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物质生活高度充裕的当下,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恰当其时。"文旅融合"成为了时代的大趋势,文化融入旅游,旅游也成为文化的组成部分,在发展过程中相得益彰。图书馆作为社会知识的学习、传播和交流中心,文旅融合时代背景下,其使命发生了变化,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图书馆也将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本文具体就文旅融合时代背景下图书馆的使命和创新发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节日,在文旅融合视阈下是重要的文化资源.对于非遗的资源开发与利用,应该将它们与现代人们的生活环境、生计方式与精神状态结合起来,让具有传统特性的非遗的文化因素有机地融入现代生活之中,从而使民族社会文化既保持着古今关联的文化传承特性,又具有服务当代社会的实际价值.如何实现文化资源向旅游资源转化,并实现文旅融合的理想目标是需要认真研究的.首先需要对节日文化资源进行类别区分;其次探讨如何将节日非遗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的有效途径;最后强调在文旅融合过程中应重视非遗传承与旅游开发的均衡原则.  相似文献   

3.
目前,在乡村文化振兴的背景之下,“文旅融合”是促进乡村旅游行业发展、提高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策略。但如今乡村“文旅融合”仍存在许多问题,应制定“文旅融合”发展模型,以探究“文旅深度融合”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4.
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赫哲族文化资源得天独厚,文旅产业是实现赫哲族乡村振兴的新业态。本文分析了赫哲族文旅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取得的初步成效,为进一步发展文旅产业、实现乡村振兴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智凌燕  刘兴全  崔晓 《民族学刊》2022,13(8):126-135, 166
当前互助县文旅融合产业发展在内外动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三种融合模式:延展式、重组式和渗透式。调查发现这些发展模式呈现出文旅融合产业规模初具、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产品不断丰富、产业模式多样化等存在样态,但又面临着诸如文旅融合产业的经营规模小、人才严重不足、可持续发展资金缺乏、商业化运作不够、产品开发与市场拓展能力较弱和文化旅游精品线路不多等发展困境。本论文认为需重点从以下五方面予以优化发展:加强规划,不断探索文旅融合产业发展新模式;加大扶持,不断扩大文旅融合产业规模;“引育并举”,多途径培养文旅融合产业人才;加大投入,多渠道筹措文旅融合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加强规划,多方位提升文旅融合产业发展的商业化运作水平;突出特色,充分运用“互联网+”“文化+”等手段拓展市场。  相似文献   

6.
沉浸产业是文化、旅游与科技融合发展的新业态,代表了文旅消费升级的新模式和新方向."沉浸式"丰富的展现形态、多元的表现形式以及满满的科技感,使其正成为文旅项目的"下一个风口".加快推动沉浸式文旅产业的发展,对提升运河文旅产业的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型实景演出《又见江南》是运河文旅项目中的一个优秀代表,是运河文旅项目和...  相似文献   

7.
对中国移植近代以来西方法律制度的解释学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移植以理解为前提,理解是视域的融合;但中国传统文化的视域难与近代以来西方法律制度的视域融合,因为二者有着实质性差异;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在中国培植近代以来西方法律制度所需要的文化生态环境--商业社会.  相似文献   

8.
红色引领、绿色赋能、古色添彩的“红+绿+古”发展模式,能够推动河南文旅文创融合发展,推动革命老区的乡村振兴。从文旅文创融合发展视角看,河南“红+绿+古”融合发展面临许多制约因素,如红色文化开发理念落后,资源融合深度不够,布局规划存在条块分割等。为此,应当以文旅文创融合发展为依据,推动红色引领、绿色赋能和古色添彩相融合,打造红色文旅文创品牌,建构文旅文创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9.
民族的发展依靠文化的力量,文化不仅是经济的外部基础,更是历史进程的记录。而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群众,因此在经济发展过程当中群众文化是十分关键的因素。随着时代的发展,旅游行业不断提升,将群众文化与旅游业相结合能够进一步提升群众文化的影响力,扩大群众文化影响范围,有利于群众文化丰富其开展形式和内容,同时也能够推动旅游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基于此,本文对群众文化与旅游的相关概念进行简要阐释,并探讨当前群众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现状,最后提出几点群众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路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人类已正式进入信息社会。不同地区间的文化交流日益密切,这给设计界注入了无穷的生机,但也给设计界提出了更多的挑战。世界范围内的文化相互交融,对区域文化造成了持续的影响。在全球化、地方化的今天,旅游文化不断兴起,全国各地的民宿设计逐渐成为热点话题。尤其是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地域文化元素对当地的民宿设计具有重要的影响,怎样把更多的地方的元素,融入到我们的室内设计中去。被人们所关注,逐步形成一种带有文化特质的室内设计趋势。  相似文献   

