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一、民族问题与民族关系研究从民族主义到原教旨主义/田文林//世界民族.一1998,(1).一11一1622从全民族思想任务的提出看俄罗斯意识形态领域的变化/来锦海//东欧中亚研究.一lop,(l).--55-63当代国际政治中的民族主义/魏购//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一1998,(l).一14-18邓小平民族自治思想与“一国两制”/徐嫩堂//贵州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一IM,(l).--5-820世纪前半期的中东民族主义运动与中国/肖宪//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一lop,(l).--ms-102.贯彻十五大精神坚持和完善…  相似文献   

2.
香江、草原两依依文/王大方1996年10月1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7周年的喜庆日子里,香港著名的《大公报》以数版的篇幅,首次隆重推出“内蒙古新闻”。内蒙古自治区主席乌力吉为《大公报》题辞:“南北联合,振兴中华”;自治区副主席王占发表了题为《美丽的...  相似文献   

3.
在中文学界,巴特因其族群边界研究而广为人知,但巴特在人类学思想史上的贡献远超于此。巴特一生寄情田野,始终保持对经验世界的好奇,从当地人的思想、行为出发,追寻事实之后的义理呈现。其研究涉及生态、政治、经济、种族、仪式和宇宙观、复杂文明和知识传统等领域,其多元多样研究的背后却保持着稳定的智识基础,即,对具体的人的关怀,从不同处境中的人的感受、思想、关系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结构与历史过程,将田野工作与人类学知识生产真切结合起来。因此,本文意图通过辨识、反思巴特的田野际遇、理论思想与知识形成,重启识人辨世的人类学知识之旅,进而回归一般意义的说理论证与智识追求,以应对当下新生现象转瞬即逝、人类学知识生产碎片化的困境与挑战。  相似文献   

4.
试论回族爱国主义思想的形成、发展阶段及其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贯穿于回族发展始终的爱国主义传统作了深入论述。文章认为,爱国主义思想在回族发展中起到了突出的作用,有着丰富的内容。与回族文化渊源一样,其思想来源包含了伊斯兰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双重内涵。在近现代爱国主义运动中,回族爱国主义思想得到了充实和完善,增添了新的内容。文章指出,阐释回族爱国主义思想的形成、发展及其特点,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回族作为中华民族坚定一员的历史基础,并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与班禅大师的一次谈话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1994.3邓小平民族问题思想初探艾新强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3邓小平在民族问题理论上的新贡献 余仕麟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4  相似文献   

6.
"转移"(transfer)、"转换"(shift)是当代翻译研究中的一对重要概念,这对概念具有相似性,但却包含不同的内涵。翻译的语言学研究在这两个意义上分别使用"转移"、"转换"这组词,"转移"以普遍主义语言观为思想基础,而"转换"则包含相对主义思想,因此代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和对立的语言观,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翻译的语言学流派难以统一起来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7.
佛教产生于印度,在人华后得以广泛流行,经过与中国旧有的儒、道思想的融合与同化,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结构和颇具民族特色的宗教体系——汉传佛教。自4世纪始,随着中国文化向周边地区的扩散,汉传佛教也随之传到了日本、朝鲜、越南等地,并回传于中亚乃至印度。与此同时,我国四裔古代少数民族大多也都受到了汉传佛教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在历史上曾对我国北方诸族(如党项、契丹、女真、蒙古)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回鹘佛教,就是在汉传佛教的直接影响下产生的。  相似文献   

8.
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它自7世纪初穆罕默德在麦加创传,迄今已有1380多年的历史。它作为一种思想信仰和意识形态传入世界各地后,在不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下,对许多国家和民族的社会发展、政治结构、经济形态、文化风尚、伦理道德、生活方式和习俗等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比较是人类学知识生产的基本原则。但对比较法自身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研究却相对滞后。本文以时间为线索,考察现代人类学比较研究的两大范式。其中,“跨文化比较”以文化为基本对比单位,旨在揭示不同对象之间的相似与差异、结构与变迁、自性与他性;“跨自然比较”倡导在不同的世界(自然)而非世界观(文化)之间展开比较,从而最大限度地呈现他者世界的自为秩序。在处理比较与翻译的问题上,跨文化翻译重视在语言层面建立共识,跨自然翻译则侧重在概念层面厘清疑义。二者虽然方法不同,但都致力于破解现代人类学“译不可译”的认识论困局。  相似文献   

