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科纵横》2015,(6):128-136
在刑法发达史上,规范责任论取代心理责任论之过程,就是期待可能性理论不断丰富发展之过程。它既是责任根据转变的关节点,又是阶层体系合理细化的标志物。我们借鉴期待可能性理论并非照单全收,而是在尊重人类智慧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既有理论,吸收其合理成分以充实社会危害性理论,使其作为社会危害性理论与法规范之间的桥梁与纽带。期待可能性理论在我国刑法规范中的功能具体表现为前置判断、犯罪证成、量刑斟酌、后置检验。  相似文献   

2.
贺洪波 《创新》2015,(5):102-106
我国刑法理论通说认为,《刑法》第37条具有酌定免刑功能,可以作为独立的免刑事由适用。通说观点得到了司法实践的长期认可和践行。然而,否定论者以刑法第37条立法术语的不明确性、条文位置的非情节性、适用程序的不协调性、适用后果的消极性等理由,对通说观点提出了质疑和批评。但是,经过一番论证表明,否定论者的理由并不能成立,通说观点应当继续坚持。  相似文献   

3.
所有权保留合同买受人之期待权地位是备受各国学者关注的法学问题,其中期待权之让与性争论颇多,这是现代民法关注研究社会生活中所蕴涵的法律实益的主要体现.期待权理论最初由德国法学说判例所提出,作为私权体系的一个分支,期待权是取得完整权利之前的动态过程,是一种不断变化的量的积累.期待权让与性的基础在于保留买主对标的物的占有,随着价金的支付保留买主期待权的价值逐渐增加,加之法律的完备保护使期待权占有具有了较强的对抗力.在转让过程中受让人期待权的效力不但可对抗原所有权的受让人,而且还可对抗善意第三人,实现权利转让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4.
《社科纵横》2015,(7):94-96
在司法实践中,交通肇事罪能否适用自首,何种情况排除自首适用的问题常常引发争论。面对肇事者在肇事后保护现场、抢救伤者、向公安机关报告的行为符合行政法规的前置义务条件下,是否能认定自首?对此存在肯定说与否定说之争。作为一项重要刑罚裁量制度,自首制度的目的在于将惩办与宽大相结合,表明我国刑法在报应基础上追求刑罚的功利效果。即在惩罚犯罪的基础上,通过自首从宽原则的实施,获得有利于国家、社会的预防犯罪结果。  相似文献   

5.
论我国刑法司法解释的不足与完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刑法司法解释在弥补我国刑法立法的不足、保持刑法的稳定、克服刑法规范的抽象性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我国现行的刑法司法解释违背罪刑法定原则,立法化、抽象化的现象十分严重。同时,刑法司法解释之间、刑法司法解释与我国刑法理论的通说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冲突。部分刑法司法解释的方法也存在严重的不足。因此,司法机关对刑法进行司法解释必须遵循罪刑法定原则、合理性原则、明确性原则。  相似文献   

6.
界定期待权的财产权利性质,对期待权效力学说进行了观察与述评,期待权既不同于债权,也不同于物权,它是一种综合性的财产权利,一般民事权利的属性期待权都拥有,期待权益之所以能够得到法律的承认与保护就在于权利人基于期待之地位而享有对未来完整权利实现的特定利益,期待权具有处分效力、对抗效力、担保效力、排除妨害与损害赔偿效力,期待权可以成为交易的客体,可视作为买受人和出卖人的一种物质担保形式,排除相对人或第三人的侵害,受到侵害之后,可就损失要求损害赔偿,具有现存的财产的价值及可转让性和可继承性,也可以善意取得、出质或设定质押,既可以成立法定权利质权,也可以在期待权上设定用益权.实现价值最大化.  相似文献   

7.
安乐死的问题涉及到法律、医学、社会、伦理等各个方面,国内外社会对其的争论从没有停止过,主要存在肯定、否定以及折衷几种观点,本文对安乐死持折衷态度,从各个方面充分阐述了安乐死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论行政上的即时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新力 《浙江学刊》2001,(5):148-152
本文从总体上对行政上的即时强制进行研究,文章认为行政强制可分为一般强制与即时强制,它们都以基础性行政决定为前提,以是否能够期待相对人自动履行义务(从时间上的允许性和义务类型上的可能性两方面考察)为人权关怀.其中,即时强制以基础决定为前置条件,以出现紧急情况且无法期待相对人自动履行为限度条件,以具体法律明确授权为职权条件.即时强制的方法从实际所达对象的不同,分为对人身自由的限制、对财物的各种处置、对住宅等场所的进入和依职权所为的其他必要处置四类.文章最后提出,即时强制属于具体行政行为,相对人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的救济管道畅通;鉴于合法的即时强制常会带给相对人特别牺牲,所以应建立比较系统的行政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9.
我国通说的四要件的犯罪构成理论是从20世纪50年代的苏俄刑法理论移植而来.这一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我国初步建立,并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而20世纪50年代后.四要件的犯罪构成理论,在苏俄刑法理论上.尤其是在当今的俄罗斯刑法理论上,无论是犯罪客体、客观方面、犯罪主体还是主观方面均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刘邦明 《社科纵横》2011,26(4):70-72,78
价值是作为人主观世界以外的客观实在对于人或其延伸与结合的主体需要。公平正义作为法的正义价值,是刑法永恒的价值追求。罪刑相适应原则在刑法的公平正义价值实现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刑法的内在精神。无论是同态复仇的原始、朴素公平正义观探源,还是报应刑、功利刑中的法律与社会正义实现,都揭示着罪刑相适应原则这一刑法核心原则不容替代的刑法基本原则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 不干涉别国内政原则自1793年出现在法国宪法中后,逐渐为许多国家所接受,至今已成为一个公认的国际法原则,《国际联盟盟约》和《联合国宪章》等一系列国际文件,都明确地肯定了这一原则.国际法院前院长埃利亚斯说:"体现在宪章里的这一原则,已经成为签定无数裁军、人权特别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国际条约的基础". 然而,一些人认为,不干涉原则是存在着例外情形的,其中之一便是"人道主义干涉".《奥本海国际法》的修订者劳特派特在该书第八版中说,如果一国犯有对本国人民施加残暴或迫害的罪行,以致否定他们的基本人权,并且震骇人类良知的话,为人道  相似文献   

