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严格意义上说我国的木板画历史源远流长。但实际上在二十世纪初,"版画"这一新词汇才引入到我国的艺术领域。也从那时起,中国版画才真正从"复制版画"走上"创作版画"之路。套色木刻版画是我国木刻版画的一个重要成绩,也是当代美术世界里很具特色的画种品类。艺术家以独特的创作过程充分而全面地表现创作意图,套色木刻版画的创作过程就是一场凝炼概括与细致刻画的互动,套色的颜色一般不宜过多,那么就需要对其凝炼、概括,归纳颜色后制版,同时在画面内容上又存在着丰富细腻的刻画。版画色彩的运用是艺术家个人对色彩的主观意识,也是心理体验与感受。用色彩套印的版画,丰富了版画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段,套色木刻版画以其瑰丽多姿的色彩而引人喜爱。  相似文献   

2.
陈洪绶幼时以蓝瑛为师,笔墨向以高古人物画著称。陈洪绶的版画在艺术风格上也主张学习传统,人物画崇尚北宋李公麟,并上追唐代周仿、东晋顾恺之。他"取法于古",不仅宗学古人画法,更注重体悟"古"的美学趣味和文化内涵。他与其艺术追求相近的同时期画家丁云鹏、吴彬、崔子忠等人共同形成了奇古变形的时代风尚。陈洪绶绘画深受民间艺术影响,尤其从民间版画、年画中汲取营养。他本人就参与了许多木刻插花和酒牌叶子创作,如《九歌图》、《西厢记》、《鸳鸯琢》、《水浒叶子》、《博古叶子》等。他的版画创作特点一是大多取材于文学故事,如水浒英雄,唐宋人物,等画题;二是趋于夸张变形的造型,人物头大身矮,体形肥短,形体转折扭动,动作富戏剧性等;三是呈装饰意趣的艺术形式,线条刚劲有力,多方折之笔,与木刻的刀法、力度和节奏感完美结合;四是陈洪绶的版画在艺术风格上主张学习传统,并超越传统也是其版画创作的一大特点。  相似文献   

3.
70余年的创作生涯,上百幅反映民生、描绘自然的木刻作品,他是目前健在的年纪最长的中国版画泰斗。 一幅流传至今的鲁迅先生木刻像,一幅鲜为人知的鲁迅先生速写遗像,1936年在他的木刻刀和画笔下诞生。  相似文献   

4.
文中通过对中国传统书画与现代设计的融合与创新的研究,首先是简单的阐述了中国传统绘画与现代设计融合对中国传统书画发展的意义,并在简单的深入把握中国传统绘画背景与现代设计的功能的基础上,归纳了两方的形式、内容与价值。其次从两者的多种角度去分析他们各自的特点并发现他们的融合的交叉点与差异性,然后找到他们融合并创新的发展途径。从艺术的本质和当代的需求问题上研究探讨中国传统书画与现代设计的关系和相互影响。主要以现代设计里面的三大构成的特点来与中国传统书画的表现形式做一个相应的融合并达到创新的目的,从而促进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以达到凸显现代设计形式的中国传统绘画。  相似文献   

5.
若借用"黑白为正宗"的木刻版画的刀味木味拓印味的特性,融合黑白装饰画的装饰形式意味,则将衍生出新的装饰艺术形式,让人们能看到体会到与传统不一样的视觉冲击。黑白装饰画与木刻版画的融合,装饰形式和这种木味、刀味的配合,用黑白形式诠释的艺术表现形式,无论是装饰性还是在艺术感官上,都是有其独特韵味的,相信一定会备受人们所青睐,为人们生活增色添彩。  相似文献   

6.
中国画讲究"以线造型","线"可以说是中国画的造型基础。而工笔人物画就是通过线条的抑、扬、顿、挫、浓、淡、粗、细等不同的变化来表达人物的形象特征,人物衣着质感以及人物的思想情感。随着时代的变迁,从魏晋时期到近现代工笔绘画中线条的运用经历上千年的变化与发展,人们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的实践总结经验,一步步将传统工笔绘画发展成为当今纷繁复杂的多元化繁荣景象。  相似文献   

7.
从原始艺术到现代艺术,从中国绘画到西方绘画,从原始时期的成年人到所有时期的儿童,人类对于世界的描绘,总是从线条开始。线条在绘画创作中被赋予了独特的艺术生命力。本文主要通过对油画创作中线条的运用与抽象表达进行分析阐释,揭示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力。  相似文献   

8.
书画名家     
《公关世界》2009,(2):68-69
田成义 著名国画家,号励马堂主人、马虎癖士,笔名天非。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河北省书画艺术研究会理事,吉林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吉林省政协书画院特聘画师、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国画院院长。有着六十余年绘画经历,国画、油画、版画、漫画、宣传画等皆专,尤以画马、虎而见长。  相似文献   

9.
印象派绘画产生于法国,19世纪七八十年代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印象派绘画取代了传统古典绘画的固有色思想,达到传统古典绘画所无法达到的对光的瞬息变化的精彩描绘,无论是创作形式还是色彩的运用和技法上,与传统古典绘画相比都有很大的进步和创新。中国现代美术基础教育在色彩理论方面受印象派绘画影响较深,教学内容基本以教授绘画技能为中心,绘画理论为辅助,教学方法上采用教师示范到模仿的注入方式教学,以作品还原所描绘物体的真实程度作为评判依据之一。因此,印象派色彩理论对中国现代美术教育,尤其是在色彩教学上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古典绘画、印象派绘画,以及现代诸流派的材料与技法进行研究,了解色彩的继承和发展轨迹,领悟其精神内涵,增强创新和审美意识,并能运用不同的材质和技法进行绘画创作,强化和丰富自己的创作能力。  相似文献   

