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1 毫秒
1.
《古今谭概》辑录一则逸事.元文宗时,有川知州,面大横阔.时人嘲曰:“裹上头巾后,就成‘西’.”宦官听后,说与皇帝一哂.后来,川知州上殿有所奏.皇帝想起宦官的话,大笑说:“卿所奏不必宣读,朕留览.”退朝后,川知州说:“皇帝很高兴,可见我的奏札符合上意呀.”  相似文献   

2.
宋真宗是北宋第三位皇帝,他执政期间,帝国政治已经发展成熟,皇帝能否成功地保持基业,只要选择好宰相就可以了.宋真宗算不上英君明主,但是绝对算得上是一个好的守成之主.  相似文献   

3.
天下第一错字——"避" 此匾悬挂于承德避暑山庄正宫内午门中门上方,蓝色匾心有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避暑山庄".一眼看去就会发现"避"字右边的"辛"的下部多写了一横.此错字出自大名鼎鼎的康熙皇帝之手.康熙多写一横,臣僚应该当即看出来了,但皇帝是金口玉言,写错了也是对的,谁敢提醒皇帝说写错了?何况皇帝有造字的特权.  相似文献   

4.
赵冬梅 《人才瞭望》2017,(11):72-73
北宋制度的精致程度是惊人的,目标只有一个:分权制衡. 用宋人自己的话来说,"上下相维, 内外相制",目的就是让除皇帝之外的任何个人、 群体或机构都没有可能大权独揽,动摇赵氏江山. 其实,就连皇帝也是在这 "相维相制" 里面的——纵然大权在握, 基本上也做不到为所欲为, 还是有东西可以约束他的.  相似文献   

5.
黄石 《人才瞭望》2013,(4):81-81
今天客套话说的“大驾光临”“劳您的大驾”,在古代可不是随便能用的,因为“大驾”专用于皇帝,是皇帝的代称,除了皇帝,任何人都不准使用。  相似文献   

6.
佳文 《人才瞭望》2013,(8):98-98
今天客套话说的"大驾光临""劳您的大驾",在古代可不是随便能用的,因为"大驾"专用于皇帝,是皇帝的代称,除了皇帝,任何人都不准使用。这一代称跟皇帝出行时扈从的仪仗队有关,此仪仗队共分三种,分别是大驾、法驾、小驾。"大驾"的规模最大,公卿驾车在前充当导引车,太仆为皇帝御马,大将军在右边陪坐,跟随的车辆共有八十一辆。"法驾"的规模次之,导引车、御马和陪坐官员的级别都相应的要低一级,跟随的车辆共有三十六辆。"小  相似文献   

7.
将军和驴子     
古罗马皇帝哈德良曾经碰到过这样一个问题。皇帝手下的一位将军,觉得他应该得到提升, 便在皇帝面前提到这件事,以他的长久服役为理由。“我应当升到更重要的领导岗位”,他报告,  相似文献   

8.
说起"驸马",很多人都知道,驸马就是皇帝的女婿.没错,"驸马"指古代帝王的女婿,又称帝婿、主婿、国婿等.但实际上",驸马"主要还是一种官职——驸马都尉.  相似文献   

9.
一位哲人说过,人生的道路有很多开关,轻轻一按,便把人带进黑暗或光明两种境界. 明朝末代皇帝崇祯是个勤于朝政的好皇帝,生活节俭,不近女色.可是他却成了亡国之君,让人遗憾.为什么他与荒淫无道的皇帝一样下场呢?这与他按错了一次重要的人生开关密切相关.当年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攻陷平阳和太原后直逼北京.在形势危急之际,崇祯帝手里还有一枚活棋,他只须将关外的吴三桂调进北京城就可解围.  相似文献   

10.
钱江 《人才瞭望》2011,(12):98-98
清朝的时候,辽阳城里出了一位才子,名叫王尔烈,他给皇帝当过老师,因其正直无私,深受皇帝宠爱,皇帝总派他到各地当主考官。一天,王尔烈从江南主考回来,赶上嘉庆帝登基。嘉庆召见了王尔烈,询问了主考情况后,又问王尔烈说:"爱卿家境如何?"王尔  相似文献   

