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几年来,散文诗有了长足的发展。除各报刊不断发表散文诗作,一些出版社相继出版散文诗集外,还有前所未有的《黎明散文诗丛书》第一、二辑的出版;去年十月,还宣告“中国散文诗学会”成立。可以说,散文诗创作从未有过如此引人注目的繁荣。 但是,正如《黎明散文诗丛书》主编之一柯蓝 相似文献
2.
五四时期 ,文学革命成为新文化运动中最为活跃的一条战线 ,各种文学样式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破旧立新的伟大变革。诗坛掀起破除格律、增加诗体的文体革命 ,散文界也出现了变文言为白话的强烈要求。在思想大解放、审美大解放、文体大解放的时代背景下 ,出现了散文诗的译介和创作热潮。大量外国散文诗译介进中国 ,胡适尝试作带有散文诗性质的新诗 ,刘半农倡导散文诗 ,沈尹默、周作人等试作语体散文诗 ,鲁迅、郭沫若、徐玉诺、瞿秋白等纷纷响应 ,具有东方特色的中国现代散文诗诞生了。草创期的散文诗“散文诗”这一体裁名称的出现与外国散文诗…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作家以其对家族制度与家族伦理的大胆否定显示出反封建的战斗锋芒,但由于来自封建旧家庭的经历,家族文化早已渗入其骨髓和血液,因而他们在感情上大都对传统的家族伦理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认同.这表明现代作家虽然在理性上彻底告别了旧的文化传统,但在现实生活中仍不得不与其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尚未完全走出旧家庭的阴影而获得真正的解放,不过这从另一个侧面也昭示出家族文化本身的复杂性,它的某些合理性的内涵作为一种文化传统得以世代相传. 相似文献
4.
5.
6.
7.
审美愉悦性与社会功利性这两种因素的矛盾纠结,是整个20世纪中国文论始终面对的基本问题之一。从历史的逻辑的总体倾向来说,作为现代中国文论“逻辑起点”的重要构成内容,王国维的文艺美学思想与梁启超关于文艺要推动社会改良与进步的主张,分别鲜明地体现看或偏重文学的审美属性,或偏重文学的社会功利要求的两端,从而在发生学意义上深刻地内在地影响着其后的文论建设。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梁启超的文艺思想向来被人们多加瞩目的,是其中直接鼓吹文学改良社会的部分。但是,如果给以一种比较符合客观情状的估计,则不能不说,梁启超虽然…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哲学思维是什么类型的思维,其思维运行机制如何?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认为,中国古代哲学思维是一种情感思维,它既不同于以概念为中介的逻辑抽象思维,也不同于以表象为中介的形象思维.情感思维是以主体心理情感为反思对象的内向性思维,它是对主体心理和情感倾向的自我体验,是一种价值认识.我们考察中国古代哲学史,可以看出,情感不只是心理因素,而且也是思维中介物.主体情感体验是和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并列的一种哲学思维形式.情感思维是中国古代哲学思维形式之一,它对中国传统思维乃至传统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审美情感原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古代审美情感原论张节末在中国古典哲学和古典美学中,情感问题显得十分突出,这是因为,中国古代哲学很早就发生了人性本善和人性本恶的争论并产生了针对着人格的主养气的情感论和主教化的治情论,也发生过有情和无情的争论并进而延伸向何为理想人格的争论;史官很早...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叙事诗的现代传达策略主要有情绪型和象征型两大类目。本文在科学厘定情绪型现代叙事诗和象征型现代叙事诗学理内涵的基础上,借助具有代表性的现代叙事诗文本的深刻剖析与诠释,对中国现代叙事诗30年图景中关涉现代传达策略部分作一系统观照和考察,以期在更为理性的层面上为中国现代叙事诗的现代性正名。 相似文献
11.
在价值取向层面,中国现代叙事诗与中国现代文学始终保持着高度的统一性,不断地显示出其与整个中国新文学同发展的可喜姿态.中国现代叙事诗的现代价值取向,主要是指30年中国现代叙事诗在主题、题材、立意、精神诉求等方面所彰显的现代色彩.女性解放和现代知识分子的命运与出路,是世界范围的现代命题.中国现代叙事诗对于女性解放和现代知识分子前途两项课题的及时追踪与生动演绎,特别是对这两大现代价值取向在认知和表达层面不断拓展与超越的事实,最终奠定了文本丰富的现代内涵. 相似文献
12.
13.
我们提出“当代散文诗之危困”这个命题,本身就蕴含着生成一种错觉、激起一片争议的可能性。我们不得不承认,当代散文诗坛,尤其是自1979年以后,也的确热闹了一番,现在仍并不十分冷清,而且还出了几本颇有光彩的集子,亮出了几个引人注目的名姓;然而,假若把当代散文诗放入一定的参照系里去思考,即便是对散文诗万般钟爱者,也不能不见出“相对性”的不景气来,感觉到还是较为显明的危困。纵看:就其自体言,中国现代散文诗自刘半农首次亮出旗号到鲁迅的《野草》树起辉煌的里程碑以后,就再也未能掀起过轩然大波。横看: 相似文献
14.