11.
从乡土文化线索出发,以主要的代表性人物和乡土版画的创作取向为重点,论述近十余年来河南乡土版画及风情版画走过的历程。河南版画在鲁迅先生所引导的新兴木刻运动的大氛围下开始起步。在近十余年的发展过程中,保留了原有的地域性基础,并在此基础之上受新思潮的影响,出现了新的特点和面貌。河南版画由此开始逐步迈入新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12.
田成义是从东北延吉走出来的著名国画家,号励马堂主人、马虎癖士,笔名天非,有着六十余年绘画经历,以画马、虎而见长。画了大半辈子的国画、油画、版画、漫画、宣传画,也混了一些名头,如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河北省书画艺术研究会理事、吉林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吉林省政协书画院特聘画师、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国画院院长,等等。而他本人却并不注重无谓的声名。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向来就有着“道以成器,而器以载道”的意涵,不同时代背景下的造物往往反映其社会与文化主流思潮,是社会核心价值的重要载体。岭南雕刻艺术中的图像是跟随时代发展而发展的,在新中国时期,岭南雕刻艺术的发展出了一系列聚焦于近代重大历史题材的作品,其题材囊括中国共产党革命,抗战,解放的斗争与战争历史,是中国近代历史宏大叙事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图像是一种在工艺美术经常运用到的元素,譬如自然景观的图像,或者表现人物情景的图像,它们往往都能在作品中出现,并以装饰或工艺手法的表现。这种表现人文或自然景观的图像所表达的叙事并不是单纯地描绘各地的景观或人物,而是  相似文献   

14.
版画是艺术中的一门重要学科,版画在中国也有十分悠久的文化历史,但是目前我国学术界对版画的研究却还不够深入,主要表现在研究缺少系统性,理论零散。要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就要首先建构起比较完善的中国版画历史。研究中国的版画历史不能只停留在传统的辨伪、断代、考据等方法上,应该以开放的眼光来看待,一方面用西方引进的现代艺术理论提供的多元的视角来深入挖掘,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关注中国版画本身具有的多样性线索,建立全面系统的中国版画历史。  相似文献   

15.
赵云高 《职业》2016,(14):98-99
将中国画中的线条与木根雕作品中线条相比较,不难看出这两者的相似之处:在中国画中,线条的作用远远超出了塑造形体的要求,成为表达作者的意念、思想、感情的手段;木根雕作品上出现的线亦是木根雕艺人表现自己感情的重要媒介。木根雕艺人们结合中国画和西洋画的绘画技巧,运将“骨法用笔”“勾勒皴擦”“造境写境”“知白守黑”等中国画的精髓手法运用于雕刻艺术中。本文介绍了如何通过美术课堂上的线描训练,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木根雕艺术品中的线条。  相似文献   

16.
我国近现代~①建筑发展起步较晚,在西方建筑文化影响下,中国在构建自己的建筑发展之路中经历了很多坎坷和曲折。同属东亚文化圈并遭到殖民入侵的日本,在建筑发展历程上经历了从明治时期的全盘西化到二战时期为维护民族自尊与西方强势文化抗争的建筑探索。再到今天兼顾高技术含量和日本文化内涵的现代建筑,日本逐步走上了具有民族性、科技性和创新性的建筑之路。大师辈出。成为引领世界建筑潮流的领跑者。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我国经历了相似的全盘西化、对中国固有形式的探索以及地域建筑思潮的萌发等阶段。通过对照中日两国建筑发展历程和面对西方强势文化冲击所做出的对自身文化回归的相似轨迹。以期为中国建筑发展之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中国瓷器是一项精美的陶瓷艺术,瓷器上的装饰和绘画也是历史上无与伦比的一项技术和艺术的结合体。瓷器向来有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之称,在中国艺术史上有众多的艺术形式,陶瓷装饰艺术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尤其是现代瓷器绘画艺术中的水墨画以其画面精美、色彩丰富、工艺独特、创意奇特以及观念的创新,为传统的瓷器绘画增添了新的内涵,以独特的工艺和出色的绘画使陶瓷文化更加具有独特的魅力。本文从瓷器水墨画设计的特点着手,深入探讨了水墨设计风格在现代瓷器绘画中的应用价值及范围,并遥望了一下现代瓷器绘画中的水墨设计未来之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所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革,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中西文化的大门,也随着时代的变迁,逐渐敞开。本文主要论述十九世纪中西绘画的特点,主要的画派,代表人物,创作手法的运用。通过本文,可以了解中西绘画在十九世纪的发展趋势,以及在时代背景下中西文化相互借鉴的卓越成果。  相似文献   

19.
霍娜  吴宇 《阿拉伯世界》2003,(6):50-50,15
古埃及人无论如何不会想到,他们留在神庙、墓室里的象形文字、绘画与雕刻等文明遗产,几千年后,竟成为万里之外的两位黄皮肤中国人苦思冥想的研究对象。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大潮,正让遥远的埃及学走进越来越多中国人的视野。  相似文献   

20.
艺术思潮在中国工笔人物绘画领域的渗透下,自90年代开始,绘画形式过度趋向于商业化,绘画理念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逐渐失去传统的内涵,绘画风格随着各流派与绘画机构的增多而出现了鱼龙混杂的"多样化"局面。面对新思潮的侵入,高校艺术类学生应采取的措施,在继承中发展,在汲取中创新,中国工笔人物画要讲究画面的现代意识,运用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基础上与当代背景结合,使学生更深层次的了解传统文化内涵,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