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4 毫秒
1.
武传玲 《社区》2012,(14):44
去美国旅游时,偶然听美国朋友说起"左宗棠鸡",第一反应就是:这道菜肯定是从中国传来的,可是在中国,我怎么没听说过什么"左宗棠鸡"呢?朋友兴致勃勃地说起"左宗棠鸡",那叫一个美味啊,据说这个菜式高居全美数十万中餐厅的菜牌上,每天数以十万计的美国人会提到这个名字,这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  相似文献   

2.
唐老鸭 《社区》2012,(21):44-44
去美国旅游时,偶然听美国朋友说起“左宗棠鸡”,第一反应就是:这道菜肯定是从中国传来的,可是在中国,我怎么没听说过什么“左宗棠鸡”呢?  相似文献   

3.
舒榆 《社区》2010,(23):13-13
明恩溥,美国人。是美国公理会来华的传教士。这位“老美”,曾先后居住于天津、山东、山西等地,兼任上海《字林西报》通讯员。他热爱中国,熟悉中国底层人民的生活。曾经在中国生活了54年之久,可以说是一位地地道道的“中国通”。  相似文献   

4.
正前段时间,网上爆出来自美国《吉米鸡毛秀》节目的一段视频——"美国儿童讨论债务危机,扬言杀光中国人"。跟帖几乎是一边倒的"义正词严":什么"只有干掉中国人就不用还钱了,这就是老美教育后人的逻辑"啦;什么"美国从内心就把中国当成敌人,不把中国搞垮美国人就是不舒服"啦;什么"美国小孩子从小就这样教育,足见美国上下的狼子野心"啦……必须先申明一点,我绝不认为这样的评论就一无是处,也不想再絮叨美国的民主、人权的双重性以及美国人的霸权心态等。不妨先一起来回顾一下那段视频对话:美国欠了中国很多钱,1.3万亿美元,我们怎么才能还上这笔钱?我们绕到地球那一边去,把中国人都干掉。干掉所有中国人?这是个很有趣的点子……你来说。建一堵高墙,这样中国人就没法  相似文献   

5.
来信《中华魂》编辑部:最近美国国务院发表的《2004年国别人权报告》,又一次以大量篇幅指责中国的人权。美国在联合国人权会议上以及其他场合,对中国的人权状况也多次进行指责。美国为什么总要指责中国的人权呢?有人说,这是因为美国关心中国的人权,想促进中国的人权;更多的人则说,美国并不是真正关心中国的人权,不是真正要促进中国的人权,而是别有用心。我想知道,美国这样做究竟是为了什么?能不能请贵刊解答一下。谢谢!致以崇高的敬礼青年学生张小雷2005年3月20日复信张小雷同学:你的信转给我了。你所提的问题,也是众多青年朋友想了解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中田吉信先生在日本杂志《近代中国》上发表了题为《董蔡时著左宗棠评传》,将拙著《左宗棠评传》介绍给广大的日本读者,并加评论,蒙承赞许,愧不敢当;此外,对《左宗棠评传》提出了一些宝贵的意见。对此,本人深表感谢,惟中田吉信先生所提意见对某些史料的运用与某些观点,持有不同的见解,兹略抒管见,并就正于中田吉信先生。中田先生在评论拙著《左宗棠评传》的大文中写道:  相似文献   

7.
六月二十二日,山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组织了一次答辩,参加答辩的是八二届研究生牛济,他的论文题目是:《左宗棠经营新疆初探》。文章共分为四个部分: 一、左宗棠的爱国主义思想渊源。二、左宗棠一举收复新疆,挫败了沙俄和英国侵略者妄图吞噬我国新疆领土的野心。三、左宗棠为恢复和发展新疆社会经济所采取的措施。四、左宗棠与新疆改设行省。  相似文献   

8.
《诗经·王风·君子于役》:“鸡于桀”。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注:“桀,《鲁诗》作。是用竹木所编,给鸡息的圈子,不用可以摺起,俗称鸡摺子。”此释不妥。桀,不是用竹木编的“鸡摺子”,而是供鸡息的用木头搭的鸡架。《尔雅·释宫》:“鸡于弋为,凿垣而为埘。”《毛传》:“鸡于为桀。”可见桀即鸡所之弋。弋、为古今字,其义为木桩。《玉篇·弋部》:“弋,橛也,所以挂物也。今作。”《尚书大传》卷二:“者有数。”郑玄注:“者,系牲者也。”《说文·木部》:“枳,也。”段玉裁注:“弋、,古今字。……谓之,可以系牛”。《南史·程文季…  相似文献   

9.
新退休主义     
《卧虎藏龙》中,周润发说:"江湖上卧虎藏龙,人心里又何尝不是。"杨紫琼回答:"握紧手什么都没有,放开手才是全部。""退休"两个字对很多在职场拼搏的都市白领们,似乎是很遥远的事情。按照固有的逻辑,正  相似文献   

