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是农村人口规模巨大和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它以其独具特色的治理模式科学有效地回答了世界“治理赤字”和“治理危机”问题,为世界破解乡村治理难题与化解国家治理危机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其密钥在于始终保持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本色永不褪色、永不变色,恪守以“人民为中心”的乡村治理立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共同体”团结亿万人民主体的创造伟力,以追逐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经济共同体”强乡村治理现代化之基,以秉承共产主义信仰的“精神共同体”铸乡村治理现代化之魂,以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政治共同体”固乡村治理现代化之本,以“主体共同体”聚乡村治理现代化之力,以“制度共同体”筑乡村治理现代化之堤,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乡村治理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2.
中国式现代化锚定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党的使命任务,是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的集中体现。中国式现代化扎根中国土壤、厚植中国文化、立足中国国情,切合中国实际。认清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特征、历史探索、现实基础、蓝图规划和根本遵循,认识其目标追求和路径选择相统一的逻辑特点,有助于“牢牢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  相似文献   

3.
中国价值和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具有内在的统一性,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中国价值的载体,中国价值则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精神内核或观念表达。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之所以异质于西方式现代化道路,根本原因在于中国价值与西方价值具有根本不同的价值旨趣。中国价值在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开辟与拓展中生成和发展,反过来又推动和引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不断开拓。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也是一条价值之路——中国价值的创新发展之路。两者的辩证关系告诉我们:只有坚持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才能不断推进中国价值的创新发展;只有坚定中国价值自信,才能不断开辟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新境界,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4.
周建超 《学术界》2022,(9):21-28
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唯物史观的过程中,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现代化发展的物质基础、价值目标、内在规律、生存环境,以及世界历史条件下人类走向和平发展的历史通道,为人类社会发展指明了前行方向。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团结带领人民经过艰辛探索和不懈奋斗成功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它是一条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之路,既超越了以西方资本逻辑为主导的现代化模式,又突破了传统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开创了人类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多元化路径。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人民的、实践的和发展的理论魅力,为世界发展中国家坚定走自己的现代化之路提供了新范式和行动的思想自觉。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即“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思想解放。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探寻传统公共精神,已成为当代中国公共精神建设的重要议题。中国传统公共精神是以“公”为核心,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思想为根基,以保障人民利益和实现国家利益为目标的一系列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精神和价值取向。中国传统公共精神的七大精髓,即天下为公——场域的公共性、民为邦本——价值的指向性、为政以德——行为的约束性、道法自然——规律的客观性、法治精神——制度的保障性、革故鼎新——内涵的时代性和天下大同——未来的完美性之间存在严密的内在逻辑联系。中国传统公共精神对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人民性的发展观、服务型政府、生态文明、全面依法治国、创新型国家、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主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党的二十大构建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和形成的创新成果,为人类文明发展创造了一笔宝贵的财富。党团结带领人民成功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建立在长期探索的基础上,取得的丰硕成果体现了深刻的思想意蕴:长期奋斗积累起中国式现代化的全新认知;主义、道路和政党的选择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自信来源;党和人民团结奋斗的心血付出和成绩回报充足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底气;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作出更大更多贡献的价值取向。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意蕴,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式现代化既具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也有基于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所具有的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就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共性特征,其基本内容表现为崇尚科学的风气、对于民主的追求、日益开放的国际化程度、实现民族独立、追求生活富裕。这种世界共性特征表明,中国式现代化充分吸收了世界现代化思想和实践中一切积极和健康的因素,展示出其恢宏的世界气质。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系统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概念、内涵和基本特征。本文以中国式现代化重要思想为指导,讨论了新时代背景下西藏民族传统体育创新发展的内涵、基础及实现路径。研究认为,西藏民族传统体育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土壤,其在增强高原人们身心健康、促进西藏文化建设以及增进中华民族凝聚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功能和价值契合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理念。研究认为,西藏民族传统体育创新发展须紧跟时代潮流,把握时代方向,吸收时代要素,使其更好融入和参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书写传统体育现代化发展的西藏篇章。  相似文献   

