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 侗族传统文化是侗族人世代创造和传承下来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总和。而侗族传统文化的民族主体精神则是侗族优秀文化传统中所固有的一种历史文化优秀传统,它始终是维系、协调和推动侗民族的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它反映着侗民族的整体精神面貌和根本性格。侗族各种文化形态中的优秀文化传统所体现出来的民族主体精神,具有多方面的要素和内容,笔者认为它至少有如下几个主要方面: 一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所体现出来的“能动精神”。这是人区别于动物的特殊能动性。这种精神广泛地含藏于侗族祖先的创世史诗、神话、传说、歌谣和民间故事之中。在侗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近代上海回商群体的形成及该特殊群体的外在特征及文化贡献三个方面入手,阐述了近代历史上大量外来的穆斯林移民进入上海,由于其时上海城市的社会历史环境所造成的天时、地利、人和等诸多因素,为伊斯兰教的振兴发展提供了绝佳的时空条件,从而一改古时上海地区伊斯兰文化相对衰颓的旧貌.回商秉承了传统的"回回善经商"的优点,他们长袖善舞的经营活动,为近代上海增添了特殊而别样的活力,这些为数众多的穆斯林商人在各个相关的经济领域中都大显身手,其活动已成为近代上海社会经济史上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回商中涌现出诸如哈少夫、金子云、马晋卿等佼佼者,在近代上海社会里的穆斯林社区各项活动中,他们都发挥了重要的领袖作用.近代上海回商的群体特征主要表现在:其鲜明的地域色彩上,和对外部环境或城市变化适应性极强的特点;以及对社会公益事业相当热心、非常乐于帮助其他亟须救济的穷苦穆斯林兄弟;爱国立场坚定及在护教斗争上态度坚决等.而近代上海回商群体所作出的文化贡献,则集中地体现在积极增强穆斯林群众的凝聚力、重视穆斯林子弟的文化教育事业、支持和弘扬上海伊斯兰教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民族是指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种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如汉族、蒙古族、基诺族等。民族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有其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和规律。  相似文献   

4.
关于民族精神的几点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对民族精神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作了分析。文章认为 ,民族精神概念的提出是西方民族主义理论形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成果 ,并且从一开始就与对国家利益的追求和推崇联系了起来。民族精神是民族活力、民族积极的价值取向和社会信念、健康的民族意识、鲜明的民族性格四者有机的统一 ,它是人类精神文明的具体构成 ,集中表现于各民族特定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特定的文化现象和历史遗存之中。  相似文献   

5.
地域传统文化是城市公共空间陈设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在地域传统文化元素的视野下进行公共陈设设计,具有举足轻重的时代意义。它既完善并开发了公共陈设的实用功能,又能展现城市记忆的延续、发展地域的民俗传统。本文主要阐述了地域传统文化的内涵,在地域文化元素的视野下对公共陈设中文化元素的追求及其意义进行探索,并以杭州为例分析研究了地域文化元素在公共陈设设计中的应用形式与提升创新。  相似文献   

6.
益阳是一个拥有丰富地域文化的古城,整理与分析益阳地域文化可以从"资江十景"、民间艺术与工艺品、文化名人、饮食文化、历史典故、科技人文六个方面来挖掘益阳的地域文化符号元素,概括出益阳地域文化符号中具有代表、内涵、形象、创新、韵味、立体等六个方面的特征,塑造益阳"崇文尚义、通达超越"的城市精神,促进益阳城市文化的发展和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相似文献   

7.
民族知识     
李立 《民族论坛》2007,(2):64-64
<正>什么是民族?什么是民族差别?民族是指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种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如汉族、蒙古族、基诺族等。民族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有其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和规律。  相似文献   

8.
藏族民俗文化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或地域特色,它涉及协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各种道德规范,表现出了富有理性和兼容并蓄的文化精神,对藏族社会的发展起过重要的作用。本文限于篇幅,只对藏族民俗中蕴涵的伦理和谐思想作一简略探讨,让更多的人从藏民族的传统文化中认知藏族人如何通过传统文化来培养人格,体现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从而促进现实生活中的传统道德建设,旨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一种道德支撑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9.
“相思湖作家群现象”无疑是多种不同的因素处于某种特定关系中的结果,无疑是自身文化特性的自然“天成”而又灵气飞扬,无比聪慧的精神突围。进入20世纪90年代,“相思湖作家”队伍出现了断层。从表面上看,这是市场经济带来的价值体系的重构所造成的,但根本上说,这是自身的深厚历史文化传统的缺失、并且尚未确立属已的精神风范的某种必然。所幸,“大写作”品牌的提出,既是时一种急功近利的否定,更是对一种精神风范的追求。  相似文献   

10.
米幼萍 《民族论坛》2005,(10):26-27
象征是一种修辞技巧,也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之一,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广泛运用,深融于传统文化的有机体之中。水作为大千世界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其自然形态多样,因而被赋予了“人格、情感、时间、美、生命本源”等众多的象征义,并且透过水的象征义也折射出“正道直行、民为邦本、豁达乐观”等民族文化精神。一、水的象征义(一)水具有人格象征义所谓人格象征义是指在原本与人类和人性没有关系的意象中,赋予人性和人格的含义,使之成为一种具有人格象征意义的意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认为水是有生命的物质,是有德的,并用水之德比君子之…  相似文献   

