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二十世纪法国著名哲学家让.保罗.萨特关于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是在他早期的哲学矛盾以及社会政治环境的影响之下形成的,这亦是萨特向马克思主义"靠拢"的原因。萨特在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不可超越的哲学"的同时,又作出"马克思主义已经停滞了"的论断,因此需要存在主义来"补充"马克思主义。但是萨特把马克思主义仅看作是现代马克思主义者的理论而试图将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相融合,这是错误的,也是不可能的。对萨特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有助于深刻理解萨特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2.
法国存在主义哲学之母、当代女权主义理论的先导、享有殊荣的小说家、惊世骇俗的才女、存在主义哲学之父萨特旣非妻子亦非情妇的终身伴侣、合同式爱情的发明者之一西蒙娜·德·波伏娃,其色彩斑斓、无奇不传的一生,使她在人类社会“20世纪最奇特的爱情”里,当仁不让地扮演了一回轰轰烈烈的女主角…… 令人费解的是,就在本世纪最奇特爱情的两位男女主角分别于1980年和1986年相继谢世以后,他们的故事不但没有随之遁迹潜形,反倒随着时日的推移而枝节横生。继1996年,曾当过萨特和西蒙娜学生且与他俩有过非同寻常亲密美系的法国女性比安卡·朗布兰,著书泄露其一度“三人行”式的私生活真相之后,1997年,法国GALLIMARD出版公司又出版了一部西蒙娜生前的书信集《穿越大西洋的情书》,只不过这些情书不是写给萨特的,而是写给一位叫作耐而松的美国男人的———在萨特之外,波伏娃与这位美国作家保持17年火热的恋情,她甚至称他为“我的丈夫”,这与她跟萨特虽相爱始终却一直以“您”相称迥然有异,令世人不能不又一次大跌眼镜。  相似文献   

3.
夏文利  刘松涛 《民族学刊》2019,10(5):24-30, 101-104
生态哲学范式经历了从人类中心主义到生态中心主义的第一次飞越性转变,但是还是没有摆脱西方哲学主客二分的思维框架,也就无法改变人与自然界的对立关系。未来生态哲学的发展还需要实现从生态中心主义到无中心主义的第二次飞越,才能真正建构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发展模式。西南少数民族生态哲学的“物我同源”本体论、“天人合一”自然观、“我亦物也”价值观和“顺应自然”实践观中所蕴藏的无中心主义思想,为生态哲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为构建生态文明社会提供了非常值得深思的理论进路。  相似文献   

4.
周真刚  柏友恒 《民族学刊》2022,13(3):12-19, 139
“三变”改革作为新时期农村变革自我与实现自我的实践逻辑,其以“资源”为中心、以“资金”为纽带、以“农民”为核心的“三变”改革实践秩序,对中国农村主体的认知结构与认知方式带来了深刻启示。本研究阐释了六盘水“三变”改革的理论逻辑与实践秩序的互动意义,从农村的资本秩序审视现实社会发展秩序,从“三变”改革的实在逻辑探讨理论逻辑,从而厘清“三变”改革与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互嵌意义场域。再者,围绕物质的意义空间与价值空间进行解读,基于物质存在与社会存在两者之间的惯性逻辑,以及社会主体的社会实践、物质追求、安全保障、交往交流需要等进行逻辑分析。最后,立足于新时代中国农村经济社会的基本特征与发展秩序,着眼于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党性宗旨贯穿于社会实践全过程的思想。从国家整体战略目标的角度思考社会具体实践的价值,实现宏观与微观、理论与实践等的科学的统一,从而为“三变”改革与乡村振兴这一时代主题相耦合提供路径思考参照。  相似文献   

5.
人类学对研究对象"人观"的分析应从"个体"、"自我"及"社会人"三者在社会文化中不同的结合表现出发,将人观与社会的交换方式结合,进而探讨其的形成、发展与变迁.  相似文献   

6.
《超脱》是一部融哲学、文学、心理学、社会学的一部存在主义影片,通过一位代课老师的生命故事,揭示出教师、学校、社会、家庭乃至生命的困境,本文从心理学视角对以上几个方面进行解读,以期对中国教育者、受教育者或管理者些许启示,影片表明,通过阅读,可以给与受教育者以灵魂涤荡与警醒,找寻自我、回归自我、重塑自我是教育的目的,也是人性的回归,最后,作者提出走出教育之困境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江凤 《中国民族博览》2022,(20):171-174
评论家们倾向于认为:贝娄的代表作《洪堡的礼物》是一出喜剧,反映了他的乐观主义精神。然而,若从作家笔下人物的主观期待——自我实现来看,他们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遥不可及,作品的超验结局认证了作家贝娄同样的迷茫。本文以荣格的“自我”学说作为理论视角,从小说中的人物及作家贝娄的两个纬度分析了他们的个体自我与社会群体信仰的冲突,展示了美国当代知识分子的艰辛与彷徨,揭示了“美国梦”面具下的拜金主义社会实质。  相似文献   

8.
“退人还山”模式的认识观:从“感情扶贫”转向“理性扶贫”,树立打“持久战”的思想。树立科学的扶贫观,迫切要求改进以往的一些扶贫工作方法。“退人还山”模式的基本内涵:以退耕还林为契机,通过搬迁、培训、教育、低保等一系列综合措施,把贫困山区人口逐步转移到城市就业发展,从而实现扶贫与生态的双赢。“退人还山”模式的重中之重:通过“9+2”计划让贫困山区农民的孩子从读书的那一天起与城市孩子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实现教育机会的平等;通过“9+2”计划来完成使农民到市民的“脱胎换骨”。使他们的后代不再是农民,只是农民的后代而已。更重要的是,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新的贫困人口的产生。这种以就业为目标的教育扶贫模式,可以使有限的政府教育经费和社会助学资金在扶贫工作中的作用发挥到极致。这是铲除贫困根源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本文较为详细地考证了为“法扬阿”所统一规范的满语中相当于“生命魂”、“游离魂”、“转生魂”的诸灵魂称谓,辨析了“奥伦”八义与满语“魄”之概念、功能,论述了通古斯——满语族诸族“附气之神”与“附形之神”两分的二元灵魂观的特色及表现。  相似文献   