9.
10.
中国式现代化是民族复兴的方法论,也是人类和平发展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共二十大报告对中国模式与中国发展道路的概念综合与历史综合,是中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本模式与路径。中国式现代化是在西方主导的殖民化与全球化的世界体系进程中催生和展开的,是民族性与现代性复杂互动与动态结合的产物。中共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既是对中国自身现代化道路的历史总结与规范提炼,也是对西方现代化内含的冲突与征服基因的思想和制度批判。中国式现代化历经近现代的接力探索,从物质、制度、文化层面累积演进,经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新中国的建立而进入自身道路与体系的结构化发展阶段,对接中共二十大提出的民族复兴总目标。中国式现代化以和平发展价值观为基础与内核,是人类和平发展道路之制度性探索的典范。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明晰世界体系的霸权内涵与斗争性质,坚持和平发展的王道实践,与西方霸权和霸道展开道德和制度斗争。“一国两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与制度杠杆,是和平发展道路的典范制度,在新时代语境下可从国际法维权与国际调解院创设中进一步做出和平发展的制度性贡献。中共二十大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时刻,也是人类和平发展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的新起点与新征程。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和平发展与人类文明新形态带来了新选项与新希望。  相似文献   

11.
徐坤 《人文杂志》2022,(3):13-20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其在遵循人类现代化一般发展规律的同时,又坚守中国本土立场,深刻扎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传统与现实境况,彰显了深厚的哲学意蕴。第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功开辟,关键在于中国共产党继承了近代中国社会现代化发展的主题,遵循了现代化发展的普遍性规律,同时又立足于中国特殊的历史传统与现实国情展开“中国式”探索,实现了普遍性与特殊性的有机统一。第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基础之上的现代化,社会主义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性质与方向,同时根据时代和实践的发展,不断进行改革创新,始终以新的内涵彰显自身的生机活力,在方法论上体现了守正性与创新性的统一。第三,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坚守本土立场的基础上,又超越了单一民族国家的界限;在创造巨大民族性价值的同时,又呈现出强大的世界历史效应,充分凸显了民族性与世界性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2.
党的二十大深刻回答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肩负什么样的使命任务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实现了中国式现代化认识的新飞跃。从历史探索看,中国式现代化在党的百年接续奋斗中达到认识的新高度;从理论创新看,中国式现代化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中开辟新境界;从实践变革看,中国式现代化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引领党和国家建设的新目标;从世界意蕴看,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进步和各国现代化进程提供了新方案。新时代新征程,要从历史的深度、理论的厚度、实践的广度和世界的高度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认识的新飞跃,不断彰显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价值与世界历史意义,因而也必将开辟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3.
新型工业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现代化建设中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表明中国要从新型城镇化初步完成后提升到更高层面的任务上来,要从重视第三产业提升到强调实体经济上来,挤去虚拟经济泡沫,重视科技创新的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新型工业化,应坚持守正创新,不走剥削掠夺的发达国家之路;坚持独立自主,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走重军工争霸权轻民生之路;坚持艰苦奋斗,不走高税收高福利养懒汉之路。从发展路径来看,新型工业化坚持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应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地区差距、贫富差距;抓高科技创新产业,扶持并帮助其发展;建设有韧性的产业链、供应链;重实体经济发展,挤去虚拟经济中的泡沫。  相似文献   

