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效加快了农村经济发展速度,优化了农村产业结构,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支持。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乡村所特有的文化资源,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乡村地区产业振兴和文化振兴的基础保障。但是随着时代环境的不断发展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濒临消失的现象,这需要加强乡村非遗保护力度,对其利用方式进行创新,充分发挥乡村非遗资源的优势和作用。基于此,本文对乡村非遗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非遗保护与创新设计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保护和创新利用策略,以期可以为乡村非遗的利用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2.
兴边富民行动是党和国家对于边境地区施政的重要方针,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国家解决新时代我国“三农”问题的重大部署,兴边富民行动与乡村振兴战略在本质要求、历史时期、施政客体和发展目标上存在交集。乡村振兴战略下兴边富民行动在边境乡村的开展面临人口资源、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结构等方面现实困境。为此,应采取重视乡村人口资源保护、加大人居环境改善力度、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完善边境乡村产业结构的策略来补齐短板,使兴边富民行动和乡村振兴战略形成合力,加快边境乡村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实现进程。  相似文献   

3.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各个地区政府需对农村公共文化提高重视,紧抓农村振兴战略开展过程中下发的各种政策待遇,不仅能够最大限度地健全农村公共文化相关服务建设体系,而且对于推进农村大众获得多元化公共服务提供保障,最大程度地保障农村人群日常生活文化的丰富性。在农村文化公共服务的实际建设中,不但为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重要支持,而且为我国农村振兴战略的明确落实带来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4.
钟洁  皮方於 《民族学刊》2020,11(5):1-6, 127-128
旅游业一直是西部少数民族村寨脱贫致富、乡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产业,也必将长期伴随着民族村寨乡村振兴发展的整个进程。本文在阐释乡村振兴、乡村全面振兴概念基础上,针对当前西部地区民族村寨发展面临的乡村衰落困境,提出旅游业能够促进乡村实现全面振兴是其最显著的特点,探索分析中国特色的旅游业促进西部民族村寨乡村全面振兴的道路,并按照2017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分“三步走”目标任务等一系列中央精神指导,尝试性提供旅游业促进西部民族村寨乡村全面振兴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5.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认定标准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高度契合。作为遗产保护与利用的有效模式,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已成为各地农业文化遗产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鉴于此,文章系统回顾了农业文化遗产旅游的概念内涵和发展现状,阐释了农业文化遗产的评价标准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耦合关系。同时,通过分析云南哈尼梯田居民对于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对乡村振兴之影响的感知情况,了解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对于农村地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建设的影响下,特色小镇逐渐发展起来,成为新型城镇和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重要连接点。通过特色小镇的建设可以更好地将乡镇的特色资源、传统文化习俗、乡村优美环境、历史文化等在空间上聚集起来,以独具特色的优势实现产业融合,带动产业化的发展,为传统城市化到新型城市化的转变发展,以及呈现统筹融合发展创造更好的基础。另外,在国家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扶持下,特色乡村小镇开始快速发展起来。但是,我国境内的特色小镇发展良莠不齐,无论是在建设规划方面,还是在运营发展方面都存在着各种问题。因此,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出发,探索特色文旅小镇的发展路径成为发展新型城镇,加快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本文针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文旅特色小镇发展路径进行了分析研究,以期为文旅特色小镇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一些有价值的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依托中越边境地区的资源优势,加快广西边境民族地区旅游发展,是助力沿边地区文化和旅游产业共同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旅游发展能够通过绿水青山、产业融合、文化传承、社区参与、增收就业等优势推进广西边境民族地区乡村的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人才振兴,使其建成“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美丽乡村。在广西边境民族地区旅游发展赋能乡村振兴的进程中,需要采取强化规划引领、提供政策保障,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打造系列特色旅游品牌,创新旅游发展模式、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加强区域旅游发展、深化协同合作等强有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本文站在为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的战略高度入手,不仅分析了乡村振兴背景下少数民族地区国语教育的重要性,而且也分析了少数民族地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国语教育存在的问题,最后就如何解决少数民族地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国语教育问题、提高国语教育质量特别是为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提出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9.
王岚 《民族学刊》2020,11(2):103-109, 145-146
乡风文明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传承发展农村优秀传统文化,是乡风文明的核心。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离不开少数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群众的积极参与,少数民族群众在漫长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的传统文化植根于各民族群众的心灵中,具有广泛而持久的影响,其中蕴含的优秀思想文化和道德观念至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少数民族地区培育文明乡风的重要思想资源。在少数民族地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应立足于各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传统文化资源,在深入挖掘、传承其中的优秀文化基因的基础上,进行创造转化和创新发展,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成为新时代民族地区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有效动力。  相似文献   

10.
东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经济产区,这里也有着我国最具特色的乡村文化,因此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之后,东北地区就开始着重解决“三农”问题,开始打造属于自己的特色乡村旅游产业。在这个过程中,东北地区的文化乡村旅游发展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效果,不仅帮助农民群众实现了脱贫,同时还有效的促进了东北地区的农业以及旅游产业的发展,并且将文化旅游的文化属性凸显了出来,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风尚。本文就在“乡村振兴战略”下东北地区的文化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且探讨推动东北地区文化乡村旅游发展的可行性路径。  相似文献   