10.
关于池塘养鱼的最早记载和范蠡《养鱼经》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古代动物学史》"中国鱼类学史"部分,提出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从事池塘养鱼的国家,其依据是卜辞有"在圃渔",圃即池塘.又说范蠡《养鱼经》有2400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早的养鱼专门文献.这两条判断都不能成立."圃"的甲骨原文作"甫",指水草沼泽地,不是池塘养鱼.范蠡《养鱼经》不是范蠡所作,因书中提到齐威王和范蠡对话,但历史上两人并不同代.书中提到鱼塘里放养"神守",但秦以前和汉以后的古籍都不见"神守"之名,仅见于汉代.《养鱼经》全称《陶朱公养鱼经》,陶朱公是后人对范蠡的尊称,不可能自己称《陶朱公养鱼经》.此外,古今度量衡不同,书中一些地方直接把古亩等同于今市亩分析.  相似文献   

11.
<正>美国学者罗兹·墨菲(Rhoads Murphey)《亚洲史》一书中指出:中国人在汉朝统治期间取得的领土和确立的政治和社会制度一直维持到20世纪。中国人至今仍然称自己为"汉人",他们因自己是汉代首次确立的典型中国文化和帝国伟大传统的继承者而深感骄傲[1](P141)。今天人们说的"汉人""汉族""汉语""汉字",都以"汉"为指代符号。外国研究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的学问,也称作"汉学"。可见汉  相似文献   

12.
孟园 《金陵瞭望》2008,(21):92-93
在他出版的自传《我不是老外》中,他说:我永久离开美国,是要跟着中国人往前走。最大愿望是能真正成为“南京人”!  相似文献   

13.
《老友》2003,(1)
今年是周恩来总理逝世27周年,本刊特选登《周恩来说:"我不是帅才"》和《周思来巧改"影片说明书"》等文章,以资纪念。  相似文献   

14.
姜文在冒犯常识,但他不是以冒犯为目的的,否则,就成了矫情戴锦华一直被认为是中国少见的有着独立思想的电影理论专家,游弋书海、立场鲜明。戴锦华现在是北京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教授,著有《雾中风景——中国电影文化1978—1998年》《镜与世俗神话》等电影理论专著。中秋节那天,戴锦华全天都在上课、开会。见到她时,已是中秋之夜的晚上。提及姜文的《太阳照常升起》,戴锦华流露出兴奋之情。她说:"这是一部非常好、非常好的电影。"  相似文献   

15.
笔者在《中国文化研究》(2008年夏季号)发表的《晚清"自由"语词的生成考略》一文,存在诸多不足或失误之处:第一,马礼逊《华英字典》在英文解释上,对"Freedom"与"Liberty"有所区别,但在中文解释中皆以"自主之理"一词译之;第二,传教士《自主之理》文中的"自主"、"自主之理",即指英文"Liberty";第三,《新解地理备考》的最早版本,最晚当在1847年已经刊印;第四,蔡锡勇在《美国合邦盟约》中,明确以"自由之福"对译"the Blessings of Liberty";第五,黄遵宪在《日本国志》中对日本"自由"概念进行的是批评,而不是引介。  相似文献   

16.
"说"字在《左传》中出现了约95次,根据其所在的上下文,可以分析归纳出其本义是"敬服"。把这个本义套用到《论语》中出现"说"字的全部18处句子都能贯通解释。《左传》和《论语》中"说"字的使用有细微的差别。《论语》第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深刻意义是:学而行之才是真正的学习。  相似文献   

17.
正晚清之际,文人士大夫崇尚清谈,好论时事、兵事、外事,以显示自己的高明,炒作之风盛极一时。但这些手法在一个人眼里,却只是小儿科,他就是左宗棠——如果要评"大清第一炒作高手"的话,非左宗棠莫属。早在学生时期,左宗棠就"好大言,每成一艺,辄先自诧"。他每写完一篇文章,都要先自我欣赏一番:怎么写得这么好,难道真的是我写的吗?联系到后来  相似文献   

18.
禾子同志在《画马必以马为师》这篇短文(见《大众美学》87页)中说:在1947年,有个十岁的小学生,慕名写信给徐悲鸿先生,说他爱画马,希望能得到徐先生的指教,并把自己画的马随信寄去。徐先生写回信说:“学画最好以造化为师,故画马必以马为师,画鸡即以鸡为师。不必学我,真马较我所画之马,更可师法。”  相似文献   

19.
百谷峰胜景     
《老友》2003,(7)
宋代陈文蔚曾游灵山,欢喜欲狂,在七绝《望灵山喜作》中写道:"白云深处望灵山,喜气津津眉宇间。"凡到过上饶县百谷峰的游客,都情不自禁地这样赞美。百谷峰,位于灵山西部顶端,以峰奇石怪云雾飘缈而闻名。自古至今,深为游  相似文献   

20.
汪金友 《中华魂》2021,(2):32-33
据《环球时报》报道,近期一些国外的媒体,都在解读中国新形势下的"自力更生"。比如美国的彭博社,就在报道中国最新的五年规划时说:中国公布的经济发展蓝图中,核心是"自力更生"。中国将不再依赖进口技术,而是全力以赴自己生产开发技术,同时寻求国内消费来推动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