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女性文摘     
胡玉坤、郭未、董丹在《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科版)2008年第4期上撰文《知识谱系、话语权力与妇女发展》中指出,在国际发展领域,妇女/社会性别与发展范围萌发于上世纪70年代。它既植根于主流发展与历史遗产,又是对后者的结构和超越。该领域处于发展研究与妇女研究的交界处,既有厚实的学术底蕴,又受到主流发展努力以及诸多社会运动的滋养,遂形成了自成一体、熔理论与实践于一炉的知识、话语和实践体系。从历史与理论视界出发,本文回顾了国际发展界社会性别理论与实践的嬗变、检视了妇女发展的话语的机构化进程,并就这些权力话语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多边发展机构和各国政府发展议程、政策及项目的巨大影响做了一个系统概理。梳理表明,女权主义发展思想与实践业已在主流国际发展界赢得了重要一席之地。从wII)(妇女参与发展)崛起前“社会性别盲”的主流发展,到WID运动中专门设立针对妇女的项目,再到关注社会性别关系,最后到20世纪90年代中叶以来的社会性别主流化努力,它们无疑都是世界妇女发展进程中的一座座里程碑,然而无论是以渐进改良为取向的“妇女参与”,还是更激进的“妇女与发展”和“社会性别与发展”,抑或作为当下战略的社会性别主流化,它们显然都不是解决妇女发展问题症结的“万灵药”。  相似文献   

2.
关于性别议题,微博上呈现出“一边倒”的特点,即“女性弱势”议题相比于“男性弱势”议题更容易引爆舆论。男性弱势议题被忽视乃至被包容是结构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父权制下性别规范与性别偏见的询唤、特定议题中男性人格尊严权的隐身、对立情绪和情感定向的商业收割,催生并加剧了这一现象。从现实后果来看,性别规范在自我征引中不断被强化,带来性别烦恼,个体权利失衡和遭到破坏,关于性别议题的理想商谈环境仍然难以形成。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一个边疆地区少数民族村寨作为田野观察对象,发现当地妇女的社会性别表达具有明显的当地特点,宗教信仰、生计模式、传统文化、人生仪礼等形塑和建构了本地性别规范。近年来市场经济以及人们对现代性的想像,可能会超越传统的宗教、习俗、文化对人们的影响,有可能重新建构人们的日常生活与仪礼规范。这种变化不只表明社会性别深深地嵌在当地独特的文化与制度之中,也会随着制度与文化的变迁而不断得到调整和重构。  相似文献   

4.
二战后英国在欧洲安全领域始终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作为“三驾马车”之一推动了欧盟共同安全与防务政策建设。英国脱欧后,不仅削弱了欧盟防务、经济力量及自身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而且其在欧洲安全结构中地位的不确定性给欧盟安全和防务建设带来新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英国可以通过第三国身份、双边与小型多边形式、特别是利用与美国的特殊关系和在北约中的特殊地位,来影响欧洲安全政策的制定。俄乌冲突爆发后,英欧在美国主导的北约框架下紧密合作应对危机,为观察脱欧后英欧安全关系的发展趋势提供了窗口。  相似文献   

5.
在国际发展领域,妇女/社会性别与发展范式萌发于上个世纪70年代初。它既植根于主流发展轨迹与历史遗产,又是对后者的解构和超越。该领域处于发展研究与妇女研究的交界处,既有厚实的学术底蕴,又受到主流发展努力以及诸多社会运动的滋养,遂形成了自成一体、熔理论与实践于一炉的知识、话语和实践体系。时至今日,从历史与理论视界出发,回顾国际发展界社会性别理论与实践的嬗变,检视妇女发展话语的机构化与制度化进程,并就这些权力话语对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多边发展机构和各国政府发展议程、政策及项目的巨大影响做一个系统梳理,已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6.
性别视角下的发展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妇女与发展的研究和实践,对发展理论的最大贡献是提供了性别视角,凸现了性别在国家乃至国际的发展策略和政策中的作用,以及在分析发展时所起的作用。从“妇女参与发展”,到“妇女与发展”,到“性别与发展”,再到“妇女、环境与发展”,妇女发展模式不仅代表了一种理念上的不断进步,而且在实际操作层面上也进行了各种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7.
获得选举权揭开了美国妇女参与选举政治的序幕.但由于内化了贤妻良母的传统社会性别身份,美国妇女在后选举权初期未能积极参与投票.即使参与投票,她们亦无法只依据自我的社会性别身份而形成统一“投票集团”.因对社会性别平等有着不同理解,各女权组织间分歧严重,这无形中消减了妇女的参政效应.通过社会性别视角,文章着力剖析后选举权初期美国妇女的参政困境.  相似文献   