10.
全面正确地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中指出:“在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教育中,要坚持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宣传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宗教观”。我们必须在《决议》精神的指导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对宗教的理论、观点和党的宗教政策,对广大干部、职工和人民群众深入持久地进行宣传教育,正确认识宗教的发生、发展和消亡的客观规律,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努力做好宗教工作。这对于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反对分裂、促进社会稳定和两个文明建设,都有…  相似文献   

11.
京族是一个跨国而居的民族群体,我国的京族主要聚居在北部湾西南沿岸地区,世代以捕鱼为生。近现代以来,京族的语言使用经历了从母语“京族话”、粤语“白话”到普通话的拓展。伴随着语言使用习惯的改变,京族自我认同的内涵不断丰富,逐渐从“落后的少数民族”成长为“有文化的中国人”。京族的语言使用及其自我认同的演进,既是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自然结果”,也体现了当地人在现代国家语境下重新建构自我的努力。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相关民族志作品的分析,指出,人观研究可以使艺术人类学更深入地参与人类学主流理论的讨论,也有助于我们探寻不同文化中独特的自我建构与情感表达方式,从而推进艺术人类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发展与各民族共同繁荣论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对邓小平理论中“发展”与“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关系问题提出了异于前人的新见,认为“发展是民族繁荣必由之路,而民族繁荣则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最终目标”的观点,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欠妥贴,而主张“发展”是对中国少数民族乃至对汉族和世界各民族都适用的共性概念,而“各民族共同繁荣”是适应中国少数民族现代发展实际的个性概念。作者还对“各民族共同繁荣”的理论和实际意义进行了新的探讨,认为它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观的核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民族工作与民族理论研究的战略性主题。还认为,当前民族工作与民族理论研究中存在某些重共性轻个性的现象,如不加以扭转,既不利于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战略目标,也将对中国各民族共性的“三步走”战略目标的实现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4.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既有研究某种程度上忽视“人”的存在,往往存在着“人学的空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本质上是人的意识,根本上要回归作为意识主体的“现实的人”本身。马克思主义人学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重要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指导。要以“现实的人”为逻辑原点,立基于马克思主义人的需要理论、人的交往理论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重新审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生动力、实现机制和价值向度,进而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理论之维和实践之道。  相似文献   

15.
从自由的本质浅论自由与必然的关系毛素琴,姜国平(党委办公室)(基础部)自由是必然相对应的范畴。哲学史上大多数探讨自由问题的人们,几乎都是从这对范畴的相互关系入手,本文不是力图从这对范畴关系入手来研究自由的其它问题,而试图从“自由的本质”入手来探讨自由...  相似文献   

16.
关于维吾尔族的起源问题,学术界长期以来争论不休,难达共识。本文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方法论问题,而不是史料的缺乏和理解的歧异,进而针对《维吾尔族简史》中存在的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对“源”与“流”、“形成”与“发展”等问题进行了辨析。指出维吾尔族的族源是丁零,而形成则是在回鹘汗国时期,喀喇汗王朝和叶尔羌汗国时期是维吾尔族发展的两个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17.
美国苗族“Hmoob”人,仍然保存着自己的语言. “Hmoob”人的语言属于苗语西部方言的一种次方言,其中某些词汇可能源于古代汉语.“Hmoob”人现今仍然在使用的几个词汇如“Hmoob”“Mab”和“Suav”能够清晰地反映出“Hmoob”人群体的自我认同与族群分野建构的历史过程.在建构自我认同与族群分野系统的过程中, “Hmoob”人的族际关系观念受到其历史迁徙过程与华夏民族观的影响,但文化自觉因素在其中扮演着主要的角色. “Mab”一词与其衍生词汇在美国“Hmoob”人群体的当代自我认同与族际分野中仍然存在,但已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文化传统、认知方式、民族意识、价值取向与交往环境的冲突,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辅导具有发展性辅导的内在本质和要求,需要顺应民族特有的心理动力定型结构,遵循“消极到积极、个别到团体、适应到发展、单一到网络”的思路,重视以“自我效能感”为核心的心理资本培育和情绪健康教育,加强制度管理、教育引导和氛围营造,实现家庭、学校、社会相结合的网式辅导.  相似文献   

19.
《超脱》是一部融哲学、文学、心理学、社会学的一部存在主义影片,通过一位代课老师的生命故事,揭示出教师、学校、社会、家庭乃至生命的困境,本文从心理学视角对以上几个方面进行解读,以期对中国教育者、受教育者或管理者些许启示,影片表明,通过阅读,可以给与受教育者以灵魂涤荡与警醒,找寻自我、回归自我、重塑自我是教育的目的,也是人性的回归,最后,作者提出走出教育之困境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庄子对自由有着情有独钟的追求和向往,以他独特的视角来看,自由的实现要处理好这样三方面的关系:首先,处理好人与"天"的关系,只有顺应天道才能借天势而成,臻于自由。其次,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只有明了了自我的内在需求和价值,不以他人是非评价为导向而追求来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最后,只有取消了自我与外界的封界与对立,不以自己作为衡量万物的标准,才能顺万物之性,真正合同于天,实现自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