10.
安萨里是阿拉伯历史上著名的、影响深远的哲学家、思想家。他站在伊斯兰教正统派的立场上,对伊斯兰教问世后500年来的经验和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尤其是对当时众多的教派和学派,以及他们不同的理论及观点,作了认真的分析和澄清,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安萨里再次统一了伊斯兰思想界的认识,维护了正统的思想体系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创意实践”作为艺术课程所培养的核心素养之一,就是强调要让孩子在创造的过程中去探索发现其他不同的声响,并将自身所学的知识技能与创新思想结合,将自身所想表达的内容体现在艺术创作和实际应用上。本文以课堂教学的创编实践环节为出发点,阐释创编实践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学做能力以及创造能力方面的重要性,结合音乐课堂的现状探索核心素养视域下创编教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在中韩两国建交6周年之际,本刊朝鲜文版、汉文版记者,来到韩国驻华大使馆,采访了韩国驻中国公使李元炯。这是一间素雅的办公室,几幅朝鲜画、两个放满书的书架,一派俭朴、务实的风貌。在详细了解了本刊的情况后,李公使在极为友好的气氛中,回答了记者提出的问题。李...  相似文献   

13.
1988年,维吾尔文版、哈萨克文版在首都北京创刊。三年后,这两个文字版迁往新疆出版发行。 1991年,民族团结杂志社新疆分部正式成立,这标志着维、哈文版实现了一次回归——一本中央级杂志,返回到自己最根本、最广大的读者群与作者群中,返回到它要记录与反映的本土社会中。 这是中央级少数民族文字刊物的一个发明。  相似文献   

14.
<正>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对于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凝聚力量、步调一致向前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我们一定要从政治、战略、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会议的重大意义,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大会精神,特别是完整准确全面把握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有形有感有效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15.
在深刻内涵方面,民族交往是民族关系的交际形式,强调交往的强度与广度;民族交流是民族关系的交际内容,强调交流的精度与深度;民族交融是民族关系的交际效果,强调交融的效度与限度。在结构样态方面,有本体结构、外延结构和总体结构之分。其中,民族交往、民族交流、民族交融间的协同与共生形成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系统的本体结构;空间、经济、文化、社会、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嵌入的联结与整合形成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系统的外延结构;以习近平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重要思想为统领的“1+2+3+4+5”上下贯通的衔接与联动形成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系统的总体结构。在理论特质方面,主要包含整体性、动态性、开放性和层次性等四个方面,这为更好地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实践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人名学和语言文化接融学的角度,以我国东北地区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三个少数民族人名史中出现的不同民族语人名为据,论述了在不同历史时期这三个民族不同程度地接触外来语言文化的现象,指出了这些外来语言文化对其各自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产生的不同形响。  相似文献   

17.
中央民族大学附中是全国唯一面向56个民族招生的寄宿制民族中学。学校成立94年来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少数民族人才。现有1130名学生,来自18个地区,46个民族成分。少数民族学生远离家乡,肩负着父母、民族的期望。由于民族风俗不同,家庭社会影响不同,心理素质思维方式不同,因而从民族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角度,本着尊重、理解、激励原则及时妥善地解决民族学生的学习、生活问题,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8.
英国《泰晤士报》曾用整整六个版对黄永玉做了介绍,香港美术家协会出版了《黄永玉画集》。国内先后有《湘西写生》、《永不回来的风景》、《蜜泪》和八十寿辰的人型画册}士{版,他的画作多次在德国、挪威、法国、日本及东南亚  相似文献   

19.
作者在草鱼、鳙鱼、鳜鱼和青鱼、鲤鱼、团头鲂、鳜鱼上进行了细胞核移植试验。获得了远缘的不同属间的草青移核鱼幼鱼,和不同亚科间的鳙团移核鱼和草鲤移核鱼胚胎,以及不同目间的鳜鲤移核鱼胚胎。草鳜移核卵在卵裂期停止发育。前四者得率顺次为0.9%、1.8%、1.6%和0.9%。研究表明移核鱼的核质杂交优势不十分明显;其胚胎发育特征与受核体鱼相类似;形态特征多与供核体鱼相似,有些与受核体鱼相似,并出现了中间性状、新性状和与两条本都类似的性状。细胞、生化遗传学特征类似于供核体鱼。表明其性状发育有些受细胞核的影响,有的受细胞质的影响,有的是核质共同作用的结果。提出了核、质作用模型。细胞核移植作为鱼类及其它动物育种的一项高技术,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王景迁 《中国藏学》2007,(2):121-125
孕育于不同的文化土壤中的东西方两大著名史诗——《格萨尔》史诗与《荷马史诗》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质,她们所蕴含丰富的人本主义传统与思想更是如此。两部史诗中的人本主义文化的差异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人本主义的内在结构及表征、对以“人类”为本的人本主义的不同表述、人本主义与善及正义三者之间的张力、神人同形同性与人本主义的表达。通过对两部史诗中的人本主义进行比较研究不仅有利于进一步促进东西方人本主义传统的对话,而且有利于深入发掘中华民族的人本主义思想与传统的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