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易经》的产生,本源于筮法;筮法的发展,至商周之际发展基本成熟,其标志之一就是卦变的出现。考古发现中的"数字卦"的卦变现象,尽管仍呈现出一定的随意性,远没有后来的"大衍筮法"那样有着严整的规律性和哲学意义,但它毕竟以一种直接的方式催生了"爻"的概念,引起了人们对爻变的注意。周人对《易》卦增益六爻的过程,既是一个熔铸新思想于易卦的过程,更是《易》卦筮法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思想史上《老子》《易经》并称。这不仅因为《老})《易》有着相同的研究对象、许多共同的概念范畴,而且因为《易经》是老子学说的源头,而老子学说又极大影响了《易传》作者,使之成功地把卜篮神学之书改造为哲学人文著作。一、《易传》的学派归属与成书《易经》是老子学说的来源之一。《易传》是对《易经》的哲学阐释。它的作者是谁?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孔子晚而在《易》,序《象》、《系》、《象》、《说卦}}、《文言y”。此后,直到北宋,学者们普遍承认孔子作《易传》。北来欧阳修在《易童子问》中对孔子…  相似文献   

3.
论安阳殷墟发现的“易卦”卜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80年10月底,郭振禄同志和我受甲骨整理小组委托,去安阳复查1973年发掘的小屯南地陶片,在安阳工作站仓库内发现一包龟甲,其上粘满泥土。出于职业习惯,我用手将其中一块泥土抹去,即见上面有“字”,于是取出进行清洗,发现其上是文字和“易卦”。后带回北京,由钟少林同志粘对复原,其文字和“易卦”排列有序、为以往所罕见,是难得的文物珍品。关于“易卦” 卜甲的情况,《安阳殷墟发现“易卦”卜甲》一文(以下简称《发现》)已作了全面介绍。现就“易卦”卜甲的有关问题论述自己的看法,以就正于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4.
数字易卦的源头可上溯到八千年前。自伏羲时代经炎黄时代到夏商时代,数字易卦走过了它五千余载的漫长历程。出土的大量文物考古资料表明:数字易卦本为易经的根基和来源,易经则为数字易卦的演变、发展、升华和突变;二者之间是源和流的关系,是从渐变到突变的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必然。  相似文献   

5.
莱布尼茨、黑格尔和《易经》符号系统何建南中国古代智慧宝典《周易》一书由《易经》和《易传》两部分组成。《易经》包括六十四卦卦象(可称“符号系统”)和六十四卦卦名、卦辞、互辞(可称“文字系统”)。《易传》(即“十翼”)则是最古老也是有权威的解易著作。在易...  相似文献   

6.
今本《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两部分.《易经》共六十四卦,每卦六爻,(乾坤两卦各多“用”辞一爻)卦含卦名与卦辞,爻含爻题与爻辞.《易传》凡七种十篇,包括:(一)《彖传》上下两篇;(二)《象传》上下两篇;(三)《文言传》;(四)《系辞传》上下两篇;(五)《说卦传》;(六)《序卦传》;(七)《杂卦传》.据《汉书·艺文志》载:“易经十三篇”.颜师古注云:“上下经及十翼故十二篇.”《易经》在西汉中叶之前都是单独成篇,而不附于《易经》之后.熹平石经《周易》就是十二篇,《易经》和《易传》都是单独成篇,并不附于《易经》之后,这便是西汉中叶以前《周易》“经”和“传”的内蕴.  相似文献   

7.
自古以来,《易经》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易学古而未老、博大精深。 众所周知,《易经》最基本的概念是阴阳。古人通过观物取象产生了8卦图。而8卦之用则可“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对于《易经》真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主要从组织管理学的角度试图对《易经》进行发微式研究。 一、组织情境8势论 根据《易经》8卦的特点,它在组织情势的分类就推演出8种势态: 乾势为天势:“乾:元亨利贞。”《文言》中进一步论述道:“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处于乾势的组织政通人和,拥有天  相似文献   

8.
《易经》的散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易》已引起不少国家的注意,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这里想谈一下《易经》的散文.《周易》分两部分:一为《易经》,分上经三十卦,下经三十四卦,是卦爻辞。一为《易传》,指《象》上、《象》下、《象》上、《象》下、《文言》、《系辞》上、《系辞》下、《说卦》、《序卦》、《杂卦》,称《十翼》.这里只谈《易经》的散文,即谈卦爻辞的散文.  相似文献   

9.
《易·乾·九三》爻辞之于《易》,确有其重要地位。《易传·系辞下》言:“惧于终始,其要无咎,此之谓易之道也.①”是极言此爻之要。一、《乾·九三》爻辞之标点《易·乾·九三》爻辞,即《易经》首卦《乾》(?)卦中第三爻的爻辞。因属阳爻,故称“九”,又为第三爻,故称“九三”。其全文为:“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要想理解这条爻辞,首先涉及到的是标点问题。  相似文献   

