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8 毫秒
1.
该文以贵州省博物馆民族贵州陈列展厅中民族装饰板块为主要线索,从四个方面分析探究在科技日新月异的新时代背景下,优秀的民族民俗文化如何通过文化创意产业和数字化深度体验提升交互性和普及性。通过创意、沉浸式交互体验,让更多的人学习和了解各民族的特色、差异和历史发展、生活生产方式及气候地理环境等。以切身的理解体验结合高效的宣传方式,使到访者学习了解不同的文化,加深对各民族文化的认识。在博物馆的体验设计中,充分利用好新颖高效的宣传方式,发掘文创产业的优势和潜力,辅以科技创新的新成果,让观者和受众自主地去了解和热爱民族民俗文化,积极参与到志愿讲解员的队伍中,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激发文化遗产保护的新生机。  相似文献   

2.
该文以贵州省博物馆民族贵州陈列展厅中民族装饰板块为主要线索,从四个方面分析探究在科技日新月异的新时代背景下,优秀的民族民俗文化如何通过文化创意产业和数字化深度体验提升交互性和普及性。通过创意、沉浸式交互体验,让更多的人学习和了解各民族的特色、差异和历史发展、生活生产方式及气候地理环境等。以切身的理解体验结合高效的宣传方式,使到访者学习了解不同的文化,加深对各民族文化的认识。在博物馆的体验设计中,充分利用好新颖高效的宣传方式,发掘文创产业的优势和潜力,辅以科技创新的新成果,让观者和受众自主地去了解和热爱民族民俗文化,积极参与到志愿讲解员的队伍中,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激发文化遗产保护的新生机。  相似文献   

3.
林蕾 《中国民族博览》2023,(11):256-258
在现代旅游业高速发展的背景中,博物馆也已经成为人们旅游的必经之地,对文物进行陈列展览也是表现优秀传统文化的最主要形式之一。现如今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不断转变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传统的博物馆陈列展览形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精神文化内涵的深层次追求,急需进行转型与创新。在此背景下,本文将对新形势下博物馆陈列展览转变的意义、背景和现状进行简要概述,并提出优化的转变与发展策略,希望可以进一步提高博物馆陈列展览水平,促使博物馆真正肩负起向公众传播历史文化的重要职责。  相似文献   

4.
临沂古称琅琊郡,有着极具地方特色的文化历史资源,依托这些文化资源已经建有洗砚池晋墓博物馆、临沂博物馆、东夷文化博物馆、天宇自然博物馆以及多个红色文化基地等实体博物馆,如何建立一个综合性的沂蒙文化数字博物馆,并能在建设的时候对可用性评估的结果和可用性的设计建议都能加以充分考虑,我认为可以极大地提高沂蒙文化数字博物馆的可用性,为沂蒙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及红色文化的传承起着重要的作用,并对临沂旅游经济的发展起着一定的辅助作用。研究沂蒙文化数字博物馆,目地是对将来可能建设的沂蒙文化数字博物馆进行前期的可用性评估和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5.
杨真 《中国民族博览》2016,(20):232-233
临沂古称琅琊郡,有着极具地方特色的文化历史资源,依托这些文化资源已经建有洗砚池晋墓博物馆、临沂博物馆、东夷文化博物馆、天宇自然博物馆以及多个红色文化基地等实体博物馆,如何建立一个综合性的沂蒙文化数字博物馆,并能在建设的时候对可用性评估的结果和可用性的设计建议都能加以充分考虑,我认为可以极大地提高沂蒙文化数字博物馆的可用性,为沂蒙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及红色文化的传承起着重要的作用,并对临沂旅游经济的发展起着一定的辅助作用.研究沂蒙文化数字博物馆,目地是对将来可能建设的沂蒙文化数字博物馆进行前期的可用性评估和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6.
海西州民族博物馆的历史文化是构成中华民族几千年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当前海西州民族博物馆展陈方面的现状、陈列展览设计的思路及应该注重的方面进行了分析,为游客展现一个特色的民族博物馆。笔者认为,海西州民族博物馆非常重视展陈的题材和内容,对海西州民族博物馆的讲解也更贴切,让优秀文化通过博物馆的展陈继续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7.
生态博物馆作为新博物馆学的重要组成,其目的是为了对当地的文化、自然遗产及风景进行"在地"的保护。与传统博物馆注重对文物的收集及展览不同,生态博物馆以自然风景、文化遗产或居民的集体记忆为收藏和诠释的对象,打破了传统博物馆的固定边界,将"地域"概念扩展到博物馆领域。随着旅游的发展,生态博物馆作为重要的旅游吸引物,在促进生态博物馆建设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为生态博物馆"在地"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本文以文化空间理论为基础,从生态博物馆的概念模型出发建构生态博物馆的文化空间,提出了生态博物馆文化空间的根本、基础和载体。在此基础上,以广西民族生态博物馆群为研究对象,针对其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生态博物馆文化空间,提出广西民族生态博物馆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路径,为生态博物馆建设及旅游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8.
博物馆及其馆藏文物具有较高的历史人文价值、美学价值、教育价值和文化体验价值,是重要的文化资产和旅游吸引物,具有深厚的价值内涵和特色品位。文章以系统耦合理论作为基础,对2017年至2021年广西全区博物馆与文化旅游产业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及耦合关系测算,分析了二者的关系现状及其发展影响因素,并提出了博物馆赋能民族地区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9.
博物馆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公共文化机构,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博物馆应有的责任担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前进的精神支柱,作为文化资源集中且丰富的博物馆,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社会教育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人类发展过程中,有很多宝贵的文化和智慧都通过博物馆来记录。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作为博物馆的管理人员,应该充分意识到博物馆的发展离不开群众的生活,随着我国人民对博物馆的认知不断提高,对博物馆的发展和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博物馆的运营也需要发动人民群众,让群众能够接触到更多博物馆的文化知识,通过博物馆对我国的传统文化进行传承。  相似文献   