11.
杨帆  梁伊馨 《民族学刊》2021,12(4):25-32, 113
乡村振兴,人才为本。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长期性要求从职业发展的全过程设计制定乡村人才振兴计划。文章以职业发展理论视角审视现阶段民族地区乡村人才振兴面临的困境,包括职业选择遭遇歧视,职业搜寻信息不畅,职业投资动力不足,职业投入得失不均,职业流动前易后难,职业平衡支点难控,职业保障相对缺位等,指出职业发展障碍是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人才供给不足的重要诱因。对此,文章提出构建系统的乡村人才振兴观;教育宣传并重,消除职业选择歧视;搭建信息平台,降低职业搜寻成本;实施多种补贴,提高职业投资预期;结果过程结合,完善职业投入考核;建立轮岗制度,提高职业迁移能力;严格工作规范,确保职业生活平衡;完善保障体系,加大职业保障力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文化建设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有利于提升文化自信、促进民族团结,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乡风治理,激发内生动力、助力地方经济发展,对于推动湖北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乡村博物馆在在保留乡村历史文化记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重塑乡村文化生态、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丰富乡村文化生活、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发展乡村博物馆对乡村文化振兴战略具有深远意义。但目前乡村博物馆的发展也面临着配套政策不完善、资金匮乏、人才短缺、同质化展示等问题。本文将在乡村文化振兴战略的视野下对乡村博物馆存在的问题进行考察并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大众的生活水平日渐提高,更加注重精神文明生活,不仅仅局限于追求物质文明.乡村广场舞独具魅力,符合广大老百姓在文娱活动方面的客观需求,符合他们已有的艺术感知能力、身体健康状况等.随之,各乡村掀起一股广场舞浪潮,极大地推进了新时期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丰富了农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有利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大众的生活水平日渐提高,更加注重精神文明生活,不仅仅局限于追求物质文明。乡村广场舞独具魅力,符合广大老百姓在文娱活动方面的客观需求,符合他们已有的艺术感知能力、身体健康状况等。随之,各乡村掀起一股广场舞浪潮,极大地推进了新时期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丰富了农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有利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具有悠久农业文明历史的大国,乡土文化深厚。乡土不是乡愁寄居地,它具有实在的文化价值。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在城乡融合发展政策的激励下,乡土正成为人们向往的热土,乡土价值被重新发现、激活。乡土作为特定空间,具有物质生产、社会生活、精神生活的三重价值。活化传承乡土价值以促进乡村振兴,可以通过如下途径实现:充分发掘利用乡土的物质价值,激活乡土物质资源与技艺传统,振兴乡村经济,提升乡土的生活质量;保持与增强乡土的社会生活价值;以村落信仰资源与乡土艺术资源丰富乡民的精神生活;激活乡村生态文明传统,服务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等。  相似文献   

17.
"后小康时代"赫哲族乡村振兴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振兴是实现赫哲地区现代化的根本所在,也是巩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的现实需求.尽管新形势下赫哲族在农业农村发展上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在乡村振兴过程中仍存在乡村基础设施供给短缺、乡村生态环境亟待改善等突出问题.本文分析了赫哲族乡村振兴存在的问题,结合发展实际,探究了乡村振兴今后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农村区域由于居民思想认知的限制,语言文字应用没有形成规范。语言文字作为沟通载体,能保障各项策略全面落实,对于推动乡村振兴极为重要,所以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对语言文字引起重视,做好教化,提高文字的宣传力度,丰富其载体,确保乡村振兴策略得以全面落实。  相似文献   

19.
唐本文 《民族学刊》2023,(9):86-93+162
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点,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产业要振兴,人才必先振兴。农村职业教育具有为当地农村发展提供人才保障、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撑之作用。然而,由于农村职业教育存在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不匹配,导致当前农业产业发展面临人才短缺困境。民族地区产业振兴与农村职业教育的多维耦合机制体现在背景耦合、目标耦合和供需耦合三个维度,通过识别民族地区产业振兴与农村职业教育的多维耦合机制,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两者的融合发展模式。基于对民族地区产业振兴与农村职业教育的多维耦合机制的深度识别,提出从建立“农村职业教育院校与乡村企业”联合体、“农村职业教育院校与乡村产业相关政府部门”对话平台、“农村职业教育院校技术认证平台”联盟和完善国家及地方层面的政策支持系统四个方面来构建民族地区产业振兴与农村职业教育的融合模式。  相似文献   

20.
在乡村振兴、农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经济正面临由“增量”向“提质”方向转变的关键交汇期,如何充分发挥耕地资源优势、优化产业结构布局、加快推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借助“十一五”至“十三五”时期的时间序列数据分析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阐述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具体策略,以期实现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经济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研究认为,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经济发展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不具备滞后效应,但增长的波动性较大;农业种植产业发展态势较好,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提升。下一步工作需要从新型产业转型升级、生态环境协同、劳动力素质和信息化水平提升、技术创新等方面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