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最后一次讲演》的语言力度《最后一次讲演》是闻一多先生在追悼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的李公朴的追悼大会上的讲演。闻一多先生横眉怒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手枪,大义凛然,直斥敌人。这篇讲演气吞山河,震撼人心,它有被强的鼓动性和战斗性。语言很有力度是这篇讲演辞的一个特点。作者调动了各种语言因素,使整篇讲演词的语言如钢似铁,铿锵有力,通篇充满语言的力感。它可以说是力度语言集中运用的代表作品。学习这篇讲演词的语言,要让学生懂得富有力度的语言是通过怎样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的,让学生学会怎样把话说得有力一些。下面分别从语法…  相似文献   

2.
虽九死其犹未悔──纪念闻一多李凌“诗人主要的天赋是爱,爱他的祖国,爱他的人民”─—闻一多1946年7月15日,著名的诗人、学者、民主斗士、西南联大教授闻一多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毛泽东写道:“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  相似文献   

3.
新编《闻一多全集》问世武汉大学闻一多研究室编辑、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新编十二卷本《闻一多全集》已于日前问世。闻一多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学者,一生著述甚丰.抗战后期他积极投入爱国民主运动,1946年7月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杀害。两年后,朱自清、郭沫若、吴...  相似文献   

4.
武汉大学闻一多研究室编辑、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新编十二卷本《闻一多全集》已于日前问世。闻一多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学者,一生著述甚丰。抗战后期他积极投入爱国民主运动,1946年7月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杀害。两年后,朱自清、郭沫若、吴晗、叶圣陶编辑的四卷本《闻一多全集》就由开明书店出版了,这部全集的出现,不仅在当时有重大意义,而且影响深远。但由于当时条件的限制,还有大批遗著未能收入集中。多年来,人们期待一部更完整的《闻一多全集》。1984年3月,中宣部根据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发出《关于整理出版闻一多著作的通知》,指定武汉大学成立闻一多研究室,负责新编《闻一多全集》。同意聘请季镇淮、范宁、薛诚之、何善周、胡国瑞为新编全集的顾问。  相似文献   

5.
抗战暴发了,闻一多开始蓄胡须。他说:“赶不走日本人,我就不剃胡子,看他能够长多长!”七年过去了,他的胸前黑须盈尺,但是日本人还是没有被赶走。有一天,闻一多居然见到了街头有饿死的国民党士兵,要知道,这是在大后方昆明啊。闻一多先生不再潜心学问了,他拍案而起道:“这个国家,我们不能不管了!”他出席各种进步会议,他在会上的发言犹如狮吼虎啸,不做任何的掩饰。他的发言,老实人听了连胆子都要被吓破,谁都知道国民党统治黑暗,弄不好,脑袋就没了,但是闻一多先生不怕。他当着国民党军官邱清泉的面发问道:“国家糟到这步田地了,我们再不出来讲…  相似文献   

6.
闻一多先生的诗经研究——为纪念闻一多先生八十诞辰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闻一多先生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一位伟人,在他身上兼有诗人、学者和战士的三种品格,他在新诗创作、古代文学的研究和为新中国诞生的战斗中,都做出了他独特的贡献,为我们树立了一面旗帜。但令人痛心的是,闻一多先生竟以四十八岁的盛年,死于国民党反动派的枪弹下,他没有亲眼看到为之献身的新中国的诞生,也没有完成他为研究中国古代文学所拟定的宏大的蓝图。一九四七年。当《闻一多全集》出版时,郭沫若同志说:“一个人倒下去,千百万个人站起来!在革命工作上我虔诚地希望能够这样,在为人民服务的学术工作上我也虔诚地希望能够这样。”在纪念闻一多先生八十诞辰的时候,作为一个热爱闻一多先生品格和学问的后学,我愿意把自己学习闻一多先生有关《诗经》研究的心得写出来,以响应已故的郭老在二十多年前,为纪念闻一多先生所发出的这一切实的提议。  相似文献   

7.
为整理出版《闻一多全集》,特公开征集: 一、闻一多先生未公开发表的诗歌、散文、戏剧、杂文、政论、学术论著、翻译作品及其他文稿; 二、已在报刊发表而未收入《闻一多全集》(一九四七年版)或辑成专书的闻一多先生的文稿; 三、闻一多先生的书信、题辞、序跋、课堂讲稿、讲演记录及其它墨迹;  相似文献   

8.
鲁迅先生为什么写这篇《女人未必多说谎》杂文呢?正如分析鲁迅这篇文中引用杜甫《北征》称其“敢说”的茅盾在评论开头所说:“是驳斥韩侍桁的。韩早年依附鲁迅,……在白色恐怖严重时,他变节了,同国民党的文化特务有关系。”  相似文献   

9.
鲁迅先生在参加被国民党特务暗杀的杨杏佛烈士的追悼会前,曾接到装着子弹的恫吓信,大家都劝先生不要与会了,但先生义无反顾,执意要去。先生临行前并无什么“风萧萧兮易水寒”之类的豪言壮语,只是顺手把房门钥匙扔了,先生的视死如归,大义凛然,就体现在这个小小的细节上了。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现代史上,闻一多的名字是大家早已熟悉的,他的光辉形象已经熔铸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毛泽东同志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曾对闻一多作过很高的评价: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  相似文献   

