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因为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媒体形式也越来越多,也正是因为这种情况,而形成了一种微电影热潮。对于微电影来说,其属于新媒体形式下的产物,并且也是时代发展的重要标志。微电影就是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播放短小的故事来吸引观众,近些年来,微电影的发展范围越来越广泛,各种网站中都能够见到微电影的存在。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微电影传播特点及优化进行深入研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因为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媒体形式也越来越多,也正是因为这种情况,而形成了一种微电影热潮。对于微电影来说,其属于新媒体形式下的产物,并且也是时代发展的重要标志。微电影就是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播放短小的故事来吸引观众,近些年来,微电影的发展范围越来越广泛,各种网站中都能够见到微电影的存在。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微电影传播特点及优化进行深入研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策划在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探讨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策划中文化传承与创新模式,并分析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通过分析发现,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策划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创新思维、促进社会融合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本文还提出了一些改进和完善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策划建议,以进一步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理想照耀中国》是由系列短剧组成的40集电视剧,记录了不同历史时期的40组人物和闪光故事,为观众展现党诞生100年以来团结和引领中国人民、高擎理想和信念炬火的动人故事。《理想照耀中国》围绕理想这一主题,镜头聚焦不同时代的英雄形象,镜头语言追求细节,给人意犹未尽之感,足以看出创作者在艺术风格上的追求。并且,该剧以纪录片形式进行影像设计,能够迅速拉近观众与剧中人物的情感距离,从而调动一切感官感受这部剧带来的感动。该剧不仅包含过去重要时间节点的英雄人物,还展现出进入现代以后小人物散发的人性光辉,英雄性与凡俗性相结合,使该剧尽显人民史观。此外,在叙事、人物定位、主旨烘托上,该剧尝试多种理念创新,这是主旋律电视剧的一次重大突破,是值得高度肯定的高质量电视剧。  相似文献   

5.
语言教学与语言测试之间是一种相互依赖的关系,教学的有效性通过测试加以检验,而测试的信息反馈则有助于优化课程设置,从而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分析英语专业写作考试的弊端,探索新型的写作考试方法,改革考试的内容与形式,完善考试的考核评价模式,能够增加学生的语言实践机会,强化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  相似文献   

6.
阿古登巴的产生和他机智的内涵马学仁阿古登巴的故事中的主人公阿古登巴,是一位藏族家喻户晓的机智人物。这位代表藏族人民聪明、智慧和才华的神奇人物和他的故事,从诞生之日起,就得到人们的喜爱,而且经过代代流传,千锤百炼,使这位机智人物更加典型,故事更加丰富动...  相似文献   

7.
王菊 《民族学刊》2019,10(1):81-87, 123-125
彝族毕摩经籍中出现了关于宋仁宗的“狸猫换太子”故事,在历史记载、说书演义、叙事模式、社会语境、仪式过渡的共同作用下,由毕摩撰写完成了“仁宗的故事”。但是,该故事又由自己的方式来讲述,其深层次结构与很多故事类型和原型仪式有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8.
“中国实友会”由北京实力场策划有限公司发起,新商界领袖石岩先生任会长,中华海峡两岸交流促进会常务主席、中国新经济研究中心名誉主席曾培淦先生担任名誉会长。“分享智慧传递美好建构认同成全梦想”是中国实友会的价值观。它以“启迪灵性思维、发现智慧之旅”为索引,以“创新力开发、策划力特训”为基点,以“转变思维模式、建构资源平台、解决实际问题、建立心灵关系”为步骤,致力于为政界、商界、金融界、传媒及文艺界提供多元价值需求的领导人、企业家俱乐部,是中国领导策划力特训基地,是中国实业智业超级联盟,也是中国商界第一资源平台,更是中国精英阶层的心灵家园。  相似文献   

9.
跨文化民间叙事学的研究有三个要点:一是对象,不是所有故事叙事都适合作跨文化研究,只有那些可以进行跨文化共享的故事类型才适合;二是范畴,即不止研究故事文本,也研究故事背后的社会;三是方法,不是作单一社会模式的研究,而是开展多元社会模式的平行研究,还要作"各自社会生活中的生产与再生产"的个案研究。在这方面,鲁班故事是一个值得研究的个案。  相似文献   

10.
论骆越文化孕育的灰姑娘故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唐代《叶限》故事为出发点,分析中国广西和越南北部的各民族灰姑娘型故事的母题,阐释其中潜藏的语言文化和民族及民俗文化内涵,推测骆越民族是东南亚一带灰姑娘型故事的首例者,肯定该故事在世界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报业的快速发展,报纸的新闻策划越来越引人注目.报纸定位策划是新闻策划的坐标,包含受众定位和功能定位两方面.而在办报中需要具体解决的问题就是报纸的版面策划.西藏地区的报纸主要分为党报、都市报和行业报,相对国内其他省区,西藏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语言文化、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差异性,决定了这里报业发展的特殊性.在版面策划上,应具有鲜明的个性,突破传统策划思维、注重地方民族特色策划,紧紧围绕西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运用和创新新闻策划理念与方法,创办服务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报纸.  相似文献   

