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世界经济多元化发展的背景下,全球文化也在进一步融合,为促进文化发展与建设,全世界刮起了一股“保护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潮。数字化时代下,包含我国在内的众多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各项事业都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为切实落实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各项细节,本文将立足数字化时代背景,重点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这个话题展开科学的论述与说明。  相似文献   

2.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瑰宝,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以人为承载对象具有活化的显著特征,与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在传承和创新发展中需要典型的情动氛围。本文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传承和创新积极作用的分析阐述,结合"情动机制"的视角,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活化、传承与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对策措施,对于新时代最大限度地保护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增强文化自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然而,正如电影《百鸟朝凤》所呈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实际保护与传承过程中面临许多困难。只有切实提高民众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兼顾历史传统与现代创新,静态保护和动态传承并举,非物质文化遗产才可能在与现代文明交流和对接的过程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瑰宝,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以人为承载对象具有活化的显著特征,与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在传承和创新发展中需要典型的情动氛围。本文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传承和创新积极作用的分析阐述,结合"情动机制"的视角,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活化、传承与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对策措施,对于新时代最大限度地保护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增强文化自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非物质文化遗产最为重要的传承载体是语言,语言技艺则是传承人最为重要的技艺,口头文学的传承与语言文化环境密切相关;应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纳入地方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之中,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来保护少数民族语言,通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来延伸和丰富少数民族语言的社会教育;语言应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单独项目.  相似文献   

6.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民族文化的瑰宝,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传承保护、开发利用的必由之路。石林县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依托石林旅游产业已经显示出强劲的文化生命力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7.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民族文化的瑰宝,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传承保护、开发利用的必由之路。石林县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依托石林旅游产业已经显示出强劲的文化生命力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加强和旅游业的大发展,呼伦贝尔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旅游开发已初见成效;受历史文化、自然条件和地理地域等方面影响,呼伦贝尔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与开发存在着理论研究不足、政策法规不健全、传承后继乏人以及开发利用不尽合理等问题;考察分析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与发展的症结因素策,以期更好地促进呼伦贝尔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与合理开发。  相似文献   

9.
信息技术与内容的变化,推动了文化遗产数字化的发展,让世界上各个国家加强文化保护有了更有效手段。我国要注重发挥出现代技术的作用,为传统非遗文化项目提供有力保护,加快文化的发展。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深入探索与分析,尤其是要注重引入数字化保护方法。本文首先简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发展的现状,并提出了如何更好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发挥出数字化保护措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在校园”和“出校园”,为师生提供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表象与精神内核的清晰认知和深刻体验,并以鲜活的形式植入教育教学和日常生活中,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也构成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的重要生产形式和传承方式。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应依据学校条件和当地环境,考量并运用传统传承方式和现代教育方式,促进校园空间与社会空间的和谐共生,提高和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学校与社会互联互通、互助互融,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生产,不仅是学校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的需要,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11.
2021年8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意见》中提出,要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到2035年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得到全面有效保护,传承活力明显增强,工作制度更加完善,传承体系更加健全,保护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苏北琴书作为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历史人民的生活写照,是历史文明的重要部分。它将各说唱艺术的特性完美地进行了融合,代表着宿迁市不同于其他地区独有的文化特色。在这样的新时代背景之下,传承、维护和弘扬苏北琴书成为其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以对宿迁琴书艺人“唐玉侠”老师的专访为主,对传统琴书的现状发展、未来传承进行探索与思考。  相似文献   

12.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问题已经受到全国各地的广泛关注。在国家对文化产业大力发展的背景下,对于当前山东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说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传承和创新发展。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数字化技术的成熟,为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本文在梳理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利用当前最尖端的数字化技术,把原有具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把新媒体技术引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深层次,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现代化反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传播。  相似文献   

13.
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与传承发展已经受到了大家的广泛研究关注,在文化旅游产业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下,如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就是如何进行传承与发展.随着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可以采用更加多样的技术方法和手段,进一步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将数字技术与时代结合作为传承的纽带,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的表...  相似文献   

14.
湘西州尝试用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模式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形成了具有湘西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模式和实践经验。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仍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需要我们树立正确的保护理念,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处理好传承与发展的关系,营造多元化传承的环境,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科学的可持续的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15.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中,传承人是极为重要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的载体和传递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有着各种各样的身份差异,在社会上有着多样化的流动。这种流动是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一种交流碰撞,深深影响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的流动会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带来各种影响,要对传承人的流动进行适当的指引,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增加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投资,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支持和培养,留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保护好我们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6.
非物质文化是文化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是经过千百年逐步传承下来的,既重要又珍贵。在当代博物馆事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如何眼光向下正确地看待来自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挥博物馆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作用,在博物馆发展中开创新思路,是博物馆体制创新中需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重要的内生性公共文化资源。本文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哈萨克毡绣和布绣为例,探讨了其在重塑传统文化空间、重构和整合社区关系、促进各民族交流交流交融中的作用,提出要重视非遗传承人在公共文化供给中的发挥,坚持非遗“有限度”的产业化,将非遗纳入其所以生成的社会文化与生态根基中加以整体保护,最终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中,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同时也有助于保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突出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可以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民族文化认同感与自豪感。古田县红曲制作技艺作为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同时也可以为地区文化建设事业起到积极影响。所以,本文首先针对古田县红曲制作技艺作出概述,之后基于非遗传承的视角之下分析促进古田县红曲制作技艺传承渠道创新的重要意义,最后根据古田县红曲制作技艺传承与推广中所存在的问题而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用以共同探讨交流。  相似文献   

19.
少数民族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一直都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重点,进入21世纪以来,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国政府积极组织和实施了一系列保护措施,取得了世界瞩目的不菲成效。而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中的重要一环,对于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国际社会保护濒临消失的人类文化遗产的热切期待,推动了声势浩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时代潮流的形成和发展。文化主体之于文化身份的诉求、权力承担者之于政绩的追求以及商业资本之于利润的追逐,正逐渐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演变成为一场规模宏大且影响深远的资源博弈运动。正视全球化背景下断裂与脱节的文化经济秩序,客观看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过程中的资源博弈现象,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共同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和繁荣,是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