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性别平等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础。利用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的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与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农村妇女性别意识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男女性别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女性在家庭事业、能力、就业方面较男性更为现代性,但在家务方面有延续传统的趋势;城市妇女较农村妇女在性别意识上更为现代性;现代网络媒介对农村妇女性别意识的影响小于传统媒介的影响;家庭资本(0.191)、传播媒介(0.237)对农村妇女性别意识具有正向显著影响。同时,传播媒介在家庭资本与性别意识之间起到中介效应作用。  相似文献   

2.
性别文化与两性关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作为两性关系之一,夫妻关系既受已有性别文化的影响,又受当时社会新情况的影响。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夫妻关系由不平等迈向平等。受传统性别文化影响和社会文化发展带来的冲击,现代社会同时并存着平等的夫妻关系与不平等的夫妻关系。先进的、平等的性别文化有助于促进夫妻平等;同时,夫妻平等也有助于构建先进性别文化,最终有助于实现两性平等。  相似文献   

3.
生理性别.即是男是女由出生决定;社会性别,即如何成为男人和女人是后天习得的。两性的不平等不是一种自然属性。而是一种人类社会的发明。这种性别的不平等及其建立之上的针对女性的性剐暴力是一种结构性暴力。消除性别歧视,实现男女平等,是人类社会获得真正和平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4.
科学的性别教育不仅包括性别意识教育、性别平等教育,还包括性别角色教育.当前,女大学生性别教育存在着忽视甚至否定性别角色教育,把性别平等教育与性别角色教育对立起来,尤其是与传统性别角色教育对立起来的问题.同时,女大学生性别教育还存在着教材和师资等方面不足的问题.推进女大学生性别教育,需要加强理论研究,准确把握性别平等的深刻内涵,并汲取传统性别角色教育的精华,把性别平等教育与性别角色教育结合起来,把性别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5.
社会性别意识,作为现代意识的重要组成,将对未来社会男女两性的发展与和谐社会的进步产生重要影响。学校课堂的课程、环境、活动层面,是宣传现代的性别意识,系统传播科学的女性观念,造就社会平等性别意识的主要渠道。高等师范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师范院校学生的性别意识、态度和角色定位,不仅关系到他们自身未来的平等参与和发展;而且与他们正确性别意识相关的未来的教师职业生涯,还将直接影响到成千上万的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发展。  相似文献   

6.
高等学校行政管理应该建立社会性别平等意识,旨在提高社会性别意识的高等学校行政管理效率.高等学校女大学生出现学业优势、就业劣势现象,其重要原因在于高等教育体系中社会性别教育滞后和高等学校行政主流决策中社会性别意识严重缺失.社会性别意识的缺失制约了大学行政管理的公平与效率.因此,形成社会性别视角下高等学校行政管理效率的主要思路,应准确地理解社会性别意识,建立明确的性别预算机制;推动高等教育的性别平等意识,促进师资队伍建设的社会性别主流化;把社会性别意识细化到行政管理体系中,建立一套实现高等学校性别平等的有效机制;以现实性社会性别需求为抓手,推动实现战略性社会性别需求.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女大学生对社会性别角色、对成才观的认识;社会影响因素;学业状况与非智力因素状况等方面的调查得知,她们既认可自己的生理性别,内心渴望成才,对成才充满信心,拥有积极、健康、向上的成才观,能较认真地对待学业。同时,觉得男女社会性别存在不平等,存在专业知识掌握不扎实的不足,情感上对男性有依赖思想,缺乏独立性,奋斗目标不太明确,动力不足,意志力较薄弱。促进女大学生成长需要社会、家庭、高校和女大学生主体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8.
中国性别文化的变迁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阐述了中国性别文化的含义及特点;总结了性别文化变迁的三个阶段:原始社会平等的性别文化阶段、传统社会不平等的性别文化阶段、当代社会趋于平等的性别文化阶段;概括了性别文化的两次转变:由原始社会平等的性别文化向传统社会不平等的性别文化的转变、由传统社会不平等的性别文化向现代社会趋于平等的性别文化的转变;提炼了我国当代社会性别文化的三大特点:复杂多样、群体差异显著和滞后于经济发展;分析了构建先进性别文化的意义:有利于推进男女平等进程,有利于促进性别和谐与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促进性别文化转变的政策建议:坚持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夯实性别文化转变的物质基础,建立健全组织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9.
女大学生的就业状况相对于男大学生而言更为严峻,就业权平等无法得到真正落实。以社会性别为视角进行原因分析,主要由自然生理差异、雇主性别取向、劳动者个人基于性别所作的选择、社会制度中渗透的性别观点等所造成。应当在法律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文化制度中推行“社会性别主流化”的观点和措施,以保障女大学生平等就业权的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10.
探索大学生身体活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及基本心理需要在大学生身体活动和心理健康之间的中介作用。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1 200名大学生进行测量,测量工具包括身体活动量表、基本心理需要量表、心理健康量表。结果发现:(1)大学生身体活动与基本心理需要(β=0.53, p<0.01)及心理健康(β=0.13, p<0.01)呈正相关,基本心理需要与心理健康呈正相关(β=0.35, p<0.01)。(2)基本心理需要在大学生身体活动和心理健康之间的中介效应显著(95%CI:0.14,0.24),直接效应和中介效应占比分别为41.94%和58.06%。结论是:(1)大学生身体活动、基本心理需要和心理健康间呈两两显著正相关,且大学生身体活动能显著正向预测心理健康。(2)基本心理需要在身体活动与心理健康之间起显著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1.
当代大学生性别平等意识状况与社会整体的男女平等意识、大学生对两性社会地位与价值的认识、对现实层面的就业、教育、维权以及恋爱婚姻家庭等实际问题的关注以及如何实现男女平等、实施性别平等教育等方面密切相关。调查数据分析表明,应加强男女平等价值观的理论研究和广泛宣传,不断提高社会公众对男女平等价值观的认同,营造良好的男女平等氛围;学校应向大学生提供正确的性别观念和知识,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主意识;大学生应通过掌握正确的性别知识,培养平等性别观念和行为,形成健康的性别平等意识。  相似文献   