12.
张继成 《求是学刊》2014,41(6):43-53
在罗素的相关哲学著述中,我们可以根据事物"是否具有"某种特定属性,这些特定属性是否"被知道"以及是否为主体所"感兴趣"等标准,分别从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角度将事实区分为肯定事实与否定事实两类。事实的逻辑结构是:事实=事物±属性;F=±G(a)或F=±R(a,b)。事实的逻辑结构决定命题的逻辑结构。事实是命题的真值制造者:真的肯定(否定)命题因指向肯定(否定)事实而真,假的肯定(否定)命题因指离肯定(否定)事实而假。因此,肯定事实是真的肯定命题之真与假的否定命题之假的制造者,否定事实则是真的否定命题之真与假的肯定命题之假的制造者。与肯定事实一样,否定事实也是人们决策和行动的客观依据。由于罗素没有将时空状态作为事实分类的标准,没有揭示出否定事实的发现机制,因而对许多否定命题的真假无法做出有效证明,他的否定事实理论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3.
日本刑法和民法规定了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两种紧急行为,但刑法和民法的规定并不完全一致.应当以法秩序的统一性为前提解释刑法与民法有关紧急行为的规定.此外,虽然日本刑法与民法未有自救行为的规定,但自救行为如合乎一定的条件,也可以作为超法规的违法性阻却事由.  相似文献   

14.
五、“经济改革论”的否定与肯定 是否应在战后日本实行强制性经济改革,是美国对日占领政策制定者们争论不休的另一个问题。日本派作为一个整体,对在战后日本实行经济改革始终持否定态度,但又因人而异。其实,系统地阐述“经济改革论”的恰恰是日本派的费尔里。他作为远东问题小组制定  相似文献   

15.
期待权性质之法理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期待权是在民事权利的本质属性研究中抽象出来的一种理性思维.在期待权概念基础上,通过对期待权分类标准的分析和对期待权独立性地位的重新审视,对期待权性质做出了法理学的分析和解读.传统的民事权利分类标准已经不能够将期待权纳入其原有体系,期待权有着自己独特的分类标准,结合具体的将来完成之权利才能判断和具体认定它所具有的权利属性,期待权是一种区别于物权、债权的新型综合财产权利,但它具有传统民事权利的属性.在探讨期待权研究的现实和制度意义后,强调应加强和完善期待权的研究,尽快建立健全我国民事权利体系,以确保市场主体的期待利益得到法律的承认与保护.  相似文献   

16.
不可能性:后马克思思潮的政治立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一兵 《求是学刊》2004,31(1):13-19
齐泽克基于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发挥了某种"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学话语,把共产主义理解为一种不可能性的逻辑。这种话语是通过对传统主体观的批评来实现的。站在拉康之残缺或空无的主体性立场上,他否定了马克思主义的彻底社会解放,转向寻求一种与女权主义、生态主义和民主主义相容的解放立场,并把政治学本身引向无止尽的意识形态斗争。  相似文献   

17.
罗瑾  任艳红 《唐都学刊》2004,20(5):158-160
新课程期待教师的教学行为实现从灌输到引导、从个体劳动到团体合作、从单一评价到多元评价。伴随着教学行为的变化,教师的角色也相应地从知识的传授者到知识体系的建构者、从课程的执行者到课程的研究开发者的转变;而角色期待得以实现的基础是教材的改革与创新;调整改革的心态,加大教师培训力度;转变政府职能,积极创造相应的条件。  相似文献   

18.
孙曰瑶 《学术交流》2001,1(2):62-66
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发展理论的基本观点是社会发展的渐进规律.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探讨俄国社会能否跨越"卡夫丁峡谷"时,存在两个时期的认识,早期的观点是基本肯定、重在条件,而在晚期的观点则是基本否定、仍有可能.比较马克思恩格斯的跨越论与邓小平的飞跃论,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王汶成 《求是学刊》2004,31(5):93-94
眼下许多人都在讨论网络文学的问题,有拍手叫好的,也有喝倒彩的.叫好的,无非是说网络文学比起传统的纸介文学更有优势,诸如自由、共享、"即时性"、"超文本"、"多链接"、"互动性"等等,因而前途无量;喝倒彩的则认为网络文学质量低下,多属文字垃圾之类,自生自灭,无法与出版的纸介文学等量齐观.应该说,无论是肯定派的观点还是否定派的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都对我们认识网络文学有一定的参照价值.但这两派观点又似乎隐含着一个共同的前提,这就是它们都把网络文学看作是一种文学,即使是否定派,也没有否认网络文学是一种文学,只不过强调它是一种不好的文学而已.这里,我们不禁要追问,网络文学真的是一种文学吗?  相似文献   

20.
南斯拉夫《新闻周报》(1986年,第1838期)刊载?.科瓦奇的文章,论述他对南斯拉夫经济改革的新观点:对南的几次经济改革持否定的立场.他认为,南1948年朝着背离当时的社会主义原则迈出的第一步只是一次尝试.但从来没有真正跳出政治结构的社会模式.南斯拉夫的自治不是经济的自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