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民权即绅权”——中国政治近代化历程的一个侧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早期阶段,近代资产阶级还处在生命发育的襁褓期,因而无论是当时的思想家还是政治家,都还未能把尚未成型的资产阶级作为“民权”的主体代表。而作为等级时代“四民之首”的绅士则轻而易举地成为“四民平等”时代的“民权”的主体。当时,“民权”是“绅权”的理论前提,“绅权”是“民权”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2.
王向清 《船山学刊》2002,(1):30-33,38
19世纪中叶是中西文化开始猛烈碰撞的时代,是西方列强开始瓜分中国,中华民族走向亡国灭种的水深火热时代。“中国向何处去”成了当时时代的中心问题。积弱积病的中国如何摆脱厄运,走向富强,就成了当时的爱国知识分子苦苦思索的问题。魏源,这个近代中国思想界的先行者,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试图从哲学的高度回答“中国向何处”这一时代的中心问题。他的哲学思想所折射的是中西交汇之流、古今贯通之道。尽管其哲学思想在不少方面固守着传统的迂阔,但更多的是散发着近代的气息,成为中国近代哲学革命的先导。“中国近代哲学革命”是指…  相似文献   

3.
在清代晚期至民国初期的近代社会变革和文化转型过程中,伴随着近现代中国教育观念、内容、制度等的巨大变革,中国近代的传播媒介也有了惊人的发展,并出现了大量以中小学学生为读者对象的学生杂志,其中尤以当时的商务印书馆创办的<学生杂志>办刊时间最长.该杂志早期发表的诸多学生练习和习作,既以一种特殊的方式为中国教育史保存了当时曾经存在过的那些生动的课艺内容,展示了一代学生的集体性格与精神世界,同时它也成为了那个时代整个社会和教育变革、发展的一份生动、别致的历史档案.  相似文献   

4.
清末民初,中国政治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变动时代,如何实现由传统的绝对主义的专制王权政治向近代西方式的宪政政治转换,是当时进步思想家们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严复曾长期留学英国,留英期间他对西方式的宪政政治作过比较深入的研究,确立了牢固的近代宪政政治的理念。由于当时中国缺少一个西方式的自由主义文化传统,不能够为中国建立一个西方式的宪政政治提供坚实基础,这便导致了严复思想的内在矛盾;即:在理念世界严氏追求宪政,在现实世界则将宪政悬置了。理念与现实这两个世界的冲突,常常使严氏陷入两难的尴尬境地。这两个世界…  相似文献   

5.
刘军 《兰州学刊》2012,(1):136-141
北京大学前身——京师大学堂是近代最早设立大学预备科的教育机构,北京大学预科的发展与中国近代大学预科的发展始终保持一致,作为全国大学预科的试点与典范,从北大预科的产生、发展、演变、消亡的过程中,中国近代大学预科的发展全程亦可显见。  相似文献   

6.
以德治学任重道远--就王铭铭事件谈"北大现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新世纪的第一年,无论是年初还是年末,北京大学都是学术新闻的一个亮点.2001年4月27日,北京大学召开"树立北大文科精品意识"大会,大力倡导"树立文科精品意识",高喊"拒绝平庸、倡导精品"的口号,由此引起学术界、舆论界的强烈反响.据当时新闻媒体报道称,北大全体文科教师在大会上做出了郑重的承诺:"消除赝品、拒绝平庸",并表示"在北大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的进程中,绝不允许腐败渗入学术领域"①.  相似文献   

7.
论王国维的近代学术时代特征之剖视姚淦铭中国近代尖锐的现实斗争曾经迫使当时的思想家将目光聚焦于社会政治方面,然而,又有一些自任学术时代使命者,却抓住时代的另一环,密切关注着近代学术的命运。王国维便是其中的卓越者。从表层看,王国维似乎远离时代的急迫课题;...  相似文献   

8.
女性主义文学的冰心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主义文学不是女权主义者同情和关注妇女命运的文学 ,也非一般妇女题材的创作。女性主义文学是女性世界主体意识觉醒的产物 ,即现代女性观及其所规定的女性主体意识在文学中的体现。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和具有主体意识的女性作家群体的形成 ,是女性主义文学产生的前提。现代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组成部分 ,是与其总体同时产生同步发展的。它滥觞于近代而形成于五四新文学运动 ,其发展历史可以三个里程碑式作家依次划分为三个时代 :“冰心时代”、“丁玲时代”和“张爱玲时代”。这三个时代分别代表着中国现代女性主义文学发展…  相似文献   

9.
香港的百年沧桑给予我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重视改革开放。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也是世界公认的勤劳勇敢的民族。然而在近代中国却落伍了。中国在近代落伍的原因是多古面的,其中很重要一点就是忽视了改革开放,未及时跟上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从人类社会近代历史来看,当西方已经步入资本主义社会时,中国还处在封建社会阶段。当时的中国统治者陶醉于“天朝大国”之中,抱着已有的文明不放,盲目地妄自尊大,简单地排斥外来文化,处心积虑地维护封建专制制度,从而把中国与世界隔离开来。事实表明这样…  相似文献   

