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可行性出发,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特点、学情进行分析,从而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思政元素和融入点进行挖掘,探索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2.
在素质教育不断推行的大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课程也更加关注对于学生思想认知的正向引导,特别是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中,要将引导学生的自我理想与民族发展结合在一起,主动承担相应的时代责任,早日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系统介绍高校思政课教学现状,结合民族共同体意识对大学思政教育的重要意义,详细分析提升高校思政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搞鑫 《民族学刊》2021,12(9):28-34, 116
在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教学实践对于增进各民族学生的中华民族文化认同、同心共圆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其中思政课程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课程主渠道。目前民族地区高职院校思政课存在教学体系不完善、教师专业素质不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学效果欠佳等问题。为了切实提高民族地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水平,进一步铸牢中华共同体意识,相关院校需要在构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的思政课主课堂,打通“学科、学院、课程”间的互联互动,打造“课程思政”助课堂,提升教师的素质和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等方面发力。  相似文献   

4.
"三股势力"对新疆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使大学校园认同教育面临挑战。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是理解中国民族关系历史沿革的思路,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依据,是五个认同教育的理论支撑。本文以新疆高校思政课的地方课程为个案,通过梳理2006年以来发表的关于新疆地方课研究的论文,分析了当前新疆高校思政地方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为指导,以五个认同为内在逻辑建构思政理论课教学内容的思路,并循此思路重新梳理了新疆地方课的有关教学内容,就构建思政课教学内容提出了思考与建议:思政教师要深入研究多元一体理论与课程内容,将多元一体理论融于教学内容中,并注意把握多元与一体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标准为广东、海南、山东、宁夏四省(区)开始的高中政治课改革,尤其是为中国全面实施高中思想政治课改革提供了理论指导.思想政治课教师要胜任新课程的教学任务,出色地完成新课程的实施,必须明确自己在新课程中的角色,针对教学现状,根据新课程标准来调整教学,从而适应学生的要求,促进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师学习和运用新的课程理念,在教学中逐步转变教师角色,适应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在《英语影视欣赏》课程教学中推行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而行,形成合力育人的教育理念和课程观。文章分析了《英语影视欣赏》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的必要性,着重从课程思政下《英语影视欣赏》课程的具体实施入手,提升英语教师的立德树人能力,深度挖掘和转化《英语影视欣赏》课程思政育人元素。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实施课程思政,通过学科渗透的方式达到思政教育的目的。实现全方位、全过程、全环境立德树人。  相似文献   

7.
高校声乐课程是音乐学、舞蹈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主要学习科学的发声方法,演唱中外优秀声乐作品,树立良好的声音审美意识、培养正确的情感价值取向。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教育教学理念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呈现出重要的德育功能,能够较好地将课程中蕴含的价值范式和文化基因提炼出来并转化为具体有效的教学载体,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为学生做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本文基于OBE理念,以学生为中心、成果为导向尝试将有温度的思政元素融入声乐教学全过程,探究教学改革新路径,注重思想性、专业性和艺术性的培养,力求让声乐课堂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  相似文献   

8.
李硕 《民族学刊》2022,13(4):103-114, 142
结合新文科背景下人文社会学科跨学科融通整合的课程建设要求,以及挖掘高等院校教育教学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课程思政要求,围绕专业课程改革这一核心,尝试进行“学-研”一体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应用。这一模式以心理认知与思维科学为指导理念,以实现学习研究与价值树立的均衡发展为目标,以问题析出、知识整合、结构搭建为主体要素,构建紧密关联的三大教学模块,以此为支点进行系统化的教学改革。利用“学-研”一体教学模式,可以着眼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潜移默化,对中国政治制度史课程进行体系化与链条化的理论知识整合、类型化与框架化的认知结构搭建,从而培养学生逐步建立起稳定的跨学科思维与认知能力,使学生能够做到自主性提问、系统化思考、个体化判断,实现学习与研究综合能力以及思想政治与人文素养的综合提升。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国内外许多教学经验的分析,笔者认为把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相结合,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又可以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还可以让他们在精神上和思维上有很大的提升。红色文化资源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在今后的大学教育中,要把红色文化更好地渗透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加强对学生的“学风”培养,充分发挥新媒介的作用,拓宽宣传教育渠道与维度,通过学习中国的传统节庆方式,开展各种形式多样的红色文化主题活动,提升高校思政教育水平和质量。  相似文献   

