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纵观艺术史,艺术文化常服务于上层社会或者贵族社会,从某种程度来说,上层文化代表着社会文化的总体水平。不论在东西方各类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无一例外都是统治阶级的生活情形。艺术究竟属于大众,还是属于上层社会,这个议题贯穿整个艺术史,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到来,在机械复制时代,复制技术改变了少数精英对艺术的垄断,西方开始萌发“艺术大众化”的浪潮,在百年的发展进程中艺术家们的观念也逐渐开始演变,后现代主义者们用更为激进的方式推进了艺术大众化。  相似文献   

2.
现代化进程中的少数民族文化发展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是一个宽泛的甚至不确定的概念,“少数民族文化”亦然。本文只在一般意义上使用“文化”这个概念,即文化特指精神财富,包括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等;有时则在更窄的范围内使用这个概念。本文旨在探求,在现代化进程中,少数民族文化当如何与时代的节奏合拍,延读过去,走向未来。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5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许多精彩纷呈、雅俗共赏的民族民间艺术,成为孕育中华民族一切文化的母体和源泉。但今天,一些民间艺术已经或正在处于逐渐消逝的状态,谁来保护民间艺术?2002年底,首届中国民间艺术节在古城南京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民间艺人和关注民间艺术发展的专家大声疾呼:“保护民间艺术我们都有份。”民间艺术:花开?花落?我国民间艺术流派纷呈,从绘画、书法、刺绣、雕刻、剪纸等,充分体现了5000年文明古国深厚的文化底蕴。透着喜庆和吉祥的大红剪纸、精巧细致的“蛋壳雕”、别出心裁的甲骨彩绘、灵韵别致的泥塑、金碧…  相似文献   

4.
蒙古贞短调民歌是蒙古族民间文化艺术中的瑰宝,但在全球化、 现代化和城市化的复合挑战与立体碰撞之下遭遇发展危机,面临传承困境.蒙古贞短调民歌的当代境遇是我国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传承发展问题的缩影,而"千灯互照,光光相映""互守尊严,万象共生"的民族生态观对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传承具有重要启示.在环境与主体的互动中实现民歌文化艺术传承的文化自觉,在美美与共、 重叠共识中探索多种传承方式的互补与互动,在文化互助、 相互学习中搭建民歌文化艺术传承的平台,凸显民间艺术灵韵、 促进多族文化共生,是让蒙古贞短调民歌焕发艺术魅力、 重现文化活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从中国彝族的认同谈族体理论--与郝瑞(Stevan Harrell)教授商榷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近来美国学者郝瑞以四川攀枝花几个彝族支系为例,对中国彝族的认同提出质疑,认为这不符合“族群”的概念,因此彝族的“聚拢”带有任意性。他还从“民族”与“族群”两个概念出发,认为中国并无“族群”概念。本文认为,彝族虽然支系众多,但历来即有认同,新中国的民族识别只是加强了彝族整体的认同性;“民族”与“族群”的概念确有差别,我国以往在翻译和使用上曾将其混用,造成误解,这一问题现已不存在;必须充分利用中国的民族志资料构建族体理论。  相似文献   

6.
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产物,民间舞蹈通过各种形式,将人们的生活真实表现出来,并在历史发展长河中,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文化,具备一定的传承性。而随着当前各种文化融合的家居,舞蹈教学的风格也不断发生转变。在此种形势下,就需要对民间舞蹈的“风格性”展开深入探究,在增加舞蹈教学多样性与丰富性的基础上,为高素质艺术人才的培养提供可靠依据。本文从民间舞蹈“风格性”的相关概念出发,就开展民间舞蹈“风格性”教学的意义及方法展开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对中国绘画色彩历史的研究,梳理历代花鸟画色彩的发展变化,立足于中国传统哲学和美学的标准上,探讨现当代工笔花鸟绘画在“随类赋彩”这一古代中国画艺术理念中的实践与发展层面上,与传统美学观点和现代艺术观点相结合,由“随类赋彩”衍生了“随意赋彩”理念,为的是让今天的艺术实践者在进行艺术创作的时候,扩大色彩运用的空间,而又不背离中国画的美学特征,更好地表现这个时代赋予我们的感受,体现这个时代的艺术精神。  相似文献   

