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一、股份公司的性质及其利用股份公司制度是生产高度社会化的资本主义时代的产物。它的最突出的优点,是可以在最短时间内集中起巨额资金,以建设那些依靠个别企业自身积累永远完不成的事业,如铁路等。马克思称它是“社会积累的新的强有力的杠杆”。这种资本集中形式是对个别的,分散的私人资本的扬弃。股票是股份公司用以征集资金的有价证券。股票持有者是股份公司的股东,有权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并从企业利润中得到股息和红利。股票的性质取决于股份公司的性质。马克思在分析股份公司时指出;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股份公司有两种,一种是资本家掌握的股份公  相似文献   

2.
传统观念认为 :资本仅在资本主义社会存在。因为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剩余价值就是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用的超过劳动力自身价值以上的价值。资本和剩余价值反映了资本家和劳动者之间雇佣与被雇佣和剥削与被剥削的生产关系。然而 ,按照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 ,资本的形成有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 ,体现了特定的社会生产关系。同时 ,资本又有其形成的一般条件和一般属性。作为资本的一般性质———增值性 ,早在资本主义社会以前就已存在 ,如生息资本。但是 ,作为资本形成的特定社会历史条件是否特…  相似文献   

3.
一、股份制特征是“两权分立”不是“两权分离”两权指虚拟资本所有权与现实资本所有权。以往人们谈论西方股份公司的特征时,总是以股东的资本所有权与管理阶层的经营权相分离作为主要特征。这种传统的“两权分离”说其实似是而非。我们深究一下,不难发现,原先分散的股份资本一旦投入公司运营,就联结成公司集中的现实资本,股东不能也无权抽回,只有监控权。这就是说,股东丧失了或让渡了以股份投入的资本现实所有权,作为代价或交换,股东获得了股票这种虚拟资本的所有权,股东凭借这一所有权,定期地获取公司现实资本相应的孳息,即股息,另一方面,公司法人获得了现实资本所有权(公司独立产权的基础),正是依凭公司现实资本所有权,公司的管理阶层才会有充分的经营权。因此,股份公司的主要特征不是模糊不清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而是十分明确的虚拟资本所有权与现实资本所有权的分立,即“两权分立”。这里,所谓虛拟资本,就是与现实资本相对而言的以有价证券形式存在的并给持有者带来一定收入的估算或想象资本①。马克思指出:“股票只是对这个资本所实现的剩余价值的相应部分的所有权证书。”②(着重号为笔者所加)而所有权的概念在不同的国度和历史时期有一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理论界对股份经济的研究已经进入了深层次阶段,理论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对实践起到了一定指导作用,但是它忽视了对一个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与说明,即股息、红利的性质。对此,本文将作些粗浅分析,从理论上加以阐释。股息、红利又称股利,其原意是指企业的股票持有人定期从企业所领取的盈利,它是劳动者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转化形态即利润的一部分,因而是一种剥削收入。股份公司通常在年终结算后,根据盈利的多少,将其中一部分作为股息,分派给持股人。股息是按投资入股的票面资本额作为分配标准的。根据资本主义国家的公司法,股票按股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我国不少地方办起了股份公司。从形式上看,这些股份公司同资本主义的股份公司都是合資经营,并按股分红的。但从性质上看,两者却存在着根本的区别。资本主义股份公司披着“资本社会化、民主化”这样一些漂亮的外衣,借以掩盖它的资本主义的实质。马克思曾揭穿了这类假象, 以“生产资料所有权”与“剩余劳动所有权”为根本标准,系统地、深刻地剖析了资本主义股份公司,指出“在股份公司内,职能已经同资本所有权相分离,因而劳  相似文献   

6.
股票ABC     
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发行的,证明其股东在公司中投资入股,并能根据股份多少取得股息收入的一种有价证券。股东是股票的持有者。股票是能够转让并带来权利和义务的财产形式,它表示股东拥有公司的股份所有权。例如,有一家公司向社会公开发行了500股股票,而你购买了其中的5股,那么你就拥有了该公司的1%的所有权。在国际上利用股票集资是股份公司筹集资金的一种主要形式,它能使企业保持连续的正常的生产经营。同时也是投资者投资股票后,通过得到股息红利,股票升值等方式获取投资收益的主要渠道。  相似文献   

