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日谈》与《东方十日谈-老三届人的故事》两部作品都高扬人道主义,反对神道和封建专制,但两部作品的艺术价值,思想内容还存在着较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2.
《三言》、《二拍》是晚明思想文化革新运动的产物。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随着资本主义萌芽而日趋壮大的市民阶级反对封建束缚的要求。《十日谈》则是欧洲资本主义晨曦微露时,市民阶级欲以打破封建枷锁的呼喊。《三言》、《二拍》每集四十篇,共二百篇,虽采用章回体,却是各自独立的故事。《十日谈》是以框架结构,即采取十个青年男女轮流讲述故事的方式,组成了一百个各自独立的故事。所以在体裁上都属于短篇小说。《三  相似文献   

3.
薄伽丘的《十日谈》和佛经《法苑珠林》对沈从文《月下小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结构上,沈从文借鉴了两者的框架结构,并以此为基础建立起嵌套结构;在内容和主题上,沈从文吸取了《十日谈》的情爱与智慧内容和主题,从《法苑珠林》摘录了与情爱、智慧和牺牲相关的故事。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叙事学角度对《十日谈》的叙事视角进行重新探讨 ,对某些学者所谓的《十日谈》已打破了史诗全知全能的“专断讲述”的叙事视角的界定进行质疑。  相似文献   

5.
阿拉伯民间文学巨著《一千零一夜》和意大利人文主文学奇葩《十日谈》,在结构形式上都采用了民间文学中常用的大故事套小故事的框架式形式,即整部书是一个整体(大框架),而其中的各个故事又可以独立存在,自成一体(小框架)。这种结构又称为“连串插入式”,意思就是:全书有一个总故事,贯穿始终,每卷各有一个骨干故事贯穿全卷,然后把许多大故事一一插进来,这些大故事中又套上许多中、小故事,就这样大故事套中故事,中故事套小故事,错综复杂,镶嵌穿插,形成了一个迷楼式的结构。《一千零一夜》(以下简称《夜》)的总故事是讲国王山鲁亚尔性情残暴,为…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山普鲁1号毯、2号毯所讲述的故事,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史诗《吉尔伽美什》的版本之一。它实际运用了巴比伦版第12块泥板《吉尔伽美什、恩基都与冥间》篇的框架,运用了苏美尔语《柽柳》之神话的框架,讲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这个故事,将公元前1500年巴比伦版本第12块泥板的《冥间》,与公元前2000年苏美尔语版本的《柽柳》整合到一处,缀合起两节看似缺少逻辑关联的故事。  相似文献   

7.
加林·米哈伊洛夫斯基的俄文版《朝鲜传说》共收录了64篇韩国民间故事,而佩尔斯基选取了其中20篇,编译成了法文版《韩国故事》.中文版《朝鲜民间故事》是对《朝鲜传说》法文译本的重译.他们都秉持着文化相对主义的观点,译介出韩国人的美丽心性、纯真的愿望和坚定的信念,认同韩国人的文化身份.法文版和中文版的译著中收录了徐悲鸿所画的15张插图.徐悲鸿的插图利用虚构的想象重构了故事场景,增添了东方神韵,提升了故事的艺术品格.这三本韩国传说集是韩国口传文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文本.  相似文献   

8.
文艺复兴时期小说杰作《十日谈》的作者薄伽丘曾经说过,“如果把一个不成体统的故事用恰如其分的语言写出来,那它一定会使任何人都认为得体。”表面看来,王安忆的《小城之恋》、《荒山之恋》和《锦绣谷之恋》这三部中篇小说讲的都是所谓“不成体统的故事”——《荒山之恋》和《锦绣谷之恋》写的都是我们社会所鄙弃的“婚外恋”;《小城之恋》写的则是不谙世事的少男少女原始情欲的萌动、狂热到园寂,但透过这近乎荒唐的故事情节,我们看到作者有意识地把艺术的视角转向恋爱中人们的心态世界,并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迄今尚无人解读的俄藏黑水城文献西夏文《佛说诸佛经》进行了译释,指出其译自汉文施护译本,夏译本《佛说诸佛经》对于地名和人名的翻译通过音译、意译、音译加意译的方式,与施护译本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10.
鲜卑山考     
鲜卑山,是鲜卑人因以为号的地方。目前所能见到关于鲜卑山方位的记载,最早的是释道安的《西域记》和崔鸿的《十六国春秋》,两书所记一在河西,一在辽西。根据先秦与西汉北方古  相似文献   

11.
<正> 鲁迅的《故事新编》是鲁迅研究者们公认的难题。它与《呐喊》、《彷徨》相比,创作时间从一九二二年冬第一篇《补天》(原名《不周山》)始到一九三五年写的《采薇》、《出关》、《起死》,前后延续了十三年之久;作品内容从古代的神话传说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现实,涉及到许多“古人”“故事”,又穿插了不少现代人的生活情节;艺术形式,鲁迅说它是“神话,传说及史实的演义”。这都显示出了《故事新编》的“独特”性。关于如何理解《故事新编》,鲁迅生前曾有不少自述或评论,本应成为研究《故  相似文献   