14.
孙中山1879年至1892年先后在檀香山、广州、香港的基督教会学校接受完整的西式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既是晚清中国较早全面认识西方现代文明、科学技术与社会制度的重要先行者,亦是中国早期现代化思想的卓越建构者。青年时期的孙中山深刻认识到,中国若要摆脱积弱积贫、民不聊生的困境,就必须步入现代化道路。1894年11月檀香山兴中会成立之前,是孙中山中国现代化思想形成之早期。宏阔而敏锐的世界眼光,触发孙中山中国现代化思想的萌芽;广博而丰富的西学知识,则成为孙中山中国现代化思想的源泉。孙中山早期中国现代化思想主要体现在实现农业、教育、工业、经济等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方面,旨在通过“改良”与“革新”而达到“富国强兵”和“救国济民”。孙中山尽量汲取被视为中国早期现代化开端的洋务运动失败之教训,紧密结合晚清中国之具体国情,致力于探寻谋求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15.
现代化是一个世界级现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形成既有现代化的共通性特征,又具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立体化把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形成的逻辑内涵,关键点在于从发生逻辑入手,把准中国社会发展脉络的整体方向;从理论逻辑探析,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引领;从实践逻辑出发,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奋斗目标的定位生成。以此建构起从发生到理论再到实践的逻辑体系。  相似文献   

16.
现代化范式是一定历史发展阶段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中国式现代化新理论凸显新时代的原创性逻辑,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新人类学的理论逻辑,中国式现代化新探索创新现代化的实践逻辑,中国式现代化创新人类文明形态的发展逻辑。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新”,即新在中国特色和中国标准上,新在和平发展和开放共赢上。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独特性是由“中国式”和“新”决定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诠释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本质,丰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内涵,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经验。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探索过程,本质上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体现在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对资本主义文明的历史超越,对人类文明形态的世界贡献上。  相似文献   

17.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创新性和超越性是其成功的关键,更是中国特色之所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从根本上破除霸权思维束缚,将和平发展与互利共赢作为参与国际事务、处理国际关系、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基本原则,是对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扬弃与超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真正摆脱资本逻辑控制,在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将经济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国家手中,为世界众多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选择提供了中国方案。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拒绝干涉主义,坚持各国平等原则,在军事、经济、文化等领域积极开展交流与合作,为世界各国平等发展提供了广阔舞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作为现代化理论与中国社会实践的统一,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价值遵循,唤醒了中华文明的蓬勃生机,为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18.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理论论断,也向教育研究领域提出了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重大理论课题。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自身的独特内涵:一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思想和方法论引领教育高质量发展;二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培养有理想有担当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三是坚持人民至上,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人类文明成果,以高质量发展为内在要求,以创新驱动为不竭动力,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推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实践逻辑在于:顶层设计和实践探索结合;在守正基础上创新;把握问题导向和探寻解决方法并重;效率与公平兼顾;活力与秩序统一;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并举。  相似文献   

19.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及中华文明的滋养孕育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以新的时代视角深刻总结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内在意蕴、结构及世界意义,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内在要求。以实现14亿中国人民共同富裕为目标,坚持实事求是,坚持独立自主,走和平发展道路,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为主要内容,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基本矛盾为根本动力,以改革开放为基本方法,以“分步走”为基本步骤,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内在结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全新的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20.
现代化是一个描述人类社会从传统向现代社会转型的总体性概念,它既是时间概念,一般指社会历史从“古代”经“中世纪”到“现代”的历史进程,也是理论概念,表征人类与传统告别、进入科技革命推动的工业社会的实践过程;现代性多用于有关现代化的评价,一般指对于现代化过程中造就的现代社会根本特征与表现形态的哲学反思和理论概括,大致包括对社会结构转型的阶段性特征、核心要素及其对新的文明秩序的追寻等共同内容,但由于不同国家的经济基础、自然条件、文化传统不同,现代性又呈现出不同的差异性特征。西方现代化的主要驱动力是资本,因而西方现代社会展现出的现代性特征是:生产方式全面“物化”、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相对独立性、共同体与个体的撕裂。中国式现代化则开创了一条非资本主义的现代化道路,这条道路呈现出的现代性特征是:领导核心与人民主体的统一、社会进步与人的发展的统一、工具性与目的性的统一。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社会主义文明形态的中国版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