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毛泽东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入地阐释其私人资本主义观,提出了一系列令人振聋发聩的新观点,对今天私营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对中国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认识,就其一生而言,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青年时期的批判、中年时期的倡导和晚年时期的根绝.毛泽东的私人资本主义观尤其是他关于广泛发展私人资本主义的思想为我们今天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提供了意义深远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基于对中国特殊国情的把握和对中国革命规律、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明确提出,在新民主主义条件下自由发展不能操纵国计民生的私人资本主义经济,有益于社会的向前发展。然而建国后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私人资本主义经济问题以及有关社会发展阶段的认识发生了重大变化,直接影响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进程及相当长时期内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如何认识毛泽东关于发展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思想及其变化,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坚持和发展初级阶段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启发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对私人资本主义态度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新中国建立后,如何正确对待私人资本主义是共产党人探索的重要课题。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先后提出了"还需要尽可能地利用城乡私人资本主义的积极性,以利于国民经济的向前发展"、"使资产阶级、资本主义在六亿人口的中国绝种"、"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等主张,使得私人资本主义的命运一波三折,最终还是被消灭,给我们留下一段值得深思的历史。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毛泽东的资本主义观逐渐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其中,毛泽东对资本主义的认识由利用到消灭的转变问题亦在学界产生了较大论争。仔细梳理毛泽东相关论述可以看出,毛泽东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否定经过了一个持续的过程,"九月会议"是转变的起点;而建国前后中共对民族资本主义既利用又限制的政策则是这种转变的进一步发展;最后,在"三反五反"运动中,实现了毛泽东民族资本主义观的彻底转折,从之前利用民族资本主义转变为要消灭民族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提出的"让资本主义绝种"思想,人为地过早消灭了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给革命和建设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后果三大改造的任务提前完成,造成了社会主义经济形式的模式化和商品经济理论探索的中断,导致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走向误区.毛泽东在对待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问题上的失误,给我们今天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留下了许多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成立后,刘少奇从中国的国情出发,阐述了关于如何对待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小农经济和富农经济,如何正确处理公私关系,如何利用资本主义的积极因素等一系列私营经济的思想。重温刘少奇的私营经济思想,对于深化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改革,仍然具有伟大的理论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建国初期毛泽东对私人资本主义态度和政策变化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主张大力发展私人资本主义,建国初期国民经济恢复后则力求使其"绝种".农村出现的两极分化情况和城乡资产阶级暴露的问题是毛泽东对私人资本主义态度和政策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克服工业化大规模发展引起的矛盾是毛泽东加紧和扩大农村合作化运动和限制城市资本主义的深层动因,而国际环境和国内形势的变化则加速了毛泽东对资本主义态度和政策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在建国前后科学地阐明了有条件地发展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方针政策,批评急于消灭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思潮。但这一时期毛泽东关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思想与实践并非尽善尽美,它也存在着模糊甚至自相矛盾之处,让资本主义绝种的思想已初见端倪。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的功利观是在对传统功利观进行深刻批判的基础上实现的革命变革,它坚持以集体主义原则为核心,强调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目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求利目的与求利手段的有机统一,是坚持人民利益标准的新型功利观。"三个有利于"标准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毛泽东的功利观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坚持和发展毛泽东的功利观,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关于对邓小平利用资本主义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小平利用资本主义的思想是和列宁、毛泽东利用资本主义的思想一脉相承的。邓小平既继承了他们的利用外资和资本主义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思想 ,同时又对这一思想进行了创新 ,提出倡办经济特区 ,作为利用资本主义的窗口 ;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和“一国两制”的思想。  相似文献   

12.
目前,对于1957—1978中共对个体、私营经济的政策及认识,学界普遍缺乏具体深入的研究,一般只是简单地将其归结为:1957年中共八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共由于错误认识了国内的主要矛盾,导致阶级斗争扩大化,所以对个体、私营经济就一直持彻底否定的态度。事实上,中共这一阶段的认识历经曲折,多次反复,“资本主义尾巴”也一直没有被彻底割断。这种曲折演变主要体现在灭资本主义残余、允许小私有、割“资本主义尾巴”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改变中国的贫穷落后面貌,实现工业化目标;纠正党内"民粹主义"倾向,澄清党内思想;团结民族资产阶级,反对独裁统治;反对封锁包围,发展边区经济等不同侧面来阐述抗战中后期毛泽东大力提倡发展私人资本主义的现实目的性.这对我们正确认识新时期私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根据中国经济落后的现实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性质、任务,提出了利用、保护和发展私营经济的思想.这既是对我党历史经验的凝重总结,也是对中国社会政治经济走向的深层思考.这一认识过程的曲折反复也折射出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复杂与艰辛.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农业思想是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个体小农经济和农业合作社经济的共同发展,其中农业生产合作社因其具有社会主义因素,应该领导个体小农经济的发展,为将来向社会主义农业过渡做准备。运用新民主主义农业思想指导农业经济建设,反对两种倾向,即民粹主义倾向和资本主义倾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回顾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农业思想,对解决三农问题会有帮助。  相似文献   

16.
近10年来国内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的特点是:学术会议未曾中断,学术刊物新有创办,一些领域的研究更加深入,一些论点被重点关注。研究的新成果主要有:从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关系、从实践视角来审视毛泽东哲学思想;对毛泽东的价值观、荣辱观进行了挖掘;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及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对毛泽东后期的思想理论也有新的探索,并试图以新的视角研究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对毛泽东的自由、平等思想进行了研究;在微观研究方面也有可喜的收获。从总体上看,国内的毛泽东哲学思想及整个毛泽东思想与生平事业研究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同志在民主革命时期和建国初期十分重视私营经济问题,并阐发了系统的私营经济思想。这主要包括保护根据地的私营经济、鼓励私营经济发展、争取国营经济对私营经济的领导等。在私营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对此进行研究和探讨,是颇有指导和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思想的文化基础是以马克思主义、优秀传统文化、西方优秀的资本主义文化和人民革命文化的多元互动为支柱平台,以中华民族独立、中国人民解放为价值取向和以个人的奉献牺牲精神为人生观,以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言传"与"意会"相结合为思维方式的结构体,是毛泽东思想深层次的精神统帅和灵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