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青年"汉服文化"运动的兴起与发展已有10多年的时间,在这10多年当中,汉服运动在各地青年当中蓬勃发展,呈现出了多元化、多层次的目标诉求以及丰富多彩的实践形态。以广州为例的实证调查发现,"汉服文化"爱好者中"80后"、"90后"已经构成了绝对的主体,且以女性、汉族青年为主,文化层次较高。其主要目的是:汉服文化的传承、传播与普及;汉服文化的发展与创新;与汉服相关联的汉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深化。而青年"汉服文化"的兴起主要有以下原因:全球化的持续推进所激发的民族认同的觉醒;国内少数民族政策对于民族身份的强调所引发的民族意识的增强;服饰作为青年亚文化的直观标识往往成为青年时尚流行文化的先锋。为此,我们要准确研判汉服运动中的青年及其组织的不同诉求,并对之加以正确的引导。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电脑、手机等产业的兴起,推动了中国游戏行业的发展。根据中国网络游戏市场用户研究报告,我国游戏消费最大群体年龄段是23—25岁,而大学生则是游戏消费群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对合肥某高校学生进行关于游戏消费的问卷调查可以看出,大部分高校学生表现出对游戏的喜爱,尽管不是所有人都愿意进行游戏消费,但大学生中游戏消费者仍不在少数,这有必要引起社会、学校以及大学生自身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35年来,我国社会经济水平进一步提高,市场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满足的同时,开始逐步追求精神文化艺术方面的消费,这促使艺术消费市场逐渐发展壮大,艺术消费逐渐大众化,大众审美逐渐成为艺术消费探讨的焦点。本文正是基于这一点,在大众审美中来探讨艺术消费,主要从大众审美中的艺术消费和艺术消费的大众性来论述二者的关系,最后分析了大众审美对艺术消费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波士顿咨询公司近日上午在北京发布《中国新一代消费推动力》报告称,中国的富裕阶层人口已经达到1.2亿,其年均昀买力为5900亿美元。到2020年,这一消费群体将达到2.8亿人,占中国城市人口的35%,中国总人口的20%。  相似文献   

5.
企业在与消费者博弈的时候,既要保持现有消费者,又要培育潜在消费者。红酒企业也不例外,尤其是在葡萄酒消费文化基础还很薄弱的国内市场环境之下,如何让更多的人了解红酒文化,让更多的人来参与红酒的消费,这是中国葡萄酒市场上任何一个企业需要思考的问题。得未来者得天下1999年,我国开始大规模的高校扩招,到2005年底,中国的高等学校数为2300余所,在校大学生总数已超过2300万人。中国社会目前最富有的阶层中,拥有大学及以上学历的人群占到约40%,而且这个群体在富裕阶层中也在快速成长。  相似文献   

6.
西方兴起的现代消费主义,通过大众传媒对社会进行一种意识形态式的控制。这种控制通过大众媒介形成跨文化的意识形态霸权,从而影响到开放的中国。现代消费主义对中国文化传统的冲击与融合使我们对消费的意识形态进行反思,萌发了新消费主义运动。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爱买奢侈品,爱到让国外的奢侈品店也过起了春节;爱到让奢侈品商家们齐声"谢谢中国,因为帮助它们安然度过了金融海啸的席卷……毋庸置疑,中国消费者给予了奢侈品牌足够坚挺的支持,而中国市场对于奢侈品牌来说也至关重要。据贝恩公司2012年底发布的《2012中国奢侈品市场研究报告》显示,按国籍划分,中国人已经成为全球第一的奢侈品消费群体,2012年,中国人奢侈品消费总额达3060亿元,占全球购买量的25%。在经济不景气的情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绵延五千年的文化积淀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精神,这些传统文化精神直接对人们的消费心理产生重要的影响。准确了解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对于设计师把握产品受众和设计出为市场接受和欢迎的产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概括了几种主要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并试分析其对人们消费心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美国等国家的消费高于收入,而中国蛳肖费则低于收入,后者由此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商,不过,现在中国的这一发展模式遭遇挑战,近年来,美国的消费者负债累累,被迫压制花费、减少进口、增加储蓄,以此来削减巨额债务,随着美国贸易赤字的减少,中国的贸易盈余也随之缩水.中国一直期望保持8%以上的经济增长,在出口的困境中,这个国家试图以增加基本建设投资,而非以减少储蓄、增加消费来刺激经济.目前,中国的基本建设投资已接近国内生产总值的50%。没有一个国家可以长期依靠这种方式发展经济,因此中国应从根本上改变经济增长的模式,从依赖出口和基本建设转向以增加消费来发展经济.但由于以下—些结构性的原因,中国出现了高储蓄、低消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高峰 《城市》2014,(3):57-60
正国际经验表明,当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时,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居民文化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例将会明显增高。我国在2008年就已实现了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大关,这就意味着我国文化消费市场已进入了快速增长期。但在文化消费有所增长的同时,也暴露出文化消费市场乏力的问题,由中国人民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2013年11月发布的中国文化消费指数显示,我国内地文化消费  相似文献   