11.
陈锐 《中国民族博览》2022,(22):212-216
博物馆承载着一个地区的历史和文化,是地方形象传播的第一站。博物馆信息传播和地方形象传播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都根植于地域文化符号,从而建构地方文化体系,通过信息媒介进行地方形象传播。本文以广东雷州市博物馆陈列升级改造为例,强化雷州文化的内涵,阐述博物馆对地方形象传播的建构,探索博物馆赋予小城崛起的新路径。主要阐述两大内容,第一是通过雷州市博物馆布展大纲的重构,提炼雷州地域文化符号,建构雷州历史文化叙事。第二个以雷州市博物馆陈列设计为主要内容,通过展陈语言塑造空间叙事,将雷州历史文化可视化,创造雷州历史文化的时空体验,传播地方形象。  相似文献   

12.
大数据时代,数字技术赋予了博物馆新的内涵。博物馆在坚持传统发展模式的基础上,进行数字化提升,有利于更好地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进一步拉近与观众的距离,让观众获得沉浸式体验。本文以商丘博物馆数字化提升项目建设为例,阐述了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具体内容、意义和达到的社会效果,以期为当下博物馆进行数字化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3.
我国对历史和文化的传承非常重视,加强文化教育和历史教育,关注教育的实际效能,能让观众了解历史、传承历史,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并有效提升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传承责任感。博物馆是重要的宣教场所,博物馆作为收藏、保管和陈列各种历史文化遗产的场所,自身具有强烈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新时代背景下,博物馆逐渐成为我国开展素质教育的有益补充,成为人们进行终身学习的重要场所,基于互动体验的博物馆教育职能发挥,可以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对社会公众进行教育熏陶,将博物馆打造成人们向往的学习场所,使其不仅成为校外教育的辅助,也能让更多人因为多元的教育活动走进博物馆,丰富观众的生活。  相似文献   

14.
乡村博物馆在在保留乡村历史文化记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重塑乡村文化生态、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丰富乡村文化生活、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发展乡村博物馆对乡村文化振兴战略具有深远意义。但目前乡村博物馆的发展也面临着配套政策不完善、资金匮乏、人才短缺、同质化展示等问题。本文将在乡村文化振兴战略的视野下对乡村博物馆存在的问题进行考察并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以三镇民生甜食馆为视觉载体,以沉浸式交互体验为展示形式,通过对三镇民生甜食馆餐吧的会展创新形式,探讨沉浸式展览设计方式及其交互体验形式研究。将老武汉市井文化通过艺术化与数字化结合的方式,使其糅合年轻化元素进而进行品牌转型,通过场景布置、数字影像、艺术装置弘扬老武汉市井文化。通过会展设计利用传统文化与新媒体结合来达到有效的传播效果,助推餐饮行业发展。  相似文献   

16.
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能够将传统文化以更加多元的形式传播出去,具有传承性、创新性以及发展性等特征,在现代社会文化交流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基于此,本文以首都博物馆为例,对基于文物元素的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进行探究,以达到有效整合文化艺术元素、实现文化传承与发展相互承接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作为博物馆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民俗博物馆通过对历史以及民俗文化进行集中梳理和展示,使得人们能够充分了解当地的民风民俗,并由此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怀,提高人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而受全球化的影响,文化趋同化愈发明显,因此,民俗博物馆想要在新时期下实现长久稳定发展,必须积极突出自身的地域性特点,以此充分发挥自身传承和保护传统民族文化和民俗文化的重要作用。在这一背景下,本文从阐述民俗博物馆地域性文化特征入手,在与笔者自身多年工作实际进行有效结合下,尝试为民俗博物馆如何凸显地域性提出几点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在对物质生活追求的同时,对精神文化层面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博物馆作为中国悠久历史与传统文化的关键载体,肩负起重要的使命与责任。博物馆文创产品作为博物馆文化衍生而成的产品,引起人民群众的广泛关注。本文立足博物馆文创产品的现状,对产品开发的机遇与条件、调整与困境进行分析,并从多方面对新时代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开发策略进行探究与思考。  相似文献   

19.
美育是艺术博物馆的重要工作内容,也是艺术博物馆践行公共职能的方式之一。设置美育方式时,引入具身认知理论,对教育受众群体认知方式进行分析,在输出好内容的基础上,设置多层次的公共教育方式,突出艺术博物馆的文化资源优势和艺术特色,注重“情感历程、身体体验、环境设置”三大要素,潜移默化地让观众形成深层认知,实现文化艺术的有效传播,充分发挥艺术博物馆对文化和社会的作用与职能。  相似文献   

20.
博物馆是存放具有珍贵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书籍、画作、古董等器物的重要场所,是进行历史研究、艺术鉴赏等活动的基础。博物馆展览是展现历史资料、文物、艺术品的重要工作,提高博物馆展览的设计水平、加强博物馆的科技含量,不仅有利于突出展品亮点,还有利于通过环境烘托艺术品的艺术价值,进而有助于对文化、艺术的传承。本文针对博物馆陈列展览的思想性和观赏性进行研究,并提出对博物馆陈列展览现状的改进策略,以期为促进博物馆的发展提供参考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