10.
高校思政课程是提升学生道德情感的重要渠道,而民族文化的融入,是坚定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渠道。这一教学方式,能够让我国大学生对于优秀传统文化有更深层次的认知,也能够让思政教育内容更加丰富,引领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本文旨在探究高校思政课程如何将民族文化融入其教学内容,并提出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方法。通过对这些方法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民族文化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并为将其融入高校思政课程提供有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民族高校音乐课程思政教育的发展路径的探索,力求通过课程思政体系建构、强化师资教学团队建设、注重课程思政资源的开发、开展社会音乐艺术实践以及借助网络技术等方式,使思政教育与音乐教育有机结合,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12.
民族体育文化中蕴含着诸多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其融入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能让高校思政教育更具有针对性,为学生审美情绪的提升与增强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兴趣奠定良好基础。而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基地,除了要提升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修养与文化素质外,更应该要融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建设,确保学生能拥有健康体魄与向上风貌,促使学生全面成长。鉴于此,研究通过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的内涵及关系,旨在能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拓宽空间,为育人工作提出创新举措。  相似文献   

13.
郑洲 《民族学刊》2022,13(7):33-40, 141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已经成为新时代关系国家与民族命运的重要理论与现实命题,是新时期民族工作的“纲”。民族院校作为我国民族高等教育的重要承担者,通过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制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体系,以课程思政协同推进铸牢各族青年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是民族院校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民族院校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关键举措。本文以西南民族大学公共管理类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为例,初步提出了民族院校课程思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目标内容设置及教学体系设计,以期实现从“课程思政”到“思政课程”的有效转变。  相似文献   

14.
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是高校教学任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系统地教授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为指导的思想政治道德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重要的理论教育形式,其目的就是要通过由学校组织的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人格,通过教学来培养合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社会主义捍卫者、建设者和继承者.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是高校教学任务中的一项重要环节.然而现实的结果是:学校不重视,教师穷于应付,学生提不起兴趣,实际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文章在对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尝试提出了提高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教学有效性的问题,本质上是科学性问题.当前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学性有所不足:教师队伍对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学性的认识不足、研究不透;教学与培养目标及学生实际情况存在一定脱轨;探讨适应高职高专的教学内容整合工作力度不足;教学方式改革滞后等.我们认为,以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为契机,可为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科学性提供坚实的平台;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提升思政课教学科学性的关键因素;立足高职高专院校实际整合教学内容是提升思政课教学科学性的重要保障;创新教学方式是提升思政课教学科学性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6.
在当前思政课教学改革中面临的新任务和新形势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政课作为提升高职院校学生政治素质、塑造人文精神、培养理论素养和加强"三观"教育的主渠道,思政课的教学改革应当树立培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找准定位。本文从思政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入手进行剖析,从而对高职院校思政教学改革提出对策。由于陈旧的思政教学很难将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从而使学生们很难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对思政课进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7.
以“课程思政”为载体,将立德树人贯彻到高校课堂教学全过程、全方位、全员之中,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前行、相得益彰,构筑育人大格局,充分挖掘艺术学科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底蕴,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贯穿至艺术专业的实际教学中,并在全媒体迅速发展的今天,利用不同的媒介予以呈现,最终实现高效艺术专业课程思政化教学方式与方法的改革,从而达到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思想,培养新时期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相似文献   

18.
进入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认同意识"教育成为"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的核心内容和主要任务。因此,从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到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等都要围绕一条红线进行。而且,课程教学还必须主动融入学校的大思政格局,精心打造第二课堂,使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形成实现课程目标的合力。  相似文献   

19.
浅议大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格日乐图(基础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课的任务之一。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把思想品德教育视为空洞的口号,不予理睬。有的认为:思想教育工作是党政人员、班主任和辅导员的事;教师的任务是传授知识,体育教学大部分是在室...  相似文献   

20.
德育是一项自古有教育之始便随着社会、教育制度发展的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德育越来越融入进教育各阶段各类课程的教学中。特别是近年来课程思政的全科化、全覆盖化加深,对高校非政治类课程的德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本文基于中西方高校德育手段下的外语课堂德育效果来探寻拓宽高校外语专业德育手段的路径,以期为课程思政大背景下以全科德育为目标,培养符合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新人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