8.
韩廉  刘淑梅 《南都学坛》2010,30(4):107-111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面对社会中性别矛盾突出的问题,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同时结合我国实际,加快了对性别和谐政策的制定和贯彻,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也取得了巨大成就:将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将男女平等确立为基本国策;制定了两个《中国妇女发展纲要》,将妇女发展纳入国家行动规划;制定了一套完整的保护妇女权益的法律,为促进性别和谐提供了法律保障;制定了构建先进性别文化的政策,为促进妇女发展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逐步探索出一条适合国情的性别和谐之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始终坚持理论创新和与时俱进;强化法律条文,增强现实可操作性;不断完善妇女的维权网络,发挥传媒的积极作用。为今后性别和谐的继续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依据传统社会性别,美国妇女的社会身份是贤妻良母,参与政治活动的权利极其有限。选举权实质性拓展了妇女群体的参政空间,右翼妇女自然包括其中。在罗斯福“新政”和二战期间,右翼妇女以反共、反犹、反“新政”、倾纳粹为核心的思想极具时代特征。在上述思想驱动下,她们发起了声势浩大的反战运动,试图影响美国内政、外交政策的制定与实施。通过对右翼思想和反战行为的解读,可剖析右翼妇女参政对美国传统社会性别的颠覆与突破。  相似文献   

10.
近十几年来,中国的妇女/社会性别学有了较大的发展。因此,总结妇女/社会性别学学科建设的经验,梳理妇女/社会性别学学科发展的成果,进而构建妇女/社会性别学学科评估指标及指标体系,对其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估已经具有了充分的条件,也是势在必行的。根据国家教育部学科评估的原则,基于中国妇女/社会性别学科建设与发展的现状和需求,关注中国的妇女/社会性别学科特有的"知识的行动化和行动的知识化"的特质以及跨学科、多学科、跨领域的学科特征和本土特征,笔者建立了包含8个一级指标、28个二级指标、88个三级指标在内的妇女/社会性别学评估指标体系,并以此为标准,对中国的妇女/社会性别学科进行了评估,得出了相关的结论,认为就总体而言,中国的妇女/社会性别学已走过了"前学科"阶段,在较大程度上成为一门真正的独立的学科,并在学科之林中拥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1.
国际规范内化有助于将国际社会反响强烈?与公众利益紧密相关的国际规范?理念?承诺等融入本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本国兑现国际承诺,继而促进国际规范?理念?承诺等在全球层面获得新进展?文章基于国际规范内化理论试析了环境和卫生领域国际规范内化的案例,梳理出不同领域国际规范?理念等在中国内化的路径,总结出国际规范在中国内化的特点,并基于这些特点提出加深与WHO未来发展合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经过中国妇女/性别学者多年的共同努力,作为学科成员共同学术遵循的妇女/性别学科范式已经基本形成。但是,作为学科范式重要维度的学科名称尚未统一,呈现出“妇女学”“女性学”“社会性别学”“妇女/性别学”多元共存的局面,仍需深入探讨这些学科名称的演变历程、使用边界、背后理念的异同以及发展趋势,以促进妇女/性别学科学术共同体的发展,推动妇女/性别学科范式的完善与学科的成熟。  相似文献   

13.
丈夫外出务工、妻子留守家乡的现象使得农村社会性别分工第一次脱离了地域限制,并由性别分工变化引起性别关系变化。以性别主义和家庭策略理论为分析视角,讨论“男工女耕”引起的农村社会性别关系变化,可以发现,在性别资源占有不平等基础上产生的丈夫流动、妻子留守的家庭策略,因地域割裂、妇女行动自主性、夫妻双方的主观评价等原因促进了妇女家庭决策权的提高,农村性别关系趋于平等,并且在日益撼动我国农村传统的性别规范。  相似文献   

