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古希腊人的"民族"概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古希腊是“一个民族、多个国家”的典型。在古希腊民族的发展道路上,交织着两种相反相成的动力,即各自为政的“各别主义”和相互认同的“泛希腊主义”。①同时,古希腊人还同被他们称为barbaroi②(“蛮族”)的其他民族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和交往。正是在对这种民族内外状态的认识中,古希腊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概念。本文将通过分析古希腊语中表达“民族”概念的名词和引证相关的古希腊文献,管窥蠡测古希腊人的“民族”概念,并期望这项研究对民族学某些理论问题的研究能够小有助益。一古希腊人用来表示“民族”概念的名词有三个:ethnos…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上古历史传说中,炎帝神农氏与黄帝轩辕氏并称“炎黄”,他们一向被后世尊崇为中华民族的祖先。二祖的陵墓,一在陕西黄陵县,一在湖南的邻县,今已更名为炎陵县。数千年来,逢年过节,国家遣官致祭,百姓们也自动地奠以酒浆。这一重大习俗活动,除含有中国传统道德“慎终追远”的意义外,实际上还起到了凝聚民族,鼓舞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精神作用。炎帝生活的时代人类早期的历史都曾经历过流动分散的原始人群——母系氏族公社——父系氏族公社这样一个递进的过程。炎帝神农氏以及与其同时代的伏参氏、黄帝轩辕氏正是处在母系氏族公社…  相似文献   

3.
史禄国提出的民族共同体与涂尔干学派强调的社会同样是值得学者关注的集体表象形式。史氏起初试图以人口密度、土地、文化关系构建民族(ethnos)理论,后期则逐渐放弃量化路径,转而从“丛体”概念出发,结合西方从共同体到国家的演变框架与满-通古斯田野材料发展出历史-民族志方法论。史氏立足于中国经验并在与西方民族国家理论的对话中,揭示出北方通古斯氏族制度的自然状态以及社会与文化从自由迁徙到进入地缘政治后社会组织与民族志丛体变迁的历史过程与客观机制,并从传播论的角度揭示出文化及其载体自下而上层层推进的进程。此后这一理论被费孝通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所继承,成为探索中华民族历史进程的重要理论工具。  相似文献   

4.
一杯高浓度的“理论之汁”当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中心副总干事毛公宁拿到这份由福建民族工作者提供的“新话语”时,他除了渐渐掂出这张“理论清单”的份量,同时还感受到了来自东南沿海的独特的敏锐之风。而后者,似乎让他感触更深。“一些重大的命题被福建民族工作者提出来了!”他说。“十六大以后,各地的民族工作者都在思考着与民族工作相关的课题,但看来福建的反应是最快的,动手是最早的,而且他们的思考也是非常深刻的。”事实上,福建民族工作者提供的这些“新话语”尚不仅仅是一杯高浓度的“理论之汁”——难能可贵的是,在这些…  相似文献   

5.
达斡尔语地名的文化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名是特殊的地理名称,作为一种语言符号,地名借助语言成份表示地理位置。与此同时,地名又和地理、历史、民族、语言、社会等都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他名又是一种重要的历史文化现象。中外学者都十分重视地名的综合研究,早在19世纪下半叶,德国历史比较语言学家施密德(1843-1901)就在其论著抑度日耳曼语亲属关系})中就提出了“语言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自从该理论提出以后,被广泛地应用于地名的研究,并取得了十分广泛的研究成果。美国语言学家帕默尔也曾指出:“地名的考察实在是令人神往的语言学研究工作之一,因为地名本…  相似文献   

6.
尘缘     
尘缘李松武我认为所有与我相识的人都与我有缘。要不,世界如此之大,“子子孙孙无穷尽也”的人类历史如此之长,为何只有他们在历史长河的这一瞬间、在地球的这一个小小的角落与我相识相伴?我是一个教师。每迎接到一届新生,我都首先向他们述说我们的缘份:为什么五大洲...  相似文献   

7.
《蒙古秘史》是研究蒙古族历史的第一手史料,也是研究古代北方其他游牧民族历史的重要史料,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同时,它又是一部文学、军事学、民族学等方面的著作,多年来一直受到中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本文试图从道德层面分析其折射出来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8.
朝鲜族美德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从宏观角度来看,朝鲜族美德具有主体继承性(固有性)、包容性(复合性)和二重性等特征;从微观上分析,朝鲜族美德又有利他性、团结性、重视教育和重视礼节等特征.朝鲜族美德具有中华民族美德的共性因素,是中华民族美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瑶族成人礼     
《中国民族》2007,(11):73-73
“度戒”是瑶族比较隆重的民间传统成年礼俗,是进行族史、族规、礼仪道德和戒律条文的一种传承教育。他们认为,只有经过“度戒”的男子才能被承认是盘古王的子孙,才能记入家谱。才能受到族人的尊重。这种古老的传承文化至今还在云南瑶族地区沿袭。我们来到了金平县一个名叫保保寨的村子,来看瑶家男孩的成人礼俗。  相似文献   

10.
张帆 《民族学刊》2022,13(5):85-99, 140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民族研究领域有诸多突破“中心-边缘”二元叙事的尝试:借助“后殖民理论”的视角强调“混杂性”和“流动性”来消解“中心”和“边缘”,或者拓展费孝通“走廊”范式对“互动”和“迁移”的强调,将对立转化为“中心”对“边缘”的区分和涵盖。在此基础上,本文尝试引入“世界主义”,以一元的“世界性”来突破二元的对立。世界主义在两个层面上展开,既指包含了流动性和开放性的身份认同,也指含括了时空万物的一种“宇宙-政治”观。世界主义既是一种道德立场,强调每个地方都是中心,都有对于世界的想象、解释和参与的愿望和能力,也是一种分析框架,强调每个地方的世界性都是历史性形成的、容纳了不同层次的特定结构。本文以此重新思考民族、族群、国家、文化等概念的边界, 强调每个地方存在的超越这些概念边界的“联系”——区域性的和历史性的、符号性的和物质性的、以及存在意义上的。  相似文献   

