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9 毫秒
1.
随着大数据、物联网、智能AI技术不断融合发展,网络信息安全逐渐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而大学生作为最大的网络用户群体,应加强其安全意识培育,使其符合国家安全观的新理念、新要求。从加强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意识重要性入手,分析大学生在网络信息安全意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大学生群体对网络信息安全认识不清;网络信息安全意识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网络信息安全意识教育环境支撑力不足;网络信息安全意识教育制度机制尚未形成。进一步加强网络信息安全教育,提升大学生群体安全意识,丰富网络安全教育内容,帮助大学生群体掌握技巧;加大社会群体教育力度,建设网络信息安全观;健全网络信息安全机制,提升安全教育渗透效果,力求为推动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培育进行有益的尝试及探索。  相似文献   

2.
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属性对国家治理主体需要的满足构成思想政治教育国家治理价值,这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生命线”价值的深层次论证与进一步要求。国家治理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目标同步增长,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迫切需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国家治理价值。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国家治理,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充分发挥目标价值、内容价值、主体价值、方法价值、发展价值,引领价值信仰、夯实认同基础、培育时代新人、汇聚治理合力、推进守正创新,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国家治理价值充分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3.
刘红丽 《中文信息》2013,(9):101-102
大学生作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不仅要搞好专业知识的学习,同时还要注重自身思想品德修养地提高,随时准备为祖国的发展奉献自己的热情。本文就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加强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旨在引导大学生自觉关注国家的安全和发展,增强忧患意识和国家安全意识。  相似文献   

4.
数字经济时代,数字素养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促使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将数字素养教育纳入国民素质教育体系。基于核心素养视域下数字素养的发展趋势、数字经济时代数字素养的影响力和“后疫情”时代数字素养的重要性,我国公民数字素养提升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并成为素质教育和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内容。数字素养培育是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文章阐述数字素养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剖析数字经济背景下大学生数字素养提升面临的挑战及问题。认为,重视顶层设计、明确数字人才培养目标是关键,强化数字设施、营造良好的数字环境是基础,以深化课程改革、打造数字“金课”为着力点,加大数字师资队伍建设力度,学术研用有机结合,多方协同共建教育机制,才能打通大学生数字素养提升通道。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综合素养的培育,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是通过其自身的认识和实践来完成。而具有养成教育,以学生为主体,内容广泛等特点的校园文化,是大学生进行自身认识和实践的最佳方式。因此,培育具有综合素养的大学生,高校必须重视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6.
适应经济发展,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当前国家的重要经济发展战略。高等学校作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源头,面临大学生创新意识教育与创业能力培养的新课题。就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育体系建设进行研究,从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和创业实践基地建设两个方面,探索学生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培养。提出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学校教学体系,建立多元化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开设创新教育课程,以大学科技园为平台,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实习实践基地,从而构建完整有效的创新创业人才培育体系。  相似文献   

7.
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党员素养教育提供了新平台,提升了实效性,促进了大学生党员的自我素养优化;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大学生党员素养教育的难度,特别是弱化了大学生独立思考和判断是非的能力.基于此,高校党建工作应以提升大学生素养为工作理念,以全面建立网络育人体系为工作手段,全面提升大学生党员素养.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加强国家安全教育,提升全民国家安全意识”是我国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安全教育经历了国防教育、保密和反间谍教育与总体国家安全三个发展时期,“提升全民国家安全意识”的教育主旨在不同的时代主题和现实场域中一脉相承。国家安全教育在发展中累积了丰富的经验智慧,形成了鲜明的中国特色:坚持党中央对国家安全教育的绝对领导地位是先决条件、国家安全形势与国家安全环境的变化是国家安全教育发展方向的决定因素、充分认识到国家安全的人民主体性是国家安全教育创新的动力来源。新时代我国国家安全面临着一系列亟需解决的问题,国家安全教育在面临新挑战的过程中必然有新举措。  相似文献   

9.
在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分注重对大学生主体性的培育和发展,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环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应定位于培养和完善学生的主体性,并以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大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大学生主体性人格等为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在全球环境与资源危机日益加剧的今天,生态安全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栋梁、建设者,他们的生态安全意识如何,对国家生态安全有着重要作用,培养大学生的生态安全意识,就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一项重要任务。文章在分析了大学生生态安全意识培养的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引导大学生重视生态安全、借助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国防教育课主渠道环节加强教育培养、培养自觉性与主动教育相结合、注重实践以、加强关注等一系列的培养途径,从而增强大学生的生态安全意识。  相似文献   