11.
一、起义的举行和经过经过八年抗战的中国军民,普遍渴望和平,要求民主,反对内战。中国共产党代表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实现和平建国作了极大的努力。然而,蒋介石集团破坏《停战协定》撕毁《双十协定》,向解放区发动了军事进攻。对此,中国共产党进行了彻底地揭露和坚决地斗争,教育人民群众认清他们的真面目。同时,也促使了国民党军队内有正义感的将士开始觉醒,举行战场起义,反对内战。 1946年5月中旬,驻山海关外前卫附近的国民党九十三军十八师三营九连及七连两个排共165人,因不忍再事内战,在连长陈禄等率领下起义。随后即开入解放区,组成冀热辽区民主建国军云南支队,“誓言与八路军密切合作,为实现和平民主而奋斗”。  相似文献   

12.
[一月八日,中共中央发布《为和平停止内战》通电,揭露敌人挑拨内战阴谋。二月十日,中共中央致电国民党三中全会,提出“停止一切内战,集中国力一致对外”等五项要求和四项保证。四月十五日,中共中央发表《告全党同志书》,号召为巩固国内和平,争取民主,实现对日抗战而奋斗”。五月,党中央在延安召开了  相似文献   

13.
百六十人联名发表《上海文化界反内战争自由宣言》。 同月上旬,与郭沫若、沈钧儒、许广平等发起联名致函美国人民,吁请督促美国政府勿破坏中国人民的和平民主事业。 又,撰《大家准备好了没有——悼李公朴》。载于《周报》四十六期。  相似文献   

14.
今年是闻一多先生诞生八十周年,又正逢五四运动六十周年。五四运动是新诗诞生的标志。这个时候,全面地研究闻一多的新诗,是对他的一个纪念。闻一多的新诗,还没有得到充分的估价;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四人帮”的破坏。“四害”横行之日,江青窜到闻一多的母校清华大学,在光天化日之下,编顺口溜无耻地辱骂闻一多。那时候,谁争取过民主,就成了异端。因为“民主派=走资派”。就这样,为争取民主而献出自己的鲜血和生命的革命烈士闻一多,竟然在九泉之下也受到株连。“四人帮”垮台以后,我们一直更深切地怀念闻一多。新诗的第一个十年间,出了八十二个诗集。闻一多占两个:《红烛》(1923年)和《死水》  相似文献   

15.
跟随费老研究社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骏 《社区》2005,(10):20-22
2005年4月29日,上海大学社会学系顾俊教授在专程参加完费孝通先生的追悼仪式后,将他的一篇文章交给了《社区》杂志编辑部。作为费老的最后一个博士生,他说:“这不是一篇悼文,而是记录了费孝通先生对中国社区的探究,这些思想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  相似文献   

16.
1946年(民国三十五年)五十一岁抗战胜利后,茅盾积极致力于民主革命事业。六月,国民党反动派撕毁政协决议,在美帝国主义指使下,发动了全国规模的反革命内战,茅盾更加积极地从事和平民主革命斗争。一月,《中国作家致美国作家书》(郭沫若茅盾等十七人),《重庆文艺界慰唁昆明教授学生电》(郭沫若、茅盾等二十六人)同时发表于《中原、文艺杂志、希  相似文献   

17.
朱自清先生很早就十分明确地指出:“闻一多先生为民主运动贡献了他的生命,他是一个斗士。但是他又是一个诗人和学者。这三重人格集合在他身上,因时期的不同而或隐或现。”(《闻一多全集·朱序》) 是的,诗人、学者、战士这三重人格集中于闻一多一身,只不过因时期不同或隐或现而已!他一生经历过两次大的转变:由以美为艺术核心的追求者变为所谓不过问政治的学者,再变而为狮子吼的民主战士。这个过程可以用图表作如下表示:  相似文献   

18.
在重庆谈判、政治协商会议前后 ,孙科致力于和平运动 ;在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前后 ,孙科不顾国民党强硬派的反对 ,仍争取国民党走向民主 ;但全面内战爆发后 ,孙科一改过去“亲苏和共”的主张 ,乞求美国援助国民党打内战。  相似文献   

19.
闻一多是民主革命时期杰出的诗人、学者和斗士.三重人格集于一身,因时期不同而显不同的风貌,又不截然可分.正如他的挚友朱自清所说:“他始终不失为一个诗人,而在诗人和学者的时期,他也始终不失为一个斗士”(《闻一多全集·朱序》).闻一多,一八九九年生于湖北浠水.一九一二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清华学校.一九二二年赴美留学,学习美术,同时研究文学和戏剧.一九二五年回国后,主要在大专院校任教.一九四三年后,投身民主运动.一九四六年七月十五日,惨遭国民党特务杀害.  相似文献   

20.
1946年3月,军统特务头子戴笠从北平飞南京途中,因飞机失事摔死。蒋介石十分痛惜,曾慨叹地对僚属说戴“生也为国家,死也为国家”,并示意在戴的追悼会上,一定要弄几副名人的挽联来,悼死抚生,装点门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