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地流转信托是我国近年来出现的一种农地流转新方式,但目前我国农地流转信托还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其直接原因是我国在农地流转信托实践中将商业信托公司的混合型信托作为主要方式,深层原因是政府对农地流转信托主要方式强制性制度变迁供给的不当。为此,应在充分尊重市场和诱致性制度变迁规律的基础上,适时地以强制性制度变迁加以促进和规范;应建立混合型农地流转信托审批制度和政府农地流转信托机构制度,并将政府信托方式作为我国农地流转信托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创新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模式成为农地改革的现实需求。土地信托作为一种新的农村土地流转形式在中国具有一定的现实基础和法律依据,两大法系主要国家的土地信托模式为我们提供了必要的借鉴,同时与土地租赁相比,土地信托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农地信托流转实践中的受益权性质、税收等具体法律问题与农村土地信托模式的成败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乡村干部行为与农地承包经营权市场流转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由于乡村干部在与农户打交道时往往处于强势地位,这使得乡村干部的偏好和行为对农地承包经营权具有极大的影响作用。乡村干部偏好于经常性行政调整承包地是其追求自身利益的必然结果,它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农地流转市场机制的发育,而其行为的产生又有着深刻的社会、文化、历史原因。要加速我国农地市场化的进程,就必须按市场经济的要求规范乡村干部的行为。 相似文献
4.
陈章喜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中国农地制度改革进程中的重要创新。随着国家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逐步实施,农地流转效率直接关系到国家农地流转政策的全面推行。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整体效率与区域运行效率进行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研究结果发现,随着中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实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整体运行效率得到提升,但在区域运行效率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5.
6.
关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加快,农村产业化经营的兴起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明显加快,规模逐渐扩大。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对于农地流转中存在的认识上的误区,缺乏法律、法规的支撑以及中介组织匮乏、流转机制不健全,这些问题必须解决。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的"中央1号文件"提出健全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这使稳定农地承包关系,发展规模化经营,成为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从农地承包经营流转权的前提、主体、形式、融资和保障措施方面,提出进行农地的确权、尊重农户的土地流转主体地位、创新农地流转形式、完善农村社保机制、盘活农地融资方式等措施,从而促进农地集约化发展,建立现代农业. 相似文献
8.
农地流转方式福利效应研究——基于农地流转供求方的理性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农地流转的供求双方选择何种流转方式进行土地流转能够实现福利改善进行理论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在流转供求双方理性人假设和流转成本与收益的约束条件下,农地流转的供给方(农地供给者)进行股权投资的分红收益与流出土地的机会成本(主要是土地的基本保障效用)大小是其对流转方式作出选择的依据;农地流转的需求方选择专业化合作组织参与的流转方式(以股权投资为例)可以为其减少交易成本,并取得生产的规模效用,福利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9.
10.
通过对土地流转依据的分析,得出在相同的人力资本投入下,其他行业的产出效益大干土地上的产出效益,土地流转就会自发的进行,并直到两者边际效益相等才会停止的结论;在此基础上,结合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现实,提出了构建多级、多层次的农地制度,即"国家或集体农地+个人得以生存提供保障的土地"并存的土地制度.这种土地制度的实施,需要解决好个人生活保障所需最低限度的土地面积核算、土地的收归以及国有或集体所有土地的经营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李莉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60-66
理论上讲,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托能够兼顾土地保护、土地生产要素性、承包经营人投资者地位、社会保障四项功能,因此,承包经营权人的权利可以得到最大化的保护.但实践中承包经营权人并不明晰的委托人地位弱化了上述功能,政府、集体资产管理公司、村委会作为委托人的做法有现实意义,但并非长久之计,条件成熟时,仍需明确承包经营人的委托人地位。土地信托的商事信托性决定了承包经营人商事主体地位不容忽视。现行法律对受益权确定、流转并无规定,属制度供给不足。未来立法可以从确认承包经营人收益权和保障受益权用益两方面进行制度构建。受益权的特殊债权性对承包经营人权利实现不会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土地流转和农业实行规模经营的提出,农村兴起了新一轮的圈地高潮.由地方政府主导的大规模土地流转不可能有效保障土地流转的农民权益.农村土地产权模糊、农民集体经济组织缺位、地方政府职能错位、土地市场化流转难起步是农民土地流转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的主要原因.解决的途径:一是深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在界定、测定农村集体土地范围和数量的基础上,将集体土地确认到以组(自然村)为主的农民集体经济组织,并以股权形式量化给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组建农民土地股份合作社;二是尊重农民意愿,实行土地的市场化流转;三是建立健全流出土地农民的基本生活、再就业和创业的社会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3.