11.
黔东南苗族纹样的每一样都有着自己的韵味与意义,是本民族文化的象征。本文主旨挖掘黔东南苗族装饰纹样,深入了解其艺术文化内涵,通过室内设计将其展现在人们视野之中,做到"传统"与"现代"的真正融合,把装饰纹样中比较烦琐深奥的语言、文字、思想、精神等意识形态转换为丰富直观的视觉图像,达到室内设计作为承载民族文化及地域文化的媒介,营造出更加具有区域民族特色的室内设计。  相似文献   

12.
一座城市地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与该地区悠久的历史背景和浓郁的人文环境有着紧密联系,同时是一座城市长期发展积淀的结果,并在无形中影响着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人们。将地域文化融入进城市公共艺术设计中,可促进提升城市认知度,展现城市精神内涵,提高公众参与度。  相似文献   

13.
白族服饰是白族的文化传承,白族没有文字,他们通过语言、服饰、音乐、舞蹈等方式表达本民族的文化。凤羽地域环境闭塞,与外界交流少,与洱海白族相比,思想传统,因而服饰风格较为素雅。白族服饰元素孕育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其民族性格、生活习俗、宗教信仰和审美观等息息相关。凤羽白族服饰所呈现出的不仅是凤羽的历史文化,更体现着凤羽祖先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相似文献   

14.
王波 《民族论坛》2008,(1):22-22
中国人物画宋代以前就已经发展成熟,技法运用主要在于线描、晕染、敷粉等,造型追求的是形神兼备。梁楷创造的写意人物画打破了人物画的历史陈规,艺术家的主体精神灌注到绘画之中。它的出现是艺术的历史发展、艺术家主体精神和中国传统哲学精神等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西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何地域、任何民族在走向现代化进程中,都要回答和解决如何对待传统文化问题,即传统文化和现代化关系问题。 所谓传统文化,指在历史实践中形成的、历代沿传下来的、具有统一特色的文化。所谓西藏传统文化,首先是地域文化概念,指现今西藏自治区的历史文化。但是,藏族是西藏自治区的主体民族,自古生息繁衍在西藏高原,是西藏历史文化的主要缔造者,因而,西藏传统文化,就其文化主体性来说也含有民族文化性质。 任何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发展都具有传承性,文化现代化也是文化传统变革和发展的历史必然。继承传统文化,推进现代文化,是西藏文化现代化发展的具有  相似文献   

16.
白族服饰是白族的文化传承,白族没有文字,他们通过语言、服饰、音乐、舞蹈等方式表达本民族的文化。凤羽地域环境闭塞,与外界交流少,与洱海白族相比,思想传统,因而服饰风格较为素雅。白族服饰元素孕育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其民族性格、生活习俗、宗教信仰和审美观等息息相关。凤羽白族服饰所呈现出的不仅是凤羽的历史文化,更体现着凤羽祖先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民族》2014,(12):64-64
@田野上的风201410:未来的中国文化可能出现一种地域文化传播普及的现象,即国人可以利用互联网等获取地域文化信息,如少数民族文化,然后将其辐射开来。西方节日受欢迎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它们对于我们是新事物,那我们为什么不能去面对世界发现和普及民族传统文化里的新事物呢?  相似文献   

18.
侗族传统文化中的日崇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聚居在黔、湘、桂交界地区的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其祖先属古越人的一支。他们在这块林木繁茂、雾瘴弥漫的山林之地上,创造了丰富、独特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这个民族长期与自然界相依相存,形成了独具特点的信仰文化——日崇拜,并且这种日崇拜始终贯穿于他们的传统文化之中。本文试图就侗族传统文化中的日崇拜做一点探讨。一、侗族神话传说中的日崇拜任何一个民族的神话传说,实际上都是这个民族的历史、社会、民族精神发展过程的神化表述,是特定时期文化的独特表现。当我们透过那荒诞的迷眼的面罩,可以发现其本质就是…  相似文献   

19.
畲族是一个以农耕见长的山地民族,他们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养成了艰苦奋斗、热爱自由、豁达坦荡、勇于抗争的民族精神,形成了别具地域民族特色的传统伦理道德思想,涉及日常生产、社会生活、宗教信仰及民间文学等多个层面。因此,深入了解和全面把握传统伦理道德的思想内涵,对畲族社会架构符合时代特征和民族文化个性的当代伦理道德不无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地域辽阔,历史悠久,有着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建筑是文化的结晶。中国民族传统建筑蔚为壮观、丰富多彩,是中华文明的宝库。虽历经几千年的历史,至今体系未变。一方面,它们是特殊的文化载体,记录着历史演变的轨迹,能够有力地证明建筑所在地发展的连续性。没有历史和传统的城市是枯燥、单调、令人难以忍受的,而民族传统建筑作为精神文化的载体,自然寄托着人们对历史的追忆和情感。另一方面,它们始终参与现实的社会生活,直接影响城市的环境形态。它们的存在能保存历史特色、满足人们的情感和心理需要,能增强人们的凝聚力和认同感,能保护文化的多样性,体现文明程度,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