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着”字句“拿跟”句和“等”字句是古蔺话三种最常见的有标记被动句,其基本语义是被动义、处置义和消极义,与普通话、合江话相比,古蔺话有标记被动句的消极义更鲜明、更典型,保留着汉语有标记被动句的语义特点。  相似文献   

2.
本文参照Chomsky生成语法的"格"理论和动词被动化理论,综述了各家对领有名词提升移位的主要研究,认为在汉语的"领有名词提升移位"现象中,领有名词词组移位至表层主语位置后,隶属名词词组作为保留宾语从被动化的动词上获得部分格,而中心语"的"字在前移领有名词词组的时候删除了.  相似文献   

3.
在德语被动句的学习中,德汉被动句之间的异同会对教学的过程和结果产生相应的正负迁移。从对比语言学的角度去分析德汉被动句之间的异同,有助于揭示以汉语为母语者在德语被动句的教学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从而避免此类问题的出现。  相似文献   

4.
壮话与汉语方言白话、客家话、闽话在韵母、声调、词素、后缀以及数词、量词在句中的位置,比较句、疑问句的句式等方面有许多的共同特征.这说明壮语、汉语自古就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满语词语在东北方言中的遗留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满语词语在东北方言中的遗留陈伯霖东北是满语及其先民的发祥地,也是满语的诞生地和使用时间最长的地方。随着满汉民族的杂居共处,频繁接触,风俗日益接近,而满语和汉语也不断趋向融合。在满语和汉语融合的过程中,满语的文化走向并不是消失了或者被汉语所取代了,而是...  相似文献   

6.
南音北声     
韩晗 《民族论坛》2006,(11):37-38
如果说客家建筑是客家物质文化的代表,那么,客家方言应该就是客家非物质文化的象征。客家方言又称“客家话”,是汉语七大方言之一。在客家地区,有这样一句民谚:宁卖祖宗田,不忘祖宗言,似乎可以说明客家话在客家人心中的位置。  相似文献   

7.
连根 《中国民族博览》2017,(18):112-113
传统汉语语法学一般认为名词性结构由名词及限定词两类成分构成.甚至在生成语法框架下,过去也有学者这样认为.然而,Abney(1987)"限定词短语假定"(DP Hypothesis)的提出,为汉语学界对传统的名词性成分提供了一种新的尝试,以往将名词性成分作简单的名词短语NP(Noun Phrase)的投射可以在限定词短语DP(Determiner Phrase)辖域内得到更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8.
传统汉语语法学一般认为名词性结构由名词及限定词两类成分构成。甚至在生成语法框架下,过去也有学者这样认为。然而,Abney(1987)"限定词短语假定"(DP Hypothesis)的提出,为汉语学界对传统的名词性成分提供了一种新的尝试,以往将名词性成分作简单的名词短语NP(Noun Phrase)的投射可以在限定词短语DP(Determiner Phrase)辖域内得到更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9.
存现句是汉语语法体系中使用广泛但历时研究相对薄弱的一种句类,用以表示特定时空范围内存在某种事物或情况。中国四大名著是具有近代汉语语言特点的重要文献,存现句分布广泛,文章按照结构类型把存现句分为无中介动词句、中介动词句和主谓谓语型句,从句法结构看,存现句结构类型在近代基本完备;从语义角度看,空间类句占优势;从语用功能看,叙述型、判断型、描写型三大类发展完备,其中以描写型为主。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征服世界的历史,同时也是英语征服世界的历史。在Internet以不可抗拒的力量打破国界、区界、族界的过程中,英语也建立起“中心语言”的垄断权威,而俄语、日语只能甘拜下风。在微软视窗的平台上,尽管也有俄语、日语双语翻译软件支持,但乱码的迷离常常让人摸不着头脑。为什么俄语、日语在互联网世界,没有获得更多的使用机会?看来这个问 题不是如何优化双语翻译软件等技术路径所能解决的。英语之征服世界,俄语、日语之甘拜下风,乃至语言演变之现状,绝然也不单单是技术上的差异造成的。 我们从小习得的汉语,现在世界上大约有1…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比了英汉语被动形式的特点与差异,结合翻译中具体的例句来分析英汉互译中被动、主动结构的转换规律。掌握这些特点和规律,在翻译时我们就可以自觉地运用它们,更好地做到用不同的语言形式表达同一思想内容,提高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12.
依据"的"出于"者"及袁毓林"谓词隐含"等理论,求证了"NP+的"的渊源历程和结构理据"NP+的"来源于"NP+者","NP+的"中隐含了"作、当"一类动词,它是"作/当+NP+的"的紧缩形式,其中"的"提取"(作/当)NP"的主语,这种"的"跟"VP+的"中的"的"是同一个名词化标记.从汉语的发展趋势看,"NP+者"演变为"NP+的"后,最终的结果将是名词化标记"的"的脱落.  相似文献   

