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北美印第安神话中人与自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北美印第安神话中,自然界的万物都蕴含着神灵,都有非凡的神力,人与自然万物共存共生,相通相融。在万物共存的平衡系统中,人是有决定力量的主角,但人却始终不敢恣意妄为,因为人对自然有感恩之情、尊敬之意和畏惧之心。在这三者的基础上,人与自然万物最终相互理解,相亲相爱,真正融为一体,人与自然也真正达到了和谐。  相似文献   

2.
在北美殖民早期,印第安人在生活物质上接济了早期的欧洲移民,使之免于饥饿而死,并教会了他们适应北美大陆环境的生存能力.在后来长期的相处过程中,他们又以自己的文化丰富了欧洲移民的文化,并在与欧洲人的暴力冲突中促成了各殖民地之间的联合,从而加速了美利坚民族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北美殖民时期主流文学与印第安人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美殖民时期不仅是美国文学的萌芽期,更是美国思想文化和民族性格的形成期。立足于殖民时期北美大陆特别是新英格兰地区主流作家创作的文学作品,将印第安人形象置于特定的历史、社会、文化语境下进行全面考察,不仅可以深化我们对这些作品的理解,而且有助于我们从一个全新的视角了解美利坚民族的思想文化体系和精神实质,从而更好地实现中西方文化的相互了解和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4.
本文拟从生态批评的视角,通过对北美印第安人口头自然诗的分析,探讨其对自然的热爱及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主题,解读与分析其蕴含的生态思想,原始的、难能可贵的生态保护意识以及人与生态之间的和谐关系,以期对作品的内涵及其内在价值做出评述。本文旨在从生态批评的视角说明生态文学批评对环境保护的重要启示和意义,强调生态危机的重要性及紧迫性。  相似文献   

5.
美国独立之初,邦联国会(1781-1789)依照《邦联条例》获得处理对印第安人事务的权力,并在这一领域大显身手.邦联国会所确定的购买和文明同化政策奠定了未来美国政府对印第安人政策的基础.同时,邦联国会在处理对印第安人事务时相对于州的主动和主导地位,又有助于美国早期国家观念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神话传说是人类文明的源泉,它的起源依赖着自然界中的具有神灵的万物。北美印第安神话中对自然神灵的敬仰,体现出他们的自然崇拜的信仰。而蒙古族的神话是蒙古族文学的样式之源,反映了对自然界的渴望与依恋,并表达了对自然世界赖以生存条件的需求。虽然北美印第安神话和蒙古族神话存在着地域性、历史性等差异,但可以通过深入论证两者相通的神话主题内容、相吻合的自然观与宗教意识的共核等方面,揭开他们万物皆有神性的自然崇拜观念的本质。从自然崇拜角度分析北美印第安神话和蒙古族神话,使它们都呈现出传统文化的无限魅力以及不朽的文学价值与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7.
我向读者郑重推荐《第四世界》这本书及其两位著者。这是一本故事性很强的、富于印第安哲理的书。它充分表述了当今美洲印第安人心底的呼声和深湛的思想。它强调了在如此纷纭变化的西方现代化文明中,要坚持印第安民族和自己的大地母亲所具有特殊的血肉不可分的联系,而印第安民族的传统文化思想和对自己民族的眷恋正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来,随着全球性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和印第安人权力运动的兴起,出现了许多过度夸大印第安人传统生态智慧的论调,以至于像西雅图酋长的演说这类明显虚构的文学作品也被当成了印第安人生态智慧的宝典。虽然北美印第安人以万物有灵论为基础的传统环境伦理的确拥有一些非常优秀的成分,同时也存在许多荒诞不经的内容和实践,这些伦理和行为虽然与当前社会所推崇的印第安人的传统生态智慧格格不入,但却是其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此而言,很难说印第安人的伦理就是生态的。而且,在与白人社会的接触中,尤其是北美毛皮贸易中,印第安人很快接受了白人文化中的许多消极因素,沦落为白人商品经济的屠杀工具,这充分说明在同样的环境和社会问题面前,北美印第安人并不比其他社会群体更明智。而当前对印第安人传统生态智慧的推崇其实是现代环境危机与印第安人全力运动相结合的产物。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现代社会虽然迫切需要建立一套与环境和谐的环境伦理,但其基础应该是现代生态科学而不是传统的万物有灵论,力图通过神化印第安人的传统环境伦理来解决现代环境问题的尝试是不现实的。  相似文献   

9.
交换礼物是印第安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北美殖民地时代,随着印第安人与白人文化交流的深入,双方创造出一些彼此都能够接受的礼仪,赋予其“共同意义”。印第安文化中的礼物赠予习俗逐渐为殖民地白人接受,成为双方交往的重要礼节。这种礼物互赠活动不仅有助于双方文化交流规模的扩大,而且对双方关系后来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邓勤 《21世纪》2008,(5):38-39
一个打猎的壮丁凑了过来,十分友好地拿着他那啃了一半的野猪腿让我接着啃。在印第安人看来,两人合啃一块骨头,是友好团结的象征  相似文献   