12.
王世德先生在《马克思主义必须发展--马克思晚年的人类学笔记给我们的启发》一文中谈到,马克思和恩格斯“1882年为巴枯宁翻译的《共产党宣言》俄译本第二版”写过序言。见(本刊1989年第4期第2页)按1882年俄文版《宣言》“序言”中确有:“巴枯宁翻译的《共产党宣言》俄文版第一版,在六十年代初,由《钟声》印刷所刊印问世”之类的字句,但把1882年俄文版《宣言》说成就是巴枯宁翻译的《共产党宣言》的俄译本第二版,却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3.
<正> 英国作家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描写了“大人国”、“小人国”的精彩故事,殊不知这种“大人国”、“小人国”的传说,不仅西方有,而且中国也有,在《山海经》中就有这方面的记载。《山海经·大荒东经》:“有波谷山者,有大人之国。有大人之市,名曰大人之堂。有一大人踆其上,张其两臂。有小人国,名靖人。”《海外东经》:“大人国在其北,为大人,坐而削船。”《大荒北经》:“有人名曰大人。有大人之国,漦姓,黍食。”《海内北经》:“蓬莱山在海中,大  相似文献   

14.
语式为文本由叙述方式的运用而构成的形态模式,“三言”的叙事法基本上是以一事为枢,串联多事,记人一生的“纪传体”,故事多曲折而且完整,体现着中国古典小说的叙述传统;《十日谈》却没有承接西方叙事文学在史诗、戏剧、长篇小说形成的塑造性格的语式传统,大部分文本是只叙一事,不注重写人物的一生,叙述时间和故事发生时间都比较集中,篇幅不长。语言形式与语体变化的意义并不是只局限于语言学、文体学本身。它实际上更多地含带着意识形态、思维方式等观念方面的色彩。  相似文献   

15.
应中国社科院邀请,蒙古人民共和国科学院系方研究所教授策·达赖博士来华访问期间,于今年3月15日来内蒙古社会科学院进行学术访问。策·达赖博士在50年代曾在我国留学,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精通汉语。他的主要著作有《蒙古萨满教史》,《蒙古碑文的有关问题》、《关于〈元史〉的蒙译本》、《元朝时期的蒙古》、《关于尹湛纳希的〈青史演义〉》等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哲学社会学研  相似文献   

16.
《江西社会科学》2015,(1):126-130
对于《尚书·舜典》中的"纳于大麓",历代注家多有异见。王肃和《尚书孔氏传》以"麓"为"录",其根源在于今文经学系统的《尚书大传》及郑玄对《大传》的注释。被段玉裁归入"古文说"、以《史记》为代表的"山林川泽"说,则认为"大麓"就是"山足"或者"林之大者"。从四岳和有虞氏的身份来看,舜的部族归属炎帝系统,是尧政权下主管山林的行政首领。因此,尧将舜"纳于大麓"是对他的本职工作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17.
西藏民间故事资源丰富,品类众多,做好西藏民间故事的对外译介意义重大。《尸语故事》是最负盛名的藏族民间故事经典之一,不仅在国内广泛流传,在国外也产生了一定数量的多语译本。文章对搜集到的四种藏族《尸语故事》英译本的翻译主体背景、翻译方式、翻译路径和翻译动机进行考察,并对该故事集在英语世界的传播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金瓶梅》斯书问世以来,诸多大家均认为是以山东方言写就。因为《金瓶梅》斯书是从天都外臣序百回繁本《水浒传》第23回套出,有个既定的地理背景。既然《金瓶梅》的故事发生地在山东,用山东方言似乎顺理成章。前贤姚公灵犀就说:“既叙山东事,当然用当地土语。”说归说,他们都没有深入调查研究,只是大约摸估猜而已。正如孟宪章先生在《论金瓶梅语言模式与山东方言说》一文中说得好:“清代的‘蛮’也好,现代的鲁迅先生,郑振铎先生,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中的成语英译与民族文化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楼梦》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本质,寄托了中华文化精魂,解读《红楼梦》实际上就是在解读中华文化。在推动中华文明面向世界、让更多人了解中国文化之丰富内涵的大背景下,《红楼梦》杨宪益、戴乃迭译本越来越表现出其顺应时势的文化优势来。本文将从杨译本《红楼梦》中的成语翻译的五个方面来阐述其对民族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20.
读中华书局点校本《明史纪事本末》卷12《太祖平滇》,觉得在点校方面间有疑问之处,今录之如下: 一、把匝刺瓦尔密挈妻子与左丞达的驴儿俱入普宁州忽纳砦(第167页) 按:“达的驴儿”是两个人,这里把他们当作一个人,误。他们指的是左丞达的、右丞驴儿(见《明史》卷124《把匝瓦尔密传》)。《洪武实录》卷140:“把匝刺瓦尔密挈妻子与左丞达的及驴儿俱入普宁州忽纳砦。”疑《明史纪事本末》于此处脱一“及”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