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居住在海南岛上的黎族、苗族,在自治州各级党委和人民政府关心帮助下,去年又有4,751户盖了新瓦房,建筑面积共达31万8千平方米。至此,全州黎族苗族住进新瓦房的已达38,041户,使少数民族总户数的34.1%改善了居住条件。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聚居着70多万黎族同胞和2万1千多苗族同胞。解放前,他们世世代代住在简陋的茅草屋里,过着非人  相似文献   

2.
为了适应海南岛建省,国务院决定: (一)撤销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 (二)设立琼中、保亭两个黎族苗族自治县。 (三)设立白沙、乐东、东方、昌江、陵水5个黎族自治县。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位于海南岛中部五指山腹地。全县总人口19万多人,其中黎族9万多,苗族1万多人。全县土地面积3038平方公里,其中适宜养牛的草坡占土地面积的25%,每年向国家提供商品牛  相似文献   

3.
黎族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之一。人口共有四十余万。其中有三十九万多人聚居在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包括乐东、东方、保亭、琼中、崖县五个县)境内,有少数散居在靠近自治州的琼海、万宁、澄迈和儋县的部分地区,和汉族人民杂居在一起。有本民族的语言,属汉藏语系僮侗语族的黎语支。黎族的远古祖先很早就定居在海南岛。根据解放后广东省的考古普查,在海南岛的沿海和五指山区前后共发现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和遗物出土地址一百余处。很可能,黎族的远祖开发这个宝岛,最低限度不会迟于新石器时代。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和解放后的调查材料所提供的线索,很可能黎族在没有受到汉族封  相似文献   

4.
白沙,在海南岛五指山区,是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境内的一个县.在这两千八百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住着黎、苗、汉三个民族,共有四万六千余人,其中黎族占百分之九十六以上.白沙县地势复杂而险要,除部分地区是丘陵和盆地外,大部分都是山峦重叠、河谷纵横、森林茂密的山地.海南岛的屋脊——高达一千八百多米的五指山主峰,就座落在县东南境上,与莺歌岭东西对峙.一九四三年,就在这巍峨壮丽的万山丛中,爆发了黎族人民反压迫、  相似文献   

5.
广东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建立于1952年1月25日,地处海南岛的中南部.全州辖八县一镇四十六个国营农垦场,总面积为1.74万平方公里,占海南岛总面积的一半稍多.全州居住着黎、苗、汉、回、壮等民族,共190.9万人,其中黎族74.7万人,占全国黎族人口总数的90%以上.苗族2.2万多人.州府设在通什(读"杂")镇.  相似文献   

6.
海南岛:民房改造乐万家文/海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厅符泽辉1991年底,我省民族地区的黎族、苗族同胞尚有98万户、527万人仍居住茅草房。从1992年以来,我省每年从省政财拨款1500万元,作为民族地区民房改造补贴资金,把扶贫攻坚工作做到家家户户。5年来...  相似文献   

7.
1987年3月,笔者接受任务,到海南岛调查黎族的传统文化对商品经济的影响。在海南岛各级领导的帮助下,通过对保亭县南盛区的雅南下村、白沙县打安区的合水村、光雅区的打拥村,白沙区的丹州村、青松区的青开老村、屯昌县的荔枝埇村等干部和群众的调查,在一个月的时间里,获得了不少宝贵的资料。谨在此向支持我工作的各位领导和黎族人民致以衷心的谢忱。今略陈浅见于下,敬请批评指正。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进步海南岛黎族共80余万人,90%以上分布在海南岛黎族苗族自治州各县,其余居住在海南行政区境内。由于种种原因,黎族社会  相似文献   

8.
在祖国海南岛最南端的崖县乳头山下,有个育才人民公社.公社里居住着四千六百多名黎族和苗族社员.这里的土地很肥沃,尽是可以开垦种植各种名贵热带作物的荒山野岭.可是,在解放前,这里的黎、苗族人民在反动统治阶级的残酷压榨下,生活却十分贫困.有首民歌形容道:"山茨山果野菜汤,一年四季饿肚肠,孩子肚饿声声哭,野菜煮水无盐放."今天,在人民公社的集体组织里,黎族、苗族人民开始建设了自己幸福的家园.这个公社有六千多  相似文献   

9.
初进五指山一九五九年的秋天,正是晚稻飘香的时候,姚桂蓉在走向生活的征途上,跨入了一个新的里程:她不再是中山医学院的学生或是实习医生,而是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琼中县人民医院的正式医生了。她来到海南岛,在区党委换过介绍信,就搭长途汽车继续向琼中县进发。新的工作岗位将是一个怎样的环境呢?她一路惴惴不安地盘算着,以至窗外那么别具一色的五指山腹地风光也没顾  相似文献   

10.
光荣啊,抱由     
在尖峰岭与卡法岭之间,昌化江上游河畔,有一座黎胞聚居的小山城。它,就是海南岛黎族苗族自治州乐东县县城抱由镇。抱由置立为乐东县城,那是海南岛解放之后。它从十来户人家的村寨圩场,变为高楼屹立,街道宽广,商店毗连,拥有数万人口的市镇;它,从穷多僻壤,  相似文献   

