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社会多元化发展,人们的价值取向与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的价值取向在满足生存需求的同时,开始追求更多的选择,和更深层次的精神需求,要求有更多更新颖的、更富有美感的产品来充实生活。生活方式的概念在不断被丰富,在设计领域,我们把生活方式的特点应用到设计中,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发掘和领悟设计的主体,深入研究人类的行为和意识,创造更适合人们生活方式的产品。  相似文献   

2.
当今,许多室内设计师正努力探索更多的创新与可能性,然而,这些创新最终还必须依靠优秀传统文化来支撑。陕北窑洞作为历史的承载者,蕴藏着深厚的优秀传统文化,因此,十分有必要深入探究它的艺术价值,并努力把它的延续下来。本研究旨在利用文献资料和网络,收集有关陕北窑洞的相关材料,总结其中的经典元素,探索陕北窑洞的生态特征、文化意义、装饰风格等方面的特点,来使人们更直观地了解陕北窑洞的魅力所在。经过系统的研究,深入挖掘窑洞的各种元素的价值,以便在当下的审美环境中,利用这些资源来融入到室内设计作品中,创造出具有独特魅力的室内空间,也为现代人们提供设计和生活的灵感。  相似文献   

3.
马铁鹰 《民族论坛》2004,(11):28-29
“布袋戏”亦称“被窝戏”、“扁担戏”、“指头木偶戏”等等。之所以称为“布袋戏”,是因为这是一种艺人在高约4尺,长、宽各2.4尺左右的布袋兜内操纵器乐、木偶而进行演出的独特的民间演艺活动;称“被窝戏”,是因演出时整个“舞台”是用一块蓝印花被布料围成“布袋”状而得名;称“扁担戏”,是指演出的全部“演员”及道具,都是由艺人一根扁担挑着走村串寨巡回演出;而又名“指头木偶戏”,则是指艺人在蓝印花被窝布围成的舞台中表演时,那比指头略粗的木偶演员是套在艺人手指头上的。“布袋戏”曾经盛行于邵阳县和隆回县,随着时代的…  相似文献   

4.
正工艺品,手工艺的产品,即通过手工将原料或半成品加工而成的产品,是对一组价值艺术品的总称,具有实用价值和欣赏价值。它包括的种类很多,有染织、服饰、雕塑、编织、纸工艺、民间绘画等。工艺品来源于生活,却又创造了高于生活的价值。它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充分体现其创造性和艺术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物质成果。湘西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了丰富多彩、风格独特的民族民间工艺,这些传统工艺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内容丰富,大多工艺产品都是利用周围的自然资源,就地取材而进行加工创造的。如根雕、石雕、竹编、棕编等。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具有悠久农业文明历史的大国,乡土文化深厚。乡土不是乡愁寄居地,它具有实在的文化价值。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在城乡融合发展政策的激励下,乡土正成为人们向往的热土,乡土价值被重新发现、激活。乡土作为特定空间,具有物质生产、社会生活、精神生活的三重价值。活化传承乡土价值以促进乡村振兴,可以通过如下途径实现:充分发掘利用乡土的物质价值,激活乡土物质资源与技艺传统,振兴乡村经济,提升乡土的生活质量;保持与增强乡土的社会生活价值;以村落信仰资源与乡土艺术资源丰富乡民的精神生活;激活乡村生态文明传统,服务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等。  相似文献   

6.
以那坡壮族民歌为代表的壮族文化产品,长期存在于特定的环境中,它的输出受到世人瞩目,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人们逐渐认识了它的价值。如何进一步开发和保护,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一般说来,资源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所谓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总和,如水利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土地资源。海洋资源等。所谓社会资源,是指能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需要的人文环境和条件的总和,如资金资源、劳动力资源、知识资源、信息资源、技术资源等。西藏的资源优势主要体现在前者。新中国建国50年来,在论证西藏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类论著中,人们把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水利、矿藏、耕地、草场、森林、野生动植物等作为西藏发展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8.
在自称“拉珈”的瑶族,曾流传一种民间文学形式——“石牌话,”或称“石牌料话”。石牌话类似自由体歌谣,它着重于讲述和解释石牌制度所制定的条规——“石牌律”。具有文学和科学的双重价值。本文拟从它的产生、形式内容、艺术特点及社会价值等方面,作初步的探析。一、石牌话的产生石牌话是为石牌制度服务的一种文学形式。所谓石牌制度,就是1942年国民党反动势力血腥统治大瑶山前,存在于大瑶山范围内的一种带有原始民主残余的社会政治制度。它把有关维护生产、治安、保障社会秩  相似文献   

9.
博物馆是对那些有历史价值、科研价值或者艺术价值的物品进行分类,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文化教育的机构、组织等社会公共机构,也是一个对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进行征集、收藏和展出,并且对其进行研究的场所。博物馆为社会展现了各种文化,提供了非常主要和难得的资源,是非营利性的机构,属于公益性的组织机构。免费开放对政府的职能转变提供了正确的方向,也为公共文化资源为公益服务的功能提出的要求做出了回应。  相似文献   

10.
审美价值的人类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审美人类学的研究中,人类的审美行为与艺术创造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它所处的文化环境、社会环境及自然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人类的审美行为与艺术创造,就是纠缠于这些联系之中,它们在一起结成一个混沌的文化整体,我们只有将其放在这样的整体中我们才会真正清楚地认识它们.在对人类的审美和艺术的研究中,我们最要关心的不仅仅是审美和艺术本身,而是它们和人类社会与文化及大自然之间所发生的种种联系.  相似文献   

