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黑龙江省少数民族发展民俗旅游具有很大的资源优势,其民俗旅游资源具有类型多样、分布集中、文化内涵独特等特征,是发展民俗旅游的重要资源条件。由于黑龙江省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针对各民族民俗的不同特点、选择不同的开发模式、有效利用民俗旅游资源是黑龙江省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推动地方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在民俗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必须遵循突出重点、市场导向和点线结合等原则。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民俗旅游成为旅游深层次开发的热点之一,各地民俗旅游活动项目如火如荼的展开.但在全球化背景下,由于文化工业生产理念的侵入,导致非理性的民俗旅游产品开发泛滥成灾.基于对这种现象的反思,提出民俗旅游与"文化产业化"理念的结合,试图通过理论和实证的分析,说明其建构的意义.并通过构建社区参与的一体化开发模式,以提升"文化自觉"意识.民俗旅游以文化取向的发展形态正是民俗旅游与"文化产业化"结合产生的可能结果.它将改变单一的经济利益的追逐,通过独具匠心的创意而更多地赋予旅游业娱乐、文化、教育的功能,良性互动的联动效应将改善旅游地的产业结构,繁荣地方经济的同时弘扬本土文化.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随着国际地位的提升、交通便捷程度的增加和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力的增强,大批外国友人纷纷进入我国观光旅游。旅游文化外宣翻译工作,关系我国文化的展现和多边文化交流,是我国“走出去”战略的对外宣传主战场。文章阐述了旅游文化外宣翻译工作的重要性和外宣翻译工作的特点,分析了当前我国旅游文化外宣翻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升旅游文化外宣翻译工作质量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民俗旅游的社会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俗旅游作为一种特色旅游,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具有独特的魅力,其社会价值不可忽视。通过民俗旅游这个窗口,可以弘扬少数民族多姿多彩的文化生活;民俗旅游的开发为各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提供了前提;民俗旅游对民族文物、古迹及少数民族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积极意义,同时可以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以佛教文化为特色的云冈石窟作为首批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和世界文化遗产,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宣传对象主要面向国内游客等原因,其远没达到世界文化遗产该有的知名度.通过分析云冈石窟文化外宣的现状制定行之有效的文化外宣策略,从文化外宣主体、景区周边配套、景区文化传播渠道和媒介、文化外宣形式和内容以及外宣翻译的意义和作用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由于民族民俗旅游真实性感知源于人们的时间观,因而民族民俗旅游的时间维度取决于民俗时间与旅游时间的冲突与消解,其可能路径是多方协商目的地社会传统节庆民俗的文化展演时间和内容,并预测和评估民族民俗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旅游开发实践和大量游客的到来,会变动民族民俗的空间范围。民族民俗旅游空间的有效维系,需要在就地式的生态模式和变迁式的异地开发模式中抉择。总之,民族民俗旅游无法逾越自身的时空维度和文化场域。  相似文献   

7.
文化遗产外宣翻译是为了让世界更好的了解伟大的中华文化,使中华文化真正实现“走出去”的重要方式。潮汕地区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而且极具地方特色,积极推动潮汕文化遗产外宣翻译是强化潮汕文化遗产保护和宣传的重要举措。在“一带一路”视阈下,从潮汕文化遗产及其外宣翻译的研究现状出发,言明了潮汕文化遗产外宣翻译研究的不足之处,旨在讨论如何做好潮汕文化遗产的外宣翻译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贵州省博物馆是向外推介贵州民族文化的重要平台,馆内珍藏着许多具有贵州民族特色的文化展品,是贵州少数民族文化的缩影。本文采取实地调查法,对馆内展品的外宣文本翻译进行取样研究,筛选具有代表性的翻译案例,从文化外译视角对翻译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总结贵州省博物馆文化外宣文本的翻译问题及译介难点并提出修改意见,以期规范贵州省博物馆外宣文本的翻译,推动贵州文化走出去。  相似文献   

9.
民俗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丰富的内容和精神内涵,对于外国友人有着极强的吸引力,民俗文化也成为我国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渠道.但是由于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异,民俗文化外宣翻译有着较大的困难.本文在多模态理论的基础上,针对民俗文化外宣翻译展开探讨,简要分析了多模态话语,并研究了民俗文化外宣翻译过程中存在的主要...  相似文献   

