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修改《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妇女权益的充分实现,需要国家保障、社会维护、个人努力三方面的有机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的修改要体现"保障妇女人权、适当倾斜立法"的精神,既要保障妇女的特殊权益又要对妇女权益给予特殊保护.  相似文献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已于2005年8月28日修改通过,并于当年12月1日起开始实施。这是我国妇女人权保护法律体系建设的一件大事,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妇女权益的重视和保护。修改后的妇女权益保障法针对当前反映突出的妇女参政、劳动和社会保障权益、农村妇女土地承包和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权益、家庭暴力等问题均做出新的规定,在妇女六大权益领域都有重点突破,并从法律层面对弱势群体给予了倾斜保护与救济扶助。为保障该法的贯彻落实,全国妇联联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中宣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务院法制办等12个部门,下发了关于做好妇女权益保障法宣传贯彻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立法部门要根据妇女权益保障法的有关规定,及时组织开展调查研究,推动本地实施办法(细则)以及其他相关地方性法律法规的修改完善,做好与妇女权益保障法相衔接的工作。当前,许多省、市、自治区都开展了妇女权益保障法实施办法的修改和完善工作。为此,《中华女子学院学报》编辑部特别邀请全国妇联领导、高校学者、社会知名妇女法专家对妇女权益保障法实施办法(细则)的修改和完善进行深入地探讨和交流,撰写了一组笔谈文章,专家们对修改实施办法的意义、指导思想、总体要求以及实践中产生的应特别重视的几个具体问题,如农村妇女土地及相关权益保障、地方反性别歧视立法等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和富于针对性的建议,本刊汇辑发表,以期对这一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法律的视角,从利益切入,对妇女权益保障法与妇女利益实现机制的构建问题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妇女权利的核心是妇女利益,妇女权益保障法不仅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妇女利益。而且为构建有助于妇女利益实现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奠定了法律基础。  相似文献   

4.
性骚扰行为侵害的权益具有侵权法上的可救济性。侵权责任法确立的雇主责任和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责任,可以适用于职场性骚扰和公共场所性骚扰;但该法难以涵盖这些性骚扰行为的全部类型,需要与其他法律一起共同实现对性骚扰行为的规莉。  相似文献   

5.
《妇女权益保障法》修改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妇女权益保障法》的修改,应关注三个问题:一是应确立"保障妇女人权"、"性别平等"以及"禁止一切形式性别歧视"三项基本原则;二是应对现行《妇女权益保障法》进行社会性别分析,在修改时加以完善;三是重视履行国际妇女人权公约,体现公约的精神和价值.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成立以来,保障妇女权益的法律体系不断完善。2022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为新时代生育等女性权益提供了更坚实的法律制度保障。研究发现,该法之于生育保护具有重要的理念、理论与现实意义,将性别平等贯穿于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各方面,有助于消除对女性一切形式的歧视;面向广大女性的民生需求,有助于以性别平等助力适度生育水平与人口总量充裕;注重与其他公共制度相协调,有助于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新法彰显了女性享有的“四大权益”、在劳动就业方面的“三重保障”以及生育保护的“双全原则”。有效贯彻落实新法,必须认识生育的本体意义,肯定生育的现实价值;加强生育保护,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注重劳动保护,同步推进劳动保护与生育保护;重视新法的实施过程,更好地体现全生命周期性和人群之间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7.
妇女权益保障法经修正后,本市1994年颁行的实施该法的办法亟待修改,本中心根据十余年来诸多办理妇女维权案件的情况和问题,特提出以下建议。  相似文献   

8.
2005年8月28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决定>,并于当年12月1日起施行.妇女权益保障法的贯彻执行需要相关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等下位法以及有关政策的有效配合,形成妇女权益保护领域统一协调的法律体系.因此,妇女权益保障法修改后,配套法规、规章等的制定和完善应当尽快提上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9.
目前关于反职场性骚扰的研究多从劳动法角度展开,从民法角度的较少。我国《民法典》人格权编规定了反职场性骚扰条款,表明我国将采取不同于劳动法的规制路径。职场性骚扰侵犯了劳动者身体权或性自主权,也侵犯了其工作环境权和平等就业权。由此,雇主要对雇员执行职务的行为承担监督管理责任,而对工作中受害的雇员则要承担安全保障责任。我国目前没有专门规制职场性骚扰的立法,未来为充分适用《民法典》反性骚扰条款,可以借鉴域外经验制定专门反性骚扰立法,也可以对现有劳动法进行修订,以形成更加严密的反职场性骚扰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已于2005年8月28日修改通过,并于当年12月1日起开始实施。这是我国妇女人权保护法律体系建设的一件大事,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妇女权益的重视和保护。修改后的妇女权益保障法针对当前反映突出的妇女参政、劳动和社会保障权益、农村妇女土地承包和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权益、家庭暴力等问题均做出新的规定,在妇女六大权益领域都有重点突破,并从法律层面对弱势群体给予了倾斜保护与救济扶助。为保障该法的贯彻落实,全国妇联联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中宣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务院法制办等12个部门,下发了关于做好妇女权益保障法宣传贯彻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立法部门要根据妇女权益保障法的有关规定,及时组织开展调查研究,推动本地实施办法(细则)以及其他相关地方性法律法规的修改完善,做好与妇女权益保障法相衔接的工作。当前,许多省、市、自治区都开展了妇女权益保障法实施办法的修改和完善工作。为此,《中华女子学院学报》编辑部特别邀请全国妇联领导、高校学者、社会知名妇女法专家对妇女权益保障法实施办法(细则)的修改和完善进行深入地探讨和交流,撰写了一组笔谈文章,专家们对修改实施办法的意义、指导思想、总体要求以及实践中产生的应特别重视的几个具体问题,如农村妇女土地及相关权益保障、地方反性别歧视立法等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和富于针对性的建议,本刊汇辑发表,以期对这一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孝治是传统中国家国同构和圣贤政治的产物。随着中国社会从圣贤政治到民主政治、从家国同构到家国两分、从"家庭人"到"社会人"的转变,传统的孝治也逐渐被法治所取代。修订后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17条既体现了法治的精义,又标志着法治在当代中国的兴起。这是因为,法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最容易接受法律治理的领域是一些与个人身份无关的领域,家庭关系是法治最难攻克的堡垒。修订后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17条并非"孝道入法",它把传统的父母与子女之间的血缘性的伦理关系变成了平等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在这个条款中,传统的需要尽孝的"父母"已经不复存在,已经被替换成为没有任何伦理指向的"老年人"。传统的子女则被替换成"家庭成员"或"赡养人"。这样的替换从制度上抹去了传统的孝道,同时也在法律上终结了传统的孝治。与此同时,随着家庭内部关系完全纳入到法律调整的领域,表明家庭这个最难被法治攻克的领域,已经成为法治的辖区。因此,《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17条具有标本意义:它既是孝治终结的标本,亦是法治兴起的标本。  相似文献   

