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解放画报》是民国时期由周剑云创办的一份旨在提倡妇女解放的画报,也是目前已知的我国妇女报刊史上的第一份妇女画报。《解放画报》是一份图文并茂的新型妇女刊物,它从爱情婚姻、妇女经济独立、妇女参政、妇女教育、妇女与男子的关系等多方面探讨什么才是真正的妇女解放。  相似文献   

2.
《伦敦新闻画报》中的中国人形象以道光、咸丰、同治三位晚清中国皇帝最具代表性。道光皇帝面对濒临崩溃,处于夕阳余辉时代的晚清帝国,勉强支撑危难局面;咸丰时代的晚清帝国已是大厦将倾,他只能苦心维持,艰难度日;同治皇帝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很有限,更多地作为国家象征符号出现。他们的共同特点是自大而傲慢、无知而自作聪明、创新中又守旧,想有所为而无所作为;忙碌地出现于婚礼、祭祀、觐见等各种仪式中,成为某种符号象征而非具有自由意志的个人。《伦敦新闻画报》在对中国皇帝的报道中综合运用了图文互补、对比参照、立体动态等新闻报道和文学叙事手法,从而拓展了作品的意义空间,增强了作品的表达效果,展示了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3.
所谓"清代闺秀诗话",是指记载、反映清代女性诗歌创作的著作,而不是指女性撰写的诗话.清代闺秀诗话保存了大量反映清代女性文学创作的历史资料,是研究中国妇女文学史与中国古代文学史不可或缺的文献,是一笔宝贵的文学遗产.本组笔谈选取了<妇人集>、<名媛诗话>、<袁枚闺秀诗话>、<小黛轩论诗诗>等10种清代闺秀诗话进行探讨,对其作者、内容、价值、版本皆有涉及.  相似文献   

4.
近代中国女性/性别的诸多议题得以讨论很大程度上受益于报刊媒体的关注,尤其画报中女性/性别议题的分量显得颇重。作为近代中国北方大型摄影画报的典型代表,《北洋画报》自然也不例外,蕴含着丰富的性别图景。而由于《北洋画报》本身呈现美与塑造美的旨趣,使得女性身体之美成为映现在读者乃至后人面前的显著亮点。这也是都市社会急剧现代化转型的重要缩影和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5.
在对光绪十年(1884)创刊于上海的《点石斋画报》进行原始文献分析的基础上,梳理其编辑出版传播策略历史脉络,为中国近现代新闻传播史研究提供新线索。结果表明其具有全新的石印印刷技术传播保障、清一色的中国主编者与主笔者、以《申报》为依托的发行传播、以天干地支八音六艺为主的独特编序,以及以"颖异"、"新器"和"新物"为主的传播旨趣等传播特色。完全不同于《小孩月报》以文字为主插图为辅的做法,与《寰瀛画报》的报道内容多以外国为主亦不同,与此前画报或人物画像报道最大的不同,在于它从新闻的视角,通过图文并茂的新闻画报样式,将"奇闻"、"新知"、"时事"等图文信息传播到了上至官衙学堂下至市井街巷的广泛空间,产生了空前未有的广泛影响。  相似文献   

6.
近30年来,学术界对《点石斋画报》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这些成果主要表现为两个层次:一是对画报本身的研究,二是对画报深层次的挖掘。第一层面对画报的文献资料进行了整理,并对其办刊宗旨和经营理念以及内容和画师进行了研究。第二层面分析了画报中隐含的因素,从多元化角度对画报进行了深入探讨。至于其中所存在的不足,主要体现在资料整理、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研究者素质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画报》展现了许多女性的劳动场景、模范形象、业余生活场景和幸福生活场景,其中蕴含着女性的劳动价值观、平等价值观和幸福价值观。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为女性价值观的形成打下坚实基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女性价值观的形成提供了养分,女性自身对人生价值的追求是女性价值观形成的动力。新中国成立初期女性价值观对丰富和发展当代女性价值观具有一定的启示:丰富和发展女性价值观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养分,提倡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  相似文献   

8.
192 6年 2月 ,一张画报在大上海悄悄问世了。由于一切尚在筹备之中 ,该画报最初只能采取沿街叫卖的方式进行推广。然而 ,就靠这种原始的方式 ,画报的销售竟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第一期卖了七千册。从此 ,它不胫而走 ,一纸风行。无论达官贵人 ,还是平民百姓 ,无论知识阶层 ,还是妇孺之辈 ,都对它爱不释手 ;无论通邑大都 ,还是穷乡僻野 ,无论在国内 ,还是在国外 ,都有它的踪迹 ,因此它获得了“良友遍天下”的美誉。这就是《良友》画报。它的出现在画报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从 1 92 6年创刊始至 1 945年停办止 ,历时近 2 0载 ,正式出刊 1…  相似文献   