12.
作为社会成员的各性别主体往往按照所属文化群体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规范行事,这些观念和规范造就了他们的社会性别特征和社会交往关系。三个因素即社会化、大众传媒和从众效应对性别定型起着重要作用。性别定型观念使得人们忽略了性别个体之间的差异,产生消极作用。只有客观理解性别定型,才能在交际活动中超越,陆别定型,促进全世聚性别平等。  相似文献   

13.
略论女性学进入高校教育主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学进入高校教育主流,就是指女性学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具有同等地位,同样的学术价值。普通高校女性学教育主要指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与性别平等教育,以及在社会科学各专业教学融入或渗透性别意识。性别平等教育应伴随大学生人生社会化全过程,性别平等意识是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思想素质与“德”的基本要求,性别教育将唤起女大学生自立自强意识。  相似文献   

14.
校园性别欺凌事件频发引起舆论关注,深入探究其发生机制并寻求防治策略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本研究对基于天津市S中学18位学生的深度访谈数据,借助暴力三角理论,从文化暴力、结构暴力、偶发暴力三个维度分析校园性别欺凌的发生机制。研究发现:校园性别欺凌根源于不平等的社会性别关系这一文化暴力;学校的一些制度安排使学生处于结构暴力场景中,给性别欺凌的发生提供了环境支持;青少年自我性别认同的威胁感和缺乏同理心等偶发暴力,使其难以理解和接纳多样态的性别,进而导致性别欺凌行为。因此,建议通过制定具有性别视角的反欺凌法律和政策,开展全面性教育培养青少年多元、平等的价值观,加强对学校教职员工的培训,建立科学有效的性别欺凌行为处置程序来防治校园性别欺凌。  相似文献   

15.
女性学进入高校教育主流,就是指女性学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具有同等地位,同样的学术价值。普通高校女性学教育主要指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与性别平等教育,以及在社会科学各专业教学融入或渗透性别意识。性别平等教育应伴随大学生人生社会化全过程,性别平等意识是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思想素质与“德”的基本要求,性别教育将唤起女大学生自立自强意识。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运用中介效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探讨社会资本对女性基层选举参与的影响机理。实证检验发现:社会资本显著影响女性基层选举参与和社会性别意识,且社会性别意识在社会资本和女性基层选举参与之间具有中介效应。据此,应强化女性社会资本和优化女性社会性别意识,以进一步推进女性基层选举参与。  相似文献   

17.
我国在教育领域的性别平等,已由追求受教育机会的平等,进入追求教育过程及教育结果平等的新阶段。要实现教育过程及结果的性别平等,远比实现受教育机会的性别平等更为艰巨和复杂。《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凸显了对"妇女与教育"领域的重视,要适应新阶段,实现新目标,应当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开展女性/性别教育的新作为,为提高妇女地位国家机制建设提供智库,为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性别主流化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人才资源。  相似文献   

18.
基于McMaster家庭功能模式理论和依恋理论,选取392名小班幼儿为被试,通过问卷调查探讨家庭功能与小班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关系,并检验安全型依恋的中介效应和性别的调节效应。结果显示,家庭功能、亲社会行为、安全型依恋两两之间均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安全型依恋在家庭功能与小班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关系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性别显著调节家庭功能与亲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具体而言,家庭功能显著正向影响女性幼儿的亲社会行为,但对男性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用社会性别意识审视中国的女性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社会性别视角出发,透视了我国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教育中存在的性别不平等问题,分析了教育领域性别不公平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只有克服传统社会性别观念的障碍、认清教育中社会性别意识的现状与问题、树立正确的社会性别观念,才能促进社会性别平等、实现两性和谐发展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现代婚姻家庭普遍存在夫权占优的婚姻习俗,即丈夫享有比妻子更多的婚姻资源支配权.主要包含:婚姻主导权、优先发展权、家产控制权、家务豁免权、家庭符号权、子女冠姓权.部分丈夫还巧取了优先出轨权、强行施暴权等。妻子群体在婚姻家庭中普遍不平等的地位决定了女性个体在父母家庭、职场与社会领域中的不平等待遏。它的存在有历史、现实和环境等方面的因素。要建立夫妻平权的婚姻家庭文化,应当从“男娶女嫁”的婚礼走向平等结婚,从“子女随父姓”走向夫妻平等分享子女冠姓权,从“男主外,女主内”走向平等承担家务,并营造平等的社会性别语境,完善相关社会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