11.
本文的“传统文化”,是指以儒家文化为主流,汇合道家文化、墨家文化、佛教文化、法家文化的诸子文化形态。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中国大学生显示出超越时代的扭力,在大学生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和热潮。·根据国内学者问卷调查,大学生表示对传统文化很感兴趣和感兴趣者达72.5%,表示对中国传统文化非常了解和有一般了解者占60.7%,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在自已生活的环境中影响作用非常大和比较大的大学生占59.5%。①这表明,目前出现并将延续下去的传统文化热,对大学生完善自身跨世纪综合素养产生了全方位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2.
博士从政,专家竞聘厅局级,大学生争抢公务员。此风大长。天上星多月不明,地上坑多路不平,各路精英争当官,不利于社会和谐发展。国务院《中国的就业状况和政策》白皮书指出,中国青年就业问题日渐突出,在城镇登记失业人口中,35岁以下的占70%左右。青年人为什么成为失业主体?每年新成长劳动力上千万,农村富余劳动力数以亿计,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很集中。三潮汇聚,而岗位需求有限,且就业增长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是服务业特别是传统服务业。它们的吸引力,怎么赶得上公务员?公务员一次次加薪,公务员是社会的“硬通货”。迎来送往,有吃有喝。管…  相似文献   

13.
尽管中国汽车企业从2005年开始,就别有用心地通过媒体大肆宣扬中国汽车消费者已经成为理性的消费群体,但这显然是厂家为了保持中国消费者身上某些对其有利的特质而使用的小伎俩。事实上,非理性在中国汽车消费市场仍然占据主流。虽然日益丰富的消费冲动让汽车厂家欢欣鼓舞,但是由于汽车文化尚未成型,以及对汽车品牌忠诚度的缺失,中国汽车消费者让包括众多国际知名品牌在内的汽车商家遭遇了很多中国式的尴尬。  相似文献   

14.
75%中国女性控制家庭开销 今天,西方国家的消费者正在因为经济衰退而捏紧了口袋里的每一个硬币,但中国消费者正在享受花钱的快乐。根据麦肯锡公司驻上海机构的尤法尔·阿兹蒙的统计,中国的零售业从2007年-2009年,每年以25%的速度增长,这个增长速度使得中国的消费市场是当今世界各大经济体中最为健康的。目前中国市场的消费信心是自2007年以来最高的,其中,推动中国消费市场增长最重要的一个新兴力量是中国女性的消费。根据万事达信用卡公司的报告,有75%的中国妇女说她们控制着家庭的开销。  相似文献   