9.
《伦敦新闻画报》中丰富而生动的晚清中国人形象得益于其图文结合的表现艺术,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图像与文字互释,包括以图释文,用图像为文字增添直观性、可感性;以文注图,用文字为图像重建语境、锚定意义;图像与文字互补,包括以图像弥补文字空间性的不足和以文字弥补图像时间性的不足;图像与文字背离,包括图文营造氛围之扞格和图写实与文写情的对立。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中叶的《伦敦新闻画报》塑造了“顽固不化”“残忍嗜血”“渊默镇静”的叶名琛形象。该形象的构建处于文本间性与图像间性的合力之下,体现了该报与《泰晤士报》及政治语境中声音的回响与共振,借助新闻“内文本性”实现的意义再生以及叶氏肖像与其他画像在互文中生成的可能意涵。该形象的生成缘于该报在“英国性”主导下的表征:它受维多利亚时代中期英国商业利益的驱使,承载着捍卫帝国荣誉与尊严的使命,也出于对英国民族优越性的鼓吹。它对考察西方新闻文本中的中国人形象具有较大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上海自开埠起至20世纪30年代一跃成为世界第五大港口城市,这其中离不开丰富的人文与物质条件的积累。1912年6月5日《真相画报》在沪创刊,成为中国最早的美术类综合性旬刊,影响到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乃至全国的美术刊物,开创了上海画报新纪元,同时亦开辟了都市文化艺术的宣传窗口。《真相画报》在其创办中所带来的全新办报理念,以及其紧扣时代脉搏的文化图像,在倡导新派艺术以提升国之文化内涵等方面的尝试,在上海都市文化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研究《真相画报》对构建今日和谐社会,繁荣复兴新世纪都市海派文化艺术具有借鉴意义,其全球化的媒体经营战略对当今的城市大众传媒同样具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12.
曹去晶在《姑妄言》中主要塑造了五类女性形象。其中,贞烈型与贤淑型是他极力称颂的,而淫欲型、悍妒型及贪吝型则成为他嘲弄、讽刺的对象。这些女性形象带有某种符号化的特征。书中众多的女性形象,既是对中国古典文学长廊中女性形象的一次丰富,又使得《金瓶梅》与《红楼梦》之间有了一条重要纽带。  相似文献   

13.
论《史记》中的女性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马迁在《史记》中塑造了许许多多的女性形象。她们或出身低微而富于远见,或影响了历史发展动态,或富于母爱,或沦为争权夺利的牺牲品,或生前有非凡之举,身后事迹被后世广为传颂。  相似文献   

14.
在图像史视角下的观察中,《人民画报》冷战四十年的台湾图像,以可视性历史的形式,一方面呈现了冷战时代两极宣传对战的典型样征,另一方面,也隐含着中国大陆方面致力于摆脱冷战思维,形成理性基础上的涉台宣传取向,引导大陆民众客观认知台湾。对冷战时代宣传战的评判,需要从冷战到后冷战时代长时段进行观察。在跳脱冷战思维的前提下形成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应该是双方甚至多方努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伦敦新闻画报》作为世界上第一份成功地以新闻与图像相结合的周报,诞生不久就引起了国外学术界的关注,对它的研究已有130多年的历史。其中最突出、最集中的内容有三个方面:一是史料价值研究,认为它是维多利亚时期历史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二是图像新闻研究,肯定它是对世界的图像化记录;三是维多利亚女王形象塑造研究,指出它塑造了“作为君主的女王”“作为平凡人的女王”和“无所不在的女王”三种类型的女王。国外《伦敦新闻画报》研究虽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还存在一定的“英国中心论”倾向,忽视对中国问题的研究,缺乏对图文关系的辩证认识等不足。《伦敦新闻画报》国外研究对今天的中国研究者有以下重要启示:立体认识研究对象,应当重视中国问题,深入探讨图文关系。  相似文献   

16.
以《弗兰克·莱斯利新闻画报》1866年刊登的几幅有关南方被解放奴隶学校的图片为例,说明视觉报道在美国内战后南方的黑人教育中所起的作用。该画报对南方黑人教育的视觉报道是带有偏见的选择性报道,这些报道为北方的白人提供了一个观察南方黑人教育的窗口,使他们可以通过其权力之眼来监督和控制南方的黑人教育。  相似文献   

17.
民国时期的《良友》画报以时尚为基本编辑策略。在整体话语建构上,它兼具画报和文学刊物之长,通过把文学作品与图片并置,为文学作品搭配插图、为图片搭配文学性说明文字等方式,图文并茂地传播信息,使图像和文字之间相互指涉,相互阐发,相互补充,生成了深层的意义空间,建构了独具特色的现代都市时尚话语,立体地呈现了上海都市文化。  相似文献   

18.
陈维崧的《妇人集》作为一本闺秀诗话,记载了明末清初一百零五位女性,成功地塑造了众多集才情、才思与才貌为一体的才女形象.细究作者的创作意图,发现这些女性群像已被作为一种文化密码,藏于字里行间,不仅透露出对女性命运的人文关怀和思考,显示出借爱国女性以反观男性世界的一种反省意识,更传达出作者对于明朝灭亡和异族侵略的无限悲愤之情,并表达了教育的觉醒和进步以及对女子爱国情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诗经》中的爱情诗是人类情感世界最纯真感情的表露,诗中塑造了丰富多彩的女性形象,有的纯真热情,有的彷徨疑惧,有的温柔贤淑,有的悲婉凄凉,有的泼辣果断。《诗经》爱情诗中的女性形象充分表现出多维立体的美感,既有外在的自然美也有内在的纯朴美、性情美。  相似文献   

20.
《1984》中的女性形象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社会性别的角度来审视《1984》,其女性角色之形象特征从两个方面被构建:首先,在小说中被以老大哥为代表的现代极权主义构建;其次,男性叙事者本着男性中心思想预设了这些女性的形象特征。《1984》中的女性形象处于一种被双重塑造的处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