8.
“跨界民族”辨析与“现代泛民族主义”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语“民族”一词具有英语nation或nationality的部分含义。政治统一性与地域一体性是“民族”的基本特征,因而“跨界民族”之说是不能成立的。将“民族”与英语中的ethnicgroup或people概念联系起来,是产生“跨界民族”说的根源。ethnicgroup是文化人类学概念,people则是历史学概念,这两个概念不可等同于nation和nationality,因而不可译为“民族”,可考虑分别译为“族群”和“人民”;由此,“跨界民族”亦应改称为“跨界族群”和“跨界人民”。“跨界人民”是一种业已分化的“历史民族”,不再具有现时的民族同一性。现代泛民族主义者试图重建“跨界人民”的统一是不现实的和反历史的,成功的可能性极小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黄金家族”这一概念并非产生于15世纪中叶前后,持15世纪中叶形成说者认为“黄金家族”仅指忽必烈后裔是混淆了正统与“黄金家族”两个概念。文章指出,“黄金家族”概念早在13世纪就已经形成,它不仅包括忽必烈后裔在内的所有成吉思汗系后裔,同时也包括成吉思汗兄弟的后裔。  相似文献   

10.
概念是理论的基石、思想的出口和“公诸众人的意义参照”。“中华民族共同体”作为当代中国社会科学的一个新概念,已在新时代演化为中国学术、政治理论的一个基本概念。研究发现,这个概念的提出、传播及政治化,是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民族理论中国化的结果。政治化使其从最初仅在学术领域使用的描述性概念,发展为在学术、新闻、教育、政治领域同时使用,兼具描述性、规范性、反思性和批判性的概念。相比“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等概念,“中华民族共同体”概念既能把由我国各民族组成的中华民族是一个整体的含义和价值导向更为清晰地表达出来,也能把中华民族是多元一体结构之国家民族的含义,和“一体”对“多元”的统摄性、“多元”对“一体”的支撑性表达出来。它蕴含的思想、实践引导动能的释放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要以其作为核心概念、理论基石重构关于中国民族的知识体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11.
牛颂 《中国民族》2013,(6):76-76
1911年,意大利诗人乔托·卡努杜发表论著《第七艺术宣言》,第一次宣称电影是一种艺术!卡努杜认为:电影综合了建筑、音乐、绘画、雕塑、诗和舞蹈六种艺术门类,被称为“第七艺术”。从此,电影成为全人类的同一个艺术、同一个梦想。转眼一百多年过去,电影这门艺术却被商业、被票房、被娱乐、被技术乃至赚钱的欲望重重“绑架”,成为艺术市场化的“人质”。  相似文献   

12.
樊鸿雁 《中国民族》2007,(11):50-51
在当代社会里,“现代化”与“多元文化”的矛盾仍然存在。对一个民族来说,无形文化遗产是本民族基本的识别标志,是维系民族存在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如果没有民间文学艺术传承人的存在和坚持,它就会不可避免地消亡。为此,关注现代化进程中的民间文学艺术,运用法律手段保护民间文化传承人的权利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相似文献   

