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积极心理学是一门以培养人的积极品质为研究方向的新兴学科,将积极心理学理念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更好地发挥其作用.积极心理学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现实价值,二者结合可以促进学科发展,丰富教育内容.文章分析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困境,提出了积极心理学理念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以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在我国还是一门新兴学科,是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学交叉产生的边缘学科。受其发展的影响,在规模和研究力度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和深化。文章基于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发展现状的分析,着重探讨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产生的背景、理论和实践意义,以及研究对象和领域等基本问题,旨在促进学科建设,并探索这门学科的未来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3.
把握研究对象是一门学科确立的内在根据和发展的逻辑起点。在梳理与评析相关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基础上,基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立场,阐明了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特殊研究领域,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研究领域中的特殊矛盾,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应以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现象和心理问题的实践活动为研究对象,并进一步细化了其问题论域。  相似文献   

4.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现代信息加工学派的认知心理研究与社会认知心理研究试图揭示人类认知的心理规律。思想政治教育应借鉴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深入研究人类认知发展阶段和过程,并按照认知发展阶段和过程来安排思想政治教育,还应帮助人们优化认知图式,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刍议心理学理念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学依据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热点之一。认为心理学理念能够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预见性和针对性,心理学理念的介入可以进一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实践教学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孙涵 《人力资源管理》2013,(11):172-173
积极心理学研究倡导的积极的价值取向为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启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从注重人文关怀,关注大学生积极情绪体验、重视积极人格特征培育和优化环境系统,营造积极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着手,将积极心理学引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切实提高思政教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心理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的作用,通过对现有文献的简要梳理,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学应用为主题,基于心理学的概念和基本原理,结合实际案例,探讨心理学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以及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义,剖析心理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实践经验和面临挑战,总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用心理学的具体方法和技巧,讨论将心理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开展实际工作的重要性。研究认为,谈心谈话工作,通过对认知、情绪、行为之间关系的理解,运用倾听、澄清等有效沟通的技巧理解问题的症结,找寻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的方法;心理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需要提高心理学专业人员的培养和参与程度,利用专业培训、互动交流、多样化活动和健全评估机制,提高心理学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加强心理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积极心理学主要研究大学生如何体验积极情感、建构积极人格特质和积极的社会环境,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视角.基于积极心理学的概况,结合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点及学生自身的心理特点,以积极心理学为指导切实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分析积极心理学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效果及启示思考,以便更好地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积极心理学和思想政治教育涵义及相互关系的探讨,论述积极心理学能够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供借鉴的必然性,并提出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借鉴策略。  相似文献   

10.
关于积极情绪体验、积极人格特质以及积极组织系统的研究,对于新时期有着新特点的大学生如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做出了指引性的回答。在积极心理学的启示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在着力增强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体验,挖掘和培植大学生的积极品质和全面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上下功夫,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