12.
已经实施了13年的《妇女权益保障法》近期进入了修订程序,6月26日召开的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上,国务院法制办公室主任曹康泰受国务院委托,作了关于该法修正案的说明。修订草案对完善妇女权益作了详细规定,突出对农村妇女的土地承包和相关经济利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13.
职场性骚扰严重侵害劳动者的人格权,同时也带来一定的社会问题。本文从劳动法学理论的视角,对雇主禁止性骚扰义务的价值及法理来源予以论证,借鉴各国的经验,建议在劳动合同法中予以制度设计,以有效地防治性骚扰。  相似文献   

14.
2013年7月1日我国实施了新《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新法的规定在几大方面相对以往的法律法规有重大突破,体现了国家和政府对老年人福利事业的重视,但其中一些有关老年人精神赡养、老年人法定福利、城乡老年人社会保障一体化等的规定上存在瑕疵,需要进一步修改与完善。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妇女权益保障法>的适用与妇联工作的思路着手,运用立法技术分析<妇女权益保障法>当前热点问题中的法律适用难点,试图从妇联工作的角度,寻求对策和工作出路.为妇联把握<妇女权益保障法>的立法取向,在当前新形势下切实维护妇女权益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6.
民法中规定的成年监护制度只适用于精神病人,对于老龄化社会背景下的老年人监护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老年监护制度是老年人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老年监护制度,保障其合法权益,是我国民事理论和司法实践迫切解决的现实问题。此次《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修订明确规定了这一制度,是立法的一次进步。为保障该制度的良性运行,需从原则确立、制度设计、措施跟进三方面科学构建完整的老年监护体系。  相似文献   

17.
"求差别的平等"追求的是事实上的平等而非形式上的平等,它着眼于社会弱者,更关心结果上的平等,力求实现真正的社会公平.事实上的平等原则,要求立法者认真关切妇女的实际利益,以结果平等为目标来制定保障妇女权利的法律和法规,其关键就在于弥补妇女因其不利地位而失去的平等,使发展条件不平等的妇女得到与男人平等的发展机会.为了达此目的,给予妇女特殊照顾、特殊保护是必要的,也是实现男女平等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8.
编者按: 1978-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也是中国妇女维权走过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的三十年.在党和国家改革开放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指导下,随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顺利开展,我国在保障妇女权益方面,诸如政治权利、文化教育权利、劳动和社会保障权益、人身权利、婚姻家庭权利、财产权利等方面都取得了极大的进展.199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从总体上确立了我国妇女权益保障的法律机制,修正后的妇女权益保障法则是新形势下完善妇女权益保障机制的必要手段,而<中国妇女发展纲要>的制定更是我国妇女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回顾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妇女维权工作的发展历程,总结妇女维权工作的经验,研究探讨当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对于保障妇女的权益、促进妇女的发展、提高妇女的地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为此,中华女子学院学报编辑部特别邀请了全国妇联领导、研究机构和从事妇女法研究的部分专家学者,围绕"改革开放三十年与中国妇女维权"的主题,撰写了一组笔谈文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理论学术探讨,并予以刊发,希望以此引起社会各界和专家学者对此问题的兴趣和关注,以期进一步推进中国妇女的维权.  相似文献   

19.
以对《妇女权益保障法》第51条的评析为平台,首先从法理逻辑结构和社会转型的现实两方面着手,论述生育权、身份权定位的不当之处;其次,以人格权为目标重构生育权的理论前提,并论证人格权作为生育权理论前提的合理性与必然性。《妇女权益保障法》第51条初步完成了立法层面生育权理论前提由身份权向人格权的转变,其深层内涵则透视出社会、国家和政府对妇女基本人权的认可与保障,体现了立法“以人为本”的主流观念。同时,也为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基本体制的构建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20.
我国《侵权责任法》34条统一规定了用人单位的替代责任的概念和内容,却没有规定承担替代责任之后的追偿权利和追偿方式。现实生活中这个问题确实是普遍存在,法律不规定,当事人也要想办法解决。用人单位可用三种方式来解决此问题,即双方约定、单位规定和购买社会保险。另外,我国的用人单位责任与国外常说的雇主责任亦具有很大的相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