13.
从20世纪60年代起,“边界”(boundary)日渐成为社会科学的重要概念。在诸如集体认同、社会分层、等级、阶级、族群性、民族主义、性别与性别不平等,以及共同体、地方性等课题的研究中,这一概念不可或缺。在社会人文学科里,“边界”往往用在象征的层面,因而是观念性和心理性的。文章先就“边界”概念及其相关学说作梗概性讨论,继而就人与动物的边界以及文野之别、社会空间里的边界、仪式与边界等问题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14.
“央”(gyang)的观念是藏族文化中一个独特的概念,在汉族、蒙族或别的民族中尚未发现“央”这样的概念,因此也很难找到一个与之相对应的词,准确地将它的含义表达出来。《格萨尔》里关于“央”的描写是很多的,成为整个史诗一个很有特色的重要内容,为《格萨尔》增加了不少光彩。我认为,关于“央”的观念,与藏族先民的自然崇拜有着密切联系,具有久远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限于篇幅,本文不打算详细叙述史诗中关于“央”的具体描写,而着重从‘”兴”的观念与自然崇拜的联系方面,加以论述。在遥远的太古时代,当人类的祖先从莽莽…  相似文献   

15.
在人文社科研究领域,学者们总是热衷于对一些概念进行定义与再定义。这样做不是因为人们乐于对此纠缠不休,而是因为这些概念实在太重要,而往往又很难阐释清楚。诸如“文化”、“民族”就是这样的一些概念。对民族问题的深入研究是人文社科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不仅有理论价值,而且具有对现实的指导意义。而对民族概念的清晰界定,则是民族问题研究和民族理论发展得以深入进行下去的根基。  相似文献   

16.
新媒体艺术是当前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能在一定程度上提供多样化的载体、多元化的传播和创新化的体验方式,在艺术表达的基础上,提供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本次研究主要对当下新媒体艺术与文化旅游展示中的探索。新媒体艺术中的打破了消费者的边界,融合了数字化展示的创意支柱,希望在“新媒体艺术+文化旅游”的发展中,研究崭新的虚拟信息与现实世界结合体验方式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民族的概念在东南亚居住着众多的民族,他们彼此有一定的联系,创造了各自的历史。“民族”这一概念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而作为学术用语,学者们的用法却不尽相同。在此,我把“民族”一词作为与ethnos”、“ethnic group”或“ethnic unit”相对应的概念而使用。《民族世界史》主编之一冈正雄是这样讲的:“ethnos是语言相同、文化——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全部生活领域(经济、社会、宗教、艺术、文化等)的生活方式——的性质相同、信奉同一祖先、主张内婚、经济上完全独立的单位体,是历史上居住同一地区、持有同属一个群体的意识和感情的人的群体。”在此,我无意对民族的概念展开讨论,只举出包括冈正雄和我在内的许多民族学学者(人  相似文献   

18.
马俊毅 《民族学刊》2017,8(6):16-22, 100-101
民族政治学的研究越来越引起学界重视,但是这一学科的定位、学科的建设在学界还缺乏明确的界定。民族政治学不应该是将政治学的概念、范畴简单转换并套用于民族学,而是应该将民族理论的既有研究范式、成果与政治学的研究方法和内容有机结合,从这个角度,“民族理论与政治”学科的称呼更为确切。民族理论与政治学科从政治哲学角度,应该聚焦于民族政治文明等价值、理念,研究民族政治之“道”;从政治科学角度,应该聚焦于多民族国家的民族事务治理政策、方法,研究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之“路”,总体上,应以“道”为本,“道”“路”结合。本文将以族格、民族政治身份、民族精神共同体等创新性概念做出示例性探讨。  相似文献   

19.
对于“四”、“八”等数字概念在古史典籍中的真实含义,学术界一直没有公论。本文在考察契丹族文化渊源的基础上,从天文学角度出发,对“四楼、四时捺钵”及“八子、八部”等数字概念做了新的阐释,认为“四楼”、“八子”等乃是古代四时观念的物化、人格化,成为指导契丹族及其它北方民族生产生活的时序节令  相似文献   

20.
在二百多年的传承与发展过程中,京剧不仅实现了完善与优化,同时也迸发出更强的艺术魅力,使其更加符合“国粹”的美誉。通过对京剧表演的特点及艺术影响进行解析,可以让世人增加对京剧表演的认识与认知度,紧扣住京剧表演的深邃,从而全面性地了解我国戏曲文化的包容性,也系统地掌握京剧艺术在传承的基础上、在发展的过程中注入新元素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