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花腰傣以女性传统服饰上有条绚丽的腰带而得名,服饰是花腰傣最为突出的族群标识,花腰傣中三个支系傣卡、傣雅、傣洒的区分也是依靠服饰.2009年花腰傣服饰被列为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分析花腰傣服饰的文化内涵,认为其服饰承载着花腰傣民族历史记忆,积淀着民族文化心理,整合着民族生活.然而,在当代社会文化变迁中,花腰傣服饰出现...  相似文献   

2.
祭"竜林"是普洱江城花腰傣的传统习俗,其中体现了花腰傣感悟自然、崇敬神灵的民族特性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观,在保持其传统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中起到关键作用.普洱花腰傣祭"竜林"习俗是展现花腰傣音乐、舞蹈、民间习俗、民间崇拜等文化传统的舞台,是研究花腰傣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3.
花腰傣服饰中装饰艺术的符号学意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花腰傣因其独特的服饰文化而区别于其他傣族支系。其服饰中的装饰元素如装饰色彩、装饰图案、装饰造型等具有丰富的符号学意蕴,体现出花腰傣的民族崇拜、民俗传统等文化内涵,具有传承花腰傣民族文化的符号功能。  相似文献   

4.
从设计艺术学的角度分析研究花腰傣服饰形与色的特征,可以发现:花腰傣男性服饰单一的深色调与简洁大方的服装款式相搭配,体现出花腰傣民族男性强悍、刚毅、勇敢的心理特征及原始而和谐的朴素审美观;花腰傣女性服饰的形与色有一种秩序美感,在形上借鉴自然界中美妙的形态,通过大胆夸张的变形、巧妙的构思组合,在深色傣锦上绣出精美绚丽、独具特色的服饰造型图案,展现了花腰傣女性温婉优雅的特质和该民族灿烂的艺术文化风采。  相似文献   

5.
“花腰傣”文化本质上是一种基于“稻作文化”的服饰文化.花腰傣妇女服饰不仅体现了服饰保暖御寒、遮羞、美化的基本实用功能,也折射出“花腰傣”这一特殊群体对自然、人生、社会等的认识,体现出浓郁的地域性、多元性、象征性、原生性等文化现象,以及和谐、融合、符号、传承等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花腰傣婚礼中提亲、吃小酒、迎亲、进家仪式等各种活动及在活动中的礼物馈赠,得出花腰傣婚礼中的礼物馈赠凸显了花腰傣的脸面,表明男方对女方权利的占有,更体现出互惠平等的人际关系。在礼物馈赠的交往中,人与人的关系变得更加亲密,有助于维系、强化和谐的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7.
"花腰傣"文化本质上是一种基于"稻作文化"的服饰文化。花腰傣妇女服饰不仅体现了服饰保暖御寒、遮羞、美化的基本实用功能,也折射出"花腰傣"这一特殊群体对自然、人生、社会等的认识,体现出浓郁的地域性、多元性、象征性、原生性等文化现象,以及和谐、融合、符号、传承等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8.
稻米作为花腰傣经济生活中的主要产品,日常饮食也多是围绕稻米展开的。在日常生活中食用稻米注重的是其使用价值,但在岁时年节、人生礼仪、社会交往等特殊的时间和空间,稻米的历史文化价值则凸显出来,成为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载体,具有符号和象征的作用,与花腰傣文化情感、群体认同具有密切的联系。文章从文化人类学角度入手分析,比较直观、系统地呈现花腰傣社会中稻米的历史文化价值,整合分析了稻米在花腰傣社会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作用和文化象征。  相似文献   

9.
花腰傣服饰具有御寒保暖、方便生活和装饰美化的功能,其整体效果最能凸显花腰傣服饰的视觉魅力。就局部特征而言,其左短右长的裙子、斜戴的帽子、小巧的秧罗、精美的腰带,具有方便行走、防雨遮阳、盛装物品、保暖装饰的功能。花腰傣服饰在长期发展中因融入了民间传说和爱情故事而逐步演化为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成为民族区分、爱情象征、年龄标识的外在表征,表达了花腰傣人民对本民族的热爱、对爱情的忠贞和对生活的祝福。  相似文献   