12.
纵观左琴科二三十年代的中短篇小说,我们发现,作者始终站在幕后,而在前台叙述故事和发表见解都是作者塑造的讲故事人,不论在幽默讽刺短篇小说中还是在带有感伤情调的中篇小说中,左琴科的讲故事人都极大限度地取得了与故事中人物相同或相近的社会地位,与故事中人物有着相同的思维方式和言谈举止,这样就增强了故事的可信度和说服力.在短篇小说中,左琴科模仿的是小市民,让小市民作家自己讲述自己的故事,而在中篇小说中则模仿小知识分子作家,这种创作方法很具启发性.  相似文献   

13.
唐传奇通过生动的故事描写和人物刻画,展现了唐一代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画卷,多层次地折射出唐人的生存状态、生活理想、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唐传奇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独特、可敬可歌的女性形象.本文试图以<李娃传>为例,从女性社会地位的提升、对女性才识的详细描写、对女性情感的细腻刻画三个方面,探讨唐传奇对女性个体价值的凸显.  相似文献   

14.
“影子语言”是壮族在使用本民族语言时所创造的一种语言现象 ,具有从学理上加以研究的价值。其基本特征是 ,以双音词、三音词和四音词为变形单位 ,通过交换两个音节的韵母对“母语”加以变形。被变形的“母语”在交换两个音节韵母的同时 ,往往还在声、韵、调和声韵组合规则等方面发生重大改变。壮族创造“影子语言”的方法可以推广运用到其它语种。本文以壮语和汉语普通话为例 ,对“影子语言”进行了初步的考察研究  相似文献   

15.
大数据时代,数字技术赋予了博物馆新的内涵。博物馆在坚持传统发展模式的基础上,进行数字化提升,有利于更好地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进一步拉近与观众的距离,让观众获得沉浸式体验。本文以商丘博物馆数字化提升项目建设为例,阐述了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具体内容、意义和达到的社会效果,以期为当下博物馆进行数字化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6.
语言,是每个人日常交流与沟通的一种表达方式,其实万事万物都有其自身的表达方式,即都有属于自身的一种语言,例如,声乐的语言是歌唱,器乐的语言是优美的旋律。其实,绘画也有其自己的语言,所谓绘画语言,其实就是作者想要在画中表现的个人情感,画家通过笔墨、纸、颜料为等工具,再经过色彩、线条、角度等创造出美好的视觉效果,最终形成自己的绘画语言展现给大众。本文就以中国当代水墨人物画为立足点,阐述当代中国水墨画在画作语言上的创新。  相似文献   

17.
蔡婧 《中国民族博览》2023,(14):101-103
基层群众文化活动是群众以自身活动来娱乐的一种形式,会对自身的精神需求加以满足。也正是源于基层群众会主动参与,才会使其在活动之中,对自我进行教育,陶冶情操,在审美的享受中,得到身心的健康发展。而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也会与基层文化馆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要想满足群众的精神需求,基层文化馆也就需要注重科学进行活动的策划以及开展。基于此,本文主要以基层文化馆的角度,对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开展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必要性,最后以四个方面对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策划和开展策略进行了深层次地探究,以利于通过本文的论述提升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品质,实现基层群众文化艺术修养的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8.
正确地引导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党和政府做好宗教工作的根本目的。在引导过程中,党和政府要起主导作用,以积极主动、诚挚热情的态度引导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对此,本文以四个“需要”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9.
民间叙事诗属于口承语言民俗的范畴,它是以叙事和塑造人物为主的口头韵文样式反映现实生活,表达人民对生活的感受、理想和愿望为主要目的。在我国丰富的口承语言民俗宝库中,民间叙事诗如颗颗明珠,闪烁着该民族优秀的文化和传统,表达着民众的呼声,传唱着民间的心声。  相似文献   

20.
李若熙 《民族学刊》2018,9(5):53-63, 111-116
在民间故事口耳相传的传播方式下,牛郎织女故事在我国各少数民族中广泛流传,互相影响,呈现出同中有异的特点。南北方少数民族多改编了牛郎织女故事的悲剧结局,以牛郎织女或在天上或在人间一起幸福生活为结局,并增加了考验女婿的情节。同时,南北方少数民族演变至今的牛郎织女故事也呈现出一些不同点,如受儒家传统文化影响程度不同,故事中所体现出的生产方式不同,仙女下凡的原因不同,主要人物“牛”与“鹿”的不同。其中的共同性反映出同一母题在不同民族间孳乳、传播的互动影响及文化相融的稳定性,也体现出不同民族反映世界、表达情感的共通模式;而其不同则折射出不同民族宗教信仰、人情风俗、民俗心理以及生产生活方式等方面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