11.
现阶段,国家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主体,是物质财富的创作者,积极开展丰富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不仅有利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还能促进社会文化发展和传播。美术馆作为文化服务建设的重要载体,承担着为大众提供文化艺术服务、普及美育的重要使命。本文通过分析文旅融合下美术馆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探讨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希望给有关机构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2.
鼓楼作为侗族三大标志之一,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蕴涵着侗族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集体记忆。侗族鼓楼不仅拥有极高的建筑学价值,而且在侗族乡村社会中还发挥着重要的社会功能。随着大众旅游及民族旅游的兴起,旅游的经济功能在民族地区开始受到重视,侗族鼓楼逐渐成为展示侗族文化的景观。本文基于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程阳八寨的田野调查,试图探讨在旅游视域下,侗族鼓楼的社会表征产生了怎么样的变化,其在游客的不断涌入下,其又如何进行空间的再生产?为在旅游视域下民族地区传统文化的传承及保护提供理论及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这就要求文化与旅游业的融合。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的角度来看,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目前,我国文化与旅游业的融合还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着区域文化消失、人才大量流失以及旅游发展质量低下等突出问题。因此,亟需探索文旅产融发展的新路径,本文将对文旅产融服务平台化的发展路径展开相应研究。  相似文献   

14.
戏仿摄影是现代社会艺术发展中的一种发展新形式,是现代艺术发展中的新手段,基于文化视域下的戏仿摄影图片分析是促进现代艺术发展,实现现代艺术思想与艺术创作形式相融合的重要体现,促进艺术发展的进一步创新.  相似文献   

15.
戏仿摄影是现代社会艺术发展中的一种发展新形式,是现代艺术发展中的新手段,基于文化视域下的戏仿摄影图片分析是促进现代艺术发展,实现现代艺术思想与艺术创作形式相融合的重要体现,促进艺术发展的进一步创新。  相似文献   

16.
在世界经济多元化发展的背景下,全球文化也在进一步融合,为促进文化发展与建设,全世界刮起了一股“保护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潮。数字化时代下,包含我国在内的众多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各项事业都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为切实落实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各项细节,本文将立足数字化时代背景,重点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这个话题展开科学的论述与说明。  相似文献   

17.
西班牙与敦煌均拥有丰富灿烂、数额庞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梳理了西班牙在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中的经验及敦煌存在的问题。通过研究发现,西班牙的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呈现文化旅游与非遗传承双向促进、享受国家政策支持、重视教育事业和人才培养等优点,而敦煌目前面临着文旅融合不到位、传承人保护体系不完善、非遗教育开展程度低等问题。通过吸取西班牙的发展经验,结合敦煌当地实际情况,本文对敦煌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提出应深挖非遗文化内涵,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加大财政支持,保护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推广各阶段非遗教育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书店进军乡村既是现代实体书店寻求自身转型发展路径之举,也是探索乡村文化振兴途径之措。先锋团队在沙溪构建复合型经营的综合体书店,以厚实的图书资源为基础充实沙溪的精神粮仓,以独特的营运模式为推手丰盈沙溪的物质粮仓,深刻地融入乡村文化建设与乡村文化产业发展之中,助益该地重塑文化场域、发展文创产业、深化文旅融合、建构文化生态等,为书店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积累有益实践经验。进驻乡村的书店成为乡村生活品质提高、文旅融合、乡村文化展示的平台,是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一种新的载体与模式。  相似文献   

19.
李军 《民族学刊》2021,12(4):60-68, 117
民族村寨禳灾文化记忆是特定人群在特定生存环境中的集体记忆与防灾减灾的经验总结,是负责任乡村旅游的内部资源与旅游者超越自我的精神动力。在新冠状肺炎疫情影响下,人类需要重新审视禳灾文化记忆,它贯通了禳灾、抗灾和救灾的集体记忆,禳灾文化记忆在乡村旅游中的价值重构,需要生态、社会、经济价值的系统性重构。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禳灾仪式具有体验功能、治愈功能、重塑功能和价值转化功能,禳灾文化记忆在乡村旅游中的价值重构,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博弈与和解,建构了神圣与世俗之间的桥梁。文章基于“鱼通官寨”、“龙哇寨”、“蟹螺堡子”三个藏寨的案例研究,研究认为民族村寨禳灾文化记忆与乡村旅游结合有着传统文化根基和后现代精神纽带,禳灾文化记忆的价值重构还需深挖民族村寨内部资源,激活禳灾仪式的体验功能、治愈功能、重塑功能,强化禳灾文化记忆中旅游者的身份认同和旅游产业的价值转化。禳灾文化记忆在乡村旅游中的价值重构,有一个主客互动、文旅融合的过程。不仅要调节与平衡禳灾文化记忆旅游开发中的权力-利益关系,也要适应所处传统村落聚落形态、传统生产生活方式,促进主体与客体、文化空间与历史时间的互动与融合。  相似文献   

20.
无锡是一个具有浓郁江南文化特色的重要的旅游城市,随着国家"文旅融合"发展理念的提出,无锡依据地域特色积极调整原有的旅游资源,开发了一系列适宜现代城市环境的旅游景点。本文即以无锡影视文旅跨界融合的代表——"三国城""蠡湖中央公园"和"华莱坞影城"为例,探讨新地域主义及地方重塑观对无锡文旅融合发展思路的影响,并为旅游城市拓展文旅发展的格局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