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参与观察法和问卷调查法对贡川纱纸业的传承情况进行调查,认为纱纸工艺背后文化心理的缺失,纱纸工艺僵化单调、产品缺乏创新等是贡川纱纸传承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并提出要有意识地对传统纱纸进行革新,通过增加经济效益来激发当地人传承纱纸工艺的热情,让当地人正确理解纱纸工艺的文化价值并使其将传统工艺的保护与传承成为自觉行为等对策.  相似文献   

2.
曾俊华  侯小锋  周莉 《民族学刊》2018,9(5):84-89, 125-126
本文以灾后羌族传统村落汶川县萝卜寨为例探索汶川羌族民间工艺文化的民俗性、工艺特征、发展现状,并结合当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有针对性地对汶川羌族民族民间工艺的传承发展提出有建设性的研究方案:以生产性示范基地的构建来促进其传统工艺的传承、开发利用。从生产性保护实践示范基地的构建, 反思非遗生产性保护中从消费、传承人、产品本身存在的不可逾越的难题。尽管生产性保护仅仅只能保护非遗的部分元素, 仍然需要充分发挥政府的调控功能, 通过提升专业水平和民众文化自觉以及市场对于高端艺术品的尊重来实现对民族工艺类非遗核心技艺的传承和保护。  相似文献   

3.
作为湘西一门古老的民间手工技艺,凤凰纸扎有着悠久的历史,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细的制作过程。随着现代社会的文化变迁与生活方式的改变,其传承危机不断显现出来,传承保护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在调查访问的基础上探讨湘西凤凰纸扎的传承危机,并对其传承保护提出建议,希望为纸扎的传承保护提供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4.
李亚 《中国民族博览》2023,(11):121-123
地方文化馆肩负着非遗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重要使命,因而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要全面的开拓思维,灵活变通的促进非遗音乐文化的发展,以群众文化活动的丰富实践助力非遗音乐的持续传承。在本文的研究中,以济宁市文化馆非遗音乐传承工作开展为切入点,结合具体的群众文化活动总结了群众非遗音乐传承的原则和方法,进一步推进和强化地方文化馆非遗文化传承进程和职能,为济宁群众非遗音乐文化创新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中,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同时也有助于保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突出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可以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民族文化认同感与自豪感。古田县红曲制作技艺作为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同时也可以为地区文化建设事业起到积极影响。所以,本文首先针对古田县红曲制作技艺作出概述,之后基于非遗传承的视角之下分析促进古田县红曲制作技艺传承渠道创新的重要意义,最后根据古田县红曲制作技艺传承与推广中所存在的问题而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用以共同探讨交流。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非遗保护实践与乡村社会发展等领域互嵌程度的不断加深,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主体性逐渐从单一文化事象的承载者、实践者和传授者向传统文化传承的引领者、乡村文化的代言人和社区秩序的调适者拓展,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呈现出文化引领型新乡贤的特征。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主体性递变与非遗保护传承体系的开放性、非遗传承主体的价值追求以及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紧密相关;也正是在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主体性递变背景下,不同文化群体在主体间性的观照中提升了文化自觉与自省,维系了非遗传承的有序状态,激发了乡村文化振兴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7.
《民族论坛》2012,(7):46-47
遗产发现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凤凰纸扎传承久远,技艺精湛。根据相关史料记载,纸扎于唐代传入湘西,清末民初达到顶峰,《凤凰县志》有描述:"清末至民国初期,县城有数十家纸扎铺子,散在大街、虹桥、东正街、十字街等处,纸扎工艺的主要原料是竹片、篾丝、木棍,扎成各种人物、动物、花草虫鱼、用具等形象,糊以皮纸,施加彩绘,形象逼真,惟妙惟肖!"凤凰纸扎具有浓厚的湘西地域特色,汇聚了浓郁的乡风民俗。它取材广泛、结构严谨、造型夸张、色彩鲜明,并与湘西土家族、苗族神话传说、  相似文献   

8.
《民族论坛》2012,(13):46-47
<正>遗产发现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凤凰纸扎传承久远,技艺精湛。根据相关史料记载,纸扎于唐代传入湘西,清末民初达到顶峰,《凤凰县志》有描述:"清末至民国初期,县城有数十家纸扎铺子,散在大街、虹桥、东正街、十字街等处,纸扎工艺的主要原料是竹片、篾丝、木棍,扎成各种人物、动物、花草虫鱼、用具等形象,糊以皮纸,施加彩绘,形象逼真,惟妙惟肖!"凤凰纸扎具有浓厚的湘西地域特色,汇聚了浓郁的乡风民俗。它取材广泛、结构严谨、造型夸张、色彩鲜明,并与湘西土家族、苗族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紧密  相似文献   