7.
郑丽萍 《南方论刊》2001,(5):31-31,24
信用制度的充分发展是股分经济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基础,是股份制运行不可缺少的社会条件,对于推进我国公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和股份经济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信用虽然不是股份公司产生的原因,但它在促进和加盟股份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股份公司的资本,是依靠发行股票集中起来的,而股票的一大部分要通过银行来发行;另一方面,银行又往往是股票的购买者。可见,股份公司的高度发展有赖于银行业的高度发展。扩而言之,信用制度集中一切社会闲置货币,通过资本市场股票的买卖,为建立股份公司提供单个资本家所无力提供的巨额货币,因此,如果没有高度发达的信用股份公司决然不可能得到大规模的发展。在资本主义发展进程中,正是由于信用制度的发展,大银行资本的出现,资本市场的发达,促进了资本的积累和集中,同时也促进和加速了股份公司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虚拟资本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影响虚拟资本不同于现实资本,它只是资本的所有权证书,其具体形式一般包括股份公司的股票、国家发行的公债券、企业债券等.作为资本存在的一种形式,这些有价证券又是索取收益的权利证书,它们都能定期地给持有者带来一定的收入.它们...  相似文献   

9.
“剩余价值是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由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所创造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价值。”也就是说,剩余价值是在生产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它来源于雇佣工人的劳动。这是马克思经过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考察、分析、研究得出的结论。然而,我们则认为:剩余价值不仅是工人劳动的产物,而且也是资本家劳动的产物。对资本主义社会剩余价值产生和实现的全部生产经营过程的分析,可以充分地证明这一点。一、从筹备建厂阶段来看工业资本家要想攫取剩余价值就必须开办工厂。开办一个什么工厂,生产什么产品才能赚取更多的剩余价值呢?这是资本家首先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为了开办工厂,资本家必须对原料来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资本论》的阅读和梳理,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对资本所作出的价值判断是客观的,既有一些人们耳熟能详的否定价值判断,又有不少具有价值祛除色彩的悬浮价值判断,还有大量的肯定价值判断.马克思认为,(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动机决定了其目的是尽可能多地生产剩余价值,而为了达到追逐剩余价值的目的,资本家是不关心工人的基本权利的;(2)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离不开资本和劳动力这两个基本要素,而且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存在将影响其社会关系的存在;(3)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仅对社会进步有巨大贡献,也是催生新的社会形态的力量.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经济效果及其主要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制度下经济效果的实质经济效果的一般概念,是指人们经济活动中的耗费同成果的比较。但是,在不同社会形态下,由于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不同,社会生产的目的不同,人们所说的耗费和成果,实质上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不同社会制度下经济效果的实质是不一样的。在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之下,社会生产的目的,是榨取剩余价值。资本家经济活动中的所谓成果,实质上是指的剩余价值。为了榨取剩余价值,资本家必须垫支一定数量的资本,在资本家看来,经济活动中的耗费,是指所费于资本家的东西。因此,资本主义生产中的经济效果,实质上是指垫支资本同剩余价值的比较,垫支资本越少,获得的剩余价值越多,经济效果就越大。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之下,社会生产的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花费了四十年心血所撰著的《资本论》,以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特别是对立统一规律作指导,从资本主义最简单的因素——商品开始,周密地研究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揭示出现代社的一切矛盾(或一切矛盾的胚芽)。”(列宁:《哲学笔记》409页)从对劳动力这种特殊商品的精辟分析中,发现了剩余价值的生产,证明了“生产剩余价值或赚钱,是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679页)在此基础上,马克思又以不可抗拒的逻辑力量,发现和揭示了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即资本积累的规律,无产阶级贫困积累的规律,资本的循环和周转的规律,社会生产两大部类的比例关系及其矛盾运动的规律,产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借贷资本家、土地所有者各集团  相似文献   

13.
试论“剩余价值”的实质性差异王孔琳马克思创立的剩余价值理论,揭开了资本主义历史时期无产阶级深受资本家剥削的秘密,阐明了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为无产阶级推翻资本主义制度提供了理论武器。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是其经济理论、科社学说的基石。随着社会...  相似文献   

