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本文以语言学家和社会学家的研究成果为基础,依照心理学、交际学和伦理学,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对男女交际中的语言形式展开了研究,分析了男女之间存在的语言差异.文章指出男性和女性在语言方面所存在的差异是造成跨性别文化交际的障碍.同时也简要分析了造成差异的几方面原因及这一研究在跨性别交往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展示了语言学家和社会学家们对语言与性别研究的主要成果,目的在于使读者能够在看到英语语言中性别差异的同时,提高跨性别交际的能力,避免发生误解和伤害。  相似文献   

3.
礼貌原则是言语交际中一个重要的语用规则。然而语言学家发现在跨性别文化交际中男女遵循着不同的礼貌原则。这些差异会不可避免地导致跨性别文化中的失误。本文试图根据礼貌原则的六个准则对言语交际中的性别差异进行讨论,旨在揭示语言交际中男女所处的不同地位及其所采取的策略,并以此为基础,改进课堂教学,尤其是口语教学的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4.
从语言交际与性别文化的视角,进行话语分析和话语基调的比较,阐述交际风格和意义解释框架上的性别差异,描述和对比话语系统社会文化的不同维度,进而揭示性别话语在社会文化语境中的不同交际规约和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5.
英语中两性语言差异在语言功能上的反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依据以往社会学家和语言学家的研究成果,从语言的六种功能方面,即情感功能、指令功能、寒喧功能、指称功能、定义功能和想像功能对两性语言交际的差异进行了探讨,同时,用性别原型对这一现象作出了解释。最后提出:社会的发展将影响两性言语交际行为及其研究,并指出了这一研究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语言中的性别现象与交际中的性别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 ,尤其是语言的使用者往往反映出性别歧视的态度。本文将对语言中的性别现象和交际中的性别差异进行初步的探讨 ,并试图揭示其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相似文献   

7.
汉语性别语言在词汇、句式、修辞等语言结构上存在7种主要差异,从广义的人际交际角度,结合多种语料分析,对比了这些差异在内向交流、人际交际(包括现实交流、网络空间人际交际、手机短信交际)和大众传播这三种不同交际形式中的出现频率,并得出主要结论:汉语使用中存在性别差异;模糊结构和强势词汇的差异几乎存在于所有交际形式;现实交流中性别语言表现最突出,大众传播中性别语言表现最模糊。  相似文献   

8.
词汇中的性别差异表现在男女各自的词汇选择方面。其深层原因是男女的社会地位差异、性别文化差异和性别歧视。词汇的性别差异在某些方面易于造成跨性别文化交际失误,不过性别语言差异将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而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9.
交际语言教学的形成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介绍了交际语言教学的形式和发展的过程,简述了几位著名语言学家的理论对它的影响,其次探讨了交际语言教学的语言理论,即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语言教学的目的是开发学习者的交际能力;最后,讨论了交际语言教学的学习理论以及交际语言教学在我国外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从语言交际、非语言交际和话语风格三个方面对交际中的性别差异现象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了男女两性在语音、语调、词汇、句式、身势、面部表情、话题的选择、话语量的大小及话语方式与策略上的不同,并从社会、文化、心理等角度对产生差异的原因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1.
中德文化差异比较—从中德称呼语的不同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比较汉语和德语中对称呼语的不同定义以及两个文化群体对家庭称呼语,泛亲属称呼及家庭称呼语社会化的不同运用出发,并通过研究与此相关的社会现象,探讨其根源文化的差异.而这种文化的差异又是和教育传统的差异紧密相连的.文章指出,在研究跨文化交际的今天,只有扬长避短,找到两国教育的正确融合点才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清代江西溺女风俗中的"奢嫁"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奢嫁之风是清代江西社会奢靡风气的一种表现,也是明清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商品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嫁资越昂贵;同时,在传统社会中,嫁妆是女儿在诸子平均析产方式下间接参与娘家财产分配的最常用的方式,因而富裕人家为了防止女儿分割财产,更愿意采取溺女这种方式来维持他们原有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奢嫁"是当时社会各阶层尤其是富裕阶层溺女的主要经济原因.  相似文献   

13.
对佛山市道路交通事故作了综合性的比较,分析了交通事故的成因和分布特征,指出了佛山市交通安全极需进行综合治理.借鉴交通安全取得卓著成效的国家的成功经验,结合佛山市的实际.提出了改善道路交通安全的意见.  相似文献   

14.
中国语境中的法律信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认为信任、信赖、信仰的含义不同,生成机制也有差异。中国语境中的法律信仰,其实质是指对实证法的信任与信赖。熟悉是信任的基础,法律内容和过程的公正只是法律获得信任的要件之一,移植而来的西式实证法只有实现与社会通行道德、文化传统的有效对接,才能获得民众的理解与支持。民众对法律的感情更多地来源于生活经验。应更多地普及权利意识以防法律仅仅成为“治术”。同时,法律必须提高效率,效率是实现信任到信赖有机转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研究英语学习者语言材料的输出有助于认清跨语言写作中汉语迁移的性质和特征,从而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在英汉主语的语言表征差异比较大的结构中,可以通过话题化帮助学生理解跨语言写作中英汉主语和主题差异及其语言表征。  相似文献   

16.
汉语棱镜中,总有一些语言事实折射出支配关系意义。从中国文化的角度看,支配关系意义作为一种文化意义存在汉语中。汉语支配关系意义的形成根源于汉民族价值观和思维特征以及民族心理等文化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17.
“大众化教育”的来临对过去“精英教育”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大学数学作为高等教育中几乎涵盖所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在多元化的高等教育体系中不可能再维持过去单一的教学模式,它应采用分层次教学模式,即从学校层次、学科层次及学生层次上进行分层次教学。  相似文献   

18.
关于新形势下高校科研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的发展 ,科技的进步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 ,高校不仅肩负着人才的培养重任 ,同时也是科技发展中一支重要的力量。本文探讨了加强科研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以及目前科研队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心润之策--论中国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应该有自己的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模式;中国普通高等学校的理论艺术教育学也应有独特的学科结构及其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20.
对1891年的热河金丹道起义,早期学界研究认为,是长江领域的反洋教斗争在辽西地区推向高潮的一次斗争,是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但是在笔者们梳理史料过程中,发现事实非如前所说,而实为蒙、汉民族间的一次血腥仇杀。蒙、汉民族为此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怎样看待民族冲突,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