11.
崇祯皇帝是个亡国之君,但他很有明君色彩:不好色,私生活不仅检点,而且简朴;但他喜欢杀人,对犯了错误的部下,更是从不轻饶.袁崇焕的下场,三百年之后还让人寒心.  相似文献   

12.
有个皇帝梦见有人拔掉了他所有的牙齿,梦醒之后,便叫身边的丞相为他解梦,这丞相据相关解梦之书如实告之:“陛下全家将比陛下先死。”闻言,皇帝大怒,下令将丞相处死。听说阿凡提智慧超群,皇帝便差人去请阿凡提。听说丞相被杀之事后,阿凡提自不能重蹈覆辙,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身为一困之君,不仅要运筹帷幄、统观大局,处理各种繁杂的事务,还要承受来自各方面的巨大心理压力。可谓有多少风光背后就会有多少心酸和无奈,皇帝宝座确实不是那么好坐的。但这里所说的“坐”,不是指皇帝位置本身,而是指皇帝屁股下面的那把龙椅。  相似文献   

14.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被中国传统史学界认定为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明星皇帝".盛世局面的形成除了归功于他出众的文才武略,而高超的用人艺术更是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5.
唐太宗的文治武功,在皇帝中是名列前茅的,可是他对太子的教育并不成功.其中的道理他悟得很清楚,可就是无法产生积极的效果,恰恰相反,事物的轨迹总是朝他最不愿意看到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陈希亮,北宋眉州青神县人,他嫉恶如仇,勇于担当,为官一任,振兴一方,以天下兴亡为己任,从不计较个人的进退祸福. 第一,不畏权贵,铁腕执法.陈希亮嫉恶如仇,秉公办案,甚至胆大包天,冒死上疏,公然与仁宗皇帝叫板.有人上书朝廷,举报华阴人张元西入夏州,做了叛宋自立的李元昊的谋臣.闻张元叛逃投敌,仁宗不由火撞顶梁,遂命令将张元全族老少尽皆缉捕归案.作为房州知州的陈希亮却甘愿冒着忤怒皇帝甚至杀头的风险,上疏仁宗:"张元通敌之事真假尚未可知,何以逼之太急?倘或张元真的投降了敌国,此举岂不是更加坚定了他为敌国效力的决心!  相似文献   

17.
《人才瞭望》2009,(5):86-86
明朝万历年间,中国北方的女真为患皇帝为了抵御强敌,决心整修万里长城、当时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早已年久失修,其中“天下第一关”的题字中的“一”字,已经脱落多时、万历皇帝募集各地书法名家,希望恢复山海关的本来面貌?各地名士闻讯,纷纷前来挥毫,但是依旧没有一人的字能够表达天下第一关的原味。皇帝于是再下昭告,只要能够雀屏中选的。  相似文献   

18.
史文 《人才瞭望》2013,(6):77-77
现在正在播放的宫廷电视连续剧中,人们常常听到太监在宣读圣旨的时候,总拿“奉天承运,皇帝诏日”开头。其实这句话到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时才有,而且也不是这样断句的。  相似文献   

19.
汉文帝刘恒在丞相陈平、太尉周勃平定诸吕之乱后,被拥立为皇帝.其在位期间,不仅巩固了皇位,而且还开启了"文景之治"的太平盛世,成为儒道各家都交口赞誉的一代明君.究其原因,这与他高超的用人艺术有着重要关系.在这方面,史书上就留下了不少佳话.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人初次见面, 一般喜欢问:"贵姓? "在古代,姓氏的确是有贵贱之分的. 在夏商周三代,姓和氏是不同的. 氏是贵族特有的,而平民顶多有个姓. 到秦汉姓氏合流,但姓氏的贵贱高下之分反而愈演愈烈,某个姓氏一旦成为皇帝的姓氏,立即身价百倍,被尊为国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