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突厥社会制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突厥是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之一。它的最高统治集团姓阿史那氏。约在公元六世纪兴起于我国今新疆东北部,其后势力扩展至大漠南北及中央亚细亚一带。从公元552年首领阿史那土门在漠北建立政权开始,至742年西突厥十姓可汗阿史那昕绝统为止,在我国和中亚共活跃了将近二百年,对中国和世界的历史都曾发生过巨大的影响。本文试图对它的社会制度作一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2.
西突厥纪事     
西突厥的研究在我国史学上是一个薄弱环节。近年来虽有少量关于西突厥史的文章发表,但其中所涉及的问题,有不少尚待商榷。历史事实是问题讨论的基础,故我先发表这篇《西突厥纪事》,以就正于先进的史学工作者,其它问题,容后讨论。突厥是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之一,它的最高统治集团姓阿史那氏。突厥在公元六世纪中叶兴起于今新疆东北部,后来势力扩展至大漠南北及西域、中亚一带,至八世纪中叶退出我国历史舞台,其活动时间长达二百年之久,对中国的以至世界的历史,都曾发生过巨大的影响。突厥之正式分裂为东西二部,始于公  相似文献   

3.
我院民族研究所古代史研究室薛宗正同志克服不少困难正着力撰写《古突厥汗国史稿》一书。全书共分十章:(一)突厥始祖传说发微;(二)突厥初世史探幽;(三)西突厥的起源和独立;(四)东突厥汗国的盛衰;(五)异姓突厥的起义与薛延陀汗国;(六)西突厥末世的政治纷争及其衰亡:(七)后突厥汗国的崛起;(八)后突厥汗国的衰亡;(九)突骑施汗国的兴亡:(十)古突厥文化的初步研究。全书近三十万字,现已完成五章,这次选用其中一章,分两期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历史研究》1982年第二期刊载了王譞同志《阿波可汗是西突厥汗国的创始者》一文,对西突厥和西突厥汗国早期历史上的一系列基本问题,进行了大胆的探索。王譞同志根据隋唐史籍,对突厥汗国分裂前阿波可汗的封地位置及“北牙”所在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论述了《隋书·西突厥传》以阿波可汗为西突厥汗国正宗的观点;批驳了《新唐书·突厥传》、沙畹《西突厥史料》、岑仲勉《突厥集史》等以达头可汗为西突厥汗国正宗的主张。此外,还提出了许多同史学界的传统看法有原则区别的新观点。王譞同志在列举了中外老一辈突厥史学者对突厥史的研究之后  相似文献   

5.
历史上的西突厥本指一独立的政权,既不可混同于突厥内战前的西面可汗部,又不可混同于突厥内战中的西部叛乱集团,它同东突  相似文献   

6.
唐代对西域的开拓和经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唐代对西域的经营与安西大都护府的设立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高度发展的时期,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上均开创了前所未有的盛大局面。中西交通的“丝绸之路”,内地,西域和中亚各国的商人、使臣往来不绝,东西文化交流更为频繁。丝绸之路的畅通,主要是唐政府在西域广大地区建立了巩固的统治,并行施有效管辖的结果。唐王朝建立时,西域地区主要是被西突厥民族势力所控制。西突厥是我国突厥族的一部  相似文献   

7.
唐贞观二年(628)开始,西突厥发生了一系列的内乱,占据吐火罗斯坦的西突厥吐火罗叶护政权却比较稳定。唐灭西突厥后,于龙朔元年(661)在吐火罗叶护驻地设月氏都督府,并在其原辖境内另置15个都督府以分其势。但后的这些措施在实际上却有名无实。吐火罗叶护政权的势力范围则有所扩大。  相似文献   

8.
一、努尔哈赤的生母究系何人之女努尔哈赤于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出生在明建州左卫苏克素护河部建州老营的一个奴隶主的家庭里,原姓佟,清太宗时改姓爱新觉罗。他的祖父觉昌安(叫场、觉常刚)为建州左卫都指挥使,父亲塔克世(他失)为建州左卫指挥使。但其生母为何人之女,到今莫衷一是。清代一些官方著述说:“显祖(搭克世)嫡妃喜塔喇氏,乃阿古都督女,是为宣皇后”;另一些著作说得稍微详细些,“觉常刚第四子塔失,嫡夫人阿姑都督长女,姓喜塔喇氏,名厄墨乞(或额穆齐)。”  相似文献   

9.
法国汉学家沙畹曾对西突厥史料中的一些错误有所考订,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再对若干唐代西突厥史料进行考辨。  相似文献   

10.
西突厥汗国作为突厥民族在阿尔泰山以西建立的一大政权,与东突厥汗国相比既存在诸多共性,又在许多方面有其显而易见的特点,其在历史上的存在尤其对后世新疆和中亚的政治格局、文化面貌影响深远。本文便是对我国近三十年来西突厥研究进展及成果的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11.
日本《东洋学报》第69卷第3、4号合刊发表了内藤绿著《西突厥碎叶牙庭考》,主要论点如下:(1)统叶护可汗和阿史那贺鲁的建牙地千泉,原是西突厥前期的小可汗庭地,碎叶牙庭是本牙。(2)碎叶芽停在碎叶水北,玉碎叶水南的碎叶城不能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12.
辉发国为明末扈伦四部之一,源于弗提卫,弗提卫本为忽儿海卫一部。忽儿海卫系明政府于永乐七年(1409年)三月所设,任命塔失为卫指挥,辖地包括今黑龙江省牡丹江下游至富锦一带。同年五月,塔失与其叔父恼纳争印。明政府为靖边陲,乃分而治之,析置弗提卫。以塔失为弗提卫首领,恼  相似文献   

