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青藏高原被视为世界上最后一片净土。在这高海拔、气候条件恶劣的青藏高原上,千百年来藏族人民以顽强、乐观而善良的生活态度,用各种文化手段与行为保护着这片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呵护着这片土地上的生灵。今天我们深入了解藏族文化,不难发现从生计方式到各种文化禁忌,无不渗透着藏族人民与自然生态和谐相处,并使万物生生不息的环保理念。本文用文化生态学的视角,试图对藏族文化中生态保护的意识理念及文化实践作一梳理,以探讨传统文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中国生态文化理念发展现状及其生成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中国古代与现阶段生态文化的理念与制度的分析,认为中国古代生态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中国的生态文化理念与制度有很多的缺陷.由此提出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应建立本国特色的生态文化理念与制度.  相似文献   

3.
绿色和谐理念是一种新的哲学观,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和人自身的和谐发展,因而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在此视野下,人与人、人与自然及整个宇宙之间都处于一种现代生态学的观照之中.蒙古族的生态文化是从古代蒙古族所从事的游牧和狩猎的生产和生活的实践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运用绿色和谐理念的相关理论对其进行探讨,可以使我们对蒙古族生态文化有一个更为全面、清新、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传统的民间文化生态正遭受着如同自然环境一样的破坏,保护民族传统文化和文化多样性的呼声日益高涨,民族文化的保护已经刻不容缓,理应提至整个国家和各民族的重要日程。通过建立文化生态保护区,对原生态保存较为完整  相似文献   

5.
6.
文化生态视野中的赫哲族渔猎造物艺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赫哲族的渔猎造物作为古老的文化遗存,其多样的存活态势与表现方式主要源自特定的文化背景;赫哲族造物诠释了渔猎民族的民俗样式与审美特质,无论是适用保暖的居住形式,还是粗犷质朴的鱼皮服饰,以及拙中藏巧的其他渔猎工具,都与渔猎生产、生活存在着不可分割的互动关系,是人类造物之"用"和"美"的有机融合;赫哲族造物文化是人类在特定生态环境与历史进程中创造性劳动成果的有效记录形式,其过程也凝结了"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功能.  相似文献   

7.
刘涛  王燕 《民族学刊》2020,11(6):127-132, 180-181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文化生态学角度剖析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地域文化生态之间的共生关系,进而探索其相应的保护策略。研究认为,少数民族地区施行的易地扶贫搬迁、发展旅游业、打造体育产业等经济发展措施,在极大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打破了其传统体育项目赖以生存的文化生态平衡,使得部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丧失了原生动力,甚至违背其创建与传承的初衷,造成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的现实困境。同时,由于少数民族对乡土具有忠实情感,使得文化生态环境虽然遭受社会变迁的毁损,但民族内心的意志却未曾磨灭,因而文化生态环境依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得以修复和优化,主要是通过对原生体育文化活动场域进行搬迁或复制;理清传承与传播关系,建构双重性发展途径;扶持原生态小众项目,兼顾产业化驱动效率等举措对其文化生态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8.
文化生态美感的特质及对文化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其他生态形式一样,文化生态的发展也有其特殊的规律需要遵循.当一种文化被认为是美的文化的时候,它除了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之外,也一定展现该文化最令人感动的特质.对这些特质进行发掘,对发展和创造符合新时代需要的先进文化以及当今和谐社会的构建都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化、现代化乃至全球化的步履,人们对于物质的追求进入了快捷化、模式化、标准化的阶段,手工艺品正在逐渐被经济大潮淹没。然而手艺人所传承的中国人的审美观、工匠精神、价值取向以及手工艺技术,仍然值得人们理解和传承。基于此,本文简要分析了开展甘肃手艺人文化生态研究的意义,深入探讨了当前传承甘肃手工艺的思路,并提出了振兴甘肃传统手工艺的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10.
傈僳族是一个有着悠久迁徙史的民族,其经济、政治和文化历史发展均呈现出自身独特的个性特征.从乡土文化视野看,傈僳族社会文化呈现出信仰对象多元、重视女性智慧、喜爱唱歌对调的特征.在融媒体的传播环境下,有效传播傈僳民族文化,要尊重傈僳民族文化独特个性、加强傈僳族民族文化开发保护、建立多元傈僳族民族文化传播机制.  相似文献   