14.
《里斯本条约》第47条赋予欧盟法律人格,结束了欧盟从《马斯特里赫特》到《尼斯条约》以来"身份不明"的历史。自此,欧盟对外将"以一个声音说话",欧盟的对外行动将更有效、更透明、更民主。但是,《里斯本条约》在欧盟法律人格的规定上还存在有待完善之处,例如,国际责任的规定不够彻底,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领域权能不够明确,欧盟内部机构职能划分不够清楚等。  相似文献   

15.
积极推动对家庭暴力的司法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5世妇会的重要成果《北京宣言》与《行动纲领》中突出的关切领域是对妇女的家庭暴力.国际社会对家庭暴力认识在不断地深化,已经形成了共识:即将对妇女的暴力问题与妇女人权、妇女健康、妇女精神卫生,和女童问题等同,认为它不仅仅是妇女发展的问题,而且是妇女权力的问题.我国政府和民间组织(NGO)在95世妇会和北京十5精神的影响下,积极促成反家庭暴力的立法,对执法人员进行社会性别培训,使他们转变认识,成为反家庭暴力的第一道防线.建议在社区建立监测网络和实施模式,有效地制止暴力行为.  相似文献   

16.
针对我国妇女的合法权益频爨侵害的现象,我国立法部门及各级政府制定了促进妇女权益的相关法律、规章制度、公共政策。但现行的立法未能对妞女权益提供全面维护,妇女权益的保障在显性层面和隐形层面都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从社会性别角度出发,针对我国妇女权益保障方面的公共政策,分析其中关于妇女在人身权、财产权方面的劳动保护、计划生育、性骚扰、产假等内容,指出了我国现行的妇女权益保障政策在决策成员、信息通道、概念界定、特殊权益保护等方面存在的性别缺失,并就解决问题的对策提出相关思路:在公共政策的制定中引入社会性别分析;修正现有不合理的公共政策,并构建有利于两性和谐发展的公共政策;在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引入社会性别分析。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代影视文化中,存在着大量的“性别偏见”现象,其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议程设置”功能的实施与女性的边缘化、文化陈规的散布与女性主体价值的缺失、男权规范的强调与女性审美取向的偏差、男性气质的宣扬与女性生命感觉的弱化。“性别批评”是对两性和谐的影视文化氛围的建构,并非只主张单一性别的存在,而采取双性别的完整立场;不是要造就一个女权的文化,相反是期望实现两性的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8.
性别与发展研究:起源、理论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跨学科的发展进程中,女性,性别研究正在不断分化出多个分支领域,性别与发展研究就是其中之一。从性别与发展研究的源流、理论和方法、性别与发展项目等方面,探讨这一分支领域的学科建设问题,研究结果如下:性别与发展研究源于20世纪后半叶以来人类发展观的变化、妇女运动全球化的历史进程;性别与发展研究在理论上可区别为两种形态(WID和GAD),而在实践中两者往往难以区分;性别与发展研究有相对独立的方法论,既有宏观层面上的性别平等主流化和妇女赋权两大战略,又有微观层面上的性别分析、性别计划、性别统计和性别预算等具体操作方法;性别与发展项目是性别与发展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联合国大会于1950年11月3日通过的名为“联合一致共策和平”的决议,在联合国制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意义。在笔者看来,它至少对联合国集体安全机制产生了以下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安理会机制的不足,增强了其维护和平和安全的效能;开创了联合国维和行动中“维和部队”机制;根据该决议启动的联合国紧急特别会议制度有利于国际社会在联合国体系内对霸权主义的遏制和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实现;该决议也为今天的联合国的改革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0.
民族地区妇女扶贫工作评介与理性选择——以昭觉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性别敏感导向的贫困与反贫困日益引起国际社会关注。作为“穷人”中的“穷人”,少数民族妇女群体应该成为21世纪扶贫行动开展的重心。从昭觉县的扶贫情况看,当前的扶贫工作在项目设计、扶持方式选择、政策与统计指标选取上都存在着性别盲区。基于提高少数民族妇女群体扶贫成效要求,今后需要以性别为导向,依托其人文、地理特性,对扶贫行动方向进行理性选择,包括:增加医疗保健扶贫投入;强化基础教育与职业培训;扩大面向少数民族女性的扶贫贴息、小额信贷发放;发展妇女参与式社区建设与生态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