9.
西班牙与敦煌均拥有丰富灿烂、数额庞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梳理了西班牙在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中的经验及敦煌存在的问题。通过研究发现,西班牙的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呈现文化旅游与非遗传承双向促进、享受国家政策支持、重视教育事业和人才培养等优点,而敦煌目前面临着文旅融合不到位、传承人保护体系不完善、非遗教育开展程度低等问题。通过吸取西班牙的发展经验,结合敦煌当地实际情况,本文对敦煌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提出应深挖非遗文化内涵,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加大财政支持,保护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推广各阶段非遗教育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作为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不可少的部分,传统音乐类非遗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传统音乐类非遗分布广泛、数量众多,在表现形式和传承方式上均有自己的特点。随着娱乐方式的多元化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传统音乐类非遗囿于自身条件限制,其保护传承的诸多困难。文章分析了传统音乐类非遗的特点和当前的困境,并对其传承和保护进行了实践策略的探究。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对韶关市石塘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堆花米酒传统技艺所进行的问卷调查及访谈,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分别从制酒技艺传承观念、成本利润、市场销售渠道、产业化发展、政府财政政策扶持、品牌建设和本地人联合等方面,对目前韶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堆花米传统技艺的现状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在当今社会非遗技艺日渐衰落、政府大力保护非遗技艺和扶持非遗相关产业的背景下,应采取多方面措施,协同促进对石塘非物质文化遗产堆花米酒传统技艺的传承。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对韶关市石塘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堆花米酒传统技艺所进行的问卷调查及访谈,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分别从制酒技艺传承观念、成本利润、市场销售渠道、产业化发展、政府财政政策扶持、品牌建设和本地人联合等方面,对目前韶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堆花米传统技艺的现状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在当今社会非遗技艺日渐衰落、政府大力保护非遗技艺和扶持非遗相关产业的背景下,应采取多方面措施,协同促进对石塘非物质文化遗产堆花米酒传统技艺的传承。  相似文献   

13.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要传承,二是要发展,传承是基础,发展是方向.文章从敦煌非遗保护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入手,结合近年来敦煌非遗保护通过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在非遗保护中取得的成就,论证了非遗要融入生活才能在时代发展中永葆活力、不断发展,并提出非遗融入生活才是对非遗最好的保护,并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  相似文献   

14.
传承和创新一直是非遗的两个核心问题,对于以文化保护和展示为基本功能的美术馆来说这两项任务在当下如何展开需进一步探索。本文认为非遗文化阐释和知识生产是非遗传承创新起点,学术性展览可以探讨非遗如何进入当代文化语境,探讨与展示其可能性与某些发展萌芽。在彝鼎圭璋首届东西部非遗展中,通过文化对话形式,在美术馆空间中连接展品、非遗传承人、观者。并在三者相互作用中完成文化阐释与知识生产,最终为非遗与时代的命题提供一定思考和可能性探索。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对杭州地方非遗——"宫廷刺绣"技艺的传承发展,创立属于高校自己的现代工艺品牌产品,就高校培养传承技艺人才和具有较高设计能力的人才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提出技艺传承、产品品牌和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以及相辅相成的发展转换,为传统刺绣工艺产品融入现代社会找到切入点。通过设计与刺绣工艺的结合,以传统杭绣最贴合现代生活的方法,发掘传统工艺产品在现代设计中的新价值和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的产生和保护是工业化、 经济全球化以及城市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世界性的课题.文化兴邦的提出更是将我国非遗的传承与保护提上日程.目前,我国从各级政府到高校、 从立法到政策在各方面保障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从非遗文化传承人的经历和视角出发,提出在适当商品化的同时,非遗传承人的理念和想法应受到重视,进而促进自下而上的非遗传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往往是目前工业化社会所缺少的人文关怀和价值,是对当下社会发展的促进.非遗的保护是精神的传承,把这种文化及精神拓展和应用到其他的社会领域便可促进文化兴邦.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戥秤制作工艺的历史渊源入手,对戥秤的制作工艺、材料结构、文化内涵和生存现状等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以"科学化保护""活态化传承""生产性保护"的措施,使戥秤技艺得到不断的传承、保护和弘扬。  相似文献   

18.
在高校转型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非遗进高校已经非常普遍了,这为面临生存和发展困境的非遗带来了生机,但大多都局限于传习基地和课外实践基地的建设上,还是无法达到真正的传承发展。在文化创意大行其道的当今,笔者注重让大学生们更多的参与其中,通过开展创意市集活动的积极实践和探索尝试,促使非遗进校园后落地生根,接续传承发展,对创新性地传承保护非遗提供了可借鉴的高校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9.
数纱绣的图案被称为苗族的文化密码、文化基因.虽历经千百年岁月的洗礼经久不衰.其图案不仅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而且通过图案符号化,赋予了一定的文字功能,为研究苗族的历史文化提供了丰富的形象资料.探究湘西苗族数纱绣的技艺、历史文化和发展,对传承与发展数纱绣非物质文化具有非常重要和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传统美术类非遗作为一种可被利用的文化资源其必然包含着商业价值和文化价值。传统美术类非遗的文化价值具体可分为历史文化价值、艺术文化价值、精神文化价值。商业价值是传统美术类非遗的固有价值,同时可以为相关产业的带来经济价值。本文的以杨家埠年画的文化保护和商业利用为例,分析传统美术类非遗的商业价值、文化价值以及在保护过程中文化价值与商业价值之间的博弈关系,为更好的传承和保护好传统美术类非遗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