11.
北美自由贸易区协调自由贸易与环境保护的工作是开创性的,文章根据"压力状态反应框架",从企业、基础设施、NAFTA机构以及政府政策四个方面,分析北美自由贸易区贸易自由化进程中的环境效应,得出的结论是:北美自由贸易促进北美环境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当代美国印第安小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印第安文学渊远流长,而其当代小说则是这个灭而未绝的民族的生命力的体现。标志着“印第安文学复兴”运动开始的《曙光之屋》,植根于印第安民族文化尤其是美学传统,借鉴了发达的欧美小说艺术,但超越了较狭隘的种族意识,塑造出艾贝尔这个具有历史感、多面性的“第四世界”的“人人”的艺术形象。在作者莫马戴周围,聚集了一个秉性各异、才华卓越的印第安作家群,他们通过各自的创作,不仅揭示出多灾多难的印第安民族当今的生存状态,而且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寻求怎样在当今这个后殖民时代超越历史地注定的生存困境,从其有特色的与白人文学平等的文学主体意识出发,重造美国印第安传统的现实感。  相似文献   

13.
加拿大印第安人是最早来到北美大陆的民族之一,他们在当今的政治觉醒中也自称为“第一民族”。他们的人口虽然在加拿大所占比例很小(约近4%),但由于他们具有很大的政治能量,在民族问题和社会问题方面都有特殊的影响,所以在加拿大国内,从政府到民间对印第安人问题都是比较重视的。  相似文献   

14.
北美杂记     
天禾 《华人时刊》2006,(6):74-78
早春二月,我踏上了西行的旅程。横跨美洲大陆的种种见闻,给我留下了不少难忘的记忆。 Belt 踏上美国的国土,以前学过而有些淡忘的单词,像Fahrenheit(华氏)、Celsius(摄氏)等等,又重新熟悉起来,但此次最熟悉的莫过于Belt(裤带),经过一场场的“洗礼”,  相似文献   

15.
巴西目前有土著印第安人25万,主要分布在亚马孙河流域。他们大多拥有自己的居住保留地,保持着特有的文化习俗。近年来,现代文明对各土著部落不断侵扰,与当地土著文化发生冲突,致使许多印第安人青年精神迷惘,甚至出现自杀现象。巴西政府曾颁布了许多法令,保护印第安人的传统文化和生活习惯,使他们正常生存于现代文明社会的包容之中。 不久前,我到巴西,征得当地官员同意,住进一户土著印第安人家。 贵客来了吃“尤咖” 这家主人叫拉扎尼。他得知我从遥远东方的中国而来,欢喜得又蹦又跳,猛地捂住我的脖颈。幸得一位巴西朋友劝阻,我才被解了围,额上被吓得泛出几珠冷汗。 那里的人几乎都不吃早饭,午  相似文献   

16.
历史唯物主义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理论指导。《北美内战》中,在涉及美国内战性质问题时,马克思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分析了美国社会各种矛盾中奴隶制存亡斗争这个主要矛盾;分析了奴隶制在历史时空纵向和横向上发展导致内战的必然性;分析了主要矛盾存在和发展的经济和政治的终极原因,从而得出了美国内战“整个过去和现在都是以奴隶制问题为基础”的科学结论。  相似文献   

17.
论美国印第安民族的衰落邱惠林印第安人是北美洲的土著居民。距今约25400年前,他们从西伯利亚经过白令海峡到达阿拉斯加,逐步向南迁徙,遍布整个北美大陆和西印度群岛 ̄①。他们属于蒙古人种美洲支系。长期以来,这支民族命途多舛。在哥伦布1492年到达新大陆及...  相似文献   

18.
世界很多国家有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的教育应当如何解决?不同的文化怎么并存在一个国度里?文化与生存不能调和时取舍怎么样?文化有无绝对的高低?评断文化高低的标准是什么?无论是善意还是恶意,一个民族应该不应该强行改变另一个民族的文化?实际上能不能达到目的?在历史的长河中,这种文化对立的大激荡已屡见不鲜,也只有因时因地因人来评断。  相似文献   

19.
三、弊端与问题 虽然早在1820年教士们的报告,都说学校一切进行顺利,受印人欢迎,他们甚至自己贴钱,或恳请建校等,实际问题可能不那么简单。以后联邦事务局设立的学校,弊端更是重重。1894年政府的命令,不得父母允许,不可强迫学生到外边去上学;并不许用扣配给票的办法讲行威胁(1967年,菲施巴赫尔,128—130页),这反映出一些弊端。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 ,印第安人是美国的原住民 ,因此被称为“土著美国人”( Native Americans)。据统计 ,哥伦布涉足新大陆之前 ,在现今的美国领土上约有 5 0 0万印第安人 ;而到了 1 9世纪 90年代 ,印第安人口剧减至 2 5万。本文揭示出了印第安人口锐减的三个主要原因 ,即战争、欧洲疾病和酒之引入、强制性迁徙和奴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