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阿拉伯文学译介的几点浅见近十几年来,东方文学名著的译介取得长足进展.印度方面,翻译了《罗摩衍那》(全集)、《摩诃波罗多》(插话)、《佛本生故事》、《簿伽梵歌》、《印度古代诗选》等;波斯方面,有《列王纪》(选)等;阿拉伯方面,有《一千零一夜》(全六卷).以上均系从原文直接翻译.不久《阿拉伯古诗选》、《纪伯伦全集》也将问世. 在阿拉伯方面,值得一提的是,198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埃及作家纳·马哈福兹的作品至今已出版12种.在他获奖前就已出版9种.从事阿拉伯文学研究、翻译的同仁,一直把他作为当  相似文献   

2.
2008年,对于鲁迅研究来说,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100年前,即1908年,鲁迅发表了《文化偏至论》,提出了“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的核心思想。90年前,即1918年,鲁迅发表了《狂人日记》,借“狂人”之口说出一个大发现:从“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的史册上看出“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慨叹“难见真的人!”这一呼声成为旧中国“铁屋子”的第一声“呐喊”。  相似文献   

3.
新年伊始,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组织出版的“对外传播理论与实践研究”丛书推出了两本新著:《当代中国国家形象定位与传播》和《日本韩国国家形象的塑造与形成》。这两本书是中国外文局承担的2005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对外传播中的国家形象设计”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列入了2006年中国外文局外宣重点图书出版项目,由外文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4.
“救救孩子”是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中发出的一声呐喊,距离今天近乎一个世纪了。鲁迅的时代,孩子受“旧习惯”、“旧礼教”、“旧风俗”的压迫,只有做父母的发言权,没有做子女的发言权,因而要救救孩子。可到了21世纪的今天,孩子的解放依然没有进展,仍然期待来自社会和父母甚至制度的解救。为什么?  相似文献   

5.
中韩两国自古以来交流密切,韩国一向重视中华传统文化,也很早就受到了《诗经》的影响。力图通过考察《诗经》在韩国的传播和研究情况,探索《诗经》对韩国文学、语言、教育、建筑等方面所产生的影响,以便更好地弘扬中国文化,促进《诗经》跨文化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赵歆玥 《现代妇女》2014,(7):295-295
鲁迅是20世纪中国文学翻译史上的一位伟大的翻译理论家和实践家,在中国文学翻译史上占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位置。鲁迅在多年的翻译实践中,形成了自己较为完整和系统的翻译观,对翻译问题做了一系列非常精湛的论述,在当时整个翻译界影响极大,并在中国译学理论史上树立了丰碑。本文将以直译为例,对鲁迅的翻译观作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鲁迅先生的翻译向来被视作“硬译”,传统的观点往往着眼于其字面的不“顺”而对此译法大加驳斥。事实上,“硬译”这种翻译方法有其可取之处,一方面它体现了鲁迅先生的翻译目的和态度,另一方面,先生并非在所有的文献中都使用硬译。而鲁迅的这些翻译策略和方法在文化日趋融合的今天也必将带来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扶楠 《现代交际》2007,(5):51-53
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中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相似文献   

9.
文学翻译对于促进文化传播至关重要,中国文学经典外译需要培养优秀的文学译者。本文以《生死疲劳》英译本为例,从改革文学翻译评判标准、加强翻译理论教学及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等层面,探索目的论对文学翻译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论“权一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汉语中,有许多词汇都是翻译西语时形成的新词,例如“哲学”、“化学”、“玻璃”等。我本来以为“权威”也是个与英文的“authority”对应的翻译词,查阅才知,它在古代很早就有了,例如,《吕氏春秋·审分》里说:“万邪并起,权威分移。”《北史·周纪上论》也说:“昔者水运将终,荤凶放命,或权威震主,或衅逆滔天。”  相似文献   

11.
正鲁迅出名于民国七年,也就是1918年。这年四月,他写出了小说《狂人日记》,刊载在《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抨击家族制度与礼教之弊害,一夜成名,被视为文学革命、思想革命之急先锋。这一年,鲁迅38岁,已经在教育部社会教育司工作了6年,在北京独自生活了6年。名气大、高收入都是1918年后的意外之喜,那么未成名之前的小公务员鲁迅(那时还叫周树人),都在做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12.
付琼 《现代交际》2011,(10):49-50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先生所作的惟一一部回忆散文集。本文以杨宪益所译《朝花夕拾》英译本为分析文本,以目的论为理论基础,重点分析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杨宪益夫妇是如何处理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的。文化负载词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的缩影和焦点,如何向西方读者忠实地传播中国特有的文化是翻译过程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同时这个问题也是杨宪益夫妇在翻译过程中一直所重视的。本论文将试析在翻译过程中杨宪益夫妇是如何采取多种翻译策略从而达到自己忠实地向西方读者传播中国优秀文化的翻译目的。  相似文献   