13.
从方言表现看,"来着"(来、着)不仅表完成,也表持续;从近代汉语看,"来"和"来着"一脉相承,都不限于表完成;从句子的情态类型上说,"来着"几乎可以用于所有情态类型的句子当中,因此,我们推测,"来着"可能不表体,而只表时,只表示事情是过去发生的."来着"也不限于表示近过去.  相似文献   

14.
"还"是个多义词,加上"还"本身赋有虚词色彩,在不少情况下,其意义与用法并不是都能很清楚地解释的.通过汉韩对比分析,我们可以了解韩国学生在习得"还"的过程中常见偏误的根源,可以从母语的特征中得到解释;可以从汉语与韩语的对比中,预测学生学习上的困难.从而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来解决韩国学生习得过程中的困难,帮助他们提高汉语水平.  相似文献   

15.
论西藏汉语习得和使用的人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汉藏人口的接触出发,讨论在汉藏语言接触中,西藏习得和使用汉语的藏族人群及其主要特征.从区域上着,农村居民和汉族的接触极少,几乎不存在汉语的习得和使用.城镇居民和汉族的接触越多,汉语习得和使用人就越多,水平也越高;从职业上看,以拉萨为例,认为城镇居民会因职业的不同而在汉语习得和使用的特点上有所不同.本文将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进行分析,强调小学阶段习得和使用汉语的重要性,并在各人群习得和使用汉语的一般特征方面进行了比较.[1]  相似文献   

16.
姜欢 《中国民族博览》2017,(20):121-122
"是……的"句式是现代汉语中一个十分常用的表达句式,但也因为其包含的句式丰富,语法功能多样而成为了留学生容易产生偏误的难点和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重点.本文主要依据的分类标准是《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语法等级大纲》中的三类"是……的"句式,对北语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是……的"句偏误类型进行统计分析,主要考察英语背景留学生该句型的偏误类型及偏误原因,并根据分析研究的结果对该句式的分类和教学提出相关的参考意见,希望可以对汉语的二语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六甲话中具有显著特点的词、句与普通话进行比较,以探讨六甲话的特殊语序,并以双宾句、处置句,被动句、比较句、疑问句为典型例证,分析了六甲话的句式特点.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个民族众多的国家,不同民族在宗教信仰、生活习惯、民族风俗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到少数民族地区要注意"入乡随俗",尊重当地风俗习惯,并增强自己的适应能力,以搞好民族团结。到少数民族地区,首先会遇到语言上的困难。对此,最好能请当地民族中懂得或精通汉语的人做向导和翻译。由于现在民族闻的交流增多,少数民族中许多人都能听懂汉语,没有翻译时,也可以与他们借助手势进行简单的交谈,如果能学会几句他们的日常用语,将会  相似文献   

19.
根据现代汉语方言中被动关系词的多样性初步就其表义进行分类,分为"遭受"义类、"给予"义类、使动延伸类及其他类等四类.其次以"被"字的演变轨迹为参照,从共时的平面上分析这些被动关系词通过演变目前所处的层次.  相似文献   

20.
赤峰汉语方言中,大部分保留了晋、冀、鲁、豫、京及东北等地的方言词汇,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受少数民族、特别是蒙古族语言、满族语言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经过长期的融合渗透创新,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方言词汇;从赤峰汉语方言词汇的成因、来源我们不难看出,汉、蒙古、满等多民族在长期的交往过程中,相互之间语言在不断地渗透、融合,不仅丰富了赤峰汉语方言词汇,也使得赤峰汉语方言词汇呈现出了鲜明的地方特色,进而彰显出汉、蒙古、满等民族在长期交往过程中语言的不断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