10.
<易经>的产生和形成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从占卜吉凶祸福到认识万事万物,从阴阳概念的产生到八卦的创成,再从八卦推演到六十四卦,是一个循序渐进、一脉相承、逐步发展、日臻完善的过程.其时可长达四、五千年的悠悠岁月.关于<易经>成书之时代问题,有两个毋庸置疑的可靠渠道:一个是从发展演变达数千年之久的数字易卦中,来探寻八卦的起源和易经的来源问题,其时至于西周晚期;一个是从<易经>自身的卦爻辞中,来捕捉和推断<易经>成书之确切年代,其时大约为周宣王时代.  相似文献   

11.
鞠曦 《殷都学刊》2004,(3):36-42
《说卦传》推定的"恒中生生"的思想理路,是以内化的方式"中和贯道"于《易学》的理论理系.《易》经的思想原理的推定,形成了严谨的"易道恒中"的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2.
殷周易代之际,朝廷风云裹挟了诸多贤明君子,《周易》作者怀抱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在履卦和明夷卦中,隐晦地记录了纣王对身边名臣比干、西伯、微子、箕子、太师疵、少师强等人的迫害与虐杀,反映出纣王的淫乱及其朝廷政治生态的极度恶劣。对照《史记》的记载和《周易正义》的解释,可知履卦与明夷卦所记不虚。  相似文献   

13.
一个世纪以来 ,彝族史研究一直是中国历史研究的重要领域 ,也是国际学术界重视的热点。彝族史研究及彝族史编撰经过几代人的艰辛努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但在彝族族源、彝族文字起源等方面仍存有争议。彝族史研究要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尚需在拓展研究领域、扩大国际影响以及学科体系与学科梯队建设等方面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近一个世纪我国彝族史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及评述。 2 0世纪前 50年 ,是我国彝族史研究的开创阶段 ,由于受历史条件的限制 ,我国还只有很少的学者专门从事彝族史研究 ,且研究领域比较狭窄 ;新中国成立后 ,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彝族史研究发展迅速 ,硕果累累 ,成绩斐然。  相似文献   

15.
《横渠易学》是宋易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在易学史上居一定地位,且对理学史的奠基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太极是《横渠易说》中至为关键的一个概念,是横渠易学本体论的基础。通过诠释横渠太极易象,指出张载是要以此阐明太虚“合两”之性。对此张载重点阐发了“一”与“两”之间的关系,说明由“合两”之性致使阴阳二气呈现至高的和谐——“太和”。太虚之性贯通于太虚与万物之间,且不离乎气而单独存在。横渠对太极与太虚“合两”之性做了创造性的结合,其易学本体论成为宋易中独特且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杨亚利 《文史哲》2004,1(3):70-74
作为经学的一个组成部分的易学有汉易系统、晋易系统、宋易系统三大形态。有材料证明,这三大系统开风气之先的都是山东学者。汉易系统开风气之先的是孟喜,集大成者是郑玄;晋易系统开风气之先的是王弼;宋易系统开风气之先的是以孙复、石介为首的泰山学派。在这个意义上可以得出结论:易学源于山东,有齐鲁文化背景。纵览文化轴心期以后汉以来山东古代易学史可以看出,山东学者对我国易学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李文才 《河北学刊》2001,21(1):103-107
刘裕主持东晋朝政期间,曾于义熙二年、九年两次派兵伐蜀。第一次伐蜀的条件并不成熟,其本意也并非在于克蜀,而另有其政治意义。第二次伐蜀,则已经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而盖州的平定,除了直接造成梁州的回归外,更为日后南北之间的长期对峙,作了奠基。  相似文献   

18.
贾光峰 《阴山学刊》2013,(5):75-78,100
易中天现象是指易中天著《品三国》出版后,专家和普通读者在评价观点上相互对立的一种阅读现象。学科馆员首先要了解到,从历史演义来了解历史,评价历史人物,是大多数普通读者常态的阅读方式。对于三国历史豁著,学科馆员要从普通读者的阅读方式和从以史解文的视角,有选择地进行引导性推荐阅读。在推荐过程中,对于专家学者中某些代表性观点,如“文史混谈”、“非忠义观”等观点,应进行解析性评判。  相似文献   

19.
荀悦易学思想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荀悦是汉代著名的史学家、思想家 ,同时也是易学史上的重要人物。其易学思想大体表现在自然观、历史发展观和社会政治观等几个方面。承于《易传》的天地人一体观和推天道以明人事的整体思维方式 ,荀悦致力于沟通天人 ,既强调人事的重要性 ,又将天道视为人事的合理性依据。荀悦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 ,并把“通古今”当作著史的重要宗旨。这是对《周易》变通思想的继承和发挥。本于《易传》和易学的太和、中正及中和等理论观念 ,荀悦热切追求社会和谐乃至天人整体和谐 ,并将仁德之治及尚贤、养贤等看作实现这一理想的重要手段。他呼吁经今古文学结束相互争执 ,共求学术之真。这对易学的发展同样大有裨益。中国古代史学与易学有着一种密切的渊源关系 ,因而作为史学家的荀悦在易学史上有所贡献也是很自然的事情  相似文献   

20.
民族翻译史是我国译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论文分析了当前民族翻译史研究的现状和不足.认为一部民族翻译史的书写应该与该民族的社会、文化发展密切相关。因此从专门研究特定民族社会、文化的文化人类学出发,构思一部彝族翻译史,不仅可以丰富我国译史研究,而且是对民族译史研究方法的大胆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