11.
(一)清真寺 清真寺是伊斯兰教建筑群体的型制之一,是穆斯林举行礼拜、宗教功课、举办宗教教育和宣教等活动的中心场所。亦称礼拜寺。系阿拉伯语“麦斯吉德”(即叩拜之处)意译。“清真寺”一词在《古兰经》中一共出现28次,每次都与建设、教育、稳定、安宁、提升信仰、完善美德、陶冶情操等内容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2.
<正> 在我国上古历史传说中,炎帝神农氏与黄帝轩辕氏并称“炎黄”,他们一向被后世尊崇为中华民族的祖先。二祖的陵墓,一在陕西黄陵县,一在湖南的酃县。数千年来,逢年过节,国家遣官致祭,百姓们也自动地奠以酒浆。这一重大习俗活动,除含有中国传统道德“慎终追远”的意义外,实际上还起到了凝聚民族,鼓舞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精神作用。炎帝生活的时代人类早期的历史都曾经历过流动分散的原始人群——母系氏族公社——父系氏族公社这样一个递进过程。炎帝神农氏以及与他同时代的伏牺氏、黄帝轩辕氏正是  相似文献   

13.
高校“两课”实践教学活动是由“两课”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际需要决定的,是“两课”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由封闭式教学向开放式教学的重大转变。通过实践教学活动,引导大学生接触实际、了解社会、了解国情,从而使他们扩大视野,增长见识,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它有助于引导大学生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促进大学生思想认识的升华,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同时也有利于强化“两课”教育教学的吸引力,提高“两课”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以保证“两课”教学任务和教育目标的圆满迭到,是深化“两课”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4.
提出文明对话的历史背景根据“文明周流”论,每个国家、地区和民族建立的文明都要经过兴起、鼎盛和衰退三个阶段,文明总是在世界各地区周流,没有一个文明能够抗拒历史的冲击长久保持下去。在历史上,最早的文明始于东方,然后传至西方,建立了辉煌的古希腊文明。古希腊文明衰退后,文明又返回东方,形成了伊朗、中国和印度文明。伊斯兰教兴起后,在短短的两个多世纪内传遍世界。穆斯林几乎把所有西方重要书籍译成阿拉伯文,继承了古希腊文明,并对它们进行理解、消化,使之融入伊斯兰文明之中,创造了辉煌的伊斯兰文明。文明在最近周期中,从东方又转移…  相似文献   

15.
“文化”是人们在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一切财富,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以及人类所具有的各种生产技能,社会经验知识,风俗习惯等等。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每一个社会都有与之相适应的文化,并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变化,如前所述是指广义的文化。狭义的文化专指各民族的语言文字,法律、道德,科学、哲学、史学、医学、天文历算、教育、文学、艺术及宗教信仰与风俗惯制等包括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产品。  相似文献   

16.
呼唤“永久型”人才———中国少数民族职业技术教育扫描文\子明记得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中学毕业后能考上中专或大学是绝大多数孩子梦寐以求的目标,也是他们父母的心愿。然而事实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如愿以偿。当时的人们称这种现象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极少...  相似文献   

17.
塔克拉玛干,是我国最大也是世界著名的大沙漠,几个世纪以来,一直被人们视为死寂恐怖的不毛之地。当地人称它“进去出不来”,西方探险干脆叫它为“死亡之海”。然而,在大漠深处,却奇迹般地生存着一支生机勃勃的“刀朗人”。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和生活习惯,过着近乎与世隔绝的“桃花源”式的生活。沙漠深处的生命奇迹 由乌鲁木齐乘飞机到达南疆古城喀什后,我们便转乘越野车直奔小城麦盖堤,然后从这里骑骆驼进入塔克拉玛干沙漠,按计划前去拜访颇有传奇色彩的“刀朗人”,试图揭开蒙在他们脸上的神秘面纱。 在许多内地人的想像中,沙…  相似文献   

18.
《民族大家庭》2023,(3):49-50
<正>在湖北省宜昌市,有一个“外来务工者之家”——宜昌流动党员服务中心,这个由1500多名在宜流动党员组成的志愿服务队,常年为在宜外来务工各族群众提供帮思想、帮“双创”、帮维权、帮解困、帮成才“五帮”志愿服务,帮助他们融入城市生活,在城里安家。这个组织的发起者和负责人是获得“全国劳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最美志愿者”“第六批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第八届湖北省道德模范”等多项荣誉称号的王华君。用爱心感召维吾尔族同胞来就业2022年1月13日,湖北省宜昌市民宗委在秭归县在宜农民工服务中心举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揭牌仪式。  相似文献   

19.
吐火罗人的命名及其历史活动是中亚、西域文明史中争论最大的课题之一。本文试图通过考察东西方各种文献中有关“吐火罗”一名的不同译写形式,说明历史上的吐火罗人曾在不同的时期活动于不同的地区,并产生了广泛、深入的影响,暗示出他们可能存在的大范围的频繁迁徙活动。这一点应是从总体上把握吐火罗人的历史活动及其文化遗存,全面认识吐火罗人在东西方民族文化交流史上的地位与作用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论少数民族传统道德与家庭美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家庭美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细胞工程、少数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恋爱自由、婚姻自主 ;夫妻恩爱、勤俭持家 ;孝敬父母、家庭和睦 ;邻里团结、互谅互让等家庭美德传统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进少数民族家庭美德建设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