13.
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在他光辉的一生中,留下了数量惊人的著作。这是我国人民的宝贵财富,也是世界文库中的瑰宝。解放以来,鲁迅的作品已译成了十二种文字,介绍给各国人民。我国翻译成阿拉伯文的《鲁迅小说选》,于1964年出版,在阿拉伯各国流传广泛。1975年又翻译出版了《鲁迅短篇小说选》,使阿拉伯读者对鲁迅的作品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此外,有些阿拉伯国家也先后翻译过鲁迅的作品,如叙利亚出版过《阿  相似文献   

14.
<正>冯德英的“三花”小说(《苦菜花》《迎春花》《山菊花》)所塑造的农民形象在“十七年文学”中具有典型意义。借助人类学的理论视野分析“三花”中的农民形象,探索“十七年文学”在“新时期”文学批评语境中处于劣势地位的原因,可由此反思中国近现代发展进程中不同时期的历史意识,并为研究“十七年文学”提供一个新的思考角度。1976年以来的文学被认为是对前一时期文学的拨乱反正。从这一转折点开始,中国文学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中国文学被统称为“新时期文学”。这一时期的文学在对自身走向康庄大道的歌颂中,将“十七年文学”,即1949年至1966年期间的文学,放置于自身的对立面。这  相似文献   

15.
阿拉伯学者对歌德的研究与译介德国古典主义的代表作家约翰·沃尔夫冈·歌德(1749~1832)创作的《浮土德》,不仅是德国文学史上的伟大巨著,而且它与荷马史诗、但丁《神曲》齐名,成为世界文学史上的伟大史诗之一。早在本世纪初,鲁迅先生就在报刊杂志上介绍歌德及其作品。1922年,郭沫若翻译的《少年维特之烦恼》问世。1928年,郭老翻译的《浮士德》第一部与读者见面。此后,《浮士德》第二部以及歌德的其他一些作品先后被介绍到了中国,受到中国读者的喜爱,对中国的知识阶层产生过广泛的影响,因为歌德作品中反封建、反教会、追求个性解放、追求理  相似文献   

16.
跨文化交际学界近年来比较重视对语言与非语言符号的研究,却忽视了文学文本的作用,文学文本也应是跨文化交际的重要研究对象。本文结合功能语言学派的翻译理论,以鲁迅小说的日文翻译为例,探讨文学文本的翻译与跨文化交际的关系,进而探索跨文化交际视域下文学文本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7.
姚婧 《现代妇女》2014,(12):267-268
长篇小说《我是猫》是夏目漱石的代表作,淋漓尽致地反映了二十世纪初,日本中小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生活,尖锐地揭露和批判了明治“文明开化”的资本主义社会。通过对《我是猫》中日语被动式表达方式的分析可以得出,在翻译由自动词构成的间接被动句时,可以与汉语主动句一致,也可以与汉语被动句一致,而间接被动句需与有标识的被动句一致。本文主分析《我是猫》中的日语被动式表达与翻译思路构架方式。  相似文献   

18.
译者的民族身份意识和职责以不同方式在译本中得以表征。杨宪益作为我国文学翻译领域的著名翻译家,其民族身份意识的形成来源于他的教育和时代背景;而其民族身份职责则体现在他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鲁迅作品在杨宪益译作中占有重要地位,而译者的民族身份也在鲁迅作品中得以表征。这包括对鲁迅作品翻译源文本的选择、译者的民族文化态度在译文中的体现及译者翻译策略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薛涌先生为他的新作《学而时习之》所作的长篇序言,分别由《社会学家茶座》、《南方周末》刊出。由薛文我们得知,中国数千年文化之所以失败,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几千年来的文化人,或说知识分子们的思想精神资源一直都是有问题的,诸如什么“民本”思想啦、什么“家国天下”之情怀啦、什么鲁迅的《阿Q正传》与国民性改造啦,其实统统都不脱韩非子的“法术之士”框架,不过是一以贯之的“赤裸裸的权力游戏”的另一面而已。  相似文献   

20.
<正>《奥丽芙·基特里奇》是伊丽莎白·斯特劳特的代表性作品。它由13篇短篇小说构成,描绘了克罗斯比小镇人的生活全景图。不可否认,奥丽芙一家是小说中的主人公,但作家也不惜笔墨塑造了小镇里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他们的故事也同样发人深省。目前国内外对于该小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创伤理论、救赎主题,女性主义批评等方面,鲜有从精神生态批评角度对《奥丽芙》进行研究。1974年美国学者约瑟夫·密克尔首次将“文学”与“生态学”这两个概念联系在一起。这两门看似相距甚远的学科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