13.
白玉冬 《西域研究》2013,(3):106-115,156
《苏吉碑》,属于突厥鲁尼文碑刻中的墓志铭。该碑第1行开头部分,学界公认读作uyγur"回鹘"。但根据图版,uyγur之前有W N二字,此处实应读作on uyγur"十姓回鹘"。《苏吉碑》应属于回鹘碑文,纪年大约在8世纪60年代中期至9世纪初。《苏吉碑》墓主虽自称黠戛斯之子,但并不属于击溃回鹘汗国的黠戛斯征服者,而是具有黠戛斯背景的回鹘汗国人。十姓回鹘当指漠北时期回鹘汗国的核心部族回鹘部。  相似文献   

14.
许序雅 《西域研究》2012,(1):1-10,142
在唐代,中亚九姓胡通过朝贡、上表请臣等方式向唐朝效忠。他们的朝贡大体上分成三个时期,即618~655、656~712、713~772年。显然,中亚诸胡入唐朝贡的频率和时机,与西域的政治形势及唐朝国势的盛衰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在第一时期,中亚诸胡力图摆脱西突厥控制;第二、三时期,九姓胡和拔汗那力图以唐朝为依托,抵御大食的侵犯,摆脱阿拉伯人的统治;唐朝则通过册封,把九姓胡中的康、曹、石、史等国纳入唐朝的西域防御体系中,实现抵御大食东侵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15.
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之姓洪,今日已为妇孺皆知之事,但在几十年前却是一椿疑案。清朝的一些官书和私人记载有称洪秀全又姓朱者,有称洪秀全本姓郑而后冒姓洪者,直至三十年代仍有学者认为秀全之本姓郑为毫无疑义。他们认为秀全之所以改姓洪,是为了同会党联系之需要,是为了符合于“复明”的宗旨。1936年简又文发表《游洪秀全故乡所得到的太平天国新史料》,1937年罗香林发表《太平天国洪天王家世考》,他们根据所见的洪秀全族谱介绍了洪秀全家族和世系的一些情况,改姓之说不攻自破,洪秀全本姓洪乃成铁案。此  相似文献   

16.
明人凌迪知所撰《万姓统谱》 ,曾为《钦定四库全书·子部》所收 ,上海古籍出版社于 1994年以此为底本 ,作为“四部类书丛刊”之一 ,重新印行于世。该书凡一百五十卷 ,分韵编次 ,先常姓 ,后稀姓 ,每姓下先注郡望五音及所自出 ,而后依时代分列人物 ,至明万历朝而止。清李慈铭《越缦堂日记》称其“胪载详尽 ,考姓氏者莫便于是书”。然而其中“鲍姓”条所列人物多有误。《万姓统谱》(上海古籍 1994年版 ,第二册 )“鲍姓条”载 :鲍靓 (三国 ) ,陈留人 ,为南海太守。尝遇阴长生 ,授秘诀。一日行部入海 ,遇风 ,饥甚 ,取白石煮食之。又与葛洪善 ,遂…  相似文献   

17.
一《说文》女部:(女臿),疾言失次也。从女,臿声,读若慑(心部:慑,失气也,义与(女臿)同)。凡人语未已而儳言者,曰(女臿)嘴。  相似文献   

18.
隋炀帝曾封高昌王麹伯雅为弁国公,本文认为弁国指高丽国。炀帝大业八年带伯雅首征高丽不利,回到洛阳,封伯雅为弁国公,是准备二征高丽获胜,派伯雅镇守其地。炀帝有此奇想,是受梁元帝《职贡图》"高昌国使"题记称"面貌类高丽"的启发。炀帝大业九年二征高丽,因杨玄感起事撤兵,未能如愿;大业十年三征高丽,虽自称得胜,但其时,伯雅因进行"解辫削衽"汉化改革,导致"义和政变",已逃到西突厥避难,炀帝的奇想终究没能实现。  相似文献   

19.
(一) 《江汉论坛》1980年第2期发表了李学勤同志《谈祝融八姓》(以下简称《八姓》)一文,结合“楚文化”研究工作的开展,清理祝融八姓,应当说,这是颇有意义的。“祝融八姓”对楚人和楚文化的形成、发展以及相关宗国诸问题,具有密切的不可分割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市场经济究竟姓“社”还是姓“资”在我国争论了几十年。本文认为,讨论问题不能从本本出发,而应从实际出发。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证明经济落后的国家,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后,想不经过市场经济,直接跨过“卡夫丁峡谷”进到社会主义是不可能的。市场经济是通向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我国社会进步不可逾越的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