11.
媒介素养教育就是指导公众正确理解、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媒资源的教育.文章在深入分析网络传播下当代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内容体系包括对网络媒介的认知能力、对网络信息的解读和评估能力、创造和传播能力以及利用网络媒介信息发展和完善自我的能力.提出要从开设媒介素养教育课程、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媒介素养、注重媒介素养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紧密结合三方面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2.
健全国家安全体系作为党的二十大的重要内容的提出,足以证明其在预防和化解国家安全问题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建构国家安全体系的初衷是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而国家安全学科领域的兴起则源于国家安全问题具有综合性,涵盖多个学科,是单一学科所无法解决的。因此,有必要从历史演进的角度透视新时代中国特色国家安全体系的基本特征,把握体系要素化、法治化、系统化的建构机理。同时,追溯我国历史上的安全思想渊源,以系统方法,从体系要素、结构、安全环境维度审视国家安全体系制度存在的不足和短板,以安全理念、领导体制、安全制度、保障力量为载体,提出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国家安全体系现代化的建构路径。  相似文献   

13.
从日常生活视角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高校开展价值观教育的一个重要路径,既有充分的理论依据,又有明确的现实诉求?从学理层面分析,马恩的日常生活理论,奠定了日常生活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基础;从现实角度审视,大学生主体的价值观认知问题和高校价值观教育问题,构成了日常生活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诉求?围绕着对现实问题的思考与解决路向,从价值观教育的路径?目标?内容和机制上着手,探索建构一套从日常生活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教育体系,即完善发展大学生日常生活需要的教育目标?深化吸收大学生日常生活的思想教育内容?创新符合大学生网络话语表达的教育形式和建立健全多元主体协同推进的教育机制?  相似文献   

14.
价值观培育问题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问题,传统家训是中国传统价值观培育的特色范本。传统家训涵养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是回应当前大学生价值观培育新境况的有益尝试,既发挥现代家庭在价值观培育中的重要作用,又贴合大学生成长规律。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旨,实现传统家训固有的"天下为公,大同世界""社群和谐,安民乐民""仁者爱人,以德立人"等传统价值基因的现代性转化,以涵养大学生国家、社会、个人层面的价值观;同时借鉴传统家训价值观培育方法:灌输和渗透相结合、说理教育和实践锻炼相结合、"社会要求"与"主体需求"相结合、"体系构建"与"生活融入"相结合,提升大学生价值观培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交叉学科门类的设置为国家安全学成为一级学科、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国家安全学已然具备作为一级学科的合法性基础,凸显了内容特色化、范围多元化、培养精英化等学科特点。新时代国家安全学立足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既筑牢了国际安全领域学科研究与教育教学的根基,又满足了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推进新时代国家安全学的高质量发展,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需要以史思辨、转变学科建设思维,以理促行、遵循学科成长规律,以才应需、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最终实现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是国家重要的人才资源,他们的诚信素养对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关系重大。通过营造普遍诚信的社会氛围、改革高校教育管理体制、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发挥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诚信教育活动和建立大学生诚信监督评价体系等措施全面提升大学生的诚信素养,是当前加强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7.
刘训华 《浙江社会科学》2023,(2):143-150+160
国家海洋战略教育是从国家层面在教育、文化、科技、社会等领域面向全体国民特别是大中小学生开展的以提升海洋意识和培育海洋素养为目标的教育活动的总和,包括专业海洋教育、学校海洋教育、社会海洋教育、科技海洋教育、产业海洋教育、海洋文化教育等内容,总体目标指向培育海洋国家意识、锻造新型海洋观。战略教育的核心是学校海洋教育,难点是社会海洋教育,着力点是文化海洋教育。新型海洋观的价值核心是向海定陆、由海向洋,海洋国家意识在于海洋国家的思维意识,“海洋-国家-教科书”是深入推进海洋战略教育的关键逻辑。从儿童启蒙出发,讲好中国海洋故事,构建国民海洋图景。从“愿意听”到“听得懂”建构中国立场的海洋话语体系,做好顶层设计形成家校社一体的海洋战略教育推进体系。  相似文献   

18.
建立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国飞 《理论界》2007,(6):119-120
构建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是由高等教育的本质、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以及当前高校德育的现状所决定。构建这样的体系,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大学生参与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注重人文关怀,健全大学生就业指导和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利用信息技术,建立以校园网络为载体的互动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依托学生宿舍和学生社团,创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新机制。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如何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是一个应当引起所有高校工作者关注与反思的重要课题。可将高校所在地区的历史文化传统与杰出历史人物的精神和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结合起来,创新性地开创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新阶段。本文试图以粤西地区的冼夫人文化与精神为例来说明这一点。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的新时代,国家对于人才的培养与教育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高职是培养职业人才的重要基地,在高职教育体系中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已经被列入重要教育目标,通过有效开展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能够让高职学生在学习与成长的过程中自觉承担新时代所赋予的责任与使命,能够将个人的理想与国家的建设和发展融为一体,做好新时代的接班人和建设者。通过对仪式的相关内容以及将仪式感融入到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分析,进而具体探讨了基于仪式感的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