11.
海南岛树皮布历史溯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树皮布是人类最早能称之为布的服饰,是服饰从无纺布到有纺布发展过程的有力证据。在海南岛,树皮布是黎族传统服饰的鼻祖,在黎族纺织发展史上居于重要位置。透过蕴藏在树皮布中的文化内涵,还可窥视到黎族来源的一些信息。本文从五个方面对海南岛树皮布文化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探索,以便加深对黎族的历史文化特别是黎族族源的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2.
敬酒歌     
天崖海角摆酒宴哎咧,五指山举杯敬亲人哎,敬请亲人坐上座啊,和咱黎家相对饮。艰苦来创业,黎寨多娇四季春。汉族兄弟干一杯咧,千一杯咧!暖透心田添干劲咧,添干劲咧!并肩携手共战千,继续长征当尖兵,l继续长征咧当尖兵 哎! 黎族,有68万余人口。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黎语支。聚居在广东省海南岛的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敬酒歌@黎州艺 ~~  相似文献   

13.
陵河春色     
陵水县城,名日陵城,它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小城镇.据史书记载,隋朝开始设置,后屡经迁徙,清属崖州,今是广东海南岛黎族苗族自治州所属的县份.故陵水之名,已有1360余年的历史.而今古城的残墙断壁,尚依  相似文献   

14.
海南岛崖县的回族及其语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6年夏,我们在海南岛黎族苗族自治州调查各地的黎语方言时,在崖县羊栏区回辉乡发现了当地的回民使用着一种独特的语言。据当时初步了解,这种语言不是中东的阿拉伯语或波斯语,也不是已知的两广地区某些民族的语言,而是一种数百年前从海外带来的、保留至今的语言。这是一种非常奇特的现象。我们知道,居住在全国各地的回族,一般都以当地  相似文献   

15.
广东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根据宝岛特点,用科学技术,正在掀起寻“宝”、识“宝”、认“宝”的热潮。当我国的北方是风雪交加的隆冬季节时,海南岛这里却是冬季不冬,阳光灿烂,到处是一派郁郁葱葱的盛夏景象。陵水县远景乡黎族农民,1983年以来,坚持办科技业余学校。他们根据自己地势平坦,冬季不雨不霜的气候优势,1935年,收获晚稻后,在冬  相似文献   

16.
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从1952年7月1日成立到现在,已经整整十周年了。十年来,自治州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正确领导下,取得了民主改革、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成就。国民经济有了巨大的发展,从而使自治州的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黎族苗族地区的落后状态,已经大大地改观了。随着生产关系的变革,农业生产力迅速提高,农业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1952年至  相似文献   

17.
当祖国北方还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季节。海南岛中部的五指山下却已经是风和日丽、到处充满着春天的气息了。在绿色的田野上,柠檬树黄花盛开,橡胶树冒出了青绿的嫩芽,……而在一块块碧绿的秧田里,则荡漾着生产的歌声。这里的黎族和苗族的农民,已经投入1958年的春耕生产中了。就在这样春光明媚的日子,我们来到了正处在生产高潮中的五指山南麓的保亭县南圣农业生产合作社。这个社是由135户黎族和苗族的农民联合组成的。它在成立的第一年——1956年,生产就比建社前增加了32%以上,去年又比1956年增产了18%,使  相似文献   

18.
海南岛万宁县黎族苗族聚居区尖岭山沟里,最近新发现五眼神奇温泉。这五眼温泉分布呈弯月形,大的近1平方米,小的约0.25平方米。它们之间的距离远的有10多米,近的仅几米。温度高的有70—80℃,可烫鸡拨毛,煮熟鸡蛋。温度低的有40℃左右。五眼温泉不管各眼温度高低,周围都生长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南部最大的海岛——海南岛的西南部,聚居着约40万勤劳勇敢的黎族人民,解放后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建立了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茌自治州的保亭、乐东、白沙三县交界的24个乡中,直到解放前夕还保留着带有原始色彩的合亩制。这24个乡人口共22,000余人,其中参加合亩的约15,000人,占24个乡人口的68%左右,占自治州黎族总人口的4.4%左右。这里的黎族人民过去由于长期受反动统治的压榨,经济文化很落后。农业生产上使用牛踩田,手捻稻谷,保持着刀耕火种的原  相似文献   

20.
黎族是海南岛世居民族,主要分布在海南岛中南部地区的琼中县、白沙县、昌江县、乐东县、陵水县、保亭县以及五指山市,现有人口近130万,其中妇女约占49%.黎族作为我国的第18大民族,在三千多年的生存繁衍历程中创造出了辉煌灿烂的民族文化,其传统文化既具有浓厚的热带雨林风格,又带有包融的海岛文化特色.建国以来,妇女的发展为整个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生生不息的动力,作为传统文化鲜活载体的黎族妇女,其发展状况不仅关乎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协调性、可持续性发展,也为璀璨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从黎族传统文化中女性色彩更为浓厚的几个方面入手,初步探索黎族妇女如何充分利用沿袭了数千年的民族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找到自身与时俱进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