10.
应用生态人类学理论和民族植物学研究方法,以田野调查采集的族群植物凭证标本(voucher)为材料,对新平花腰傣传统食用野菜进行了挖掘整理。花腰傣食用野菜种类丰富,共72种(归属44科,59属),按食用的部位,可将其分为花类、茎叶类、果实类、块茎(根)类和竹笋类野菜。采用自由列举的方法,排序了当地人喜爱的10种野菜和经常食用的10种野菜。探讨了花腰傣对野菜的处理方法与植物毒性的认识关系。在与山地民族野菜采集比较的基础上,得出了花腰傣的野菜采集兼有山地刀耕火种和坝子稻作民族的采集特征,具有明显过渡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梁书》、《陈书)历经千年,传抄过程中难免造成文字差错,后人直接引用,必然与事实不符。文章对这两部史书里面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了考证,对错误之处作了剖析,并参照有关史料予以纠正,有助于正确把握梁陈史实。  相似文献   

12.
明代法律多样,律始终占据法源主导地位,令、诰、例在明代不同的时期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与律相辅相成,弥补律之缺位,强化律之功能。明代并不具备产生判例法的充分条件,明例的修定与判例法也毫无相似之处,而是成文法的制定。  相似文献   

13.
九十年代专书词汇研究的进展,表现在题材范围扩大、内容的完备化、方法的科学化、价值的多元化四方面。专书词汇研究的不足表现在缺乏完善科学的理论体系,对专书词汇的研究应寄望于未来。  相似文献   

14.
现阶段的贫富分化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 ,我国现阶段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贫富分化趋势。贫富分化既抑制效率 ,又损害公平 ,是阻碍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大隐患。只要我们始终把广大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加强宏观调控 ,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就能够不断缩小贫富差距 ,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论抗战时期我党干部教育的历史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我党在干部教育上取得了巨大成就,摸索出一条成功之路,为促进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其历史经验:一是党的高度重视;二是系统化的教育管理和行政机构;三是灵活、适时、科学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四是自己动手,克服困难的精神和勇气。  相似文献   

16.
人们在日常交际中的话语内隐意义是通过话语表达的字面意义实现的,也就是说话语表达的实际意义总是大于字面意义。隐喻对话语的外显意义的规避有规约性的作用,即常规的会话含意是由话语中特定词语的意义所决定的;而非常规会话含意则产生于具体的会话场合,其推导离不开人们对当时语境特征的把握。因此,人们在理解含意时可以利用隐含意义传递的常规手段,而非常规会话含意则涉及外显意义的隐喻策略性回避。  相似文献   

17.
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师道尊严”的传统受到了无情冲击。在商业化社会中,如何建立相互尊重的、朋友式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应是21世纪高等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从制约国共重庆谈判实力的各因素分析,谈判前夕中共除谈判人员水平能力一条外,其余均处于劣势:军事实力国大共小、对谈判本身需要程度较高、对对方苛刻的谈判条件无法满足也不允许满足、谈判环境于己既有利也有弊,从而使整体上居于相对不利地位.谈判之所以最终能够签订<双十协定>,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在于毛泽东、周恩来等成功运用谈判策略弥补了谈判综合实力的不足:精心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出其不意惠临重庆,打乱对方部署;重视谈判气氛的营造、抢先进行较高报价、有理有利有节的讨价还价;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场外配合取胜,等等.  相似文献   

19.
语言不仅是传递客观命题的工具,更是言者用来传递主观性的工具。首先,言者对命题的认识、对事件的态度、对语篇的立场构成了主观性陈述;当言者的主观性赋予话语某一部分在态度、情感、立场上的主体地位,使它们超越其他语义内容、获得凸显感知时,就形成话语中的强调形式。其次,主观性的核心参项可以表述为不具真值语义、体现言者立场的话语形式;同理,话语强调表达的核心特征可参照真值语义、句法辖域、语用意义三个维度。最后,强调表达与主观性表达是蕴涵共性关系,强调表达是主观性表达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观性是语言中更为优势、自由的概念,不一定总是表现为强调表达。   相似文献   

20.
甲午战争以中国的彻底失败而告终,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满汉矛盾是很值得注意的一个方面。满汉矛盾的存在使满州贵族统治下的中国缺乏一种鲜明的民族观念和国家意识,此点与全国上下齐心合力进行战争的日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19世纪末期的世界已基本上联为一体,中国也早已融入国际大家庭中,在这种情况下,民族观念和国家意识应是一个国家所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而满州贵族统治下的中国恰恰在此方面有严重的欠缺,并成为导致中国惨败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