14.
来稿摘登     
劳动力是商品及剩余价值问题 陈明望(辽源市委党校)撰稿强调指出,劳动力就是一种特殊商品。劳动力使用价值的消耗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资本主义的两极分化,根源于剩余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而劳动力转化为商品则是剩余价值得以产生的前提条件。然而,社会主义劳动力商品与资本主义劳动力商品是有区别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职工毕竟在公有生产资料中拥有一份所有权;由此也区分了社会主义剩余价值与资本主义的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的剩余价值反映的是剥削关系,以及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对立  相似文献   

15.
一、资本经营中的“资本”的含义为了深入理解资本经营的内涵,首先有必要重新认识和理解“资本”的含义。资本,按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表述:“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它表明资本是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紧紧地结合在一起,资本成为资本家获取剩余价值的手段,...  相似文献   

16.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数据逐渐成为社会化生产的核心要素.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资本推动数据成为商品,生产数据商品的劳动包括雇佣和非雇佣两种形式,雇佣数字劳动主要在雇佣体系内生产"生产经营数据",非雇佣数字劳动则主要在雇佣体系外生产"个人数据""中间数据"和"公共数据",资本家能够同时占有这两种劳动的成果及其剩余价值;为极大地拓展剩余价值来源,资本势力凭借技术进步偏向性从生产领域向生活领域入侵,将大量数字活动转化为非雇佣数字劳动,从事非雇佣数字劳动的劳动者被抽象为一条条数据从而成为"数字化个体";"数字化个体"突破了传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劳动时间、劳动人群和劳动空间等方面的限制,但其并不拥有关键性数字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成为被资本家剥削的对象,而资本为"数字化个体"再生产支付的代价大为降低,劳动对资本的依附性则进一步增强.可见,数字资本主义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但拓展了剥削范围、提高了剥削强度、增强了剥削隐蔽性.因此,我国在积极发展数字经济的过程中,不能任由私人资本尤其是外国资本控制和垄断数字平台,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以促进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7.
银行是商品货币經济发展的产物,在商品货币关系和货币的支付职能进一步发展以后,就产生了作为支付中介人和借贷中介人的银行。资本主义的银行,是资本家的私人企业,或者是名义上是国家的,实际上是由大资本家集团支配的企业。银行资本本身不生产剩余价值,只是参加瓜分剩余价值。它为资本主义生产服务;资产阶级利用银行的  相似文献   

18.
为了促进股份制的试行,本文试图就股份公司的有关问题谈谈个人的认识。 一、股份公司的产生和发展 股份公司是通过发行股票将许多个别资本联合为集团资本的一种公司组织形式,它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产物,是伴随着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 由于资本主义生产的迅速发展和企业规模的日趋扩大,个别资本家所握有的资本数量有限,不足以创办规模巨大的企业。随着信用制度的建  相似文献   

19.
剩余价值作为经济范畴,它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理论表现,是反映资本与劳动相交换的经济关系,它是由资本主义历史过渡性质决定的。因此,剩余资本是资本主义的特征。剩余价值本身是资本关系下“物化的剩余劳动”,或“剩余劳动时间的凝结”,也是劳动力创造的总价值中超过予付资本或成本价格的余额,是“没有支付过代价的价值”,或者说是“产品值超过消耗掉的产品形成要素即生产资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不少经济理论工作者把资金说成是社会主义经济特有的范畴。这是值得商榷的。资金的本质是什么呢?马克思曾指出,资本家的资金就是资本(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 第685页、第26卷Ⅱ第625页)。资本是由货币转化而来的。一般货币是交换的媒介,它在生产中并不增殖价值;而作为资本的货币在生产中则会增殖价值,其增殖的价值就是剩余价值。用于生产的货币(价值)由于在生产中发生了价值增殖或带来了剩余价值,所以也就转化成了资本。由此可见,资本就是用于生产并带来增殖价值或剩余价值的价值。既然资本家的资金是资本,所以,从本质上看,资本家的资金也是用于生产并带来增殖价值或剩余价值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