15.
在年轻人的娱乐生活中,"桌游文化"越来越占据重要地位。中国文化产品市场的消费群体多,而喜欢桌游的潜在消费者数量巨大。现阶段的桌游产业发展蒸蒸日上,中国在营业的桌游吧数目也有几百家,经营发展模式逐渐成熟,而且盈利可观。本文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和拟建设高校桌游吧,结合高校学生需求,讨论在高校建立桌游吧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王媛 《职业》2010,(27)
一、酒店定位不要忘记收入快速增长的中、低收入的消费群体 据青岛市旅游局的统计资料,全市现有21家高星级酒店持续保持74%左右的客房出租率,且经营利润占全部星级饭店的80%.高星级酒店客户主要来自高收入和高水准的公务、商务的消费群体,客流量相对稳定.高星级酒店的客源竞争便是这为数不多高消费群体上.近年来,由于家庭私人消费比例继续攀升,节假日餐饮市场更趋红火,家庭宴、朋友宴、婚庆宴成为节假日期间居民个人餐饮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消费观念也在不断更新.不仅表现在外出饮食越来越多,而且个人消费需求也越来越高.可以预见,未来酒店业消费的主力军之一就是低、中收入的消费群体.  相似文献   

17.
英国文化研究的伯明翰学派关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兴起的青年亚文化,成为影响深远的理论流派。伴随着网络社会与消费社会在中国的崛起,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日益成为文化生产的主体。在当代中国新生代农民工研究中主要有两种范式:"阶级形成"范式强调这一群体的苦难、集体抗争与阶级的形成,"市民化"范式强调在城乡二元文化对立中,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对城市文化的融入。这两种范式都忽略了新生代农民工作为青年的文化生产。杀马特和庞麦郎这两个个案的出现彰显了已有研究的不足和突破既定范式的需要。借鉴伯明翰学派文化研究理论,以一种"亚文化范式"切入新生代农民工考察具有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吸烟是许多消费者的一种嗜好。烟草是目前不少社会交往中所需要的一种特殊消费品。从对锦州市200户城市家庭683名居民连续三个月的烟草消费状况调查,在15岁以上人口中,吸烟人口占1/3以上。其中,20岁以下的年青人吸烟也占有相当比重。为此,最近锦州市城市抽样调查队对市内两所中学初一至高三的六个班级共176名男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在被调查的176名男学生中,会吸烟的36人,占20.5%;不会吸烟的140人,占79.5%。将会吸烟学生按年龄分组,13岁以下开始吸烟的占22.2%.15岁开始吸烟的占37.1%,16-18岁开始吸烟的占40.7%。这些学生开始吸烟的平均年龄为14.5岁,最小的仅7岁,即没上学的时侯就学会了吸烟。这种情况表明,一些少年儿童在身材逐年长高,知识逐年增多的同时,由于其家庭经济条件的改善等诸种复杂因素,染上吸烟嗜好者在悄悄地猛增。中学生吸烟比重为何竞如此之大?我们从调查中发现,这除了主要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及社会影响外,还与其心理因素存存着微妙的内在联系: 1、好奇心理。好奇是少年儿童的一种天性。出于好夺心的驱使,一些少年儿童看到别人吸烟,特别是看到有些人多种“喷云吐雾”的景象,自已便也动起吸烟之念来,进而去模仿。一位16岁的中学生说:“我平时没事就  相似文献   

19.
当今网络购物以其方便快捷的购物方式、繁多的商品种类以及低廉的价格而深受大众欢迎,尤其在大学生群体中更为普及。本文以衡水学院大学生为例,通过问卷调查以及统计分析,研究大学生对待网络购物的态度在网络购物中所遇到的主要问题,提高大学生消费者权益自我保护意识,减少网购受骗情况,避免不必要消费,引导大学生合理消费。  相似文献   

20.
当今社会,“剩女”现象日益突出,引起了媒体和大众的关注。在笔者看来,“剩女”群体是社会转型时期的产物,媒体和大众对她们的关注,反映了这一时期,人们对以家庭为基础的传统社会结构渐渐解体的焦虑。要缓解这种焦虑,除个人的配合外,更需要社会规范的改变和社会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