11.
古代柯尔克孜人的文化生态是指柯尔克孜民族及其游牧先民们更多的是依赖对生活的模仿,包括再现狩猎、游牧、采集、劳动、战争、婚嫁等生活场景与自然环境中创造了自己独有的文化生态和舞蹈艺术,柯尔克孜族舞蹈既有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又有地域文化的独特性,柯尔克孜族舞蹈体现了柯尔克孜民族的民俗文化、风情习俗、思想观念和审美心理,本文主要在柯尔克孜族舞蹈文化与生态环境、柯尔克孜族舞蹈文化的多样性与传播、柯尔克孜族舞蹈的传承与发展等方面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民族文化生态特征与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文化生态是指民族文化各要素之间以及民族文化与其所处民族生境之间的制衡关系,这种制衡存在是维护民族稳态延续的根本动力.民族文化生态应包含区域性、系统性、动态性和脆弱性等特征.少数民族在其历史进程中,在不断地应对民族生境时,构建了特有的民族文化生态,要建设好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必须准确认知少数民族文化生态特征,这样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工作,才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不同的研究范式,学界对原生态文化给出了多种定义。在原生态文化的保护与开发实践活动中,生态博物馆、民族文化生态村、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等形式都坚持了文化及文化生态的整体性保护原则。  相似文献   

14.
王雷 《中国民族博览》2022,(22):120-123
新媒体生态形成新的文学空间场域,不仅建构中国古代文学传承与发展新的样态和格局,也带来新的困境和挑战。文章分析新媒体生态下中国古代文学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性,从主体、内容、形式、渠道四个维度阐释新媒体生态下中国古代文学传承与发展的现实困境,并提出一些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15.
西方人类学家从不同视角对人类与生态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诸多研究理论,甚至派别。从环境决定论到环境可能论,再到文化生态学,进而衍生新功能主义和民族植物学。美国人类学家朱利安·斯图尔德认为特定文化因适应特定的生态环境而表现出文化的地域性特征,从而构建了文化生态学。这对生态人类学这一学科的确立产生了深刻影响。今天,我们在接受、消化与吸收西方学术资源时,需要摆脱西方生态人类学的文化与自然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更需要克服民族中心主义、人类中心主义等思维习惯,真正从人类文化与自然生态为有机整体的角度去重新审视和分析问题,让生态人类学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的生存、发展与延续。  相似文献   

16.
佟鑫 《中国民族博览》2022,(11):178-180
“花儿”是流传于我国西北地区汉、蒙、回、撒拉、东乡、保安、裕固、土及藏九个民族的一类山歌歌种,至明代产生发展到现在,经过多民族花儿歌手们的演述与锤炼,它在动态的传承语境中已经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编创程式、文化内涵及艺术魅力。本文将围绕“花儿”的文化生态语境、音乐旋律形态及功能特征三个方面展开分析与阐述。  相似文献   

17.
生态博物馆以原地保护为基础,在政府和专家的帮助下,让社区居民逐步具备管理和保护的能力,并最终实现文化自治,它强调保护的原生态性、整体性以及与开发的和谐共处性,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民族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持续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18.
19.
维吾尔族生态文化传统与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吾尔族在其历史发展进程中,经历了不同的生态环境,因此亦形成饮食、服饰、绿洲、天文、历法、医药等各种独特的生态文化传统.从维吾尔族保护水、动物、珍惜土地等方面的优良生态环境传统为出发,重点研究维吾尔族生态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李莉 《中国民族博览》2023,(21):240-242
山西作为代表性革命根据地,其蕴含着丰富的红色文化文本内容和伟大的民族精神思想。对山西红色文化文本进行翻译,一方面有助于对外传播和弘扬红色文化,另一方面有助于增强和坚定中华儿女的文化自信。生态翻译学以翻译即文本移植作为核心理念,其注重文本移植过程中的生态补偿,会从专业的角度对文本内容进行删减、补充以及释译等,如此一来,其必然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整合适应选择度和多维整合度,保证各自文本语言的平衡与协调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