法官、医生轮流请他吃饭、喝咖啡,都被他谢绝。  相似文献   

9.
假日目前的旅游热以及旅行的便利条件,大大影响了人们对闲暇的态度。英国产业工人每年至少有两周的带薪休假,大部分专业人员有一个月或更长时间的休假。工厂的休假大都集中在七月中旬至八月中旬这一段时间内。国立学校的暑假一般只有六个星期,从七月中旬至八月底。  相似文献   

10.
王淼 《21世纪》2008,(3):38-39
"还差一个便士"我刚到英国时,寄住在一对退休的英国老夫妇家中,他们的儿女都已搬出去,剩下老两口和半座小楼。把其中的一间房租给我住。英国有一个传  相似文献   

11.
梦芝 《社区》2011,(26):36-36
与我们公司合资的英国企业需要技术人员.公司派我和一位英国同事前往。在飞机上,同事告诉我,到了英国之后,首先要适应的就是英国人的抱怨和唠叨。很快我就见识了英国人的“抱怨文化”。  相似文献   

12.
英国人认为结婚最好的季节是在秋收到圣诞期间。9月结婚,生活富裕快乐;10月结婚,有爱却无财运;11月成亲,树叶飘零无欢乐;12月细雨绵绵,相爱永不渝。  相似文献   

13.
英国证人制度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英国证人资格、权利义务制度设置等有关方面的考察得知:英国证人制度具有系统性和科学性的特点。而我国的证人制度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针对此,提出应借鉴英国经验完善我国的证人制度,即建立证人作证权利义务对等机制,设立专门机构加强证人权利保护,确立证人作证豁免权等。  相似文献   

14.
姓名作为姓氏文化的一部分 ,在世界各民族中反映出不同的文化内涵和可追溯的历史根源。英国人的姓名同其他民族的姓名一样 ,具有其独特的表达方式。英国人的姓和名都可以按照其起源和语义进行分类 ,从中可以看出在历史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中 ,历史事件、自然环境、职业、宗教等因素对姓名所产生的影响以及人们在选用这些姓名时寄予的各种愿望  相似文献   

15.
我熟悉日本已达五十七年之久了。所以,我对日本的现代化事业,也就观察了一半以上的时间。当然,如果拿我1922年初到日本时和当前的日本经济情况,与英国的经济情况作一番对比,则其间的差别是颇为深刻的。  相似文献   

16.
在英国人的教育观念里,当舍己为人的英雄不重要,关键在于要懂得平常做人的道理,自律以融入社会。  相似文献   

17.
陈蓉  姚远 《华人时刊》2011,(4):44-45
普通垃圾每周收一次普通的生活垃圾,由大型垃圾车来居民区和村庄收走。一般一周收一次,到每个居民区和村庄收取垃圾的时间,从周一到周五,各不相同。我住的村庄,是每周四上午9点半  相似文献   

18.
张晓 《社区》2003,(16):28-28
近日,英国鲁顿士学副校长蒂姆·博特斯沃接受了记者采访,介绍上世纪80年代以来英国经济特别是人民生活的发展情况。博特斯沃原是英国伦敦经济学院的著名学者,先后七、八次访问过中国,亲眼目睹了中国这些年日新月异的惊人变化。他说,对中国经济的了解使他能够对中英两国的经济发展情况进行某些比较。博特斯沃介绍说,20年前英国经济处于一个十分特殊的转折时期,当时英国的制造业迅速萎缩,而金融、保险、股票、服务业异军突起。英国80年代通货膨胀比较严重。不过,从那以后,英国经济年均增长2.5%,英国公民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他举例说,20年前,…  相似文献   

19.
几百年前,英国人尚不知茶为何物,十七世纪初,印度商人向英国国王贡奉了一公斤中国武夷岩茶,自此英国宫廷的人品起了茶的味道。1689年,英国商人开始直接从中国购买茶叶回国。此后,英国商人陆续到福建厦门采购武夷岩茶,美味甘淳的武夷岩茶很快风靡了英伦三岛。英国最早称茶叶为“Bohea”即为“武夷”之音译。英国和欧洲人对中国茶叶评价甚高,称之为“文世复兴时代诸大发现的意外收获”。 英国最初是在咖啡馆和药房出售茶叶,当时茶价高昂,被视为“奢侈品”,尚未在大众中普及。到十七世纪晚期,中国的茶叶和精美的茶具大量运到英国,茶价逐渐下降,喝茶的人多起来,成为家喻户晓的饮料,也开始改变着英国人的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20.
杨叙 《社区》2002,(3):59-59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哥本哈根都像是一幅色彩斑斓的画。而大小不一的社区便是这幅画上的亮点。远的地方先不要说,请随我一起走出家门,到我住过的海劳普区随意看看。海劳普区东边是蔚蓝色,那是烟波浩淼的波罗的海:北边是绿色,那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西边姹紫嫣红,街心公园里鲜花吐着芬芳;南边应该说是透明的,因为商业街上的灯火彻底不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