10.
民俗旅游是促进文化传播的一种方式。本文阐述了民俗旅游文化本真性的概念和种类特点,从当地居民、民俗文化、产品认知、旅游环境以及专家学者等角度着重探讨了民俗旅游文化本真性的多维度思考,旨在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理论性的参考意见,推动旅游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仪式作为一种“表征性空间”,象征着“地方”情感与“民族”情感,展现出“文化亲昵”与“文化尴尬”相伴而生的现象。在H镇祭祀鄂博仪式空间的营造、营造后的博弈以及仪式纳入国家文化发展话语的过程,“文化亲昵”由于历史传统、族群认知与社会区分、国家文化整合等一系列因素而呈现出发生—区分—聚合的过程,显示出凝聚与竞争、不稳定与稳定并存的特征。各民族在竞争与不稳定中产生了“文化尴尬”,又在凝聚与稳定中消解了“文化尴尬”,形成了融通的“文化亲昵”。融通的“文化亲昵”是构建国家民族认同的重要条件,文化亲昵中形成的“地方感”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民俗文化与民俗旅游开发研究——以泰安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富的民俗文化是东山泰安旅游业发展的宝贵资源,但由于较长时间以来,当地相关机构对民俗文化的旅游价值认识不足,泰安市的民俗旅游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尚处于待开发状态。文章研究了泰安的民俗文化与民俗旅游开发,以期对营造良好的泰安民俗旅游环境、使泰安民俗旅游可持续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全球经济与文化的一体化发展,不同地区文化开始进行密切的互动交流、融合,民俗文化对外翻译也在这一环境中得到有效推动。传统民俗文化外宣翻译,不仅要按照民俗文化表面意义进行翻译,还要挖掘文化背后的深厚内涵、文化身份属性,才能使目的语国家受众理解区域的民俗文化。本文主要以广西少数民族的文化宣翻为例,探讨如何对民俗文化进行翻译与介绍,才能传达出民俗文化所包含的身份内涵。  相似文献   

14.
文章围绕民族文化外宣翻译现状进行分析讨论,阐述其具体的理论指导作用,明确民俗文化外宣翻译对文化本身产生的实际影响,并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实现文化身份塑造的有效对策,以此达到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传达异域文化身份的目的,确保异化翻译对策充分保留文化本质.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全球经济与文化的一体化发展,不同地区文化开始进行密切的互动交流、融合,民俗文化对外翻译也在这一环境中得到有效推动。传统民俗文化外宣翻译,不仅要按照民俗文化表面意义进行翻译,还要挖掘文化背后的深厚内涵、文化身份属性,才能使目的语国家受众理解区域的民俗文化。本文主要以广西少数民族的文化宣翻为例,探讨如何对民俗文化进行翻译与介绍,才能传达出民俗文化所包含的身份内涵。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宗族是连接国家与地方的文化纽带。通过对海南临高吴氏宗族文化实践及其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机制进行阐释,认为吴氏宗族在祖先崇拜中对博学的尊崇,族谱修订仪式中基于学识的宗族地位和身份确立,宗族教育中基于道德伦理、礼俗互动的宗族惩戒和表彰,以及冼夫人信仰文化体系下“地方文化共同体”的建构,突出展现的是重教兴学、崇德、行善、互助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在吴氏宗族文化体系中,宗族成员的祭祀仪式和宗族制度体现出对国家的心理认同、情感维系和互助、共治观念,是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驱动力;从古代儒学观念嵌入下的民族交往,到冼夫人信仰体系下地方文化共同体建构,再到临高“村人”文化体系的形成,体现了中原文化和地方多元民族文化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心理等各个领域的交往交流交融,是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的外推动力。正是在内外合力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逐步形成并不断铸牢。  相似文献   

17.
姚腾 《中国民族博览》2017,(10):121-122
五台山文化外宣英译包括门户网站的国际化、旅游公示文本英译和文化典籍英译三个方面.做好五台山文化外宣英译需要利用现代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做好网站本地化,参照外宣翻译"三贴近"原则做好公示文本英译,从五台山传志的疏解注释、文体特征、版本源流以及术语建设方面循序渐进地译出五台山文化典籍.  相似文献   

18.
五台山文化外宣英译包括门户网站的国际化、旅游公示文本英译和文化典籍英译三个方面。做好五台山文化外宣英译需要利用现代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做好网站本地化,参照外宣翻译"三贴近"原则做好公示文本英译,从五台山传志的疏解注释、文体特征、版本源流以及术语建设方面循序渐进地译出五台山文化典籍。  相似文献   

19.
民俗文化环境保护与民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认为,民俗文化是一项重要的旅游资源,具有重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加上人们缺乏保护意识,民俗文化环境正受到前所未有的破坏。 保护民俗文化环境,是民俗旅游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文章提出了民族文化环境保护的若 干措施。  相似文献   

20.
外宣网站是对外传播信息和思想的窗口。外宣网站文本具有简洁明了、信息性强的特点,属于信息型和呼吁型文本。本文在分析了外宣文本的总体特点后,决定采用纽马克交际翻译理论作为指导,将“传达信息”作为第一要务,应用灵活多变的策略和方法,使译文对读者产生的效果与原文类似。笔者结合自身的翻译实践,用实例探究了纽马克交际翻译理论在外宣网站词语英译过程中的适用性,即通过词性转换、意译、省译的方法,使译文更符合目的语读者的表达习惯和文化心理,从而达到理想的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