10.
边勃 《北方论丛》2007,(5):76-78
宋代太学生参与政治活动业已成为中国知识分子历史一份十分珍贵的遗产,而太学生积极的爱国运动又与当时的太学制度是密不可分的。深入探析宋代太学生的救亡图存活动及其特点,追寻他们在民族危难之际,以天下兴亡为己任,敢与权奸作斗争,死而后已的顽强精神。这对近代中国的学生运动乃至近代中国民主意识的唤醒都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大多数研究中国近代史的学者,并不满足对中国近代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经典概括。一般认为这个概括仅限于概念上的总结,并未触及到当时社会结构和阶级结构的深入解剖,尤其是这个概括在理性方面基本是排斥资产阶级的。而马敏教授所著《过渡形态:中国早期资产阶级构成之谜》则以动态的观点,科学地考察和总结了中国早期资产阶级发生、发展的过程和一系列特征,不仅客观地指出这一时代的过渡性状态,而且使人阅读该书便知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真实的历史活动情况。近代哲人梁启超对当时的中国社会曾有《过渡时代论》一文加以…  相似文献   

12.
王义夫 《理论界》2014,(8):99-102
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随着近代环境概念的普及,部分知识分子以公开期刊为平台,集中发表了几种涉及环境意识的新观点,对当时中国落后的社会现实与环境发展间的相互关联问题进行了针对性讨论。这些环境意识是具有近代知识结构的青年对发展国家综合实力的再思考,在当时有着较强的前瞻性与务实性,是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以及环境史研究领域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这里试图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鸦片战争后中国近代化的失败不仅是历史必然性的结果,虽然当时历史的必然性因素,经济的政治的条件更容易和近代历史的一系列挫折联系在一起,但历史作为历史人物创造和活动的舞台,其主观的因素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对于大批推动近代历史前进,站在时代前沿的近代人物来说,中国从一个封闭  相似文献   

14.
1982年初冬,我从济南来到北京,开始了在北大历史系欧美史研究生的学习生涯。在山东师范大学(当时叫山东师范学院)本科学习期间,我对近代早期的英、美、法革命(即当时史学界习称的三大“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起初,我对法国大革命情有独钟,为此,不自量力,报考了北大历史系以法国史泰斗张芝联教授领衔招收的第一届欧美近代史研究生班。记得当时考研试题的主要问答题是阐述三大革命之间的有机联系。稀里糊涂来到北大后才了解到,研究班生有五位导师(张芝联、  相似文献   

15.
孙玉萍 《晋阳学刊》2002,(1):102-105
北大之所以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大本营,首先在于北大是当时中国的思想文化中心,是批判旧文化、创造新文化的制高点和发祥地。北大及其北大精神是社会代言人和时代精神的象征。其中最关键的因素在于北大精英群体是新文化传播的主导和中坚。  相似文献   

16.
F薛福成(1838—1894年)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外交家、政论家。他是1840年鸦片战争后成长起来的新一代知识分子。他对西方世界的认识不仅比龚自珍、魏源和林则徐等先辈前进了一大步,而且结合当时中国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富国强兵的一系列主张。鉴于时代条件的差异,他对中国社会危机和民族苦难的感受,也比他的前辈们更加深切。我国从闭关到开放是来之不易的。今天我们回顾总结近代史上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教训,并对通晓“洋务”著称的薛福成进行研究和纪念是十分必要的。一薛福成世居无锡县西漳乡寺头村松跨里。自幼聪颖,胆识过人。父…  相似文献   

17.
陈赟 《人文杂志》2022,(1):78-87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集中体现了梁漱溟一生的问题意识,中国问题必须作为世界历史秩序的重要部分来理解。“中国问题”在当时语境中虽然是民族自救的问题,但这一民族自立却与如何完成自近百年世界大交通,在东方老文化与西洋近代文化相逢之后,以创造方式为人类历史开前途结合在一起,因而,形式上只是国际竞争中民族兴亡问题,骨子里却是人类历史文化大转变问题。百年之后的今天,世界历史能否从帝国霸权的机制中突围,已经愈发与中国如何解决自己的问题,能否真正实施中华文明的复兴关联在一起。  相似文献   

18.
中国哲学史:从胡适到冯友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15年冯友兰到北大读书时,偌大中国研究中国哲学史的,只有一部谢无量的《中国哲学史》。从名字上看,这本书视无所不包的“道术”为哲学,“六艺九流”无不入其范围,经学、史学、文学都是其研究对象。 这种哲学与非哲学问题混淆不分、哲学仍然是经学的附庸的见解,在当时北大的中国哲学门也大有人在。北大中国哲学门有三门主课,即中国哲学史、诸子学和宋学。当时中国哲学史这门课程由陈汉章先生主讲,讲授时间为二年。他讲课的特点是旁征博引,漫无边际,所讲授的中国哲学史课程,从三皇五帝讲起,讲了半年才讲到周公。学生们听得没有耐心,便一起发问:照这样的速度讲下去,什么时候可以讲完。不料,这位陈先生的回答竟然是:“无所谓讲完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中国文学的现代性论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现代性与世界意识、先锋意识、民族意识、人性意识和创造意识等五个方面,对中国文学的现代性作了深入剖析,并对“20世纪中国文学的基本属性是近代性”的观点作了质疑.文章认为,中国文学的现代性的真谛是对于西方乃至世界的反应.西方影响成为中国谈论现代的起点.20世纪中国文学完成了从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过渡与转型,这种过渡与转型,常常把世界文学的近代性与现代性糅合在一起,所以,它既不同于中国传统文学又不同于西方的近代文学,它实质上是近现代交叉复合型的文学.  相似文献   

20.
大同理想与孙中山对社会主义的探索陶季邑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在从事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走上了探索社会主义(非科学社会主义)的道路。孙中山探索社会主义,固然与他当时受到西方近代社会主义思潮的冲击有关①,但同时亦与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