15.
乡土文学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范畴,鲁迅开启了乡土文学论述的源头,他的简短概括同时也引发了乡土文学的各种歧见。乡土的文化蕴含应该指向故乡而非单纯的乡村,对比意义下的异质性文化因素才是乡土文学之核心,现代乡土文学中都市/现代文明则是相对于乡土的异质性文化因素,都市与乡土的互动激发了乡土想象的多义复杂性。这表现在:乡土文学作者在城、乡之间情感游离,他们的城市经验干扰着他们乡土叙事的纯粹性,而他们对土地的乡愁,削弱了他们作为现代文明启蒙者对乡土的批判力度。师陀的《果园城记》为乡土文学写作了一则寓言,他抹煞果园城的地域特性,象征化游子与故乡的复杂关系,由此寓言化了乡土文学的创作动机:游子们的"乡愁"不仅源于背井离乡,也源自时间流逝的"乡愁"。这可以看作是来自空间与时间的异质性因素。从现代到当代文学场域的变动来看,乡土并非一个静止的事实,它是各种力量角斗的场所,也是一种动态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说:"封建制度就其最广的意义来说,是精神的动物世界."中国现代作家挣脱了那"精神的动物世界",挣脱了千百年来心理偏见的束缚."他们以强烈的新鲜感领悟生活,表现出广泛的精神兴趣和深刻的精神追求.社会、人生、世界、宇宙,都牵动着他们的思绪,哲学、科学、美学、文学都吸引着他们去探索.他们的思想感情得到了空前的解放,他们的内心世界得到了比较深入的拓展."在他们那里,我们能够看到古代作家所无可比拟的心灵的宽广度和灵敏度.在他们那丰富多样的意识构成中,孤独感乃是一种独特的心理意识,它作为20世纪上半期生活于黑暗中的中国现代作家必然有的心境,是非常深刻而耐人寻味的. 相似文献
17.
忧患意识体现了我们民族性格的基本精神。忧忠意识对一个民族正是它对抗并战胜危机,经过悠久的历史而始终山强不息的原因。尽管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不乏“悲土不遇”和“忧生之嗟”的个人忧患,们以强烈的爱国主义为支点的忧患意识却始终是贯穿古代知识分子的一条割不断的小命线。从孔子到屈原、司马迁、杜甫、李白、范仲淹、陆游、黄遵宪、梁启超……多少积极人世的知识分子都有着“中夜五更叹、常为大国忧”的慨叹,“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苦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和“一身报国有万死”的信念。所以,当我们翻开厚厚的中国文学史,无论视其人品还是义品,总沉浸在浓烈的感时忧国的气息中。这种人品和文品在爱国主义上的纽结,成为中国山古代知识分子的精魂,一直为后世所珍视和发扬。中国现代作家承受厂以前知识分子积淀木已十分丰厚的忧患意识的心理负荷,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增添了新的养料。他们的忧患意识,不是个人患得患失的狭隘意识,不是自我哀怜的戚戚之心,而是承担了历史留卜的各种精神重担,承担了人世间的一切苦恼,承担厂时代的各种忧患,表现了以国家、民族、人民之忧为忧的“亦子之心”,人道精神。 相似文献
18.
论中国现代尚力文艺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中国现代尚力文艺思想王本朝(西南师大中文系)中国现代文学的嬗变进程中蕴含生长着一般勃勃生机的尚力文艺思想,诸如梁启超的“熏、浸、刺、提”四力学说,鲁迅的“摩罗诗力”观念,郭沫若的“浪漫情力”精神,郑振铎的“血和泪”文学主张和胡风所倡扬的“主观战斗精... 相似文献
19.
论中国现代传记文学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最早使用“传记文学”概念的,是现代著名学者胡适。1914年9月,胡适在日记中,就传记文学的体例、特点诸问题,作了简要的论述。这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意味着传记对史传或一般纪传文字的疏离,而进入到文学的殿堂。从此,现代传记创作开始纳入到文学的范畴里来。在西方国家,社会名流撰写自传或回忆录被看作是理所当然的,因而自传早已成为文学领域内一个极为发达的门类。但在中国,除一些以述志抒怀为主的短篇古代自传,却一直少人问津。然而,“五四”新文化运动带来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个性大解放,自传便成了知识分子表现自我… 相似文献
20.
现代中国文学思潮流变论陈晓明主旋多重变奏:从表现人生到政治认同现代中国文学思潮交织于东西方文化双重网络系统里,接受着历史的庄严选择,步履维艰地前进在坎坷的道路上。“五四”新文化运动时的作家们,用“民主”与“科学”这一撬动世界旋转的杠杆,试图将文学从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