农地流转不同于一般的经济问题.农业劳动力转移问题与农户迁移问题等外延性约束和农地产权问题与经济发展问题等内涵性约束,使农地流转成为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城镇化协调发展的矛盾汇集点.突破农地流转困境需要构建家庭农场、坚持市场方向、加强政府调节、细化使用权配置、发展精细农业. 相似文献
14.
农地股份合作制:土地使用权流转中的制度创新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农地股份合作制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在非农产业迅速发展的前提下产生的一项制度创新,它有效地解决了该地区较为普遍的农业兼业化以及农业效益低下等一系列问题.本文分析了农地股份合作制的制度绩效以及存在的问题,并从进一步发展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农地流转中维护农民利益的第三方力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农地流转的利益平衡中,农民普遍处于弱势地位。而第三方力量在农地流转中维护农民利益方面所起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对农地流转中第三方力量的功能定位及发展状况进行研究,分析其对维护农民利益的重要作用,对完善农地流转制度和维护农民利益有重要意义。因此,需要以维护农民利益为原则,从农地信托、农地交易信息平台、农地流转舆论监督、流转纠纷援助等制度方面探索完善农地流转第三方力量制度体系的具体方式。 相似文献
16.
农地所有人不享有土地流转的交换价值、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独立物权地位的确认以及作为农地所有人的非民事主体构造性,决定了农地所有人在土地流转中不应以主体(当事人)的身份出现。但农地所有人对土地经营的管理权的享有、土地作为权利客体所承载的社会共同利益性对农地所有人所产生的社会义务与责任以及农地所有人在国家与农民关系格局中的特殊作用的存在,又要求农地所有人介入土地流转。农地所有人介入土地流转的具体角色定位应是监督者与服务者,为保障农地所有人在介入土地流转中不偏离自己的角色定位,有必要对其在土地流转中的参与权利进行具体限定。 相似文献
17.
农地承包权流转必须在一定的原则指导下才能实现规范、有序;同时农地承包权流转与社会公共利益紧密相关,因而必须受到某种程度的限制。农地承包权流转应当遵循“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和“平等、自愿、有偿”的原则,应当受到诸如农地拥有数量、农地利用人资格等多方面的限制,同时也从理论、实践等角度对这些原则和限制的合理性及必要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农地流转价格体系的决定因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的农地流转市场一直存在,而且流转价格还形成了相应的体系。但是现在的农地承包权流转价格体系还处在初级阶段,关于地价的决定因素还存在着模糊的认识。因此,探讨地价的决定因素是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研究发现,农地产权结构和农地流转方式决定价格体系。中国农地产权结构包括所有权、承包权、使用权,三种产权构成农地流转的价格体系——农地所有权“价格”及其体系、农地承包权流转价格及其体系、农地其他权利流转价格体系。 相似文献
19.
20.
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化运行机制研究——基于对安徽省部分市县的调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我国农村土地制度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反映;是提高农村土地资源配置效率,转变农业经营方式,加快我国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实现的内在要求。然而,从实际调研情况看,各地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速度是不平衡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化程度也是比较低的。如何走出土地承包经营权低水平的市场化流转困境,顺利实现农村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和农业现代化,已成为当前政府有关部门和学术界必须认真加以研究的课题。本文通过对安徽省部分市县的实地调研,并在大量查阅有关资料的基础上,探索性地分析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从无到有、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运行过程及趋势;粗浅而非全面地勾勒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化运行机制的制度框架和理论要点。以期能为拓展研究思维提供帮助,为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化运行的制度建设和政策制定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