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交谈时说的话语,在语言学中叫言语。它是我们对语言运用的结果。正常情况下,人们的交谈总是在某一特定的语境(context)中进行的。语境包括交际的场合(时间、地点等)、交际的内容(话题)、交际的参与者(相互的关系、对世界的认识和信念、过去的经验和知识、当时的情绪等)以及上下文。总的说来,语境对话语的作用有两种:一个是决定该怎样说,就是在某一特定的语境中该选择什么样的语体、什么样的词才是恰当的、合适的。比如短篇小说《任家宝访友》里有这样一段描述:  相似文献   

2.
在语言交际活动中,语言的交际功能离不开特定的交际环境。在社会环境中研究语言,最重要的就是考察交际环境对言语运用的影响。这里说的环境包括听话人、话题、交际媒介和情境等,即彼此有某种关系的人在一定环境下,用一定方式,就一定话题进行交际。  相似文献   

3.
不礼貌言语行为在言语交际中并不少见。语料调查发现,言语互动中不礼貌言语行为的产生是由于交际者为实现特定交际目的,选择和谐人际关系挑战取向,导致交际对方或有关第三方的面子和社交权受到威胁和伤害。  相似文献   

4.
根据言语行为理论,言语行为只有在符合合适条件下才有有效的言外之力,才是有效的言语行为。就“许诺”这一具体言语行为,以中外著名文学作品中的语句为例,阐述在特定的交际语境条件下,即在特定的社会环境和交际环境中,交际者的性格、情感、信念、意图等心理因素会促使人们选择适合具体语境的言语行为,即使该行为违背某种言语行为的某项合适条件,只要选择得当,都能传递足够的信息,从而使交际得以顺利进行,实现具体的交际目的。语境因素才是言语交际中决定言语行为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对中国河北省一个偏僻乡村言语社区的285个称赞语进行性别差异分析,结果表明:语言与性别不仅与宏观社会文化语境发生共变,也与微观情景语境(不同性别组、交际者角色关系、话题等)发生共变;性别交际的差异性和趋同性同时存在;交际双方通过性别差异来实现特定的社会语用功能;言语社区的概念在以社会网络占主导地位、外部影响较小的乡村言语社区仍然具有解释力。   相似文献   

6.
言语交际中的说话者和听话者是一种话语角色,特定的说话者和听话者除了承担"话语角色"外,他在社会中的其他角色身份也会在言语交际中显现出来,形成交际角色。网络言语交际是一种特殊的交际现象,本文讨论了在网络言语交际中交际角色的选择性特征、交际角色的作用以及交际角色的转换。透过网络言语交际的角色以及角色转换问题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日常的言语交际中的交际角色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言语交际活动中,交际双方为了顺利实现会话的目标需要遵循两条原则,即: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它们在交际中处于相互交融又相互制约的矛盾状态中。本文认为合作值与礼貌值是会话交际活动中合作程度与礼貌程度的具体体现,交际双方会话言语质量的高低,主要依赖特定言语交际活动中合作值与礼貌值的相互协调。为了提高会话质量,本文提出了等值策略、优值策略和去值策略。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应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口语交际属于言语交际范畴,是人们运用口头语言进行交谈、演讲、辩论等的一种言语交际活动,具备直接、简便、迅速的特点,使用最多最广,是最基本的语言信息交流手段。  相似文献   

9.
人们的一言一行总是要受某种特定文化模式的影响,这就形成了区别于其他言语的独特风格.在跨文化交际中,正确对待交际中言语风格的文化差异,才能有效地达到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10.
关于口语交际教学是否需要提出言语规范要求这一问题.一直以来说法纷纭.各执一端,交锋甚烈。有教师认为口语交际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交际话题的持续,而在这一过程中不应提出言语规范的要求。其原因如下:首先,口语具有模糊性。口语的模糊性足以使交际双方意会彼此的语义,不需要准确的表达;其次,口语交际过程中常常伴随肢体语言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