11.
OBE是当今被广泛认可的先进教育理念,它致力于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在吃透、融入生活本质的基础上,对生活中的形象、故事、人文、自然等资源进行继承和发扬、创造和升华,创造出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满足于新时代人们物质、精神和社会需求的优秀作品的目的。对传统教育又该如何去发展和融合OBE教育理念已成为亟待的问题。本文尝试以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美术系陶艺课程教学为例,对非陶艺专业学生陶艺教育进行分析,针对当前陶艺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与OBE教育理念融合方式,结合民族地区生活、优秀传统文化特色,以成果教育理念为导向,着力打造学院应用型陶艺特色教育教学新模式。  相似文献   

12.
中国各兄弟民族在其历史的长河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民族节日文化既是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又是体现民族文化的一部活辞典。民族节日文化作为一个文化体系,有其独特的内在结构、文化特征和社会功用。它反映、折射出一个民族的深层文化心理,同时又处于一个文化动态变迁——文化现代化的流程之中。马林诺夫斯基认为:文化的价值“都是直接地或间接地满足人类的需要”①;一切文化要素“都是活动着发生作用,而且是有效的”;因此“文化历程是具有一定法则的,这个法则是含在文化要素的功能中”,因此“人类学的重要工作在于…  相似文献   

13.
韩雪 《民族论坛》2013,(7X):64-67
解放前,刀在景颇族社会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主要源自于它作为生产工具的工具性价值;解放后,景颇族从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交替阶段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物质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但作为旧有工具文化的景颇族刀文化并没有在社会的变迁中消失,而是发生了功能转变:与直接生产劳动产品、食品、生活用品等实用品相联系的刀的工具性功能逐渐减弱,而它的宗教祭祀功能、心理慰藉功能、身份符号功能、艺术娱乐功能却在不断增强,进而逐渐形成了景颇族特有的刀文化。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壮族人类起源神话有三种类型:洛甲创造人类神话;布洛陀、洛甲共同创造人类神话;伏依兄妹婚配再生人类神话。文章对壮族人类起源神话的发展、演变及社会科学价值进行多角度综合研究,认为壮族人类起源神话是包含了壮族先民哲学、历史、审美、道德观、原始宗教观等在内的原始社会意识形态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15.
解放前,刀在景颇族社会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主要源自于它作为生产工具的工具性价值;解放后,景颇族从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交替阶段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物质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但作为旧有工具文化的景颇族刀文化并没有在社会的变迁中消失,而是发生了功能转变:与直接生产劳动产品、食品、生活用品等实用品相联系的刀的工具性功能逐渐减弱,而它的宗教祭祀功能、心理慰藉功能、身份符号功能、艺术娱乐功能却在不断增强,进而逐渐形成了景颇族特有的刀文化。  相似文献   

16.
青海地区的社会发展,与青海各民族的文化密不可分。古文化遗址——它所代表的文化是社会发展的历史见证;文化差异——它使社会发展呈现多元性;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化──它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7.
宋阿依姆 《民族学刊》2019,10(5):64-72, 118-120
彝族主要聚居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和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彝族民歌作为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一种形式,它的特征是较为复杂的,同时也是鲜明立体的。基于当前彝族文化呈边缘化、断代式发展的现状,彝族民歌的可持续发展正面临巨大挑战。因此,发展彝族民歌也应从物质、人本、媒介等多个方面予以考察研究。通过比较可见,云南楚雄彝族民歌的推广发展先行,为四川凉山彝族民歌发展提供了十分宝贵的经验。四川省文化界对少数民族文艺的发展观念十分高远,因此,凉山彝族民歌的可持续发展前景可期,大致可分为“点”“线”“面”三个层面的战略规划:推出“明星式”彝人歌手获取“流量”,重视新时代的彝歌基层教学、搜集整理、翻译和学术研究,以及利用现代传播形态体现彝族民歌的美学价值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8.
<评皇券牒>是研究瑶族历史文化的重要文献,但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史书;运用文化人类学方法来阐释,其实质是一份瑶族古老的社会契约,它的价值远远超出单一的历史价值范畴.  相似文献   

19.
魏鹤 《中国民族博览》2017,(20):240-241
博物馆具备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但在文创产品的开发与设计方面却显不足,表现在种类少、价格高、设计理念落后和功能性不强等方面,不能突显地域文化特色.因此博物馆必须注重对文创产品的开发工作,通过加强创新设计拉近与受众的距离,切实增强受众对博物馆的文化认同感,并为博物馆文化价值与影响力的输出创造良好的条件.本文将简述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开发与创新设计问题,并提出了具体可行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选取于2015年7月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我国土司遗产(TUSI SITES)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三处土司遗产的文化内涵和旅游价值,论述了土司遗产开展旅游的价值和现实意义,就其资源概况和开发与保护现状进行了梳理.指出其遗产旅游开发与保护面临着来自产权、 产品、体制、 资金、 动力、 分布现状这6方面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策略建议.文章针对土司遗产跨省分布的特殊情况,结合遗址的特点和现实发展需要,构建了"遗产资源+政府部门+社区居民+社会企业=可持续发展+旅游扶贫+科学保护+互利共赢土司"的遗产旅游发展模式,创新性地将遗产旅游开发和地区扶贫相结合,以真正实现遗产所在地经济、 社会、 文化、 环境的综合协调发展和遗址原真性与完整性的保护.该研究对于刚刚加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土司遗产开展可持续性旅游开发与保护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